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骨質疏鬆防治政策
【政策】骨質疏鬆防治政策
  背景     骨質疏鬆是老年婦女健康的重要議題之一。疏鬆的骨骼使得老年婦女容易因意外跌倒骨折,提高其骨折風險,並造成胸部壓迫、長期臥床等健康問題,因此,骨質疏鬆之防治有其重要性。然報章雜誌不時出現片面誇大的骨鬆資訊、街頭巷尾到處進行骨質密度檢測,卻是骨鬆防治的一大問題。     現行骨質疏鬆防治著重於骨質密度檢測,但檢測過程、判讀及衛教說明卻問題重重,包括:操作儀器及說明結果者非合格醫療人員;骨質疏鬆標準各地混亂不一,參考群體也不相同;超音波骨質密度檢測結果與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檢測結果相比,多數不一致;衛教資訊片面、錯誤、甚至發生為特定廠商背書的情形。政府單位放任廠商跟醫事團體醫療化骨質疏鬆卻無作為,現行骨質疏鬆篩檢對婦女骨鬆健康意識的提昇助益有限,卻可能造成婦女混亂與焦慮。       骨鬆防治的爭議   一、骨質密度標準問題   骨質密度的標準並不是絕對數字,而是與年輕人的骨質密度作為正常值相較之下的相對值。由於骨質密度會因種族、區域、生活習慣、測量工具等因素而有不同,因此「哪一群年輕人」的骨質密度被當作標準值就成了重要的問題。1994年WHO以25-29歲美國白人婦女的骨質密度作為標準值,訂出比正常值低2.5個標準差即為骨質疏鬆。但WHO也提醒,此骨質疏鬆標準不適用美國以外的地區,各國應針對其本土狀況作微幅調整。台灣目前缺乏本土資料庫、亦無標準,目前國內所使用的正常值,乃儀器廠商建立之中國、日本與美國人骨質密度參考標準所建立,是否可直接拿來當作台灣國人之標準,令人質疑。     二、檢測儀器準確度問題   測量骨質密度的儀器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主要測量脊椎跟髖骨;一種是超音波骨質密度檢測儀(QUS),主要測量腳跟或手腕。超音波骨質密度檢測儀由於體積小、攜帶方便且測量速度快,廣泛用於社區健康活動及一般健康檢查,然而學界普遍認為超音波骨質密度檢測儀準確度低,不能作為骨質疏鬆的診斷依據;此外,由於各家超音波骨質密度檢測儀之測量原理不同,目前並無統一之骨質疏鬆標準,而WHO訂定的骨質疏鬆標準僅適用於DXA儀器,因此在準確度低且無測量標準之下,是否適合用來做為大型篩檢之工具值得商榷。     三、骨質疏鬆臨床治療指引問題   由於醫學發展日新月異,關於疾病的診斷、治療及衛教經常眾說紛紜,因此通常世界各國會各自研擬標準化的診斷及治療依據。台灣的臨床治療指引主要由國家衛生研究院聯合各疾病之醫學會製作。然目前台灣因無具公信力之骨質疏鬆臨床治療指引,在臨床診斷、醫療介入時點及衛教上呈現混亂不一的情形,造成民眾無所適從。     四、藥物使用問題   治療骨質疏鬆的常用藥物雙磷酸鹽類藥物(bisphosphonates),自2008年陸續傳出嚴重副作用的問題,例如提高罕見大腿骨骨折的機率、造成齒顎骨壞死。許多醫師在未達骨質疏鬆時,即建議婦女服用此藥物以預防骨質疏鬆,卻對副作用輕描淡寫,甚至略過不提,可能導致婦女因為缺乏充分資訊,而無法做出對己身最有利的選擇。對於藥物副作用的警訊,許多醫師表示,儘管雙磷酸鹽類藥物有副作用,但機率很低,比起骨折後所造成的健康影響及醫療資源花費,服用藥物仍然利大於弊。然而,由於我國醫師與民眾沒有通報藥物不良反應的習慣,事實上我們無從得知此藥物副作用機率,從而無法評估台灣的情形。       我們的立場   對老年人來說,骨折是重要的健康議題,但是骨質疏鬆並非骨折唯一的因子,將骨折防治重點只聚焦於測量骨質密度、服藥以增強骨質密度,不僅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可能造成非預期的健康危害。因此台灣女人連線認為,應拒絕不必要、不準確的骨質密度檢測,若有服藥需求應與醫師審慎討論服用藥物的必要性及應注意事項。骨質流失是老化的自然現象,但我們仍有許多方式減緩骨質流失速度、降低骨折風險,而非僅有服藥一途。因此,對於骨質疏鬆防治的亂象,我們認為:   1. 衛生署應建立本土骨質密度資料庫,包括:台灣骨鬆盛行率、骨鬆性骨折盛行率、台灣骨質疏鬆標準,並擬定符合台灣民眾需求的骨質疏鬆防治政策。   