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產過程中,當孕產婦歷經陣痛、破水,正式進入產程後,醫師或助產師通常都是用指頭來檢查產程的進度。但是,需不需要剖腹生產則很難斷定。
剖腹產率在世界各地有很大的差別:巴西50%、美國33%、挪威17~18%、台灣約34%;有些非洲國家雖然僅有1%,但是母親的死亡率高達15%。究竟這些剖腹產是否都是必要?還是被忽略了?應該要探討。不必要的卻做了,徒增不幸的併發症;必要的被疏忽了,可能造成極大的傷害,甚而危及胎兒或母親的生命。因此,如何斷定剖腹產的需要很重要。
英國醫師Eggebø的團隊於日前指出:在產婦進入陣痛後,使用超音波有助於判斷剖腹產的必要與否。
他們發現,在產婦風險評分中被列為「高風險」婦女的剖腹率是「低風險」婦女的10倍。其中最常見的原因其實是因為產程進行的較慢。但是造成產程慢的原因很多-如子宮收縮的力道不足、胎兒太大、產道太窄或是胎為不正,這些都不必然需要剖腹生產。
為了協助助產師判斷是否需要剖腹產,Eggebø的團隊發展了一套胎兒評估模式,包含產婦年齡、BMI值、懷孕期、胎兒的位置、胎兒旋轉的狀況以及其頭部皮膚膨脹程度等資訊。產程超音波的使用可以更精確地提共這些資訊,同時,產婦也能藉此看到自己生產的進行狀況。
資料來源: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