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失智症

2019-11-01
失智症認知測驗標準應男女有別!
2016年曾有研究指出女性因語彙記憶能力比男性佳,導致她們往往直到病情惡化時,才能透過語彙記憶力測驗檢測出有認知障礙。目前使用的測驗其檢測標準顯然無法反映男女在語彙記憶能力的落差,使女性患者錯失被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機會。
日前2016年研究的作者Sundermann博士的一項新研究因此重新訂立測驗男女不同的檢測標準,要檢視過去傳統的標準如何無法有效對男女輕微認知障礙患者分別做出準確診斷。
何謂輕微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
輕微認知障礙患者會出現記憶力和思考能力輕微衰退,但不影響照顧自己或執行日常任務的能力。其典型症狀為在對話間突然失憶或忘記重要行程,也可能發生邏輯論證及做決定能力出現問題。一般失智症患者通常會先出現輕微認知障礙,但有輕微認知障礙不代表一定會發展成失智症。
語彙記憶力測驗重設男女不同門檻標準
在這次新的研究中,研究團隊使用Mayo老化臨床研究資料中參與者進行聽覺語彙學習力測驗(Rey
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的結果,把女性一般會在測驗中得到較高分數的情況加入考量進行調整,計算出男女不同的新標準及門檻分數。之後再將傳統與新的兩種標準及門檻分數,同時應用於分析985位研究參與者使用同一測驗的另一研究結果。
分析發現,運用傳統的標準及門檻分數,被判斷有輕微認知障礙的比例,男性較高;但使用男女不同的新標準及門檻分數,女性輕微認知障礙患者就由原先的120位增加為165位(36%)、男性部分則從239位減少為184位(35%),女性比例反比男性高。前後相比,顯示有10%的女性是原先未被檢測出來的、10%男性則出現遭過度診斷。
腦部掃描也顯示過去貌似通過認知測驗的女性,更有可能出現腦部Tau蛋白及斑塊堆積,這些蛋白質都與發生失智症有關聯。
檢測標準缺乏性別差異 將造成男女患者治療問題
Sundermann博士表示,使用傳統典型的門檻分數所辨識出的群體,女性患者因實際上已病情嚴重,臨床試驗的治療藥物對其的效果可能就會比較差;相反地,部分健康的男性會被誤診為罹病,他們對治療將不會有反應。
也就是說,輕微認知障礙的女性會因未被診斷出來,錯過治療的機會,她們的家屬也無法早一點為照顧病患做準備;部分男性則默默接受許多不必要的治療,更造成家人無謂的壓力。
這個研究發現有助改善診斷方法,使得可能罹患阿茲海默症的病患將會更容易被辨識出來。目前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NICE)的失智症指引已明確指出,要診斷一個人是否為失智症患者,不能以認知測驗的分數是否達標作為唯一的判斷依據。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神經醫學期刊》(Neurology)。
編譯來源:DailyMail(191009)、MedicalNewsToday(191016)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10-29
阿茲海默治療藥物可望兩年內上市?!
失智症是隨年紀增長可能出現的認知障礙疾病,它會慢慢破壞記憶、思考以及執行日常簡單任務的能力,而阿茲海默症是其中最常見並被廣泛研究的一種。根據衛福部統計,2018年全台約有27萬名失智症患者,其中女性大約佔60%。
阿茲海默症已有超過10年以上的時間沒有新療法出現,目前的藥物都只能對特定症狀做短期控制,並無法直接針對疾病成因做治療。
21日,美國生技製藥公司Biogen發表讓醫藥界及病患們驚喜的消息,表示其所開發的藥物Aducanumab,試驗初步的結果顯示能延緩阿茲海默症病患的疾病衰退。Biogen已準備於明年在美國、歐洲及日本申請藥物核准許可,最快可望在兩年內上市,若成功,這將是阿茲海默症治療的重要里程碑。
高劑量ADUCANUMAB藥物使用對延緩疾病發展有效
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患者,腦部區塊會形成斑塊蛋白質(amyloid
protein)堆積,進而殺死患者腦部正常的細胞,出現認知障礙。Aducanumab藥物就是直接針對這些斑塊進行清除。
Biogen曾在今年三月因Aducanuma藥物的兩項試驗結果無效,一度終止繼續研發。但後來在一項整合3,285名病患的小研究所做的分析中發現,其中2,000名服用該藥物超過一年半,其使用高劑量對延緩疾病的發展是有效的。
英國阿茲海默症學會、阿茲海默症研究機構及失智症研究機構聽到這項消息後都很高興,並表示這給予對新療法期盼已久的病患很大的希望,也期待未來可以帶動全球討論如何提供符合病患所需的治療。
編譯來源:BBC NEWS(2019.10.22)、DailyMail(2019.10.22)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07-19
LGBT族群較易有記憶問題?