2. 衛生署應建立骨質密度檢測規範,包括:檢測及轉介之標準作業流程、檢測人員、衛教方式,並加強管理坊間骨質密度檢測,以改善骨質檢測品質。   3. 衛生署應提供民眾正確完整(含骨質疏鬆預防及已罹患骨質疏鬆者)的骨鬆衛教手冊,包括骨質密度意義、儀器誤差值、特殊用藥族群、正確之生活作息、飲食及運動習慣等。   4. 衛生署應建立具公信力的骨質疏鬆臨床治療指引。   5. 衛生署應結合其他部會,宣導從年輕存骨本之觀念,培養正確的運動及飲食習慣,以增進民眾之骨質健康。   6. 政府應編列預算,弭平骨質疏鬆防治之城鄉差距。       現況   一、骨質密度標準問題   衛生署認為WHO已於1994年建立骨質疏鬆診斷標準,國際骨鬆學會的官方聲明中亦建議以美國國家健康普查(NHANES)調查結果作為各國骨質密度正常值,且奇異公司(GE)已建有中國人、日本與美國人骨質密度參考標準可供使用,因此不需特意進行本土資料庫之建置。     二、檢測儀器準確度問題   國民健康局於2009年委託成大醫院進行「國內民眾社區骨質疏鬆篩檢結果正確性和知識、態度及行為調查」,發現若以DXA檢驗結果作為標準,超音波骨質密度檢測儀的檢測結果正確率僅51%~59%。此外,超音波因為各廠商製作的檢測原理不同、無法相互折算、亦無統一之標準,因此是否應讓超音波骨質密度檢測儀廣泛使用於大型篩檢應審慎評估,以避免造成民眾的恐慌及焦慮。   除了儀器原理造成的準確度問題,是否由合格人員操作儀器、儀器是否定期校正與保養也會影響準確率。國民健康局於2010年開始進行「發展台灣骨質密度防治政策與衛教介入模式」計畫,擬定骨質密度檢測標準作業之參考規範,預計將於2011年年底完成。     三、骨質疏鬆臨床治療指引問題   國民健康局於2010年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進行骨質疏鬆臨床治療指引計畫,目前計畫已完成,且該臨床治療指引之品質已獲專家學者認可。然檢視這份長達103頁之臨床治療指引,其內容由於各章節分別由不同人員撰寫,因此出現前後矛盾之問題,例如超音波是否應做為篩檢工具立場模糊,不同人有不同意見。此外,指引甚至出現資訊錯誤,例如雙磷酸鹽類藥物,國內外政府都已經要求廠商加註罕見腿骨骨折及顎骨壞死警語,指引卻表示沒有證據顯示其關聯。而指引的撰寫單位一開始便聲明此指引不提供任何形式之標準療法,也不反對未被納入的治療方式等等。指引原本提供醫師原則性診斷及治療的標準,針對骨質密度及危險因子的不同做治療的建議,如果沒有基本原則應該要被遵守,顯然指引的存在也只是多餘。     四、藥物使用之問題   婦女團體與牙科醫生曾於2010年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應落實雙磷酸鹽類藥物的不良反應通報,釐清藥物嚴重副作用之機率,同時要求衛生署應就雙磷酸鹽類藥物發布藥物警訊,以及要求藥廠於仿單加註警語,提醒醫師應與婦女充分溝通用藥風險。目前衛生署已要求藥廠應於仿單加註顎骨壞死及罕見腿骨骨折之警語,至於其他副作用是否應加註仍待進一步的研究,而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的部份仍待宣導與教育。      
+ read more
[記者會] 骨折或顎骨壞死?!骨鬆用藥的兩難
[記者會] 骨折或顎骨壞死?!骨鬆用藥的兩難
昨日時報週刊披露,近兩年來口腔顎面外科臨床上發現,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以治療骨質疏鬆或癌症骨轉移的患者,發生顎骨壞死的案例高達兩百多人。國外自2003年陸續有研究發現雙磷酸鹽類藥物與顎骨壞死之關聯,2004年美國FDA針對此藥物不良反應提出警語,國內衛生署則是2007年底才第一次發佈警訊,然而國內醫界對於此現象卻未加以重視。 醫師發現顎骨壞死患者,有八成同時服用骨質疏鬆藥物 雙磷酸鹽類藥物為治療骨質疏鬆的常見藥物,據醫師估計國內有50萬名病患者服用該類藥物。長期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的患者,可能在拔牙或牙周病後,發現傷口無法癒合並開始化膿潰爛,嚴重者齒骨會暴露於外,疼痛異常,需要做長期的治療以重建齒顎骨,此即為顎骨壞死。