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提早到來,父母準備好了嗎?

青春期是青少年人生中最關鍵的階段之一,同時也可能是最尷尬的時期。荷爾蒙的變化會帶來身體與心理上的巨大變動,這些變化不僅影響青少年本人,也讓家長與照顧者感到困擾與不安。

 

小兒科醫師Cara Natterson指出,青春期最基本的定義是通往性成熟的過程—從不會生育變成可能具備生育能力。廣義上來說,青春期還包含情緒起伏、友誼改變、判斷方式的轉變等心理層面的變化。

 

父母們要牢記五件事,和孩子一起度過這個可能充滿挑戰的人生階段。

 

1.青春期開始得更早

Natterson表示,現今女孩平均8到9歲、男孩則為9到10歲就開始青春期,這比過去提早了2到3年。1997年2010年的研究都證實了這個趨勢。

 

不過「正常範圍」的變化很大,女孩在7歲前、男孩在8歲前若出現變化,建議諮詢醫師,但不代表一定是異常。同樣地,若12歲都沒明顯變化,也屬正常。

 

2.青春期持續時間較長

過去認為青春期大約持續2到4年,如今則可能長達近十年。它不是短跑,而更像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

 

3.青春期發生在網路世界

數位設備改變了青少年成長的方式。手機、平板、遊戲機等會干擾睡眠、影響情緒與決策能力,甚至加劇心理健康問題。裝置中的內容(包括色情)也可能影響孩子的自我認同與行為選擇。

 

根據2022年調查,美國有15%的10歲孩童看過色情內容,平均初次接觸年齡為12歲。

 

Natterson說:「如果你沒有在生活中與孩子進行這樣的對話—談論所有這些:氣味、感覺、性等等—那麼其他人就會進行這些對話。」

 

4.青春期影響的不只是身體,還有大腦

性荷爾蒙如雌激素、黃體素與睪固酮不僅讓身體改變,還會影響神經傳導與情緒表現,導致情緒波動與決策方式改變。

 

Natterson引用兒科內分泌學家Louise Greenspan的話:「青春期的第一個跡象不是乳房發育或陰莖和睾丸生長,而是關門大聲的聲音」,形容這些劇烈的心理變化。

 

5.多談、多聽,效果更好

與孩子談青春期很重要,而且應該持續地談。即使他們表面沉默,心裡仍渴望被理解。Natterson建議,與孩子交談時可以選擇不直接對視的方式,如開車途中、散步時或坐在門外聊天。就算一開始尷尬,也要勇敢開口;如果講錯了,就道歉並重來一次。

 

總結來說,青春期已不再是過去我們熟悉的模樣。面對變化,我們需要更新觀念、用更多理解與對話,陪孩子平穩地走過這段旅程。

 

 

 

編譯來源:CNN(2025.03.26)

 

 

 

看完這則文章你覺得?
實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