阿茲海默症是許多人進入老年可能罹患的認知障礙疾病,而記憶出現喪失與混淆是早期徵兆。最近一項美國大型調查研究指出,和異性戀及順性別(cisgender)者相比,LGBT族群較容易出現與記憶力有關的困擾,這可能是來自於社會壓力的潛在影響。
研究對象與結果
美國舊金山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了美國疾病管制預防署在2015年對九個州所進行的隨機電話調查資料。調查共有44,403名45歲以上的參與者參加,其中3%(約1,300名)為LGBT族群。調查詢問參與者包括在過去一年出現記憶喪失與混淆的情形、性別認同、性傾向等問題。
分析調查的結果顯示,14%的LGBT族群表示自己曾在過去一年有記憶變差的狀況,而相同問題在非LGBT族群身上則為10%。經過調整年紀、性別、種族、婚姻狀態及收入變項後,發現LGBT者自我報告有認知障礙的比率,比非該族群者高出29%。此外,LGBT者在做煮飯、打掃等自理生活的日常活動上也有比較多的困擾。
年輕族群自我報告的認知障礙=未來失智症風險?
雖然過去已有研究指出,自認為出現認知退化者,其未來真正發生該狀況的機率會提高3倍。但這項調查研究的參與者年紀都是相對年輕,而失智症很少在60歲以下發生。較年輕的族群主觀認為的認知退化,與在70、80或90歲出現相同情形,可能未必有相同的意義。
LGBT族群缺乏社會支持網絡
關於LGBT族群記憶喪失與混淆的風險較高,研究尚未發現確切原因。其他評論表示,原因可能來自某些像憂鬱症或是社會環境壓力所造成。研究主要作者Flatt也提到,隨著年紀愈老,LGBT族群愈可能缺乏像是伴侶或孩子這樣強而有力的社會支持網絡,最後被迫與無法接受他們的人共同生活。
未來研究方向
研究結果並不代表LGBT族群未來一定會有較高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但這個族群真的需要社會給予更多關注,包括提供支持、教育、記憶力篩檢以及與醫師討論問題的機會。
Flatt表示,未來國家性的調查應將性傾向及性別認同納入調查問題之中,我們才有辦法追蹤這個族群隨著時間的變化。以及必須處理這個族群在認知障礙研究中代表性過低的問題。
這項研究發表於2019年阿茲海默協會國際研討會(Alzheimer'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編譯來源:STAT(2019.07.15)
+ read more

2019-04-12
女性初經太晚、停經太早或子宮切除與失...
