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8/25)香港研究人員發表報告,指出一名男子在感染COVID-19被宣布康復後四個半月後,感染了另一個變種病毒,這是有史以來二次感染的首例。今日,又有兩名比利時及荷蘭的患者被確認COVID-19再次感染。
這些二度感染病例的出現,使人們擔心針對這種病毒研發的疫苗是否會奏效。
二度感染?這並不奇怪!
這不一定是意料之外的,因為只有極少的自然感染會產生完全阻止再感染的免疫反應。感染後常見的情況是:感染清除後的幾個月內,人體的免疫反會逐漸下降。
我們體內有專門的免疫細胞會負責記住每種特定的感染,如果再次感染,身體會迅速產生大量抗體和其他免疫細胞(稱為T細胞)。這有助於更快、更有效地清除新感染。因此,再次感染是可能的,但症狀可能會較輕或甚至是無症狀。
根據最新的報導,這名33歲的香港男子似乎發生了這種情況。第一次感染引起症狀,據報導他受罪了一段時間。但是他第二次沒有症狀,大概是因為他的身體有效地驅除了這種疾病。
先前在猴子實驗中出現過相同的現象,一項實驗研究顯示用SARS-CoV-2再感染是可能的,但再感染並未導致疾病的發展。
但是,我們必須避免過度解釋我們對這種情況的了解。這只是極少的個案,是例外還是規則目前尚不確定,必須等待進一步的研究。
不同的病毒株
以前有傳聞說人們被重新感染,但其中許多似乎僅是最初的感染持續了很長時間,或者人的肺部正在排出死病毒的情況。
但是在這三個案例中,從病患的兩次感染的檢測中分離出的病毒的基因序列略有不同。這顯示它們具有不同的起源,因此是不同的病毒株。
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地已經檢測出有許多SARS-COV-2突變。一種特定的突變株,稱為G變異株,似乎比原始病毒更具感染力。
但是,我們必須記住,病毒變異是很普遍的。因此,就像流感疫苗通常所做的那樣,也有可能我們需要幾種不同的疫苗來應對多變種COVID19的病毒。
這對我們的免疫系統意味著什麼?
好消息是,這三人的免疫系統似乎已經識別出第二種感染,這是因為他們的血液增強了針對第二種感染的抗體。顯示出儘管病毒發生了突變,仍可以對新病毒株進行良好的防禦。
當病毒自然感染或注射疫苗後,我們的身體產生的抗體通常會在血液中持續約120天,儘管它會根據疾病而變化。隨著時間的流逝,產生抗體的B細胞和殺死受感染細胞的T細胞也逐漸消失。而疫苗可以誘導更持久的反應。
但是關鍵B細胞和T細胞是有記憶的。因此,當人體第二次接觸到感染時,記憶細胞會迅速做出大量反應,從而有效地防止病毒感染我們的細胞。
他沒有出現症狀,但是他還具有傳染力嗎?
目前尚不清楚無症狀攜帶者是否會傳播感染。的確,無症狀者可能攜帶有不同類型的病毒。一些無症狀的人可能會傳播該病毒,而其他人則不會。目前還不清楚為什麼會這樣。
但是根據我們在其他疾病上的經驗,人與人之間傳播的病毒顆粒數量越多,感染的機會就越高。因此,從理論上講,無症狀攜帶者沒有咳嗽或打噴嚏,不會散發大量病毒。在理論上,應具有較低的感染他人的風險。
再次感染是否意味著不可能發生群體免疫?
如果我們獲得成功的疫苗,群體免疫仍然是可能的,因為與自然感染病毒所賦予的免疫力相比,疫苗可以具有更強大的功能和更具保護性。一些流行病學家建議,至少有70%的人口需要進行免疫才能獲得群體免疫。
更重要的是,再次感染並不意味著該病毒一定會被傳播。它取決於病毒劑量和被感染者周圍人群的易感性。如果大家都用疫苗免疫,我們會產生一個保護光環,遏止病毒的傳播。
與在人群中傳播的許多病毒一樣,SARS-CoV-2也有可能成為地方性病毒。但是,只要有診斷方法、疫苗和治療方法,社會就能夠繼續正常運作,就像面對流感一般。歸根究底,想要自在的生活,我們可以接受怎樣等級的風險?目前,我們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使用口罩、保持手的衛生和社交距離等來控制感染。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0.08.26)、Reuters(2020.08.25)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