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新聞
2015-07-28
美國人工流產門檻建造者:美國生命聯盟
人工流產一直是備受爭議的議題,不論國內外,支持與反對團體都不斷在訂定相關條件與規範時挑戰對方的論點。近日有外媒報導指出,美國反對人工流產的團體不斷透過各種方法拉高女性進行人工流產的門檻;其中,美國生命聯盟(American
United for Life,
AUL)就是各種人工流產門檻背後最大的推手。
美國生命聯盟(AUL)
是推動美國立法保障胎兒「生命權」(pro-life)的主力,對他們而言,人工流產的論辯其實代表一系列的策略與計謀,讓人工流產隨著時間慢慢凋零。AUL的顧問Ovide
Lamontagne表示:「擁護人工流產的團體試圖傳遞錯誤的立場給民眾,認為支持女性權力就是反對胎兒生命權,但那卻是個謊言。事實上是擁護胎兒生命權時也是在支持女性的權利。」。這個想法是AUL推動許多立法背後所持的論點,並認為美國的人工流產法太過「激進」,與北韓、中國和加拿大一樣並不理想,導致許多人工流產事業無法可管。
對AUL來說,任何與人工流產有關的死亡是無法接受的。AUL經常利用悲慘的故事引起女性對人工流產的焦慮來推動立法,例如他們呼籲未成年人施作人工流產需要有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即是因為聽聞被性侵的女孩被加害者強迫進行人工流產;同時,不斷地引用Kermit
Gosnell於2010年以不衛生的設備為女性提供人工流產,導致女性病患腸胃穿孔及死亡例子,以及其他與人工流產有關但原因未明的死亡案件。
AUL的顧問Lamontagne說明,他們的工作目的不是在讓施行人工流產變得困難,而是試圖讓女性做出正確的選擇。但是訪問AUL的記者Olga
Khazan則指出,從AUL的標誌:「人就是人,不論多小。」即可知道,他們所謂正確的選擇就是不施作人工流產。
針對AUL的論點,台灣女人健康網認同女性在施作人工流產時有其風險,但同時我們也認為:風險存在並不代表要不斷提高女性人工流產的困難度,而是需要社會與政府一起建立一個友善的醫療環境。架設這些不合理的門檻反而迫使女性選擇非正式、不安全的管道進行人工流產,導致更多女性受害。而當非預期懷孕發生時,若女性因為人工流產的限制而產下嬰兒,往後的照顧問題也往往發展成社會新聞,甚至增加更多社會成本。因此我們認為,與其限制女性人工流產,更應該重視的是性教育以及避孕措施的普及。
資料來源:The Atlantic
+ read more
2015-07-07
招架不了夏天的熱情?預防熱病看這裡!
每年台灣一到夏季,溫度持續上升,不時發生人們因熱中暑、熱衰竭等熱病而送急診的新聞。到底何謂熱中暑和熱衰竭?又應該如何防範和急救?本篇分享關於夏季容易出現的熱病,並提醒民眾,除了每天做好防曬措施外,還要注意身體是否因溫度過高而出現不舒服的情形,以免因忽略身體變化引發更嚴重的後果。
導致熱病的原因
不論是熱中暑或熱衰竭等因體溫過高而來的症狀,皆導因於身體無法正常地降溫。人體本身即有調節體溫的功能,讓我們的體溫一年四季皆被維持在36.8度到37.2度之間。而人體調解體溫最經常使用的方法就是排汗,當身體的鹽分和水分從汗腺排出病蒸發後,人體的體溫便會下降。
然而,生活中有很多因素會影響人體調節溫度的功能,包括:年齡(大於65歲和小於4歲者)、環境濕度高、體重過重、心血管疾病、曬傷、飲酒或正使用會影響血液循環的藥物和治療等,增加得熱病的風險。
熱病的種類
痱子(HEAT RASH)
痱子是熱病中最輕微的症狀,當排汗過多但並未充分蒸發時就容易出現痱子。通常會在皮膚上如胯下、上胸和關節處出現塊狀的紅腫或水泡,並且會感到癢。
熱痙攣(HEAT CRAMPS)
