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活動

2011-08-13
[活動] 2011/08/13 第六屆查某人的健康...
台灣女人連線自2006年起每年定期舉辦性別研習營-「查某人的健康四物營」,2011年「第六屆查某人的健康四物營」將深入討論「性別與健康」、「兩性關係」、「國家政策」及「身體自主」四個議題,並帶入對「代理孕母」、「性交易」及「人工流產」等爭議性議題的討論。歡迎關心公共議題的您踴躍參加與我們分享想法!
主辦單位:台灣女人連線
贊助單位:台灣民主基金會
文宣協辦單位:批踢踢實業坊ptt.cc
營隊時間:2011年8月13日下午1:30~8月15日下午4:00,三天二夜。
活動地點:天母國際會議中心(天母農訓中心,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七段113號)
報名資格:18-35歲女性。
錄取名額:正取名額36位,備取5位。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2011年7月15日止(郵戳為憑)
活動費用:保證金--為確保活動品質,本活動酌收保證金500元整。保證金將於活動結業式當場退費,具清寒證明之學生免收保證金。
匯款銀行/分行:合作金庫銀行新生分行
戶名:社團法人台灣女人連線
帳號:0947-717-339-034
報名方式:
1.線上報名—至台灣女人健康網(www.twh.org.tw)線上填寫報名表。線上報名需完整填寫所有表格,並在「其他」欄位填寫匯款帳號後四碼,才算報名完成。
2.郵寄或email—至台灣女人健康網(www.twh.org.tw)下載報名表
填妥報名表後,連同匯款收據寄至「100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102號2樓台灣女人健康網
收」
或提供匯款帳號後四碼、以email方式寄至
twl.twh@msa.hinet.net
錄取名單:
7月22日公佈於台灣女人健康網(www.twh.org.tw),並以email通知。
未錄取者將統一於8月15日退還保證金。
評選機制:以報名先後順序為主。同一學校系所或單位最多以錄取兩名為原則。
注意事項:
1.
報名後若因故無法參與課程,請於7月26日以前告知主辦單位,否則保證金將不予退費。
2.
若遇不可抗拒之因素,主辦單位保留調整活動時間或地點之權利。
洽詢方式:
1. 電話洽詢-(02)2322-5038
張小姐(週一至週五10am-5pm)
2. email-twl.twh@msa.hinet.net
--------------------------------------------------------------------------------
課程主題及講師
性別問題面面觀
討論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性別刻板印象及性別議題之迷思
蘇芊玲(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性別與健康
瞭解缺乏性別意識的醫療體系及政策對女性如何造成影響、甚至傷害。
黃淑英(立法委員)
女人與月經
由婦產科醫師講解常見的月經相關問題,並從性別觀點對女性生理深入討論。
林靜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性交易合法化爭議及討論
介紹娼妓制度本質及各國經驗,討論台灣目前現況。
李麗芬(台灣展翅協會秘書長)
代理孕母爭議及討論
討論代理孕母議題中階級以及物化之爭議。
林綠紅(台北市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
人工流產爭議及討論
討論女性身體與生育的社會期待,並介紹台灣人工流產議題現況。
蔡宛芬(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
適身運動DIY
教授較不受場地、器材限制且較適合女性的運動。
徐珮齡(體育科教師)
愛情社會學
以性別觀點解構愛情中的迷思,營造更健康平等的親密關係,並討論交往過程中或分手可能發生的暴力行為。
游美惠(高師大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
+ read more

