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瓶裝水不利牙齒健康?!
2017.08.23
瓶裝水不利牙齒健康?!
眾所周知,氣泡飲料、啤酒和咖啡對牙齒是不利的,而瓶裝水似乎無害。但牙醫警告事實上並不一定如此。部分受歡迎的瓶裝水品牌具有危險的pH值,或缺乏必要的氟化物,這可能導致蛀牙。然而,從產品標示上難以知道哪些是安全的,所以研究者測試了9個知名品牌的pH值。   pH值介於0到14之間,7個是中性的,低於7屬於酸性,高於7則是鹼性。以下為測試結果: PH值 礦泉水品牌 4 Smartwater,Dasani,Aquafina和VOSS(沃斯) 7 Poland Spring 7.5 Volvic(富維克) 8 Fiji(斐濟)、Essentia 8.5 Evian (依雲)   結果發現,這些瓶裝水品牌中有4個是非常酸性的。   Eunjung Jo博士說明,我們牙齒的法郎質在pH值5.5的環境下會開始被酸蝕,所以最好避免任何pH值低於5.5的飲料。Jo博士還表示,對牙齒造成的傷害與您飲用飲料的時間成正比,所以花三個小時喝咖啡比在30分鐘內喝完更有害。而針對鹼性水如依雲(Evian),雖然有研究表示可以幫助防止骨質流失,但沒有證據顯示效果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氟化物對牙齒法郎質有益,因此政府在管理自來水時會確保其具有標準的的含氟水平,但瓶裝水通常較為缺乏。牙醫Tema Starkman博士說,對於牙齒仍在發展的0-5歲的孩子飲用水中含氟尤為重要,如果孩子缺乏適量的氟化物,他們的牙齒上容易出現白斑。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表示,生活在非氟化自來水社區的兒童,比生活在氟化自來水地區的同齡人有更多損壞的牙齒。Starkman博士說明,如果成人已蛀牙又缺乏氟化物,也會造成更多的蛀牙。而除了從自來水獲得氟化物之外,還可以從含氟牙膏或漱口液中獲得。美國牙科協會表示,含氟飲用水是天然抗蛀牙的物質,是個人預防蛀牙最簡單和最有益的方法之一。   在台灣,礦泉水市占率以國產的為主,台灣進口的礦泉水中常見的有Volvic、Fiji和Evian,而上述屬酸性的礦泉水中目前只有VOSS在台灣可買到。      
+ read more
高工時對心臟不利?
2017.08.22
高工時對心臟不利?
最近一份研究指出,每周工作55小時以上的人心臟疾病風險顯著增加,但研究結果真的如文字所寫那麼顯著嗎?   7月中旬一篇發表於歐洲心臟期刊的研究,欲了解高工時與心房顫動風險的關係。研究團隊利用8個研究合併後的數據進行分析,共有超過85,000名勞動人口的資料,平均年齡為43.4歲。   研究比較兩種工時的勞動人口的心房顫動風險,分別為一般工時(每周35-40小時)及高工時(每周55小時以上),依據這些人的心電圖、醫療紀錄、死亡證明等資料來分析其心房顫動風險。   研究發現,每週工時55小時以上的人,心房顫動風險上升了40%。風險上升程度即使在研究考量了其他健康問題如肥胖、高血壓、吸菸、喝酒等之後依然存在。兩年前發表於Lancet來自美國及澳洲的研究顯示,高工時者中風風險增加,而這份新的研究辨識出心房顫動可能是引發中風的原因。   不過,The Guardian近日指出,雖然這份研究是大型研究且過程嚴謹,但實際研究分析的人口中只有1.2%有心房顫動,因此研究說每周工時超過55小時者風險上升了40%,其實相當於增加1.7%風險。   