熱痙攣發生乃因身體的鹽分太低,通常與激烈運動後大量排汗有關,並且特別容易發生在腹部以及四肢,這些部位的肌肉會抽蓄且疼痛。飲用冷飲和暫停運動達2-3小時有助於減緩不適,但若症狀持續超過一小時便需要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熱衰竭(HEAT EXHAUSTION)
長時間曝曬於陽光之下,大量排汗且來不及補充鹽分與水分,容易引發熱衰竭,症狀包括:臉色發白、嚴重盜汗、心跳快但弱、呼吸短淺、肌肉抽蓄、頭痛、噁心感、嘔吐和昏厥等。此外,老年者、有心血管疾病者及在高溫環境運動者特別容易得到熱衰竭,一旦得到熱衰竭飲用冷飲來冷卻體溫,並以冷水沖澡後於陰涼的環境充分休息。
熱中暑(HEAT STROKE)
熱中暑是熱病中最嚴重的一種,當人體失去調節體溫的功能時,體溫在短時間內會上升到攝氏42度,導致永久性傷害或死亡。症狀包括:因無法排汗而有紅熱且乾燥的皮膚、心跳快速且跳動的力道大、暈眩、頭部抽痛、癲癇和陷入昏迷。由於熱中暑是急症,因此必須立即就醫,同時用各種可能的方法盡量降低患者的體溫。方法如:移除衣物、放置冰塊、將患者浸入冷水中、用水管澆水、以濕布裹住患者或吹電風扇等一切可用來降溫的方法都會是必要的。
預防熱病
當人體在試圖降溫時,以下幾種方法能避免體溫過高及降溫:
適當安排室外活動
若您必須要外出,盡量選擇早上5點至8點以及下午5點至7點的時段出門。在這些時段以外的室外活動,也請務必每隔一段時間就到遮陰處或室內休息,讓身體調節溫度的能力得以恢復。
緩慢適應
若平常不習慣於在炎熱的天氣運動或工作,請避免第一次的活動量太大和用力過度,讓身體慢慢適應環境的溫度。當身體因為活動產生心跳劇烈、呼吸急促甚至是暈眩、虛弱時,請停止活動並尋找陰涼處或冷氣房休息。
避免陽光直曬
在陽光底下活動時,請勤抹防曬品,建議在出門前30分鐘塗抹SPF15或以上的防曬品,並且每2小時就補擦一次防曬品才能有效防止皮膚曬傷。此外,夏天時穿著輕便、寬鬆且色彩明亮的服裝,以及帽沿能遮住臉龐的帽子,不僅避免體溫過高也保護皮膚不因豔陽曬傷。
攝取足夠的水分
請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在戶外活動切記每小時需補充2-4杯的水,且要放慢飲用速度才能讓水分確實運送到身體各處;從事稍有強度的運動時也可以飲用運動飲料來補充運動時流失的鹽分等身體所需的礦物質。避免飲用非常冰的飲料,導致胃痙攣;另外,國人夏日喜愛飲用手搖飲料消暑是錯誤的補水方式,含咖啡因或含糖的飲品會加重脫水的情況;酒精類飲品也應避免。
游泳不保濕
千萬不要誤以為游泳能保持身體的水分。游泳是一種運動,因此過程會流失一些水分以及礦物質,因此在計畫游泳時請記得帶上幾瓶礦泉水。
避免食用高溫食品
避免在外出前食用高溫食品,如湯麵、火鍋等,這些食物會加速體溫上升,使人在面對炎熱天氣時更為脆弱。同時,避免飲用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這些使人流失更多水分。
守望相助
除了藉由以上方法降低自己得到熱病的風險外,也需關心周遭容易患熱病的人,包括年齡高於65歲者、小孩、有心血管疾病者、精神疾病者和寵物等。此外,千萬不要讓小孩和寵物單獨待在未啟動冷氣的車內,即使車窗有開,車內的溫度也會在短時間就上升而危及車內的生命安全。
資料來源:British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ccupational Safety & Health
Administration、Emergency Medicine at Georgia Regents University
(最後更新日期:2016/8/8)
原址瀏覽數:177
+ read more
2015-07-01
招架不了夏天的熱情?預防熱病看這裡!