國外研究顯示此副作用多集中於以靜脈注射雙磷酸鹽類藥物的癌症患者,口服該藥物的骨質疏鬆患者發生率極低,然而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李正喆發現,其所收治的81名顎骨壞死患者,竟然有65名為口服雙磷酸鹽類的骨質疏鬆病患,比率高於國外甚多!李醫師認為,此種差異原因為何尚屬未知,有必要做進一步研究。 李醫師提醒民眾,如有需要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應先至牙科診所檢查是否有牙周病或牙齒需修補等問題,待口腔問題解決後再開始服用藥物。已服用藥物超過三年以上之骨質疏鬆病患,應定期至牙科診所做檢查,若口腔發生病變可及早診療。台灣女人連線也提醒民眾,若民眾正在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應主動告知牙科醫師,以利牙科醫師注意相關問題。李醫師強調,顎骨壞死雖為嚴重疾病,然一旦因骨質疏鬆而骨折,對生命的威脅更大,因此不可因噎廢食,若發生骨質疏鬆仍需治療,與醫師討論並適當服用藥物。 婦女與醫界皆缺乏充份的藥物副作用資訊 雙磷酸鹽類藥物除有顎骨壞死之副作用,亦會提高大腿骨骨折的風險、提高嚴重心室纖顫的風險等副作用。然而這些資訊,服用骨質疏鬆藥物的婦女是否清楚,令人質疑。台灣女人連線於今年1至4月間與全國各地婦女團體合作,調查骨質疏鬆檢測的相關問題,結果發現不管是衛生主管單位、醫療院所、藥廠所發送的衛教單張,都沒有提供完整的骨質疏鬆藥物資訊,骨質疏鬆婦女只被告知需用藥,卻對藥物副作用一無所知。雖然藥物仿單已刊載顎骨壞死之警語,2007年衛生署也曾經發佈警訊,婦女卻未能獲得相關資訊,以及從週刊報導病人多次求醫卻找不出病因的情況顯示,醫療體系對於此一關聯現象似乎未予應有的重視。 雙磷酸鹽類藥物用於預防骨質疏鬆及骨折是否恰當 台灣女人連線也於調查過程中發現,我國骨質疏鬆藥物的處方似有浮濫之現象。雙磷酸鹽類藥物的仿單,核准的適應症為停經後的骨質疏鬆婦女(T值<-2.5),而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的骨質疏鬆治療指引中,建議停經後低骨量(T值介於-1到-2.5間)婦女要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以預防骨質疏鬆及骨折。台灣女人連線的調查過程中也發現,有停經前的骨質疏鬆婦女被醫師建議自費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卻未同時給予的充足資訊,以做出符合自身需求的判斷。根據衛生署11月的調查報導,我國50歲以上的婦女,任一部位骨質疏鬆的比例為41%,而腰椎低骨量有30%,對於這麼大量的可能使用者,考慮到藥物的副作用,使用藥物治療應有更嚴謹的討論,特別是在「預防骨質疏鬆、骨折」的使用上。 加強落實不良反應通報,善盡告知義務 台灣女人連線與立法委員黃淑英認為,政府及醫療體系應正視雙磷酸鹽類藥物造成的嚴重副作用,提供民眾及醫界充份的資訊,讓民眾於使用藥物的時候有其判斷依據。另外,截至2008年12月,台灣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中因雙磷酸鹽類導致顎骨壞死的案例,僅有9例,且皆為靜脈注射雙磷酸鹽類藥物之癌症患者,與臨床發現差異甚大,顯示醫師可能不清楚口服雙磷酸鹽類藥物與顎骨壞死的關連,因此未予通報,或者不瞭解通報程序。因此台灣女人連線與立法委員黃淑英呼籲,政府應就已發出警訊之藥物加強落實不良反應通報,以確定雙磷酸鹽類藥物嚴重副作用之發生率,釐清藥物的安全性,並持續與醫界溝通,避免因資訊不足造成健康危害及資源浪費。   出席名單: 台大口腔顎面外科李正喆醫師 衛生署藥政處祁若鳳科長、王兆儀科長 台灣女人連線蔡宛芬秘書長 黃淑英立法委員   雙磷酸鹽類藥物於國內品牌包括「福善美」、「廣骼」、「益良骨」、「積骨康」、「骨維壯」、「骨得寧」、「雷狄亞」、「愛骨泰」、「卓骨祂」、「骨力強」
+ read more
[記者會] 骨鬆檢測到處做,政府把關在哪裡?!