失智問題已是全球不可忽視的老人健康議題。根據美國阿茲海默協會推估,美國現今570萬的失智人口將在2050年攀升至1,400萬,同時女性患者又比男性多,目前約佔三分之二,而在台灣,2018年衛福部統計全國失智症患者約有27萬,其中女性佔五分之三。
女人一生會發生失智的風險比男人高出約50%,因此瞭解造成失智症性別特定的風險因子將非常重要,近日一項美國研究發現,女性如果初經時間發生較晚、停經較早或是切除子宮,都會增加她們發生失智症的風險。
研究對象與過程
研究參與者為來自美國Kaiser
Permanente醫療機構的6,137名女性成員,研究團隊讓她們接受健康調查與醫療檢查,當中包括詢問她們發生初經與停經的年紀,以計算保有生育力的時間長短,以及是否曾接受子宮切除手術,並且透過醫療紀錄瞭解哪些參與者曾被診斷有失智症。
研究發現
研究結果發現,經過調整可能影響女性失智風險的變項因子(如:吸菸、糖尿病及高血壓)後,在以下情形女性會有較高的失智症風險:初經發生在16歲的參與者,比發生在13歲者,該風險增加23%;在47歲前停經者也比之後才停經者,該風險增加19%;保有生育力的時間少於34年,該風險增加20%;曾經接受子宮切除者,該風險增加8%。
雌激素濃度與女性失智
過去研究曾指出雌激素會刺激能量消耗並具有抗發炎特性,可能會提高失智症風險,而研究主要作者Paola
Gilsanz表示,女性一生中體內雌激素的濃度不斷有高低變化,雖然這個研究顯示若女性終生雌激素暴露的程度較低,會與失智症風險提高有關,但真正會影響雌激素濃度的因子像是懷孕、荷爾蒙療法或避孕藥等相關資料並不充足,還有待未來研究再進一步細緻了解。
相關評論認為,這項研究並未證實直接因果關係,因此研究發現不代表我們應該要建議女性使用荷爾蒙療法來預防認知功能受損,此外,在決定是否要做子宮切除時,現階段也不應把此風險納入考量。
要降低風險有更安全的做法
目前要降低發生失智症的風險有更多其他已被證實比較安全的做法,包括運動、選擇健康的飲食以及保持社交和精神生活健康活躍,這些方法不只對防治失智有效,也有許多其他正向益處。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3.27)、Dailymail(2019.03.27)、HealthDay(2019.03.27)
+ read more

2018-12-18
子宮切除可能讓記憶衰退!
目前醫界的看法是子宮只要不懷孕就沒有功能。接近更年期的婦女,醫師會推薦切除子宮來治療幾種嚴重危害子宮健康的狀況,如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癌、慢性子宮疼痛或流血、子宮脫垂。
一些研究則以為大部分的子宮切除在醫療上是不必要的,只是預防性的治療,事實上可以採用較少侵入性的選項。
根據106年健保統計,台灣40歲以上子宮切除者為14,000人。其中41-50歲有8,000人,這可能和進入更年期不適、勞保的身障給付有關。
究竟子宮除了和懷孕有關,是否還有其他心智功能或影響?這是大家想知道的。根據發表在《內分泌學》期刊對老鼠的一個研究顯示,老鼠在子宮切除手術後,短期內引起某種記憶力的損害。
第一次將子宮和腦功能連結在一起
阿利桑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使用子宮切除的老鼠模式,顯示其對認知能力的影響,包括記憶和思考能力。當研究人員在大鼠模型上進行第一次試驗後,結果令研究者非常驚訝,他們迅速進行了第二次重複試驗,得到了同樣的結果。
這是第一次將子宮和腦功能連結在一起。資深研究者指出,這個新的發現表示無孕的子宮並非沈寂,事實上和腦功能有關。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將雌性大鼠分為四組,其中一組大鼠進行了手術但是沒有摘除任何器官,其餘三組大鼠分別被單獨摘除了子宮,單獨摘除了卵巢,以及同時摘除子宮和卵巢。
記憶測試在水迷宮中進行,隨著測試越來越難,只有切除了子宮的那組大鼠無法完成記憶任務,其它三組大鼠都能夠完成,且出錯幾率不相上下。也就是說,子宮切除會損害某些短期的記憶力;而卵巢切除則不會損害記憶力。
我們已經知道,在生育功能上,子宮和卵巢會溝通;在自主神經系統中,子宮和腦部也有直接的關聯,它會協調無意識功能,如呼吸。而此研究則顯示,子宮及卵巢也會影響腦功能系統的一部分,如認知,這可能可以解釋為何婦女失智症兩倍於男子。
子宮如何影響大腦?
