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會] 愛滋防疫政策 性別不能缺席 (新聞稿)

 

 

「愛滋防疫政策  性別不能缺席」

新聞稿

2006/1/7

       2005年台灣的HIV/AIDS累積個案已經破萬,本國籍感染者有10,158人,其中女性874名(8.60%),增加的個案是2004年的四倍。根據WHO的統計,2003年全世界感染HIV/AIDS的女性人口為1900萬人,約佔總感染人口的一半,在亞洲女性感染者約佔25-35%。在台灣女性感染者佔8.60%,與國際趨勢相較,台灣HIV感染者女性比例偏低。這個比例所呈現的是事實還是低估?而近兩年台灣女性感染者人數確實呈現急遽增加,其速度遠高於男性(1.8倍),政府的防疫政策有沒有對應這樣的趨勢?

 8.6%是實情還是低估?

立委黃淑英認為,由於診斷上的性別盲與篩檢率偏低,台灣女性愛滋疫情有可能被低估。

        首先,女性在HIV感染的症狀上,與男性不盡相同,有其「女性特殊的症狀」:如陰道感染、骨盆發炎、月經不規則等,這些會發生在一般婦女身上的婦科疾病,當女性的免疫系統因HIV的侵入而轉弱時,就可能不斷出現,並且更加嚴重難以治療;而且,女性愛滋患者也較會發生子宮頸細胞病變及子宮頸癌,因此,美國疾病管制局在其1994年愛滋病例新定義中,已把子宮頸癌列為預測愛滋病指標疾病之一。然而,衛生署擬定防治計畫時,並沒有這一層面的思考,因此,婦產科醫師及家庭醫師缺乏婦科疾病與HIV關聯的認知及警覺性,女性HIV患者可能因此沒有被診斷出來。這可能是統計偏低的原因之一。

此外,男性因服兵役有強制篩檢機制,同時,衛生署在HIV自願篩檢的推廣上,仍以男同性戀者、性工作者等「特殊族群」為主,使得男性自願接受匿名篩檢比例遠遠超過女性(2004年男女自願篩檢比例為71)。女性沒有強制篩檢且自願篩檢率低,可能是造成女性實際感染者沒有被發現而統計偏低的原因之一。

女性感染者會持續地比男性更急遽增加?

由男女的病理性別差異及傳染途徑來看,這個趨勢是可能的。研究顯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染愛滋病,其風險為男性的2倍;女性HIV感染者,其血液中的病毒數量比男性約低35-65%,但是發病(AIDS)的速度和男性一樣的。台灣女性HIV感染者當中,因異性戀危險性行為傳染由95%降為48.17%、因吸毒感染由5%升為43.94%,毒癮已成為台灣女性感染愛滋之新痛。女性毒癮者可能因共用針頭而感染,也可能因性行為(包含提供性服務)而感染、散播。另外,不同族群的女性由於在性關係的自主程度不同,也可能面臨不同的風險,政府不應只注意「共用針頭」,而忽略了「因人制宜」的安全性行為的宣導。

95年度愛滋醫療預算編列嚴重不足!

      95年度起,愛滋病檢驗治療費用回歸疾病管制局公務預算,疾病管制局當時預估95年愛滋病毒感染者人數將達8989人,平均每人每年醫療費用為219,516元,編列十二億元。而事實上,目前國內HIV感染者已達10,158人,疾病管制局所編列的預算明顯不足,顯見疾管局並無有效監控愛滋疫情的系統。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呼籲

1. 促進婦產科醫師及女性愛滋性別差異的認知,愛滋防疫總動員!

      研究指出,罹患性病會增加HIV的感染,早在1998年美國已將預防及治療性病作為HIV防治重要的一環。因此,在台灣女性愛滋防治應該要加強對醫師及民眾婦科疾病、性病和愛滋病關連的宣導,鼓勵女性應有定期、完整的婦科檢查。同時,在醫師(特別是婦產科醫師)的在職教育裡,規劃有性別意識的AIDS課程,以提升醫師的認知,才能有效地防治愛滋病。

2. 提昇女性自願篩檢率,注意保密原則!

政府除了應持續推動孕婦全面愛滋篩檢計畫與毒品病患愛滋減害計畫,也應規劃提升女性自願篩檢率。目前篩檢的推動困難,主要仍然是因為社會上對於愛滋病患者的歧視與恐懼,因此,政府在推動自願篩檢的同時,除要落實篩檢前的衛教及諮商外,更應注意篩檢後的隱私保密與後續追蹤管理。

3. 建立適當的愛滋防治衡量指標,有效監控愛滋疫情!

衛生署95年度的施政目標衡量指標,僅有一項與愛滋防疫有關,該項為「男同性戀最近一次行為保險套使用率」。事實上,在台灣毒癮、異性戀間的感染已躍升台灣HIV主要感染途徑,男同性戀者非HIV唯一的感染來源,因此,愛滋防治的衡量指標不應僅針對男同志間危險性行為。我們要求政府應建立能確實反應疫情與性別差異的防治政策指標。

 

 

 

左起: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謝卿宏、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立法委員黃淑英、疾病管制局第三組許昭純副組長

 

看完這則文章你覺得?
實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