[記者會] 骨鬆檢測到處做,政府把關在哪裡?!
  骨質疏鬆是老年婦女健康的重要議題之一,為響應10月20日世界骨鬆日,各界紛紛在10月份透過各種管道宣導預防骨鬆及骨鬆篩檢的重要性。疏鬆的骨骼容易提高老年婦女意外跌倒時的骨折風險,並可能造成胸部壓迫、長期臥床等健康問題,因此,骨質疏鬆防治之宣導非常重要。然而在骨鬆篩檢的部分,台灣女人連線於今年聯合全國各地共10個婦女團體實地觀察骨鬆篩檢的現況後,發現街頭巷尾到處進行的骨質密度檢測不僅過程荒謬百出,準確率也偏低。此外,台灣除缺乏本土骨質疏鬆參考值,也無大型且具公信力的骨質疏鬆盛行率調查,因此,對於報章雜誌上聳動的骨鬆盛行率報導,民眾應持審慎態度。 骨鬆篩檢遍地開花,檢測過程、結果荒謬百出   在骨鬆篩檢的部份,實際檢驗現行超音波骨質密度檢測後,我們發現:         一、操作儀器及說明結果的人員,有一半並非合格醫事人員,此已違法。         二、檢測出的數值,其判讀標準竟混亂不一,例如同一個數值在台北市中正區健康中心被判讀為正常,在大安區健康中心卻是屬於骨質已經流失!         三、檢測後的衛教說明不僅片面、錯誤、甚至出現政府舉辦的骨鬆篩檢活動,其檢測結果報告上直接推薦服用特定廠牌健康食品的情形。而若婦女檢測出骨質偏低或骨質疏鬆,衛生主管機關對於相應的處理方式、生活中應注意事項等衛教資訊皆付之闕如。         四、超音波骨密檢測結果準確率偏低。許多婦女使用超音波骨密檢測所測出的骨質密度與DXA(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測的結果不一致,如使用超音波檢測時是骨質疏鬆,但使用DXA檢測卻是骨質正常,甚至發生有同一位婦女一個月內測量3次,3次結果都不同的情況(2次超音波測量結果為正常與骨質疏鬆,DXA檢查為骨質流失)。   超音波骨密檢測荒謬百出,檢測結果事實上無法代表民眾的骨質健康,卻會造成民眾的恐慌與焦慮,大花冤枉錢購買不需要的健康產品。面對這些亂象,政府單位不僅未做把關,甚至帶頭舉辦超音波骨測活動,並利用骨鬆檢測吸引民眾前來健檢、做子宮頸抹片,是嚴重失職!台灣女人連線要求衛生署即刻訂定骨質密度檢測的標準作業規範,並主動稽查違法檢測,改善骨質檢測品質。   台灣缺乏本土骨質疏鬆參考值,無法如實反應台灣民眾的骨質健康   由於骨質密度為一比較值,「跟誰比較」相當重要。立委黃淑英表示,因骨質密度受到種族、飲食模式、生活習慣等影響,各國通常會根據本土情況做微調,以真正反應國民的骨質健康。然而,坊間超音波骨質密度檢測儀,其內建參考值多為25-29歲白人婦女的骨質密度,台灣並沒有建立本土的骨質疏鬆參考值!加拿大曾有研究發現,同樣是骨質疏鬆篩檢,以美國白人婦女的骨質密度作為參考值,與以加拿大婦女骨質密度作為參考值,前者所得出的骨鬆率,比後者高了3倍!立委黃淑英要求,政府應正視因參考值不同,導致骨質疏鬆盛行率差異大的現象,積極擬定台灣本土骨質疏鬆參考值,使骨質密度檢測結果能如實反應台灣民眾的骨質健康。   台灣無大型且具公信力的骨質疏鬆盛行率研究,統計數字操作空間大   台灣至今尚無大型且具公信力的骨質疏鬆盛行率調查,許多小型研究結果分歧,統計數字的操作空間大,利益團體普遍選擇較嚴重的數字,造成民眾因擔心罹患骨質疏鬆而求診、接受檢測、購買增進骨質的各種產品。立委黃淑英指出,近日一奶粉廠商發佈由其贊助之骨質健康檢測計畫,指稱台灣人每三名就有一名為骨質疏鬆的中高危險群。然檢視該份報告發現,該研究將所有人僅分為低、中、高骨鬆危險群,意即沒有人是正常的!