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母乳哺育降低母心血管風險?結論遭質疑
2017.06.30
母乳哺育降低母心血管風險?結論遭質疑
近日一份發表於美國心臟學會期刊(AHA)的研究指出,母乳哺育能降低母親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並且哺育越久風險降越低。長期為民眾檢視健康、醫療與科學發現並提供深度報導的醫療健康網站—STAT,對此結論提出質疑,認為研究無法充分支持其結論。   該篇研究是以近30萬中國婦女(平均51歲)為分析對象,並發現相較於從未母乳哺育的母親,哺餵母乳1年的女性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了9%,哺乳2年的女性風險更降低了18%。研究認為這可能與母乳哺育可以重新啟動母親產後的代謝及消化功能有關。   STAT表示,過去的研究並不完全支持這樣的結果,並且存在許多爭議。2009年美國婦產科醫學會期刊發表的研究發現,母乳哺育時間總共達2年(斷續加成)的女性其冠心病風險顯著降低,而哺乳時間較短者的風險比前者者高。但是,2013年BMC Public Health期刊發表的研究(同行審閱過)發現,哺乳7-12個月的母親的心/血管死亡率低於哺乳2年的母親,亦即,哺乳越久越不利。   STAT指出,這篇AHA期刊的研究有許多限制。首先,研究是依據母親的記憶來記錄其母乳哺育的時間長度,有些甚至要回溯到10年以前,這樣的資料可能因記憶有誤或研究對象希望符合研究者的期待而不可靠。其次,肥胖、感到焦慮/憂鬱、與新生兒連結弱、催產素低的女性,比較不傾向母乳哺育,而這些因子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由於研究由於無法排除這些干擾因素,因此無法證明因果關係。   研究雖然考慮了社會人口因素、生活方式、生理差異對哺乳的影響,但是他們並未蒐集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的資料,例如是否有妊娠糖尿病、產前/中/後的BMI值等,而這些卻是會影響她們哺乳意願又會影響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因素。綜合以上,STAT認為,有這麼多原因可以解釋為何母乳哺育的母親其心/血管疾病較低,哺育的影響力便顯得並不顯著。   資料來源:STAT        
+ read more
缺乏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意識比罹病更危險!
2017.06.29
缺乏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意識比罹病更危險!
心/血管疾病是女性主要健康殺手,但是多數人卻對此缺乏警覺,更不了解並且疾病的風險、症狀、診斷與治療有性別差異。近日一項針對美國1,000名25-40歲女性的調查,顯示女性多缺乏警覺,醫師也未重視女性心血管疾病,因此相對於已了解自己生病的患者,女性的處境更危險。   該調查結果顯示,45%女性不了解心/血管疾病是其主要殺手,而雖然多數女性去年曾接受健康檢查,但只有40%提到醫師有評估其心臟健康,並且雖然74%女性至少有一個心臟疾病風險,卻只有16%被醫師告知。   再者,26%女性認為罹患心臟疾病是丟臉的,因為他人可能認為自己飲食不健康或不運動。這樣的心態可能解釋為何60%女性承認他們偶爾會延遲就醫,並且有45%女性說曾經因為體重取消或延後預約就醫的時間。   另一份以200位醫師為調查對象的調查顯示,只有39%普通科醫師了解心臟疾病是女性主要的健康疑慮,並且只有35%提到他們在初次檢測病患的過程中有討論到心臟疾病。而只有22%的普通科醫師及42%的心臟科醫師認為他們處理女性心血管疾病時已具備完整知識。   主要研究者Noel Bairey Merz博士認為,讓女性了解心臟疾病的風險大於所有婦癌的風險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同時我們也要教育普通科醫師以確保他們了解如何評估及治療有心臟疾病的女性,因為女性的症狀可能不同於男性。   資料來源: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UPI          
+ read more
運動瘦身行不通?
2017.06.28
運動瘦身行不通?