此外,導致心房顫動的原因包含血壓、年老、糖尿病或基因,雖然研究者試圖控制這些可能混淆結果的因素,但無法確定有確實控制住。並且研究也未檢視不同工作類型如日班、夜班或輪班制等差異。過去一份長期追蹤護理人員的研究指出,輪夜班與中風風險上升5%有關。   對於高工時者,面對心房顫動的風險,可以透過不吸菸、不過度飲酒、避免肥胖及勤做運動來降低風險。如果情況允許的話,再減少工作時數。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7.08.07    
+ read more
英國助產士學會將停止強力推動「正常生產」
2017.08.21
英國助產士學會將停止強力推動「正常生產」
為了避免讓選擇醫療介入生產過程的母親覺得沮喪、有罪惡感,英國助產士將結束對「正常生產 (normal births)」的倡議與推動,並改變對生產的談論方式。   英國皇家助產士學會(RCM)自2005年開始倡議「正常生產」,鼓勵準媽媽在沒有醫療介入的情形下生產,其醫療介入包含無痛分娩、引產與剖腹。   助產士學會將改變其專業指導方針,使用「生理性生產」(physiological births) 一詞來形容沒有醫療介入的生產。但並不會改變其觀點,依然認為沒有醫療介入的分娩對許多女性來說是最好的。   英國皇家助產士學會執行長Cathy Warwick教授否認這十多年來對「正常生產」的推動危害了母親與嬰兒的安全,但她承認這造成了錯誤的印象。Warwick說,如果只談論正常生產,特別是將之稱為一個倡議運動,那就有一種危險,好像我們只對沒有醫療介入的陰道分娩女性感興趣。「我們並不想讓女性因為不是正常生產就覺得自己很失敗,但不幸的是,這似乎是一些女性的感受。」   Warwick表示,「正常」這個詞帶有價值判斷,容易引起爭議,使用非價值判斷的詞會更簡單,類似「生理性生產」這樣的術語將更容易解釋所處的觀點。   一項針對2004年至2013年間Furness綜合醫院內16名嬰兒與3名母親死亡的調查,使得「正常生產」的倡議遭受批評。   這項由Bill Kirkup博士主持的獨立調查,指出失敗的「致命組合」導致11名嬰兒與1名母親遭受不必要的死亡。調查發現,助產士在任何狀況下都主張女性能夠正常分娩,因此導致了不安全的生產。助產士與醫生的關係被描述為「嚴重失能」,助產士未能即時將病患的併發症向醫生提出警告。   這項調查同時提出,醫院的生產服務遭受到否認,常被認為是無能的。   Kirkup博士說:「調查結果發現,幾乎在每個層面都失去功能,從生育單位到負責管理和監督的人員都是一系列的失敗,這些問題是嚴重和令人震驚的。   英國皇家助產士學會執行長Cathy Warwick表示,她不認為助產士會將正常生產看得比安全重要。她說:「顯然在這起調查中,有一些助產士被認為是這樣做了,但我沒有任何證據顯示RCM鼓勵這樣的事。」   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常務理事表示,若是仍以強力推動的態度來主張女性生產方式,則無論使用「正常生產」或「生理性生產」都只是換湯不換藥。生產方式不應成為各種認知競逐角力的場域,應由產婦參考醫療建議,視個人需求與認知決定。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 2017.08.12/14    
+ read more
母乳真的那麼好?
2017.08.18
母乳真的那麼好?
