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項由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大型研究指出,對於狀況穩定的嚴重心臟病患者,透過手術—裝支架和繞道手術,可能減緩胸痛,但這不會降低心臟病發作或死亡的風險。這樣的結果挑戰了醫學教條,並使人們質疑對狀況穩定的心臟病患執行這些手術是否必要或過早。
便宜的阿斯匹靈學名藥、降膽固醇藥、降血壓藥已知可以降低狀況穩定的心臟病患者心臟病發作的風險,但是許多醫師也會建議患者透過手術來改善血液流通。這些手術包括:繞道手術、氣球擴張術等。
12年前,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在非緊急的心臟病患者身上進行氣球擴張術,預防心臟病發作和死亡的效果沒有藥物治療好,但是許多醫師對研究持保留態度及質疑研究方法。
有鑑於此,美國聯邦政府花了一億美元展開新研究,比12年前的那份研究規模大兩倍、涵蓋37個國家且包含了更多病情嚴重但也最能從手術獲益的患者。
研究發現,試驗一年後,接受侵入性治療的組別中有7%死於心臟疾病、發生心臟驟停或因嚴重胸痛或心臟衰竭住院,藥物治療組則只有5%。不過,試驗四年後,情況變相反。接受侵入性治療的組別中發生心血管事件的比率為13%,藥物治療組則為15%。而在整個研究期間,平均而言不論哪一種醫療處置的效果都差不多。
研究作者表示,如果侵入性治療未帶有任何風險的話,研究結果應該呈現出手術在整體上是有益的。但研究發現卻不是這樣,我們發現手術後短期內可能帶來傷害,但長期可能是有益的,這一正一負讓效益被抵銷了。
研究作者提醒,這裡講的不是心臟病發作,若屬於這種狀況需要立即進行手術以使血液流通。不過對於非緊急情況,研究指出無需急於進行侵入性檢測和手術,因為可能會造成傷害,即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與僅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相比,一年後發生心臟病或死亡的風險更高。
未參與研究的心臟病學專家表示,這項研究顯然與過去30、40年的常識背道而馳,並且可能會減少將來對此類患者進行侵入性檢測和治療。一些醫生可能仍會對這項研究表示懷疑,但這位心臟病學專家認為這項研究做得非常好,結果非常可信。
為什麼藥物在降低風險方面同樣有效?
繞道手術和裝支架只能處理小區塊,而藥物則會影響全部的動脈,包含那些可能開始阻塞的區域。並且近年來藥物也取得了很大進步。
不過,手術確實可以減輕胸痛。在參與研究時每天或每周有胸痛的患者中,手術治療組中有一半在一年之內沒有疼痛,而藥物治療組則為20%。但這裡可能有安慰劑效應,即知道自己有接受手術的人傾向於將症狀改善歸因於手術。
心臟科醫師表示,當患者被告知他們的心臟問題可以用裝支架解決時,根據他的經驗,絕大多數患者會選擇接受該手術,以立即得到改善。但是先嘗試藥物治療沒有害處,特別是對於沒有或很少有胸痛的人。
編譯來源:WebMD(2019.11.17)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