每年台灣一到夏季,溫度持續上升,不時發生人們因熱中暑、熱衰竭等熱病而送急診的新聞。到底何謂熱中暑和熱衰竭?又應該如何防範和急救?本篇分享關於夏季容易出現的熱病,並提醒民眾,除了每天做好防曬措施外,還要注意身體是否因溫度過高而出現不舒服的情形,以免因忽略身體變化引發更嚴重的後果。
導致熱病的原因
不論是熱中暑或熱衰竭等因體溫過高而來的症狀,皆導因於身體無法正常地降溫。人體本身即有調節體溫的功能,讓我們的體溫一年四季皆被維持在36.8度到37.2度之間。而人體調解體溫最經常使用的方法就是排汗,當身體的鹽分和水分從汗腺排出病蒸發後,人體的體溫便會下降。
然而,生活中有很多因素會影響人體調節溫度的功能,包括:年齡(大於65歲和小於4歲者)、環境濕度高、體重過重、心血管疾病、曬傷、飲酒或正使用會影響血液循環的藥物和治療等,增加得熱病的風險。
熱病的種類
痱子(Heat Rash)
痱子是熱病中最輕微的症狀,當排汗過多但並未充分蒸發時就容易出現痱子。通常會在皮膚上如胯下、上胸和關節處出現塊狀的紅腫或水泡,並且會感到癢。
熱痙攣(Heat cramps)
熱痙攣發生乃因身體的鹽分太低,通常與激烈運動後大量排汗有關,並且特別容易發生在腹部以及四肢,這些部位的肌肉會抽蓄且疼痛。飲用冷飲和暫停運動達2-3小時有助於減緩不適,但若症狀持續超過一小時便需要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熱衰竭(Heat exhaustion)
長時間曝曬於陽光之下,大量排汗且來不及補充鹽分與水分,容易引發熱衰竭,症狀包括:臉色發白、嚴重盜汗、心跳快但弱、呼吸短淺、肌肉抽蓄、頭痛、噁心感、嘔吐和昏厥等。此外,老年者、有心血管疾病者及在高溫環境運動者特別容易得到熱衰竭,一旦得到熱衰竭飲用冷飲來冷卻體溫,並以冷水沖澡後於陰涼的環境充分休息。
熱中暑(Heat stroke)
熱中暑是熱病中最嚴重的一種,當人體失去調節體溫的功能時,體溫在短時間內會上升到攝氏42度,導致永久性傷害或死亡。症狀包括:因無法排汗而有紅熱且乾燥的皮膚、心跳快速且跳動的力道大、暈眩、頭部抽痛、癲癇和陷入昏迷。由於熱中暑是急症,因此必須立即就醫,同時用各種可能的方法盡量降低患者的體溫。方法如:移除衣物、放置冰塊、將患者浸入冷水中、用水管澆水、以濕布裹住患者或吹電風扇等一切可用來降溫的方法都會是必要的。
預防熱病
當人體在試圖降溫時,以下幾種方法有利於身體排汗及降溫:
陰涼的環境
環境是影響體溫重要的因素,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提到,冷氣可以是預防熱病首要的步驟。
大量飲水
不應等到感到口渴時才飲水,尤其在溫度特別高的夏季,更需要飲用比平常大量的水分,以利排汗。
避開陽光強烈的時段
運動是維持健康重要的一環,但是若運動環境的溫度或濕度太高就容易引發熱病,適得其反。因此避開一日中陽光強烈的時段,並在陰涼處休息有助於人體調節溫度。
穿著輕鬆寬大的衣物
夏天的衣服宜則輕鬆寬大者,並且依照自己能接受的程度減少衣物。此外,還要重視遮陽的用具如帽子、陽傘等,不僅避免體溫過高也保護皮膚不因豔陽曬傷。
勤抹防曬品
由於曬傷會影響排汗進而影響調節體溫的功能,建議在出門前30分鐘塗抹SPF15或以上的防曬品,並且每2小時就補擦一次防曬品才能有效防止皮膚曬傷。
關注氣象報導
熱病是可以預防的,除了藉由以上方法降低自己得到熱病的風險外,也需關心周遭容易患熱病的人,包括年齡高於65歲者、小孩、有心血管疾病者、精神疾病者和寵物等。此外,千萬不要讓小孩和寵物單獨待在未啟動冷氣的車內,即使車窗有開,車內的溫度也會在短時間就上升而危及車內的生命安全。
資料來源:British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ccupational
Safety & Health Administration
+ read more
2015-05-05
[記者會]等待12年了 不要再讓母親希望...