因此,對於該份報告所發佈的盛行率持保留態度。立委黃淑英特別提醒民眾,正因台灣沒有具公信力的骨質疏鬆盛行率調查,我們無從得知台灣真正的骨質疏鬆盛行率,因此對於報章雜誌上聳動的骨質疏鬆率報導,應持審慎態度。   預防骨質疏鬆,根本之道是從年輕儲存骨本並維持良好生活作息   時值骨鬆日前夕,台灣女人連線提醒民眾,隨著年長,骨質會逐漸流失,這是無法避免的自然現象,然骨質疏鬆是嚴肅但不嚴重的問題,它不是一種疾病,而是骨折的一個危險因子,就如高膽固醇之於心臟病。預防骨質疏鬆,根本之道是從年輕開始存骨本、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只要從生活作息中維護骨質健康、適量運動、均衡飲食、並避免不當的減重方式,年老生活也能活動自如!  
+ read more
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
  什麼是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指骨質流失,骨骼產生洞隙、變薄。遺傳因子、飲食失調、缺乏運動或服用藥物都可能會使骨質密度偏低,而每一個人,當年紀漸老時也都會發生骨質流失的現象,因此,更年期婦女的骨質疏鬆該被視為老化現象或是荷爾蒙缺乏的疾病,存有一些爭議。1994年WHO以年輕白人婦女(25-29歲)為基準,將骨質密度低了2.5個標準差的人定義為骨質疏鬆。   骨質密度與生命週期:        每一個人出生後,骨密度會隨著年齡增加,到25歲左右骨密度達到最高值, 30歲左右便開始漸漸減少,婦女在更年期間,骨質每年減少0.5-1.0%,停經後,每年減少1-3%,停經5年後骨質流失又漸趨緩。而男性可能因為生活習慣(如有運動習慣、曬較多太陽),骨質流失速度較慢,較晚才會面臨骨質疏鬆的現象。隨著季節不同,骨質密度會有變化,而不同身體部位的骨骼密度也不一樣。   影響骨質強度的因子: 1. 基因、種族:決定骨骼可達到的最高骨質密度。 2. 環境及生活形態:飲食不當、缺乏運動、吸煙、維生素D缺乏、飲酒過量等都會負面影響骨骼的強度。 3. 荷爾蒙:性荷爾蒙、副甲狀腺素、甲狀腺素等。 4. 性別:男性骨骼一般較女性強。 5. 年紀:隨著年歲漸長,骨質密度漸減。   骨質疏鬆會引起骨折嗎?        骨質疏鬆,不會痛,也看不見;除非骨折,不然也不會有症狀。它本身不一定會引起問題,但是疏鬆的骨骼比硬密的骨骼要容易折斷。脊椎骨會有自發性的折損,髖骨或腕骨會因摔倒而折斷。然而,骨折並不只是簡單的骨質疏鬆的問題,瘦子較沒有彈性,某些藥物會造成昏眩,都是導致骨折的因子。        對於老年人而言,滑溜的浴缸、崎嶇不平的路面、馬路上的溝蓋、視力不良、過度提重,都可能是比骨質疏鬆更大的骨折危險因子!因此,骨質疏鬆不是一種疾病,而是骨折的一個危險因子,就如高膽固醇之於心臟病。預防骨質疏鬆是預防骨折的方法之一,而非藥商讓我們相信的,唯一方法。        因此要預防骨折造成的健康影響,光是預防骨質疏鬆並不足夠,而現行骨折防治政策著重於骨質疏鬆卻輕忽相關衛教及其他風險因子,有可能對婦女健康的保障沒有多大幫助。   骨密度測量篩檢的意義?可以預防骨折嗎?        大多數有關骨質疏鬆的資訊都會出現骨質密度檢測的字眼,因此很多婦女都認為骨質密度檢測是基本的健康保健,但骨密檢測有其限制,是婦女在接受骨密檢測時需審慎瞭解的。        骨質疏鬆不一定會骨折,因此,骨密度測量並不能預防骨折。