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新聞
2024-01-29
【姑嫂玩健康報】你會因心碎而死嗎?
發報日期:2024年1月29日
熱門新聞
近期直播
🎥2023年新聞回顧:「原來不是這樣」的生活迷思
🎥 【體育X性別】 跨性別者參賽
如何思考女子選手的抗議?
🎥 職場媽媽說,我想要一個太太
🎥 生成式AI是否會加劇職場性別不公?
🎥 體育X性別 運動就會有好事發生!
+ read more

2024-01-24
精液的微生物群可能會影響生育能力
就像在腸道或皮膚上有特定的細菌群落,男性的精液有自己的微生物群。它可能影響會男性的生育力。
新的研究檢查了73名成年男性的微生物群和精子健康狀況。有些人一直有生育問題,而有些人則沒有生育問題並且已經成為父親。
研究發現精液中存在一種細菌,即惰性乳桿菌(Lactobacillus
iner),_ _它可能在生育方面發揮作用。
研究人員解釋說,這種細菌會產生L-乳酸,進而引發精液發炎,並可能損害精子的運動。
他們指出,先前的研究已經顯示惰性乳桿菌與女性的生育問題有關_ _,因為它也存在於陰道微生物群中。
精液中還發現了假單胞菌屬細菌(Pseudomonas) 中的三種微生物,它們可能在精子濃度中發揮作用。
研究人員表示,在精子濃度異常的男性中,螢光假單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 和施氏假單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 )似乎更為常見,而惡臭假單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則較不常見。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泌尿科住院醫師Vadim
Osadchiy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表示,即使這些細菌密切相關,細菌對生育力的影響在物種之間似乎也存在很大差異。關於微生物群及其與男性不孕症的關係,還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
他在大學新聞稿中補充說:「然而,這些發現提供了寶貴的見解,可以引導我們朝著正確的方向更深入地了解這種相關性。」
此研究與小型研究的證據相一致,將為未來更全面的研究鋪平道路,以揭示精液微生物群與生育力之間的複雜關係。
該研究最近發表在《科學報告》。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4.01.22)
+ read more

2024-01-12
瓶裝水含有大量微小塑膠顆粒恐影響健康
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人們用瓶裝水解渴時,可能會吞下數十萬個微小的塑膠顆粒。
研究人員表示,平均一公升瓶裝水中含有約24萬個可檢測到的塑膠微粒,比先前估計的數量多出10至100倍。這些塑膠顆粒中有十分之九是奈米塑膠(nanoplastic)。
瓶水有哪種塑膠微粒?
研究結果顯示,瓶裝水中聚醯胺顆粒(polyamide,PA)
的數量最多。聚醯胺是一種用於裝瓶前淨化水的過濾尼龍的成份。
而最常見的塑膠顆粒種類是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許多瓶水的瓶子都是用它製成的。研究發現,反覆打開和關閉瓶蓋、瓶子受到擠壓或受熱(例如在汽車中)時,這些顆粒可能會脫落到水中。
瓶裝水中也常見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工業塑膠。
然而,這幾種塑膠類型僅佔樣品中發現的所有奈米粒子的10%左右。研究人員不知道其餘粒子是由什麼組成的。如果它們都是奈米塑料,那就意味著每公升它們的數量可能達到數千萬個。
研究人員表示,奈米塑膠顆粒非常微小,可以透過腸道和肺部直接進入血液,最終停留在心臟和大腦等器官,並沉積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例如雙酚、鄰苯二甲酸鹽、阻燃劑、全氟和多氟物質(PFAS)和重金屬。
這項新發現強化了專家長期以來的建議,即飲用玻璃或不銹鋼容器中的自來水以減少接觸。這項建議也適用於其他塑膠包裝的食品和飲料。
2018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瓶裝水中平均每公升含有325個顆粒,此後該問題成為公共問題。研究人員表示,後續研究發現瓶裝水中存在越來越多的顆粒。
主要作者、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研究生Naixin
Qian在新聞稿中表示,先前的研究可以對瓶裝水中的塑膠奈米品質進行大量估計,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無法對單一顆粒進行計數。
研究怎麼做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採用了一種新的顯微鏡技術,其中兩個雷射同時探測樣品以使特定分子共振,從而可以檢測到它們。
團隊以七種常見塑膠為目標,包括:聚醯胺(polyamide,PA)、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乙烯(polyethylen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和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看看他們能在瓶裝水中發現多少顆粒。
研究測試了在美國銷售的三個流行品牌的瓶裝水,分析了尺寸小至100奈米的塑膠顆粒。
他們發現每公升有11萬至37萬個顆粒,其中90%是奈米塑膠。
研究團隊接下來計劃研究自來水和廢水中的奈米塑膠含量。研究人員認為,每10磅重的衣物中,廢水中都會含有數百萬的微塑膠和奈米塑膠顆粒,這些顆粒是從許多衣物中的合成材料上脫落的。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4.01.08)、CNN health(2024.01.08)
+ read more
2023-12-26
【姑嫂玩健康報】更年期跟肌肉流失有關...
