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攝護腺癌檢查無助改善存活率
2011.10.13
攝護腺癌檢查無助改善存活率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 (USPSTF)於11日公佈最新的攝護腺癌檢查指引,當中建議健康男性不須要接受攝護腺特定抗原(PSA)檢查,因為該檢查無助於降低死亡率,並常導致進一步的侵入性治療。 依據USPSTF所委託執行的研究報告,該研究回顧分析五個針對攝護腺特定抗原檢查的大型隨機試驗,其中還包括美國國衛院(NIH)所贊助之相關研究的資料,結果指出,進行攝護腺特定抗原檢查後,追蹤10年時間發現,攝護腺癌的死亡率下降很少甚至沒有,且檢查後續的治療與評估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研究認為其中有些都是非必要的。 有關治療的副作用反應部分,報告中指出,約三位接受攝護腺切除術、或七位接受放射治療的男性病患中,就有一例出現性功能勃起障礙;約五位接受攝護腺切除術的男性病患中,就有一例出現尿失禁。且攝護腺切除術會增加圍術期的死亡率(約0.5%)、以及心血管相關事件(約0.6-3%),放射治療則會增加腸功能障礙的風險。 這項建議指引公佈後隨即引起美國泌尿學會(AUA)的立刻回應指出,攝護腺特定抗原檢查對於攝護腺癌的診斷、風險評估以及控制病情上都有幫助,部分醫生也都同意這樣的論點,並認為USPSTF低估這項檢查對男性的益處。 然來自其他醫學領域的醫師,特別是基礎照護的醫師,都傾向贊同USPSTF的建議,而美國癌症協會(ACS)及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則尚無官方回應,但其中相關人員皆表示,目前還須要有更多相關的研究產出,男性最好能與醫師針對該檢查的效益風險多作討論。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1、2
+ read more
美FDA: 白血病藥物Sprycel恐增加肺動脈高血壓風險
2011.10.13
美FDA: 白血病藥物Sprycel恐增加肺動脈高血壓風險
近日美國FDA發佈警訊新聞指出,白血病治療藥物Sprycel(成分為dasatinib)可能增加發生罕見但嚴重肺動脈高血壓(PAH)的風險。 依據FDA所蒐集之案例中發現,使用Sprycel超過一年以上的病患,開始會出現肺動脈高血壓的症狀,且他們多半在使用Sprycel的同時也正接受其他藥物治療、或有其他疾病狀況。且其他疾病狀況有可能發生與肺動脈高血壓類似的症狀,因此若當其他病因可被排除的情形下,就非常有可能是因為Sprycel所引起的肺動脈高血壓。 罹患肺動脈高血壓時,心臟比正常狀況難以將血液輸送至肺部,因此所須耗費的力氣更多,久而久之過度工作的心臟日漸衰竭,便慢慢失去輸送足夠血液至肺部的能力。肺動脈高血壓的症狀包括呼吸短促、昏眩、身體如腳踝及腿部的水腫等。 FDA提醒醫師在開立Sprycel處方籤以前、以及病患接受該藥物治療期間,應評估病患是否出現肺部血管疾病的徵兆與症狀,如果一旦確定有肺動脈高血壓,則不應(再)給於Sprycel作為治療藥物。病患如發現有肺動脈高血壓,也應立即告知醫師。 Sprycel藥物在台灣已有上市核准藥證,中文品名為「柏萊膜衣錠20/50/70毫克」三種劑量包裝,為國內白血症第二線標靶治療藥物。健保局於從98年1月1日起,將「柏萊」也列入給付,適用對象是患有慢性、加速或急性期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或患有費城染色體陽性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對先前經「基利克」400mg治療後有抗藥性或無耐受性的成人。台灣女人連線提醒,有藥物需求的民眾應主動與醫師討論相關用藥效益與風險,以審慎評估用藥選擇。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台灣衛生署
+ read more
美FDA: 白血病藥物Sprycel恐增加肺動脈高血壓風險
2011.10.13
美FDA: 白血病藥物Sprycel恐增加肺動脈高血壓風險
近日美國FDA發佈警訊新聞指出,白血病治療藥物Sprycel(成分為dasatinib)可能增加發生罕見但嚴重肺動脈高血壓(PAH)的風險。 依據FDA所蒐集之案例中發現,使用Sprycel超過一年以上的病患,開始會出現肺動脈高血壓的症狀,且他們多半在使用Sprycel的同時也正接受其他藥物治療、或有其他疾病狀況。且其他疾病狀況有可能發生與肺動脈高血壓類似的症狀,因此若當其他病因可被排除的情形下,就非常有可能是因為Sprycel所引起的肺動脈高血壓。 罹患肺動脈高血壓時,心臟比正常狀況難以將血液輸送至肺部,因此所須耗費的力氣更多,久而久之過度工作的心臟日漸衰竭,便慢慢失去輸送足夠血液至肺部的能力。肺動脈高血壓的症狀包括呼吸短促、昏眩、身體如腳踝及腿部的水腫等。 FDA提醒醫師在開立Sprycel處方籤以前、以及病患接受該藥物治療期間,應評估病患是否出現肺部血管疾病的徵兆與症狀,如果一旦確定有肺動脈高血壓,則不應(再)給於Sprycel作為治療藥物。病患如發現有肺動脈高血壓,也應立即告知醫師。 Sprycel藥物在台灣已有上市核准藥證,中文品名為「柏萊膜衣錠20/50/70毫克」三種劑量包裝,為國內白血症第二線標靶治療藥物。健保局於從98年1月1日起,將「柏萊」也列入給付,適用對象是患有慢性、加速或急性期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或患有費城染色體陽性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對先前經「基利克」400mg治療後有抗藥性或無耐受性的成人。台灣女人連線提醒,有藥物需求的民眾應主動與醫師討論相關用藥效益與風險,以審慎評估用藥選擇。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台灣衛生署    