你有過認真地在跑步機上努力了好一段時間,但體重計上的數字卻未有振奮人心的改變的經驗嗎?不用因此責怪自己不夠努力。近日有研究指出,雖然運動普遍來說是一件非常有益身心的事,但不一定能幫助減肥。   利物浦約翰摩爾斯大學教授Dick Thijssen表示,運動健身對體重的影響事實上並不如一般人所想的那樣大。若沒有實際改變飲食習慣,即便持續運動大約3~4個月,平均也只會減去1kg的重量。   諾丁漢大學的代謝生理學教授Ian Macdonald則指出,要燃燒掉我們多吃進身體的熱量所需的運動量非常龐大,遠遠超出大多數人在一天之內所能完成的。   拉夫堡大學運動代謝教授David Stensel說明,傳統的理論認為運動和能量消耗之間存在線性關係;即運動越多,燃燒的熱量就越多。不過現今有越來越多學者與研究相信,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在超過某個程度後便不再具備線性特質,能量的消耗將遭受限制。   現階段學者們並不認為現有的研究已足夠徹底推翻過去的論點,但相關研究非常有繼續發展的價值,而且應當想辦法解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當前有些學者提出的其中一個解釋是所謂的補償機制-身體的反應機制與我們的認知減弱了運動帶給我們的好處。   首先,當我們增加運動時,那些不是經由運動而產生的熱量消耗可能會減少,例如:運動後你可能會感到比較疲倦,這可能使得你在接下來的時間內變得不那麼活躍,所以你可能更傾向於放下重物或少拿一些東西;選擇搭乘電梯而不是走樓梯。   另一個增加運動無助於體重控制的原因則是人們可能會高估運動消耗的熱量。而且,運動也會讓人感到飢餓。   巴斯大學生理學家Dylan Thompson教授的研究顯示:若攝取熱量增加,即便運動也無助於人們減肥。他解釋這與荷爾蒙瘦素(一種身體的飽腹激素)濃度下降有關,意味著人們在運動後比平常更容易感到飢餓。   還有,運動額外消耗的熱量只占身體總能量消耗的一小部分。人體每日總熱量消耗的大部分因素不在我們的控制之內。例如,我們的基礎代謝率-在休息時保持身體功能所需的熱量-約佔總能量消耗的80%。   Thijssen教授團隊最近的研究發現,在三至五個月的時間裡,進行限制性飲食者體重減輕的程度比定期進行耐力運動者來得更大。   但是,毫無疑問,運動對健康有益。許多研究表明,運動可以改善心臟和大腦的健康狀況,並降低慢性疾病如第二型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運動也會改變我們的身體組成,如大量減少內臟脂肪;從事肌力訓練則能幫助增加肌肉量,進一步提升基礎代謝率。   總得來說,改善身體組成和減肥最有效的方法首重減少熱量攝取,接著才是定期活動鍛鍊身體,增加熱量的消耗。      資料來源:PLoS One、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Daily Mail    
+ read more
FDA要求藥物需增加懷孕哺乳期間相關資訊
2017.06.27
FDA要求藥物需增加懷孕哺乳期間相關資訊
今年6月15日美國FDA開始實施【懷孕及泌乳標示規則】,要求處方藥品及生物製劑必須增加關於懷孕婦女及哺乳女性的相關資訊。此政策將減輕懷孕婦女對於用藥安全一直存有的焦慮與不安。   在美國一年有將近6百萬孕婦,其中有半數在她們懷孕過程中平均服用3-5種藥物。而這6百萬產婦有近81%在產後一年內在某些時間內會哺乳,52%在嬰兒六個月內會哺餵母乳,而哺餵母乳持續一年者有31%。且根據美國最新一項研究發現,有將近50%的15-44歲女性,在未來他們想要一個小孩,醫護人員有責任為這些正在懷孕、哺乳以及計畫懷孕的女性提供可近性高的資訊。   然而,目前處方藥物仿單類型僅用A、B、C、D及X字母分類對懷孕婦女的風險顯然過於簡化,且常會出現誤解風險系統分類的情形,無法反映懷孕及哺乳婦女所需的風險資訊及複雜的風險評估。   