台灣女人連線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
等待12年了不要再讓母親希望落空
----請盡速通過生產風險補償條例
新聞稿
近日「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醫糾法)草案遭到醫界大動作的反對,此法未來立法路途坎坷,而婦女團體長期所推動並希望獨立立法的生產風險補償機制,因為被併入此法也變得遙遙無期。
事實上,生產事故補償機制應獨立於一般醫療事故的處理,因為:生產和生病不同。女人生產不但是個人的事,更是社會、國家的事,它和國家的人力、國民的健康與國家未來的發展息息相關。然而女性於生產過程中不是沒有風險的,當女人背負這樣的使命而冒風險及付出時,國家應該要承擔這個風險;再加上因生產面臨的是兩個生命,因此比起其它科別,產科更容易造成醫療糾紛。產科醫生因此不願意接生或採取防禦性醫療,造成生產時有過度醫療化及浪費健保資源的現象。因此婦女團體自2003年起即要求政府編列預算設置「生產風險補償基金」,當發生生產事故時,即予婦女補償,以舒緩傷痛,降低與醫師的對立,避免婦女及其家人承受糾紛或訴訟之二度傷害。
在婦女團體多年的推動下,2012年衛福部推出「鼓勵醫療機構辦理生育事故爭議事件試辦計畫」(簡稱「補償試辦計畫」)。截至2014年10月底,試辦計畫成果如下:
1、核予補償案件數共計174件次,佔申請數的83%,沒有審核通過的事故皆與生產無關。
2、補償總金額為1億7000萬元,平均每年補償金額約為6千萬元,遠低於預期每年3-4億的預算規模。
3、產科醫療鑑定案件數下降70%,沒有檢察官提起公訴,而已補償案件僅有兩件再提出告訴。
4、婦產科醫師招募亦從101年招收比例72%上升到103年94%
然目前試辦計畫仍有下列的不足:
1. 計畫無法涵蓋所有婦女
受制於經費來源,申請與受償的主體是參與試辦計畫的醫療院所,而非婦女,導致某些狀況下發生的生產事故,婦女無法得到補償,尤其是偏鄉婦女,例如:在醫療院所以外的場所生產、就診的醫療機構未加入試辦計畫,或是醫療院所無意願與產婦/家屬調解等。此有違國家對於全體婦女生產風險保障的初衷。
2.
審議會不作有無過失的認定與鑑定,無法達到改善醫療品質之目的
由於擔心審議會之審查報告被當作法院裁判之基礎,審議會僅作是否「與生產有關」的給付認定,不作生產事故有無過失的認定或鑑定,因此無法由事故經驗來除錯,以達成「有效改善、促使醫療品質提升」之計畫目的。
3. 無法源基礎,試辦計畫財源不穩定
目前試辦計畫乃由「醫療發展基金」支應,然在政府財政困難下,多項原應公務預算之計畫改由基金支出,如:醫事人員教學訓練費用,排擠其他既定計畫的預算,也導致醫療發展基金將首次出現赤字的窘境。未來
無法源依據之「補償機制試辦計畫」,恐將面臨隨時停擺之不確定性。
綜上可見「補償機制」確有達到及時補償、降低醫病對立,減少訴訟,避免民眾免於訴訟之苦的目的,且對於解決婦產科醫師招募不足之情況亦有幫助。然因為沒有「法律的授權」,補償財源不穩定,且對於審議的內容無保密的保障,無法發揮「要真相,不責難」的精神及「惠及所有母親」的初衷。因此,應予與法源基礎,真正落實保障婦女的健康權益。
近幾年來,「少子女化」已成為國安問題,而產科醫師凋零、生產過度醫療化等問題亟待解決。目前生產風險補償機制已試辦三年,各界對於運作方式已有共識,因此,在「醫糾法」草案還缺乏社會共識時,我們呼籲這個等了12年的生產風險補償機制應分開單獨立法,並作為未來其他醫療事故補償機制立法之先驅政策!