發報日期:2023年12月26日
熱門新聞
近期直播
🎥【體育X性別】 跨性別者參加比賽
男子組還是女子組?
🎥
妻不如妾?人妻做人工流產需配偶同意!小三不必!
🎥
孕育生命成為職場的隱形障礙?職場懷孕歧視的現況與保障
+ read more
2023-11-29
【姑嫂玩健康報】月經失調與心臟病風險...
發報日期:2023年11月29日
熱門新聞
近期直播
🎥【體育X性別】 月經與女人運動的“糾葛”
🎥 重量訓練原來男女有別?!
🎥
如果女人都不工作了世界還能運轉嗎?冰島女性大罷工,抗議女性領較低薪資!
🎥 代孕是工作?助人?還是工具?
+ read more
2023-10-25
【姑嫂玩健康報】史上頭一遭!人工生殖...
發報日期:2023年10月25日
熱門新聞
近期直播
🎥【體育X性別】 踢球難
同工同酬更難!聊聊運動場上的EQUAL PAY
🎥【性別 X 勞動】職業性別隔離的現象和影響
+ read more

2023-10-05
腹膜外剖腹產加收費用違法!衛福部應有...
近年來出現不少對「腹膜外剖腹產」這項生產方式的討論,亦有醫療院所推行腹膜外剖腹產,向產婦加收20,000元不等之費用。近來頻繁映入大眾眼簾的「腹膜外剖腹產」對婦女的生育健康及權益有何影響,台灣女人連線與立法委員林淑芬於今日(10/5)召開記者會,並邀請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一同關心女性生育選擇的重要議題,並要求主管機關有積極的作為。
醫學會建議以安全性較高的腹膜內剖腹產為優先選擇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同時也是台灣周產期醫學會副理事長黃建霈表示,「腹膜外剖腹產」為剖腹產手術的一種方式,與目前的常規剖腹產(腹膜內剖腹產)的差異是剖腹時不切開腹膜進入腹腔。但因腹膜外剖腹產切口較低,進入時必須撥離膀胱,且位置周邊血管較多,因此可能會發生膀胱沾黏、大出血等不可逆的併發症,未來對泌尿系統或有骨盆腔醫療手術需求都會受到影響。對於網路盛傳腹膜外剖腹產比較不痛、免排氣即可進食、不會沾黏等優點,黃建霈認為常規的腹膜內剖腹產及現今醫療技術皆已有完善處置。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思原亦表達,醫學會的立場是以產婦安全為最優先考量,近年與各大醫院婦產科醫師交流時發現,使用腹膜外剖腹產的併發症頻傳,不論是嬰兒受傷甚至死亡,或是產婦大出血的狀況皆有發生,因此基於目前腹膜內剖腹產安全性較高,站在產婦及胎兒安全的考量下,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建議在剖腹產術式上應以腹膜內剖腹產為優先選擇。
加收腹膜外剖腹產費用於法無據已違法!