2011-07-24
[活動] 2011/07/24 女性與心血管疾病宣...
當多數女人活在乳癌的擔憂時,許多女人不知道他們更可能死於中風或心臟病。長久以來,女性較會擔憂伴侶中風或心臟病,好像自己不會有那樣的問題。事實上,心臟病與腦血管疾病是台灣女性第二與第三號殺手,每一年女性死於心臟病或腦血管疾病的人數是婦癌(乳癌及子宮頸癌)的4-5倍(2009年衛生署針對女性死因的統計:心臟病6101人、腦血管疾病4225人、乳癌1588人、子宮頸癌657人),因此,女性應該開始照顧自己的心臟血管!
根據國外的研究指出,男女在心臟血管疾病上不論是發生的年齡、風險因子的評估、症狀、診斷或診斷上有其差異性。而這樣的差異,很可能導致女性的診斷困難、延誤就醫、存活率低。在台灣,中風與心臟病的防治仍是以男性為主,不但沒有專業人士進行性別差異的研究,大多數醫師亦缺乏性別差異敏感度。因此,女性的心臟血管問題是否受到忽略的處置,這是我們必須努力去瞭解並改變的。
為了喚起醫界與一般婦女對疾病的性別差異與友善醫療環境的重視,台灣女人連線將以累積了豐富文獻的「心血管疾病」為首要議題,與地方婦女團體合作於6-9月在全台各地舉辦「女性與心血管疾病宣導座談會」,向婦女宣導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照護,並帶入性別差異的議題,喚起社會大眾、醫界、政府對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視。期望藉由這一系列的座談會與活動讓性別差異的議題在健康領域裡引起討論,以真正促進醫療品質與保障婦女健康。敬邀大家踴躍參加,關心自己與家人的心血管健康!!
一、時間:2011年7月24日(日)下午2:00-4:30
二、地點:台中市西區美村一路632號B1
三、主/協辦單位:台灣女人連線/台中市婦女發展協會
四、主講人:台大醫院心臟內科李正彬醫師
五、報名方式:請洽07-2378-2067
+ read more

2011-07-13
[活動] 2011/07/13 女性與心血管疾病宣...
當多數女人活在乳癌的擔憂時,許多女人不知道他們更可能死於中風或心臟病。長久以來,女性較會擔憂伴侶中風或心臟病,好像自己不會有那樣的問題。事實上,心臟病與腦血管疾病是台灣女性第二與第三號殺手,每一年女性死於心臟病或腦血管疾病的人數是婦癌(乳癌及子宮頸癌)的4-5倍(2009年衛生署針對女性死因的統計:心臟病6101人、腦血管疾病4225人、乳癌1588人、子宮頸癌657人),因此,女性應該開始照顧自己的心臟血管!
根據國外的研究指出,男女在心臟血管疾病上不論是發生的年齡、風險因子的評估、症狀、診斷或診斷上有其差異性。而這樣的差異,很可能導致女性的診斷困難、延誤就醫、存活率低。在台灣,中風與心臟病的防治仍是以男性為主,不但沒有專業人士進行性別差異的研究,大多數醫師亦缺乏性別差異敏感度。因此,女性的心臟血管問題是否受到忽略的處置,這是我們必須努力去瞭解並改變的。
為了喚起醫界與一般婦女對疾病的性別差異與友善醫療環境的重視,台灣女人連線將以累積了豐富文獻的「心血管疾病」為首要議題,與地方婦女團體合作於6-9月在全台各地舉辦「女性與心血管疾病宣導座談會」,向婦女宣導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照護,並帶入性別差異的議題,喚起社會大眾、醫界、政府對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視。期望藉由這一系列的座談會與活動讓性別差異的議題在健康領域裡引起討論,以真正促進醫療品質與保障婦女健康。敬邀大家踴躍參加,關心自己與家人的心血管健康!!
一、時間:2011年7月13日(三)下午2:00-4:30
二、地點:高雄市社會局婦幼青年館301室(高雄市鳳山區光復二路120號)
三、主/協辦單位:台灣女人連線/高雄市彩色頁女性願景協會
四、主講人:台大醫院心臟內科陳炯瑜醫師
五、報名方式:請洽07-2294060黃小姐
「女性與心血管疾病宣導座談會」高雄場 報名表
姓名
性別
□女 □男
服務單位
職稱
聯絡電話
e-mail
+ read more