附件一
依事故案發生日期
年度
件次
101
116
102
77
103
52
合計
245
附件二
核予救濟案之類別分析(至103年底10月底)
死亡
極重度障礙
重度障礙
中度障礙
未鑑定
累計
產婦
49
7
3
1
0
60
胎兒
25
0
0
0
0
25
新生兒
58
7
9
13
2
89
總計
132
14
12
14
1
174
延伸閱讀
衛福部「鼓勵醫療機構辦理生育事故爭議事件試辦計畫」
生育風險補償基金
+ read more
2015-01-23
電視不只給你資訊 也餵你垃圾食物!
許多人喜愛坐在舒服的沙發上看電視,但你是否曾發現當眼睛盯著螢幕畫面時,你的手也正將爆米花或洋芋片等零食不停地往嘴裡一直塞,並認為這是天底下最享受的事情之一?!
2014年曾有研究指出,兒童坐在電視前的時間長短會影響其不健康飲食情形。近日一項美國休士頓大學進行的研究再度獲得類似的發現,指出當我們坐在電視前的時間愈長,我們將可能吃進愈多的垃圾食物!這個研究更試圖找出造成兩者之間產生關連性的心理學解釋。
研究團隊找來591名平均22歲的參與者進行研究調查,收集有關參與者看電視、看新聞媒體及營養知識的資料,並評估每位參與者所理解的「適當營養」。
根據研究結果,電視看愈多者,對營養的認知愈差,同時對健康飲食也愈可能抱持著宿命論的態度,而從這兩者可以推測出這些人吃零食的習慣。研究主要作者Northup教授表示,這些人的營養知識缺乏,可能是電視廣告充斥著不健康且缺乏營養的食物、娛樂節目所呈現的角色也是常吃垃圾食物、很少有均衡的飲食,導致這些人比較沒有能力判斷什麼食物才是健康的。
至於會造成電視重度上癮者對營養及健康有宿命論的態度,則是由於電視上的食物資訊過於雜亂、充滿矛盾,使得觀看者難以分辨到底應該遵循什麼,到最後會產生一個念頭,那就是,要完全認識營養根本是一件不可能達到的事。
研究結果認為媒體要為現今嚴重的肥胖問題負一部份的責任。Northup教授表示,我們還是可以在看電視時不要再吃垃圾食物,方法就是在家中不要再擺放這些垃圾食物了!
資料來源:國際通訊與健康期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and Health)
+ read more
2014-12-18
[記者會] 食藥署、健保署涉聯合圖利...
衛福部於2009年宣布藥廠必須於104年1月1日後符合『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簡稱PIC/S)之國際藥品優良製造標準(GMP)(註),方可在台製造及販售,且健保將不再給付。然日前衛福部因當初政策規劃粗糙,政策出爾反爾,又宣布將繼續支付未通過PIC/S藥品,無疑是健保署在幫藥廠「出清庫存」。
今(12/18)日民間監督健保聯盟與立法委員林淑芬共同召開記者會,針對健保署及食藥署行政怠惰,未能積極輔導廠商,並自打嘴巴,繼續給付品質不符規定之藥品,恐有圖利之疑,故要求健保署應如期停止給付未取得PIC/S
GMP認證之藥廠之藥品。
以下為本次記者會新聞稿。
食藥署、健保署涉聯合圖利
7215張藥證未取得PIC/S 影響民眾用藥
為提升國人用藥品質,確保國人用藥安全及提升國內製藥產業國際競爭力,衛福部(前為行政院衛生署)於98年7月30日配合97年底全國藥政會議結論,公告藥廠必須於104年1月1日後符合『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簡稱PIC/S)之國際藥品優良製造標準(GMP)(註),方可在台製造及販售,健保為獎勵PIC/S
GMP,自98年10月起實施『全民健康保險提升民眾用藥品質方案』,並且於101年發布新聞稿稱:104年1月1日以後仍無法通過PIC/S
GMP的藥品,健保將不給付(見附件),五年來健保花掉近百億健保費,用以調升PIC/S
GMP之產品價格,然而,這政策即將跳票!