在實驗中各組別中的老鼠卵巢結構相似,但子宮切除後的荷爾蒙則呈現不同的類型(profile)。其類型的改變影響了「認知老化的軌道」,產生不同的健康風險。這些改變的機制雖然複雜,但有研究瞭解的重要性。
我們已經知道雌激素和孕激素對記憶力等方面有顯著影響,因此許多注意力多落在探討卵巢與大腦之間的聯繫,也就是單純的「卵巢—大腦」之間的關係。但我們希望研究者能開始思考「子宮—卵巢—大腦」。
研究專家希望這些基本的科學發現會引起更多的注意力,在不同的更年手術如何影響婦女的腦部和其功能,最終影響她們的生活品質。目前正在測試子宮切除後記憶力的缺失,是否經由時間可以逆𨍭,或是記憶力損害加深的開始。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12.06)
+ read more

2018-11-16
運動好,頻繁活動一樣好!
美國最新「身體活動指引」指出,任何身體活動,從無到有,即使是小量的,都能從中獲得最大的健康益處!並且越多越好,特別是如果這種活動是中強度的或高強度的。
和過去一樣,新的指引建議成年人每週進行150至30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快走),或75至150分鐘的高強度運動(跑步),同時每週進行2次肌力訓練,以獲得最大的益處。
不過,新的指引不再稱「只要10分鐘的身體活動就能達到指引的建議」,而是改成「一天內更頻繁地活動有助於滿足指引的建議」。ADM
Brett P.
Giroir博士表示,這樣的更新讓人們更容易實現指引對身體活動的建議。
此外,新指引新增了3至5歲兒童每天活動身體3小時的目標。而對6至17歲兒童與青少年的建議與以前一樣,應每天至少進行60分鐘的中度至劇烈身體活動。老年人被建議從事平衡訓練、有氧運動及肌力訓練。女性被建議在懷孕期間及產後每周做150分鐘中強度的有氧運動。
新指引也加入了運動的長期健康效益,包括:減少體重過度增加的風險;改善年輕人的認知能力;降低膀胱癌、子宮內膜癌、食道癌、腎癌、胃癌和肺癌的風險;降低失智症的風險,包括阿茲海默症;降低老年人跌倒的風險;降低產後憂鬱症的風險。
諮詢委員會對與身體活動及健康相關的科學研究做了系統性評估,並根據其研究方法的品質及結果證據性的強度制定了「身體活動指引」。
調查人員強調,衛生專業人員和政策制定者應增進民眾對指引的認識、宣導身體活動對健康的益處,並支持計畫與政策的實施,以促進民眾的身體活動及改善健康。
編譯來源:
* Medpage Today(2018.11.12)
* Piercy KL, Troiano RP, Ballard RM, et al. _The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_. JAMA.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12, 2018.
+ read more
2018-09-08
【活動】第18屆婦女健康行動網絡會議暨...
2004年11月,台灣女人連線偕同婦女團體病友團體共同成立「婦女健康行動網絡」,以平衡醫療體系的男性思考、提供國內婦女完整的健康資訊與促成具性別意涵的健康政策。自2005年起,每年定期於9-10月間舉辦網絡會議,會議中針對各項婦女健康議題蒐集資料,以專題演講方式,進行現狀報導、討論,使地方婦女團體得以結合自身經驗與資源,共同找出可行的合作方式,集結力量向大眾與政府發聲。
2018年研習營課程包含「2018婦女健康重要議題」、「別讓記憶說再見–認識失智症」、「從性別觀點看骨質疏鬆」及「兩性關係從#Me
Too談起」等女性健康議題的分享與討論,並召開「婦女健康網絡會議」,與網絡成員代表共同商議2019年「為女著紅」的行動及2019年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主題,經過一番討論後,決議明年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以推動「開放醫院」作為重點議題。
活動照片
《相見歡》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怡翎主持
《專題演講一》2018年性別健康熱門議題
《專題演講二》別讓記憶說再見—認識失智症
《專題演講三》從性別觀點看骨質疏鬆
《專題演講四》兩性關係從#Me Too談起
《會議-為女著紅》報告2018年成果及討論2019年行動內容
《會議-528》討論2019年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主題
+ read more

2018-07-25
女性生5個以上的孩子,阿茲海默症風險...