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歐洲分部發佈的骨鬆文獻分析報告指出,目前沒有直接證據,顯示骨質疏鬆篩檢能減少骨折的發生。到2006年為止,國外的研究證據並不支持全面篩檢或健康更年期婦女普遍骨質密度篩檢,作為預測骨折的方法。         骨質密度測量可以用X光吸收儀(測量部位為脊椎、髖骨、大腿骨等部位)或超音波(測量部位為手腕、腳跟骨等部位)。儀器不同、測量的身體部位不同,都會使所測得的骨密度不同。X光吸收儀檢測結果較為準確,但由於費用較為高昂、儀器大型搬運不便、檢測需較長時間等,因此坊間骨質密度檢測通常使用超音波來測量腳跟骨。然而,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的骨質疏鬆標準只針對X光骨密檢測儀,是否適用於超音波骨質密度檢驗,目前尚無研究。2008年台北市「婦女骨質疏鬆症調查」指出,坊間超音波骨密篩檢測出骨質密度不正常的婦女,使用X光吸收儀複檢,只有七成結果一致,有三成婦女骨質密度正常,卻被驗為偏低甚至是骨質疏鬆。        一般而言,停經前的婦女沒有必要定期做骨質密度檢測,除非有下列狀況:卵巢切除、罹患會導致骨質密度下降的疾病(如庫欣氏症候群、甲狀腺亢進、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長期服用會損及骨質密度的藥物(如利尿劑、抗癲蕑藥、類固醇、甲狀腺素、四環素、肝素、化學療法、鋰鹽等),若有以上情況的人,需特別注意自己的骨質密度,提早做骨質密度檢測。   預防骨質疏鬆?年輕就要開始積存骨本!        骨質疏鬆的成因相當複雜,骨折的影響因素也十分多樣,因此,在預防上必然需要多方位進行。隨著年長,骨質會漸漸流失,身體機能也會逐漸退化,這是自然的現象。我們無法避免這必然的經歷,但,我們可以減緩骨質流失及身體機能老化的速度。年輕時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積存骨本,並幫助減少骨質的流失,如:多作走路、跑步、舉重等運動,增加肌力及靈敏度,可降低跌倒的風險;養成攝取低脂、高鈣、高維他命D的飲食習慣;攝取足夠的陽光及減少飲酒及抽煙等。不當的瘦身、美白方式是骨骼強度最大的殺手。        荷爾蒙療法可以用來減緩更年期婦女骨質流失的速度,但是長期使用有罹患乳癌等風險。骨質疏鬆嚴重者,如果在評估荷爾蒙療法的風險與療效後,決定不使用荷爾蒙,可以使用一些非荷爾蒙藥物來防止骨質繼續流失,但是必須忍受它的副作用。如治療骨質疏鬆最常使用的雙磷酸鹽類(Bisphosphonate)藥品(國內核准藥物如福善美錠Fosamax、克骨鬆錠Tevanate、骨力強注射液Aclasta、卓骨祂乾粉注射劑Zometa),目前有多篇研究指出,此類藥物可能會提高嚴重心房纖顫的風險、造成顎骨壞死、大腿骨直向斷裂、肌肉及關節嚴重疼痛。雖然上述副作用發生的機率低,且FDA表示證據尚不充足,醫師與病患還不需要中止服用此類藥品,但婦女在服用這類藥物前仍應與醫師審慎討論自己的狀況。        對於更年期婦女來說,骨質疏鬆是嚴肅但並不嚴重的議題。為確認骨質強度測量骨質密度固然重要,但年老發現骨質密度嚴重流失才做補救為時已晚,因此從年輕開始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儲存骨本預防意外跌倒方為上策。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