食安之後,藥品PIC/SGMP再度失靈?抑或食藥署縱容成性?
102年8月與12月,民間監督健保聯盟(下稱督保盟)曾與立法委員陳節如召開記者會,揭發市場上高達3841項藥品不符相關藥品查驗規定與藥事法,其中影響民眾重大用藥安全最甚者為至少33項藥品應做「生體相等性(BE)」臨床試驗而未做。由11家藥廠生產之此33項藥品中高達9家是PIC/S
GMP認證藥廠,令人駭然!當時食藥署更以『臨床五年沒有藥品不良反應通報』就能就地合法,來掩護廠商的違法事實。資料顯示,截至103年11月10前,尚未取得
PIC/S
GMP認證之藥品許可證竟高達59家藥廠(36家查核改善中,23家未提出申請或擬不持續)、7215張藥證,待改善的36家藥廠中,官股上市公司藥廠在列,23家沒提出申請的藥廠中,有股票上市公司(這家公司同時是違反上述BE規定的廠商之一)與疾病管制署所屬藥廠在列,食藥署竟欲再度縱容、圖利,屢屢維護廠商利益,聲稱這些藥品只是『停止製造』,並非不能『販售』,而且還同意廠商所有今年(103年)12月31日前生產製造的藥品所有庫存,通通可以『一直賣、一直賣』,除非廠商自己不賣了、藥證到期或是廢止GMP証明者,這不是縱容圖利,什麼才是縱容圖利!
健保署自打嘴巴,違法圖利品質不符規定藥品
健保署已於101年發佈新聞稿,預告於104年將不再給付仍無法通過PIC/S
GMP的藥品,然而健保署竟聯手配合食藥署,違背保險利益,於今年下半年作出『一直付、一直付』的決定,繼續給付這些依規定不能再給付的藥品,涉嫌以保費圖利品質不符規定之藥品!健保已經花掉百億加成給付通過PIC/S
GMP的藥品,如今竟還要拿數億民眾繳納的健保費去買這些品質不符規定的藥品,即使藥物共同擬定會議有委員一再反對,健保署仍然堅持己見,違法持續給付,這不是圖利,什麼才是圖利!
政府怠惰,恐以民眾『斷藥』為挾持理由,繼續圖利
令人不安的是,7215項藥品中,其治療適應症多為民眾常見用藥,如皮膚用藥、消化道及代謝疾病、抗生素、抗腫瘤與免疫調節、血液作用、心血管、泌尿道與賀爾蒙、骨骼肌肉、神經、呼吸、眼用等14大類適應症,其中國內抗生素九成以上使用學名藥,而心血管、神經、呼吸或腫瘤等等都是重要用藥,如今因政府怠惰,未能未雨綢繆、防患未然,不思積極預防之道,預料變相以『民眾恐斷藥』為挾持理由,持續圖利給付未能於年底取得相關認證,卻又無替代用藥之產品,民眾被迫將持續服用品質不符規定之藥品!
我們要求食藥署立即公布並發函全國醫療院所通知7215中不符規定之藥品明細,讓醫療體系及時因應,為民眾用藥把關,並於104年1月1日起禁止未取得PIC/S
GMP認證之藥廠繼續製造及販售藥品,健保署並應依原規定同時停止給付該等藥品,無替代用藥者應於一周內向國人公布限時補救方案,保障民眾用藥權益!