2011-07-12
產後避孕藥使用美國疾管局最新建議
去年美國疾管局(CDC)曾由於合併型避孕藥會增加正值生育年齡健康女性的靜脈血栓栓塞風險,且懷孕期間血液改變也會提高該風險的嚴重性,建議女性在產後21天內不應服用合併型避孕藥。
八日CDC針對有靜脈血栓栓塞的女性,在產後21-42天使用合併型避孕藥提出更進一步的限制與建議。該建議主要依據WHO與CDC所整理的13項研究結果,發現女性在產後42天內的靜脈血栓栓塞發生風險,比一般在生育年齡但未懷孕的女性,高出22-84倍。該風險在產後第21天開始急速下降,但須等到第42天後才會回到基準水平線。
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因子包括年紀在35歲以上、過去有相關病史、不能活動、肥胖、生產過程中有輸血必要、產後大量出血、抽菸與剖腹產等等。CDC建議,沒有前述風險因子且未哺育母乳的女性,可在產後21天後開始使用合併型避孕藥;有風險因子的女性則應在產後42天才開始吃。
至於針對使用母乳哺育的女性仍維持不變,根據CDC表示,在產後一個月開始使用合併型避孕藥的效益才會大於避孕藥所帶來的其他風險。最後不論女性是否哺育母乳,CDC考慮到靜脈血栓栓塞發生的可能性,仍建議所有女性都不應在產後21天內使用合併型避孕藥。
不過,CDC也提到,有關產後女性使用合併型避孕藥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的直接證據仍缺乏,還須有更多研究產出,但這是對母親與嬰孩健康同等重要的問題,所以相關醫療照顧提供者與女性都應加強產後避孕方式的教育,以及瞭解不同避孕方式的安全性與風險(其他避孕方式如單獨黃體素避孕藥、子宮內避孕器、保險套、產後六個月使用子宮帽等)。
資料來源:美國疾病管制局發病率與死亡率週報(CDC’s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 read more

2011-06-26
[活動] 2011/06/26 女性與心血管疾病宣...
當多數女人活在乳癌的擔憂時,許多女人不知道他們更可能死於中風或心臟病。長久以來,女性較會擔憂伴侶中風或心臟病,好像自己不會有那樣的問題。事實上,心臟病與腦血管疾病是台灣女性第二與第三號殺手,每一年女性死於心臟病或腦血管疾病的人數是婦癌(乳癌及子宮頸癌)的4-5倍(2009年衛生署針對女性死因的統計:心臟病6101人、腦血管疾病4225人、乳癌1588人、子宮頸癌657人),因此,女性應該開始照顧自己的心臟血管!
根據國外的研究指出,男女在心臟血管疾病上不論是發生的年齡、風險因子的評估、症狀、診斷或診斷上有其差異性。而這樣的差異,很可能導致女性的診斷困難、延誤就醫、存活率低。在台灣,中風與心臟病的防治仍是以男性為主,不但沒有專業人士進行性別差異的研究,大多數醫師亦缺乏性別差異敏感度。因此,女性的心臟血管問題是否受到忽略的處置,這是我們必須努力去瞭解並改變的。
為了喚起醫界與一般婦女對疾病的性別差異與友善醫療環境的重視,台灣女人連線將以累積了豐富文獻的「心血管疾病」為首要議題,與地方婦女團體合作於6-9月在全台各地舉辦「女性與心血管疾病宣導座談會」,向婦女宣導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照護,並帶入性別差異的議題,喚起社會大眾、醫界、政府對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視。期望藉由這一系列的座談會與活動讓性別差異的議題在健康領域裡引起討論,以真正促進醫療品質與保障婦女健康。敬邀大家踴躍參加,關心自己與家人的心血管健康!!
一、時間:2011年6月26日(日)下午2:00-4:30
二、地點:台中市立港區藝術中心(臺中市清水區忠貞路21號)
三、主/協辦單位:台灣女人連線/台中縣木棉花愛縣關懷協會
四、主講人:台大醫院心臟內科黃珊惠醫師
五、報名方式:請洽04-26270916楊小姐
「女性與心血管疾病宣導座談會」台中清水場 報名表
姓名
性別
□女 □男
服務單位
職稱
聯絡電話
e-mail
+ read more

