新聞專區

剖腹產嬰兒可能增加過敏風險
2004.10.21
剖腹產嬰兒可能增加過敏風險
   自然產與剖腹產之優劣一直是爭議不斷,而德國新的研究可以給正在考慮生產方式的婦女參考。由德國嬰幼兒營養計畫在孩童時期疾病檔案(_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_)所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剖腹產嬰兒對牛奶過敏的機率是自然產嬰兒的兩倍;同時,小孩在一歲前發生腹瀉的機率也較高。    這項研究團隊是由位於慕尼黑的Ludwig-Maximilians大學所組成,而所研究的855位嬰兒都餵食至少4個月的母乳,並在12個月大時抽血檢驗有無過敏反應。此外,這些嬰兒都是在事前規劃好的剖腹產中出生,而非因早產或緊急因素而剖腹產的嬰兒。    研究團隊認為,剖腹產時無菌的生產環境是主要因素,因為在無菌空間內不只沒有害菌,連幫助免疫系統發展的益菌也同樣無法存活。消化道內的細菌對免疫反應的發展而言很重要,自然產的嬰兒出生時經過的環境是母親陰道等處的細菌,同時也是新生兒所需;但頗腹產嬰兒出生過程的則是醫院的環境,而這個環境卻會改變甚至延遲嬰兒腸內的細菌正常繁殖。    然而專家學者同時也表示,關於初生兒在臨床的微生物發現是不足、甚至相互矛盾的,因此在更多研究之前並無法下定論。    
+ read more
IVF不會增加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 
2004.10.20
IVF不會增加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 
試管嬰兒人工生殖技術(IVF, In Vitro Fertilization)與乳癌之間的關連雖然從未經過強而有利的證明,但有些人總認為做過這項生殖技術可能會罹患乳癌;科學家們也擔心IVF過程中女性所要服用的藥物會刺激卵巢而產生大量雌激素,女性身體在這些荷爾蒙之下可能造成一些乳房腫瘤的敏感而導致乳癌發生。但是在經過對50,000位婦女的研究分析之後發現,IVF其實是不會增加婦女罹患乳癌風險的。  2004/10/19美國科學家在費城(Philadelphia)的討論會上發表了一篇最新的研究報告,這份報告重新評估了過去6個關於乳癌及IVF的大型研究,總共有超過50,000位不孕婦女和懷孕婦女的對照組。  科學家們發現,有小孩的婦女得乳癌的機率會比沒有小孩的婦女低,不管沒有小孩的原因是因為不想生或是不能生。這個研究調查中一項重大的發現是,當不孕婦女被成功地治療之後,她們罹患乳癌的風險會比未受治療的不孕婦女降低26%。  澳洲也曾經做過類似的大型統計研究,約有來自10個醫學中心30,000位婦女參與,當時的結論也是認為,在正常的情況下,作IVF的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不會比一般婦女高。但同時也確認,在小孩出生後12個月風險有稍微偏高,然而原因並不是因為所服用藥物的關係,而是有可能是在實施IVF的過程中,婦女使用醫療監控太頻繁的反應。
+ read more
IVF不會增加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 
2004.10.20
IVF不會增加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 
試管嬰兒人工生殖技術(IVF, In Vitro Fertilization)與乳癌之間的關連雖然從未經過強而有利的證明,但有些人總認為做過這項生殖技術可能會罹患乳癌;科學家們也擔心IVF過程中女性所要服用的藥物會刺激卵巢而產生大量雌激素,女性身體在這些荷爾蒙之下可能造成一些乳房腫瘤的敏感而導致乳癌發生。但是在經過對50,000位婦女的研究分析之後發現,IVF其實是不會增加婦女罹患乳癌風險的。    2004/10/19美國科學家在費城(Philadelphia)的討論會上發表了一篇最新的研究報告,這份報告重新評估了過去6個關於乳癌及IVF的大型研究,總共有超過50,000位不孕婦女和懷孕婦女的對照組。   科學家們發現,有小孩的婦女得乳癌的機率會比沒有小孩的婦女低,不管沒有小孩的原因是因為不想生或是不能生。這個研究調查中一項重大的發現是,當不孕婦女被成功地治療之後,她們罹患乳癌的風險會比未受治療的不孕婦女降低26%。    澳洲也曾經做過類似的大型統計研究,約有來自10個醫學中心30,000位婦女參與,當時的結論也是認為,在正常的情況下,作IVF的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不會比一般婦女高。但同時也確認,在小孩出生後12個月風險有稍微偏高,然而原因並不是因為所服用藥物的關係,而是有可能是在實施IVF的過程中,婦女使用醫療監控太頻繁的反應。    