註:以下取自食藥署網站
為確保藥品之品質,防止藥品製造過程中可能產生之交叉汙染、及生產過程中誤用不當原、物料之情形,美國率先於1963年公佈實施藥品優良製造作業規範(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簡稱GMP),我國則於民國71年(1982年)頒布優良藥品製造標準,正式推動實施藥廠GMP制度。至民國96年12月19日公告推動實施國際GMP標準(PIC/S
GMP,即歐盟GMP標準)。
+ read more
2014-11-25
「冷凍卵子」是不是使女性有了更多自由...
今年10月中媒體曾報導美國高科技公司招攬優秀女性人才激烈,臉書與蘋果相繼祭出補助冷凍卵子費用的福利,希望讓女性員工能無後顧之憂安心打拼事業!此新聞一出隨即引起各界對於企業補助措施及冷凍卵子科技的討論,在此要與各位分享一位研究加拿大女性捐卵經驗的社會學博士候選人Katie
Hammond與三位研究人工協助生殖科技的學者Alana
Cattapan、Lesley Tarasoff和Jennie
Haw共同針對「冷凍卵子」是否對女性是一種科技增能(empowerment)?所進行的討論文章。
這四名作者結合學術知識與自身省思,要挑戰提倡「未婚凍卵」(social
egg
freezing)的觀念。「未婚凍卵」會被鼓勵,是因為透過凍卵女性可以先專心努力拼事業,未來若想生育她還是可以擁有孩子,因此看起來女性就能在事業與生育兩方面都得到滿足。然而,這四名作者認為,這樣的說法過度簡化持續充滿競爭壓力的職場環境,欲以個人化方式解決那些造成女性必須延後生育的社會文化因素,並將焦點從強調應改善職場與家庭的生育環境轉移開。再者,蘋果與臉書對提供這樣的補助讓女性員工有機會進行冷凍卵子,但可別忘了這項昂貴的科技對許多女性來說根本無法負擔。
一直以來冷凍卵子科技的行銷方式及媒體報導充滿問題,由於冷凍卵子在2012年10月之前被美國生殖醫學會視為只是實驗性的技術,相關報導對於這項技術的風險就不予重視,因此取卵對女性健康的影響為何至今仍無大規模研究進行瞭解,而且,女性在較年長時懷孕生產也有風險存在。如今社會對技術的風險忽略、以及國際企業女性員工對這項科技的接受,將會加速在女性身上產生一種道德壓力,迫使她們必須去使用這樣一個具有風險的醫療介入技術。
事實上使用這些協助生殖科技的特定脈絡也常未被注意到。她們認為,這樣的科技使用應被放在以營利為導向且規範寬鬆的企業內、以及科學研究將女性身體與組織商品化的政治環境脈絡下來做思考。同時,對於剩餘的冷凍卵子應如何處置以及可能出現跨國市場交易行為,目前都鮮少出現關注。
這四名作者最後強調冷凍卵子是一項至今仍缺乏足夠研究、有風險的侵入性技術,它未必真正會讓女性得到增能。它的存在不僅缺乏遠見,也無法解決製造出這個需求的真正因素。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冷凍卵子技術除了有這四位學者所提及的風險問題之外,事實上凍卵後成功受精的機率也並不高,依據一項由美國加州大學生殖內分泌與不孕症中心主任Marchelle
Cedars對2000筆凍卵所進行的研究,在35歲前凍卵,每顆卵子成功受精的機率為10-12%,然而35歲以後,該機率降至6-8%,甚至更低,因此冷凍卵子並不代表就是保證會擁有一個孩子。我們認為提出這樣補助政策的企業及專科醫師應充分提供女性冷凍卵子技術的成功受精率及風險等資訊,讓女性得以做出符合自身需求的判斷與決定,而非在資訊不足的狀態下被誘導或迫使進行冷凍卵子。
資料來源:國際女性主義觀點生物倫理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eminist Approaches to Bioethics, IJFAB)
+ read more
2014-10-28
奧地利研究:自殺新聞報導應避免複製性...