立法委員林淑芬對於有醫療院所以「腹膜外剖腹產」名目加收20,000元不等之費用表示,醫療法原本就有針對醫療院所的定價權進行規範。醫療法第21條規定,醫療院所如有必要加收費用,必須經過地方衛生局核准。若經地方衛生局廣邀專家評估收取該項費用的必要性、合理性後,醫療機構要收取費用當然可行。然經查察目前並未有縣市衛生局核可此項目之申請,是以醫療院所以腹膜外剖腹產為名目向產婦額外加收費用屬違法行為。
女人生產應由國家負擔並提供友善生產環境
台灣女人連理事長線黃淑英表示,事實上女性對於腹膜外剖腹產的態度是開放的,我們不反對更好的生產方式,但基於對產婦權益及安全的保障,不論使用哪一種剖腹生產方式,產婦生產都不應該被額外加收費用,即使因術式不同有不同計費,也應由國家負擔,而非向產婦收取費用。然就目前台灣的醫療看來,腹膜外剖腹產並非優先選項,向產婦額外收費更不合法亦不合理。國家也應針對「腹膜外剖腹產」進行相關調查研究,提供女性更完整的資訊,建立女性友善生產環境。
林淑芬委員也認為,目前網路資訊都只看到腹膜外剖腹產的優點,風險資訊不足,因此強調主管機關應加強風險告知義務,對於頻傳的生產事故也應進行更多的研究及調查,不要讓產婦落入非預期的生產風險之中。
對此,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副組長林右鈞表示,經專家會議共識及結論為,腹膜外剖腹產為剖腹產術式之一,成本與腹膜內剖腹產未有差異,健保對於剖腹產已有相關給付規定,故認為給付應為一致,且應依健保規定,若符合適應症不應再向產婦收費,若產婦為自願剖腹產,也僅需支付差額,不可額外收費。
衛福部醫事司簡任技正呂念慈則回應,醫療機構向產婦額外收取「腹膜外剖腹產」費用已經違法,民眾如有發現相關情事歡迎向地方衛生局檢舉,同時也會請地方衛生局進行宣導,以落實充分告知之義務,讓民眾在選擇上更安全。針對生產事故調查部分,或可透過生產事故救濟調查機制,將此因素納入生產事故報告項目中,未來即可建立相關統計資料。
記者會完整新聞稿:腹膜外剖腹產向產婦加收費用
合理嗎?合法嗎?
記者會直播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twlandtwh/videos/267633245622223
+ read more

2023-10-04
壞菌喜歡身體皮膚上的「熱點」是那裡?
生活在體內的微生物群對人類健康有一定的作用。皮膚的微生物群在乾燥、潮濕和油性區域各不相同。
你知道細菌最喜歡在身體的哪些部位嗎?
研究人員證明了阿嬤一直以來都知道的事情:耳朵後面和腳趾之間的皮膚和肚臍較可能藏有不健康的微生物。
研究主持人─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計算生物學研究所所長Keith
Crandall回憶起自己的祖母總是告訴家裡的孩子要「擦洗耳朵後面、腳趾之間和肚臍」。
Crandall說,阿嬤一直都知道:身體的這些部位是不健康微生物的「熱點」,將這一概念稱為「阿嬤假說」。
他和Marcos Pérez-Losada教授對這一概念進行了測試。
研究:壞菌喜歡的熱點
Crandall認為,與手臂或腿部的皮膚相比,這些熱點通常清洗次數較少,並且可能含有不同類型的細菌。
因此,129名研究生和大學生透過擦拭耳朵後面、腳趾之間和肚臍等潮濕和油膩的熱點來收集自己的樣本。他們同時也擦拭小腿和前臂作為對照部位。
然後,他們將皮膚的細菌樣本進行DNA分析。結果發現,更頻繁清潔的區域(例如前臂和小腿)與從皮膚熱點獲取的樣本相比,具有更大的細菌多樣性,因此更可能有健康的微生物群。
Crandall在大學新聞發布會上說,某些微生物可以接管微生物群並導致不健康的狀況,例如濕疹或痤瘡。
學生的研究結果表明,清潔習慣可以改變生活在皮膚上的微生物,從而改變皮膚的健康狀況。
這項研究和同一團隊先前的研究可能為未來的研究提供參考。Crandall說,關於皮膚微生物如何導致健康或疾病的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
這項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_《微生物學先鋒》_雜誌。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3.10.02)
+ read more
2023-09-26
【姑嫂玩健康報】女性外科醫師醫術勝出
發報日期:2023年9月26日
熱門新聞
近期直播
🎥是「兩情相悅」還是「校園性平事件」?!--聊一聊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法後對「師生戀」的規範
🎥被偉大綁架的母親
🎥長照需求對女性家庭成員的勞動參與率造成什麼影響?