2011-06-09
吸煙會提高女性罹患周邊動脈疾病風險
周邊動脈疾病是一種動脈部分或全部阻塞的疾病,進而延伸影響腿部活動,症狀包括正常活動的腿部會出現疼痛、或腿部肌肉易疲累。近日一項美國哈佛醫學院團隊的研究指出,吸煙的女性比終身都沒有吸煙的女性,得到周邊動脈疾病的機率,高出10倍。
該研究的參與者為45歲以上的38,825位女性,追蹤時間平均達12.7年,並每年讓參與者填寫吸煙習慣的問卷調查。研究目的為了瞭解吸煙是否會增加周邊動脈疾病的罹患風險,而戒菸後又是否會降低風險以及降低程度的多寡。
結果發現,吸煙確實是系統性周邊動脈疾病的主要風險因子,有吸煙習慣的女性得到該疾病的風險,比沒有吸煙的女性,將提高10倍。雖然戒菸會大幅降低風險,但仍無法達到像沒有吸煙的女性那麼低。
研究團隊提醒,過去研究已指出吸煙對心臟病與肺癌會產生嚴重影響,這項研究再指出吸煙與周邊動脈疾病的關係,同時,該疾病不僅會造成行動時的疼痛,也會增加心臟病的罹患風險。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誌(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1-06-02
[活動] 2011/06/02 瘦身美容講座
長期以來,女性身體一直被塑造成「豐胸細腰即是美」的形象,再加上瘦身美容相關產品及其廣告的推波助瀾,瘦身美容幾乎成為台灣女性的全民運動。然目前瘦身美容的產品與廣告相當浮濫,並常誇大不實,不但嚴重影響婦女的健康,更甚的是讓青少女暴露於此種不友善的環境,負面影響青少女的身心發育與發展。
但另一方面,隨著人類社會的變遷,現代人更有能力獲取食物、加工食物,同時在與日遽增的工作壓力與越來越少的運動習慣之下,「體重過重」或者「肥胖」的確成為許多國家面對的重要健康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預估到2015年,全球體重過重的成年人將會達到23億,其中肥胖狀態的成年人會達到7億。在台灣,過重與肥胖的兒童佔26.95%,而成年人體重過重及肥胖的比例更高達42.31%。
台灣女人連線邀請到健身房資深教練來告訴大家到底多重才稱為過重或肥胖?健康三要素是甚麼?如何吃得健康又不會胖?燃脂與減重的差別在哪裡?以及介紹不受場地限制的運動。
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上課時間:2011年6月2日(四) 19:00-21:00
上課地點:景美國中第一視聽教室(台北市文山區景中街27號)
※此堂課程是台灣女人連線與文山社區大學合作,現場酌收工本費250元整。
……………… 報 名 回 條 ………………
姓 名: _____________ 生 日: 19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連絡電話:_____________ email: ________________
勾選報名課程: □ 瘦身美容
報名請於5月27日前email回條至 twl.twh@msa.hinet.net 主旨:
報名社大課程
有任何問題歡迎來電詢問 (02)23225038 張小姐
+ read more