近日一項奧地利MedUni
Vienna大學的研究表示,在奧地利,每日新聞報紙上的自殺報導普遍充斥著性別刻板形象,這將可能會不利於自殺防治工作。
根據研究指出,自殺議題一直存在一個與性別相關的弔詭現象,那就是有自殺意圖者女性遠高於男性,但真正進行自殺行為的卻是男性比女性要多,而研究認為新聞報導文化應該承擔造成此現象背後的部分責任。
這項研究的資料來自1997-2005年間11家奧地利每日發行的報紙,共507篇包含「自殺」關鍵字的報導文章。研究團隊分析這些文章報導方式是否有特定性別模式。分析歸納後發現,報導多呈現保守的性別角色形象:女性自殺的文章多著重在社交問題、與他人關係、及圍繞在家庭環境的主題上,並且會以汙名方式強調自殺者的精神疾病,使用的描述文字較為複雜、呈現方式謹慎;男性自殺文章使用的文字則多與憤怒、遭受拒絕相關。
研究主要作者Brigitte
Eisenwort教授表示,這些報導所呈現的並非自殺問題的全貌,同時還存在將精神疾病汙名化、男性自殺報導篇幅過少缺乏代表性的問題,這將使讀者容易忽略男性自殺者以及精神疾病是可被治癒、自殺風險可預防的事實。他建議記者應注意要盡量呈現更加真實正確的報導內容,避免再度複製男女的性別刻板形象。
資料來源:性別角色期刊(Sex Roles)
+ read more
2014-10-20
美研究:HPV疫苗防護力為8年
日前美國一項針對HPV疫苗的長期研究結果出爐,顯示HPV疫苗針對透過性行為感染的病毒能提供承達8年的保護力。
研究團隊隨機選取1,781位尚未有性經驗,年齡介於9至15歲之間的男女童,分組分別施打HPV疫苗與安慰劑,8年後,所有接種疫苗的孩童身體內都仍存有抵抗HPV的抗體,也沒有任何一個人在參與試驗的過程中出現HPV感染的症狀或相關的疾病。
計畫主持人Ferris博士表示接種疫苗後,人體透過產生抗體形成保護,經過8年,受試者的身體狀況都非常良好,沒有增加其他輔助措施的必要。同時,所有的研究證據都顯示疫苗是安全的,並且能夠有效預防生殖器疣與HPV引起的相關病症。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雖然美國學者與相關政府部門對HPV疫苗信心滿滿,但是,近幾年來,歐盟、日本都陸續出現施打疫苗後發生嚴重不良反應,以及藥廠前醫師指出疫苗實際上並未能有效提供防護。另一方面,美國疾病管制局呼籲11~12歲的幼童及早接種,在接種對象的規劃上,台灣目前部分公費施打的縣市與之相同,鎖定國中女生,但按照此篇研究報告所述,在疫苗防護力僅有8年的情況下,待這些施打疫苗的女生在20來歲性行為發生機率最高最頻繁時,疫苗防護力卻已過效期。由於上述相關的爭議目前仍尚未有完整的定論,提醒大家在考慮接種疫苗前三思而行。更多相關訊息可參考本網站的【子宮頸癌】新聞專區,以及本會【給父母的一封信】。
資料來源:Pediatrics
+ read more
2014-09-04
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籲政府檢討人工生殖...
今天上午,台灣女人連線偕同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與民間監督健保聯盟針對日前衛福部提出之人工生殖補助政策招開記者會。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當前人工生殖技術的成功率是27%左右,若此政策施行,衛福部編列的9.4億預算中將會有7成左右的經費是浪費在失敗的手術上。另一方面,在大環境經濟狀況不佳的今日,生兒育女所需負擔的龐大支出才是近年來生育率不升反降的原因。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黃怡翎指出:造成不孕的原因並非全然來自於生理上的限制,台灣有很多不孕的個案事實上是受到不友善的勞動環境影響,過勞、過長的工時還有經濟上的心理壓力,都易導致流產或難以受孕等狀況。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認為:與其將經費用在成功率不到1/3的人工生殖手術上,不如用這筆錢來好好健全產檢給付、提升國內生產環境品質。強調在孕生養教四個部分都健全的情況下,才可能真正提升台灣的人口紅利。
參考資料:
[記者會新聞稿]人工生殖補助政策-補助「失敗」
懷孕「醫療化」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