+ read more
[記者會] 2004/10/17 台灣女人健康網開站 (新聞稿)
2004.10.17
[記者會] 2004/10/17 台灣女人健康網開站 (新聞稿)
台灣女人連線 台灣女人健康網開站記者會 新聞稿 女性健康新主張:超越「三點」男女大不同            長期以來一直認為醫療體系是中立的,無關乎男女,也沒有價值上的判斷,但在醫學的實務操作上,卻屢見婦女健康因為醫學的性別盲而受到影響、缺乏性別觀點的健康政策更是無法滿足女性的健康需求。有鑑於此,台灣女人連線為了平衡醫療體系男性的思考、脫解傳統文化的束縛並傳達男女不同的健康意涵,於2004年10月17日設立了台灣第一個具性別觀點的健康網站--「台灣女人健康網」www.twh.org.tw,希望提供由女性需求、女性經驗出發的女性健康觀點;報導國內外最新的醫療、研究資訊;披露醫生可能沒有告訴妳的話,讓女性可以擁有充分的資訊、建立具有性別觀點的健康權。   為何要談婦女健康?            多數人認為健康是沒有性別差異的,事實上,男性與女性因為身體結構不同、生理運作不同、生命的經驗不同,因此,他們的醫療照護、衛生保健的需求亦有所差異。一般而言,女性的社經地位較低,她的健康需求較不被重視,然而,女性作為一個家庭的照顧者,生命的孕育者,她的健康是不容疏忽的。   醫療中立、健康中性?            國內外的醫療體系,一向為男性主導,因此,不論是基礎醫/藥學的研究(議題的選擇、實驗數據的解釋、結論)、醫療保健、公共衛生的推動、政策的擬定,也深受男性的觀點及偏見的影響,例如:科學家常以 “男追求女”的模式來描述受精的過程,強調男性的精子的主動與英勇,完全忽略女性其陰道活化精子及卵子為精子導航等重要角色;醫藥研發的臨床實驗,女性因為特殊的生育生理,一直被排除在人體實驗之外,雖然近年來,已有所改進,然而1988年發表的阿斯比靈能預防心臟病的研究中,女性仍被排除在22,000個志願試驗者之外,罔顧心臟病也是女性主要死因之事實;鼓吹更年期婦女服用荷爾蒙,是缺乏女性生命經驗的結果。而由對RU486與威而剛的政策,更可見一斑:RU486,女人不得以的選擇,被視為會引起性氾濫;而威而剛,製造性需求,卻不曾與性氾濫有所聯想!            文化裡的價值觀深深地影響女性如何看待、對待自己的身體。傳宗接代的觀念,限制了女性生育的自主性:女人不但必須要生育後代,還一定要生育兒子。這樣的觀念,造成女性心理的沈重負擔;月經是女性身體重要的健康指標,但文化給予了它負面價值,影響到成長中少女的自我評估、自信;年輕貌美的女性價值,常迫使女性罔顧健康地瘦身、塑身、防老,更使中、老年婦女長期陷入追求不可能的焦慮與沮喪中。            醫療領域裡男性思考,忽略女性的生命經驗及需求、過渡醫療化女性的健康及其形成的政策,可能危及女性的健康及生命。   被窄化的女性健康──「三點式」健康            長久以來,台灣的醫療體系將女性的健康需求窄化為「三點式」(乳房與子宮)健康。他們只強調乳癌、子宮頸癌的防治,無視肺癌是女性腫瘤最大的殺手,更忽略了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是女性第二、三大死因的事實;他們重視不孕,花費龐大的資源在治療及人工協助生殖科技的研發,而對於女性月經、更年期的關心卻停留在商業利益的思考上;甚至,應該是照護新生兒健康為主的母乳哺育都成了推動女性健康的重大議題!!   男女大不同            一直以來,社會都以「女人是男人的肋骨」的心態來看待女性的健康,因此男人如何保健、如何診斷、治療、處方,女性也一視同仁,甚至在用藥的劑量上也沒有因為是「肋骨」而有所斟酌。近些年來,國外醫學研究不斷指出男女的差異不只是生理的結構,重大的疾病如心臟病、肺癌、愛滋病,也會因為性別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影響,例如:不抽煙的女性得肺癌的的比例高於不抽煙的男性;女性比男性易得自體免疫疾病,如紅般性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女性得愛滋病的症狀,除了常見的肺囊蟲炎外,亦出現在婦科的疾病;男、女性心臟病呈現不同的的症狀,診斷的方式也有性別差異的利弊。因此,醫師對於病患的治療也應因性別不同而加以調整。              近來,美國出版了兩本新的教科書,強調醫學各個領域的性別差異性。台灣女人連線希望藉由「台灣女人健康網」的設立,除了提供婦女具有性別觀點的健康資訊外,亦希望藉此提醒性別盲嚴重的台灣醫療體系與政府相關機關,應盡快予應加緊腳步,跟上性別主流化的大趨勢,以確實維護女性的健康。(10.17.2004)    