+ read more
2023-09-11
痛痛女孩勝訴再三案 家長及婦團籲衛福...
多位接種HPV疫苗後確診風濕免疫疾病的痛痛女孩,因為無法接受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判定疾病與疫苗「無關」的結果,對衛福部提起訴訟。首位痛痛女孩Bella,2019年一審勝訴,衛福部上訴,2020年行政法院廢棄原判決,發回更審,今年6月再獲勝訴,至今仍在訴訟中;2022年,Nichole獲判一審勝訴,衛福部提起上訴,至今未有結果;另有Amber等3案於今年8月再獲勝訴。台灣女人連線與立法委員林淑芬辦公室於今日(11日)召開記者會,呼籲衛福部不要再上訴。
家長淚訴孩子苦痛 請衛福部不要再上訴
Amber在國中二年級時接種了HPV疫苗,而後確診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Amber每週都要吃滅殺除癌錠和止痛藥,造成她頭髮掉落、嘴巴破到沒感覺。更因外表看不出病況,無法出席體育課時還被同學霸凌。
Amber爸爸說:「我的家庭籠罩在這個惡夢四年了.....我知道我孩子的病是不會好的......」講到激動處,Amber爸爸一度哽咽,只要天氣變化,Amber的關節就會先知道,她的身體變得跟氣象站一樣。Amber爸爸強調,痛痛女孩不是只有一個,而是有數十位,有的孩子甚至自殘臥軌,只希望結束這一切。雖然他知道衛福部一定會上訴,還是希望能給他們一條路走。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我們誠懇、沈痛地呼籲薛部長停下來想,為什麼這些小孩會發生這些事?」對於衛福部一再以「以人口群體為研究基礎」的實證強調「HPV疫苗不會增加自體免疫疾病風險」的說法,黃淑英理事長強調對大多數人不會有影響,不能以此來推論對少數人不會有影響。痛痛女孩有多起的案例、發生的時序、症狀的相似性,所謂的醫學實證並非絕對,有罕見的例外,也時常在多年後被推翻。目前的案例,無法確認受害情形與疫苗「有因果關係」,但也無法說絕對與疫苗「無關」,應屬於「無法確定」。
立法委員林淑芬指出,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第30條,因預防接種而受害者,得請求救濟補償,立法精神是民眾因群體健康特別犧牲補償的精神。勝訴案件中,法官肯認個人因政府推廣、輔導、或強制接種疫苗發生無法預期的損害時,是屬於為公共福祉而產生的「特別犧牲」,不應由個人承擔,國家有制定法律給予社會補償的責任,受害者得請求救濟補償。但衛福部一邊打官司一邊修改遊戲規則,將審議辦法中受害情形與疫苗「無關」的範疇擴大,令人無法接受。
衛福部疾管署專委張育綾回應,不論是什麼制度,結果都未必能盡如人意。要上訴的原因是法官的判決理由會讓之後的審議滯礙難行,而不是針對個案。對此,黃淑英理事長及林淑芬委員都表示無法接受,Amber爸爸沈痛地說請衛福部來看看這些受苦的孩子,幫幫她們,讓她們的日子好過一點!
完整新聞稿:[記者會]
HPV疫苗痛痛女孩勝訴再三案!衛福部,你還要上訴嗎?
記者會直播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twlandtwh/videos/260457543563586/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