一項研究發現,與生育孩子數較少的女性相比,生超過五個孩子的女性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了70%,而曾經流產或人工流產的女性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則少一半。
研究方法及結果
研究分析了3,549名韓國和希臘的婦女,從她們71歲開始追蹤。這些婦女提供了有關生育史的資料,包括有多少孩子和流產次數。研究團隊還測試了她們的記憶力和思維能力,看看是否患有阿茲海默症或輕度認知障礙。這群婦女中有118名罹患了阿茲海默症,896名患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
其中,生育五個或五個以上孩子的婦女,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生育較少孩子的婦女高70%。在716名有五個或五個以上子女的婦女中,59名患有阿茲海默症,而在2,751名有較少兒童的婦女中則有53名。研究人員考量了其他因素,如病史、荷爾蒙替代療法的使用情形和母乳哺育後結果保持不變。
此外,經歷過不完全懷孕的女性(曾經流產或人工流產),阿茲海默症風險大約是從未有過不完全懷孕過的女性的一半。在2,375名不完全懷孕的婦女中,47名患有阿茲海默症(佔1.9%);1,174名從未有過不完全懷孕的女性中則有71名(佔6%)。
而記憶和思維能力的測試結果,有五個或更多孩子的女性得分低於孩子數少的女性。研究發現有五個或更多孩子的女性平均得分約為22分,表示代表有輕度認知問題;而孩子數小於五的女性得分接近26分,表示正常思維能力。(註:測試結果的最高分為30分)。
生產為何與阿茲海默症有關?
生育的孩子數與阿茲海默症風險的關係牽涉到許多因素–包括雌激素增加、孩子數多對就業和生活方式的影響及較貧困的人通常會有更多的孩子。在考慮了這些背景因子後,結果仍然成立。
雌激素在較小劑量下具有保護作用,但當劑量高時是有害的。研究作者Ki
Woong
Kim博士表示,懷孕第八週雌激素水平就會增加一倍,然後逐漸攀升至正常水平的40倍。未完全懷孕的女性可能受益於適度提升的雌激素水平。
阿茲海默症協會Doug
Brown博士表示,我們知道女性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男性高,但還不知道病因也不知如何治療,因此像這類對於了解失智症的病因、如何降低風險的研究非常重要。
不用感到擔憂
雖然研究人員表示,懷孕期間改變雌激素水平可以預防阿茲海默症,但這是一種非常複雜的關係,到目前為止,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試驗尚無定論。此外,研究的資料收集方式也帶來一些研究限制,例如研究無法比較懷孕的人和沒有懷孕的人,以理解懷孕和分娩如何影響阿茲海默症風險變得棘手。
研究強調,這項研究不應該讓已經分娩過幾次的女性感到擔憂。研究確實發現了改變雌激素水平和阿茲海默症風險之間的有趣關聯,但仍有太多未解決的問題。
編譯來源:
* Daily Mail(2018.07.18)
* Ki Woong Kim et al. _Differential effects of completed and
incomplete pregnancies on the risk of Alzheimer disease_.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First published July 18, 2018
+ read more

2018-07-13
第十八屆婦女健康行動網絡會議暨婦女團...