+ read more
美鹽業協會要求政府撤除鈉攝取量指引
2011.10.12
美鹽業協會要求政府撤除鈉攝取量指引
2010年美國公佈飲食指引建議,超過50歲以上的民眾、非裔美國人、以及有高血壓、糖尿病或慢性腎臟病者,每日鈉攝取量應少於1,500毫克,而上述民眾已近乎佔美國半數人口。美國鹽業協會(the Salt Institute)近日則針對這項鈉攝取量的建議提出抗議,認為每日1,500毫克過少,恐對人體造成其他健康傷害。 今年初美國心臟協會(AHA)針對這項飲食建議曾進一步指出,每人每日不應攝取超過1,500毫克的鈉,每天減少攝取3公克的鹽將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罹病率與死亡率,目前已經有超過50個臨床試驗證實,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的血壓,可透過減少鈉攝取量使其攀升的速度減緩。此外,每年還可以省下高達兩百四十億的健康照護支出。 然美國鹽業協會認為,飲食指引建議應立基於科學與醫療知識,不該只去看那些貶抑鹽的價值之研究,而忽略降低鈉攝取量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包括早產、產生胰島素抵抗、以及年老易跌倒等風險增加,同時也沒有考慮到鹽份在調節血壓、口渴與尿液產生上扮演的重要角色。 美國鹽業協會也強調,他們並非反對降低血壓,而是認為以降低鹽份攝取作為主要策略是危險的,民眾在降低鹽份攝取的同時,事實上可能藉由吸收了更多熱量來滿足原本對鹽份的需求,導致整體鈉攝取量並沒有真正改變。鹽業協會最後表示,希望美政府能針對降低鹽份攝取對整體健康的影響做大規模的研究,而非僅在幫助血壓降低的部分。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美鹽業協會要求政府撤除鈉攝取量指引
2011.10.12
美鹽業協會要求政府撤除鈉攝取量指引
2010年美國公佈飲食指引建議,超過50歲以上的民眾、非裔美國人、以及有高血壓、糖尿病或慢性腎臟病者,每日鈉攝取量應少於1,500毫克,而上述民眾已近乎佔美國半數人口。美國鹽業協會(the Salt Institute)近日則針對這項鈉攝取量的建議提出抗議,認為每日1,500毫克過少,恐對人體造成其他健康傷害。 今年初美國心臟協會(AHA)針對這項飲食建議曾進一步指出,每人每日不應攝取超過1,500毫克的鈉,每天減少攝取3公克的鹽將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罹病率與死亡率,目前已經有超過50個臨床試驗證實,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的血壓,可透過減少鈉攝取量使其攀升的速度減緩。此外,每年還可以省下高達兩百四十億的健康照護支出。 然美國鹽業協會認為,飲食指引建議應立基於科學與醫療知識,不該只去看那些貶抑鹽的價值之研究,而忽略降低鈉攝取量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包括早產、產生胰島素抵抗、以及年老易跌倒等風險增加,同時也沒有考慮到鹽份在調節血壓、口渴與尿液產生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美國鹽業協會也強調,他們並非反對降低血壓,而是認為以降低鹽份攝取作為主要策略是危險的,民眾在降低鹽份攝取的同時,事實上可能藉由吸收了更多熱量來滿足原本對鹽份的需求,導致整體鈉攝取量並沒有真正改變。鹽業協會最後表示,希望美政府能針對降低鹽份攝取對整體健康的影響做大規模的研究,而非僅在幫助血壓降低的部分。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美保險公司取消給付癌思停用作乳癌治療
2011.10.07
美保險公司取消給付癌思停用作乳癌治療
美國加州藍盾保險公司(Blue Shield of California)本月3日決定將不再給付癌思停(Avastin,成分為bevacizumab)用作治療乳癌用途,這項決定是在美國FDA腫瘤藥物顧問委員會於今年六月第二度投票決定,乳癌將從癌思停的適應症中排除之後,美國國內最大的保險公司做出取消該項給付的決定。 今年六月,FDA專家開會討論認為使用癌思停治療乳癌無效,以6-0的票數要求癌思停製造廠Genentech將乳癌治療從癌思停的適應症中移除,FDA委員會在一致無異議的投票結果下,也通過這項決定。當天會議中數名使用癌思停有顯著療效的女性乳癌病患,希望FDA不要將乳癌排除在癌思停的適應症之外,因為她們擔心一旦適應症被移除,則保險公司將不再給付,然藍盾保險公司的這項決定無疑讓此疑慮成真。 稍早也有其他三家的地區性保險公司已撤銷癌思停用於乳癌治療的給付,而Medicare保險公司則表示,他們依舊會維持該項給付。癌思停則仍會在市面上見到,用於治療直腸結腸癌、肺癌、腎臟癌與腦癌。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