2011-05-28
[活動] 2011/05/28 女性與心血管疾病宣...
當多數女人活在乳癌的擔憂時,許多女人不知道他們更可能死於中風或心臟病。長久以來,女性較會擔憂伴侶中風或心臟病,好像自己不會有那樣的問題。事實上,心臟病與腦血管疾病是台灣女性第二與第三號殺手,每一年女性死於心臟病或腦血管疾病的人數是婦癌(乳癌及子宮頸癌)的4-5倍(2009年衛生署針對女性死因的統計:心臟病6101人、腦血管疾病4225人、乳癌1588人、子宮頸癌657人),因此,女性應該開始照顧自己的心臟血管!
根據國外的研究指出,男女在心臟血管疾病上不論是發生的年齡、風險因子的評估、症狀、診斷或診斷上有其差異性。而這樣的差異,很可能導致女性的診斷困難、延誤就醫、存活率低。在台灣,中風與心臟病的防治仍是以男性為主,不但沒有專業人士進行性別差異的研究,大多數醫師亦缺乏性別差異敏感度。因此,女性的心臟血管問題是否受到忽略的處置,這是我們必須努力去瞭解並改變的。
為了喚起醫界與一般婦女對疾病的性別差異與友善醫療環境的重視,台灣女人連線將以累積了豐富文獻的「心血管疾病」為首要議題,與地方婦女團體合作於6-9月在全台各地舉辦「女性與心血管疾病宣導座談會」,向婦女宣導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照護,並帶入性別差異的議題,喚起社會大眾、醫界、政府對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視。期望藉由這一系列的座談會與活動讓性別差異的議題在健康領域裡引起討論,以真正促進醫療品質與保障婦女健康。敬邀大家踴躍參加,關心自己與家人的心血管健康!!
一、時間:2011年5月28日(六)下午2:00-4:30
二、地點:台北市NGO會館(台北市中正區青島東路八號)
三、主/協辦單位:台灣女人連線/中華民國思樂醫之友會
四、主講人:台大醫院心臟內科林恆旭醫師
五、報名方式:請將報名資料回傳至02-2392-9165或洽02-2392-9164劉小姐。
「女性與心血管疾病宣導座談會」台北一場 報名表
姓名
性別
□女 □男
服務單位
職稱
聯絡電話
e-mail
+ read more

2011-04-14
維生素D與女性老化性黃斑病變眼疾的風...
老化性黃斑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是一種隨年紀增長而發生的眼睛退化疾病,嚴重可能導致失明。根據近日一項美國研究顯示,年紀低於75歲的女性若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則可降低老化性黃斑病變提早發生的風險。
該項研究採樣1,313位女性,目的為瞭解體內血清25D(25-hydroxyvitamin
D)濃度與提早發生老化性黃斑病變之間的關係。血清25D是衡量體內維生素D是否缺乏的重要指標,一般若血清25D濃度低於30毫微克/毫升則屬維生素D缺乏。
該研究結果發現,年紀在75歲以下的女性,攝取最高單位量維生素D者較攝取最少量者,提早發生老化性黃斑病變的風險降低59%。當女性的血清25D低於38毫微克/毫升時,可能增加發生老化性黃斑病變的風險,然高於38毫微克/毫升並未較具保護力,因此研究主要作者亦指出,仍須有更多研究產出,以證實維生素D對健康的影響。
平日維生素D的攝取吸收可透過多到室外活動、多吃含豐富維生素D的食物,如:多油脂魚類、牛奶與強化奶油、麥片等等。
資料來源:眼科學文獻期刊(Archives of Ophthalmology)
+ read more

2011-04-07
攝取大豆不會引起乳癌復發
一直以來對於乳癌女性患者攝取大豆食物的安全性多有疑慮,大豆食物含有豐富異黃酮,會依據體內細胞的雌激素受體類型,產生活化或抑制雌激素活動的作用。而癌症治療會導致雌激素降低,因此大豆異黃酮被擔心會折衷乳癌治療藥物tamoxifen的療效,增加乳癌病患復發的風險。然根據2009年美國國家癌症機構(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所補助的四項合作研究發現,攝取大豆食品並不增加乳癌倖存者之乳癌復發風險與死亡率。
研究全部採樣18,312位年紀20-83歲曾患原發性乳腺癌的女性,其中16,048位女性在乳癌治療後的平均13個月開始食用大豆異黃酮或豆腐、豆漿,研究目的為調查每日大豆異黃酮的攝取量,與她們的乳癌復發情形與死亡率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與每日攝取低於0.48毫克大豆異黃酮相較,女性每日攝取超過23毫克,可降低9%的乳癌死亡率以及15%的復發機率。
這項研究結果的數據雖不具統計顯著性,卻改變過去認為罹患乳癌則應避免食用大豆食物的觀念,顯示大豆食品對乳癌倖存女性的健康還是有益的。但不同的大豆營養補充食品由於種類與異黃酮含量都有差別,因此女性需注意此研究結果不宜擴充概括全部大豆類相關產品。
資料來源:美國癌症研究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ancer
Research)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