「婦女健康行動網絡」自2004年11月成立,迄今已有65個婦女、病友及新住民等民間團體參與,並定期舉辦網絡會議。會議中針對婦女健康相關議題,進行現狀報導與討論,並於討論、決定隔年的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主題,集結各界力量向大眾與政府發聲。
今年(2018)研習營預計安排4場與女性健康與權益相關的專題演講,包括「2018熱門性別健康議題」、「失智」、「骨質疏鬆」及「ME
TOO在台灣」,歡迎婦女健康網絡成員、關心性別健康的團體代表或一般民眾報名參加,詳細活動內容請見下方資訊。
-------------------------
活動內容及議程
* 時間:2018年9月7日至8日(五、六)
*
地點:劍潭海外青年活動中心(台北市中山北路4段16號)
*
對象:婦女健康網絡成員、關心性別健康的團體代表或一般民眾,約50人
* 費用:
*
婦女健康行動網絡成員:不需報名費,另補助雙北市以外之「婦女健康行動網絡團體」2人住宿費及1人交通費,以曾合辦528相關活動之網絡成員優先。
交通費說明:
指搭乘飛機、高鐵、船舶、火車、捷運及計程車之費用,請務必提供票根或購票證明。
〈註1〉搭乘飛機者須檢附登機證存根。
〈註2〉搭乘計程車者限市區短程,應註明乘車日期、搭乘者姓名、事由、起迄地點、金額。
*
一般民眾(報名以團體代表為優先):不需報名費,住宿及交通煩請自理。
* 會議議程(暫定):
2018年9月7日(星期五)
時間
內容
主講人
13:30-14:00
報到
14:00-14:30
相見歡
14:30-15:30
【專題演講】2018熱門性別健康議題
台灣女人連線代表
15:30-16:00
下午茶
16:00-17:30
【專題演講】別讓記憶說再見—認識失智症
嘉義市失智症協會
梨世宏總幹事
17:30-18:00
Check in
18:00-19:30
餐敘
19:30-
Free time
2018年9月8日(星期六)
時間
內容
主講人
07:30-08:50
早餐/退房
08:50-09:00
報到
09:00-10:30
【專題演講】骨質疏鬆
邀請中
10:30-10:40
茶敘
10:40-12:10
【專題演講】#Me Too在台灣
台灣女人連線
黃淑英常務理事
12:10-13:30
午餐
13:30-15:00
【會議】
討論隔年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主題
隔年為女著紅
主持人:
台灣女人連線
黃淑英常務理事
15:00-
賦歸
報名方式
*
方法一:於7/31(二)前,填寫線上報名表單,表單網址:https://goo.gl/forms/Nl6SiuQrkmzMZoWg1
*
方法二:於7/31(二)前,下載報名表單,填寫後以E-mail或傳真回覆至台灣女人連線。
請於7/31(二)前完成報名程序,以利於行政準備!
聯絡人:台灣女人連線執行秘書 陳苡安
Email:TWLOFFICE555@GMAIL.COM 電話:(02)2392-9164 傳真:(02)2392-9165
+ read more

2017-11-27
紅斑狼瘡增加失智風險
紅斑狼瘡,會引發身體的免疫系統破壞身體的部分細胞,包括腎臟,肺部,皮膚和血管。女性患者多於男性,病發年齡在15-44歲之間。
根據以色列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紅斑狼瘡這種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不分年齡,其失智症的風險比正常人多達50%。
以前的研究也曾建議紅斑狼瘡可能同時破壞記憶和認知的功能,而根據新的研究作者,則建議醫師遇到病人有早發性失智的症狀,要檢查是否有紅斑狼瘡。
專家已經指認狼瘡的多種面貌,包括神經精神紅斑狼瘡就有19種類型,影響中樞神經系統,認知和記憶的功能,甚至引起心理和精神的症狀。
有些患者「紅斑狼瘡霧」的經驗總括描述有:難以集中,記憶和表達自己。也可能隨著有憂鬱症和焦慮。這些症狀類似失智或老年癡呆症,後者影響約5.5百萬美國人。最近的研究顯示,即使患者沒有神經精神類型的紅斑狼瘡,得失智症的風險仍然比正常人大。
美國小天后賽琳娜戈梅茲(Selena
Gomez)去年透露她有紅斑狼瘡,恐慌和憂鬱症使她提早取消世界巡演。她做了腎臟移植,由她最好的朋友捐贈。
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是紅斑狼瘡的主要治療之一,80%的患者依靠類固醇,避免疾病相關的發炎和突然發作。但也有不好的副作用,戈梅茲説會使她的體重波動。而且患者的喪失記憶和認知失調也與類固醇相關,但在這位歌星的身上尚未有這樣的現象。
研究作者指出,現有的安全療法中,並不能處理紅斑狼瘡和認知上的困境。這個疾病缺少持久性的解決辦法,面對許多年輕的患者,令人感到挫折。但作者仍希望,經由瞭解患者會有早發性的認知能力下降,至少可以有某個程度的逆轉。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1.10)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