因此,FDA除了將現行的仿單系統整併增加為懷孕、哺乳及計畫生育之男女三個類別外,此項新規定要求藥廠需詳列產婦、嬰兒、哺乳以及計畫懷孕婦女使用藥品及生物製劑所可能產生的風險及效益、臨床考量、懷孕暴露登記試驗結果(Pregnancy exposure registry)、在母乳上的濃度、對於驗孕、避孕藥使用的影響等資訊,且若有獲得新資訊也須更新其仿單。   並且,FDA也要求,藥廠應以友善使用者的方式提供資訊,包括:相關研究、登記資料以及可公開的資訊,讓醫療提供者與病人可以討論使用藥物及生物製劑的效益。   這項規定不僅限於新通過的藥物或生物製劑,自2001年通過的所有藥物及生物製劑都須更改其仿單,增加上述之資訊。   美國FDA表示,保護懷孕及哺乳婦女免於藥物副作用以及提供充分資訊給病人及醫療提供者是政府持續努力的目標,這項新規定只是邁向這個目標的其中一個步驟,我們相信透過仿單的修正與更新可以提供美國民眾更強的保護。     資料來源:UPI    
+ read more
生命的奇蹟:寶寶頭部如何改變形狀以通過產道
2017.06.26
生命的奇蹟:寶寶頭部如何改變形狀以通過產道
分娩期間所拍攝的罕見影像,捕捉到新生兒頭部驚人的延展性,使其能夠通過產道。   佛羅里達的攝影師Kayla Reeder,擅長產婦、分娩和新生兒的攝影,他記錄了一名新生兒以變形的頭部來到這個世界。   Kayla說道,這名新生兒的頭稍微向一邊傾斜,所以頭型不是對稱的,由於其所處並非絕佳位置,導致他媽媽多花了一點時間將他推出來。一張黑白的快照影像看到Graham的頭部在離開產道後的片刻被塑型成像是一個不均勻的錐體。   新生兒的頭骨並未完全成型,而是由好幾塊透過軟組織連接的骨頭構成。這些被稱為囟門的軟點讓嬰兒安全地通過產道。後囟門在嬰兒出生大約2-3個月後關閉,前囟門則保持開放直到孩子約18個月大。   Kayla補充說:「出生後不久,頭型就逐漸回復,幾天後他便有了一個完美的頭型。在這種情況下,這不是令人震驚或擔心的原因,他的出生絕對不會因為頭部畸形而造成創傷。」     資料來源:Daily Mail    
+ read more
心臟病:女人和男人應給予不同劑量的處方!
2017.06.23
心臟病:女人和男人應給予不同劑量的處方!
最新的研究指出,男女心臟病藥物的處方應有不同的劑量,以減少女性發生嚴重的副作用。   男女因為身體的組成及生理現象(荷爾蒙等)不同,對於藥物的吸收、分佈、分解、排出、效力、副作用等呈現出性別差異。過去已有研究指出女性服藥後,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是男性的1.5-1.7倍,並且程度上比男性還嚴重。   研究人員Juan Tamargo博士認為這樣的性別差異可能肇因於醫師不論患者體重差異都給予一樣劑量的藥物,並且藥盒上也未說明不同性別適合的服藥劑量,導致女性服藥過量。例如:男女體內的生物催化劑-酶含量不同,女性服用阿斯匹靈會有較多成分進入血液中,又如女性對止痛藥較具抗藥性等。   此外,心/血管藥物的用藥建議所依據的臨床試驗是以中年男性為主要研究對象,因此用來治療女性時較沒有實證基礎,讓女性不僅無法獲得最理想的治療、容易有嚴重副作用,也較不被臨床試驗計畫所重視。   再者,女性比男性較不容易獲得預防心/血管疾病的藥物,且在診斷時較不會被給予積極治療。2016年研究指出女性心臟疾病患者在初次診斷時被誤診的風險 比男性患者高出50%,另外還有研究發現當發生嚴重心臟疾病時女性較不容易獲得立即的醫療照護。 女性服用心/血管藥物較男性容易有副作用,且副作用嚴重程度比男性高。研究建議,應有更多女性被納入心/血管疾病藥物的臨床試驗,並且要有依據性別差異撰寫的心臟疾病藥物指引。   研究團隊建議,降低女性服藥之不良反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有更多女性被納入藥物臨床試驗中、訂定心/血藥物性別差異的指引,並且提供醫師用藥性別差異的教育訓練。     資料來源:European Heart Journal Cardiovascular Pharmacotherapy、The Daily Mail、UPI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