+ read more
青少女過瘦容易導致日後罹患乳癌
2004.10.15
青少女過瘦容易導致日後罹患乳癌
日前有研究發現,女性身高過高、以及出生時體重過重,是兩項日後罹患乳癌的危險因子。新英格蘭醫藥期刊(_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_)在2004年10月14日發表了一項丹麥的研究,除了再次確認了這個說法,還另外發現了兩樣新的危險因子:幼年時、和青春期時成長速度太快,也容易增加日後乳癌的風險。   這項新的研究是追蹤了117,000位生於1930-1975年間的丹麥女姓,看看這些女性童年時的成長模式對於成年後乳癌的影響。研究員在這些女性幼年時用幾種方式測量她們的身高體重,發現,出生時體重過重、乳腺發展期間身體迅速成長、身材偏高、14歲時BMI值偏低(較瘦)、以及在8-14歲之間急速長高等,都是日後容易發生乳癌的因素。而女生在青春期稍微體重過重則罹患乳癌的機率會較低喔!   有趣的是,這項研究並不考慮初經的年齡。而飲食習慣及營養則在報告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Karin B. Michels 表示:這些女孩的乳房可能由於身體成長太迅速而暴露在較高濃度的成長荷爾蒙(如insulin胰島素)之中,因而增加罹患乳癌的潛在因子。絕對身高及出生體重也會導致類似的機制。而成長荷爾蒙則是跟我們的飲食習慣有關。Michels認為,我們身體的成長在基因中已有所決定,但是後天環境飲食的影響也應該要好好探究。   例如研究員發現,由於日本人飲食習慣的改變,尤其是喝牛奶的人口增加,她們平均身高比以前高,而得乳癌的機率也增加。   畢竟我們幼年時的健康飲食習慣對於日後的身體是會造成影響的。女孩子早年的成長模式、甚至她出生時的體重,對於日後發展乳癌有很大的關連!因此我們應該開始多花點時間教育下一代從小養成健康的飲食觀念,尤其是現在青少女對於瘦身的狂熱可能會導致日後增加罹患乳癌風險的喔!    
+ read more
青少女過瘦容易導致日後罹患乳癌
2004.10.15
青少女過瘦容易導致日後罹患乳癌
日前有研究發現,女性身高過高、以及出生時體重過重,是兩項日後罹患乳癌的危險因子。新英格蘭醫藥期刊(_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_)在2004年10月14日發表了一項丹麥的研究,除了再次確認了這個說法,還另外發現了兩樣新的危險因子:幼年時、和青春期時成長速度太快,也容易增加日後乳癌的風險。   這項新的研究是追蹤了117,000位生於1930-1975年間的丹麥女姓,看看這些女性童年時的成長模式對於成年後乳癌的影響。研究員在這些女性幼年時用幾種方式測量她們的身高體重,發現,出生時體重過重、乳腺發展期間身體迅速成長、身材偏高、14歲時BMI值偏低(較瘦)、以及在8-14歲之間急速長高等,都是日後容易發生乳癌的因素。而女生在青春期稍微體重過重則罹患乳癌的機率會較低喔!   有趣的是,這項研究並不考慮初經的年齡。而飲食習慣及營養則在報告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Karin B. Michels 表示:這些女孩的乳房可能由於身體成長太迅速而暴露在較高濃度的成長荷爾蒙(如insulin胰島素)之中,因而增加罹患乳癌的潛在因子。絕對身高及出生體重也會導致類似的機制。而成長荷爾蒙則是跟我們的飲食習慣有關。Michels認為,我們身體的成長在基因中已有所決定,但是後天環境飲食的影響也應該要好好探究。   例如研究員發現,由於日本人飲食習慣的改變,尤其是喝牛奶的人口增加,她們平均身高比以前高,而得乳癌的機率也增加。   畢竟我們幼年時的健康飲食習慣對於日後的身體是會造成影響的。女孩子早年的成長模式、甚至她出生時的體重,對於日後發展乳癌有很大的關連!因此我們應該開始多花點時間教育下一代從小養成健康的飲食觀念,尤其是現在青少女對於瘦身的狂熱可能會導致日後增加罹患乳癌風險的喔!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