  母乳比配方奶有益的觀念遍及全球,對女性哺育選擇有重要影響,但母乳真的有這麼好嗎?   去年1月,國際醫學期刊The Lancet發表了一系列有關母乳的研究。研究提出:母乳使世界變得更健康、更聰明、更平等。因為母乳含有抗體和免疫細胞,所以可以防止感染。並且,在中、低收入國家中,只吃母乳嬰兒有較低的亡風險。   The Lancet發現了六篇研究顯示只吃母乳的嬰兒,發生嬰兒猝死症的風險降低了36%。而母乳也對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有保護作用,這是一種嚴重的腸道病症,可以在任何環境中殺死嬰兒。另外,母乳亦可以防止腹瀉、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症狀。另外有部分研究顯示,哺餵母乳的女性發生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機率較低。   母乳哺育是好的:很便宜、可以幫助母親減重,並且含有一些抗體。但已有多項研究指出,母乳對嬰兒的智商與未來健康並沒有影響,女性不需為了哺餵母乳有過大的壓力。   台灣女人健康網認為,母乳及配方奶都是哺育嬰兒的選擇,女性可考量自身的情形予以選擇。社會應避免形塑母乳為尊的氛圍,尊重並支持女性選擇。並且,近年來針對母乳哺育,國外已有諸多反省與修正。主要的方向皆是給予母親充分正確的資訊,選擇不同的哺育方式。不再「積極促進」母乳哺育,而改以「支持」,避免責備、評價無法或不願哺餵母乳的女性。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  20170801    
+ read more
隆乳女人悲哀的勝利
2017.08.17
隆乳女人悲哀的勝利
在2012年,英國有50,000名女性的生活永遠地改變了,因為她們接受了隆乳手術,但植入的卻是有缺陷的法國製的植入物。雖然5年後,受害者得到正義的伸張,獲得一筆賠償,但不但不夠成本,更無法禰補所承受的痛苦。   2012年6月,醜聞終於爆發!英國媒體報導Poly Implant Prothese(PIP)公司製造的乳房植入物,破裂機率比其他植體高出兩倍。PIP以填充床墊的廉價工業矽膠取代應以醫療級矽膠製成的乳房植入物,估計全球約有400,000位女性受到影響。   經過5年漫長的審判,德國整容手術證照機構(TÜV Rheinland)被勒令補償歐洲20,000個遭受醫療過失的受害人。每人大約僅得到3,000歐元,還不夠原來手術的費用,更不用說很多婦女因為植入物引發的長期健康問題,需要更多花費。   有一名女性25歲時隆乳,植入物破裂流出有毒的矽膠,侵入她的淋巴結,為了怕得淋巴癌,手術切除了淋巴結。手術導致了血栓和左臂永久性的神經傷害。一共做了五次手術,嚴重影響工作和照顧兩個幼兒的能力。   另一名女性20歲時,覺得自己哺乳後左乳歪斜,於是選擇隆乳。診所從未告知她植入物有毒,是她自己發現的。英國國家健康服務機構不願意做植入物移除的手術,除非植入物有明顯的破裂。若她私下找診所做移除,同時替換另一種植體的手術,8,000歐元的費用則難以負荷。她説有時想切開胸部,把這些定時炸彈拿掉,但又焦慮拿掉以後,外貌會改變。   這些女性一方面承受身心帶來的痛苦和焦慮,一方面又得承受社會訕笑的眼光。很多有PIP植入物的女性,逐漸感受到這個議題所存在的不公不義,啓動網絡的互助團體,其中最大一個組織Opic在臉書有1,000個會員。她們互相支援,交流資訊,建立情感,也是在法律上對付訴訟對象的重要聚落。   PIP的創辦人最後被迫道歉,且因其出售不合標準的植體,入獄四年,但整容診所卻從未公開道歉。雖然審判的結果有利受害女性,但目前她們還未收到任何賠償金。如果她們要求更多的賠償,以涵蓋當初手術費用、未來手術費用和精神補償,她們必須重啓新的訴訟。   在歷經多年的等待後,這些女性希望有一天她們不再需要互助團體,甚至不再期待有任何金錢上的補償,但她們希望社會真正的瞭解她們所經歷的確實是世界上最大的醫療醜聞。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70807   其他人感興趣的新聞: 多國提出警告 隆乳與罕見癌症有關 隆乳影響心電圖的判讀?  
+ read more
少鹽  vs 多鹽之戰!
2017.08.17
少鹽 vs 多鹽之戰!
不久前一本書The Salt Fix指出高鹽與高血壓的關聯是一種迷思,認為少鹽不僅無法降低心/血管疾病,還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這本書上市後引起英國公共衛生專家的譴責,認為這本書的建議可能讓很多民眾陷入健康風險。   The Salt Fix作者James DiNicolantonio在書中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及英美衛生單位建議減少飲食中的鹽分是錯誤的,他認為鹽是人體必要的物質,少鹽可能導致骨質酥鬆及記憶衰退,多吃鹽反而可以幫助我們減重。人們更應警覺的是糖分攝取量,過多糖分會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急慢性腎臟疾病。   不過,英國公共衛生部的營養科學主任Louis Levy認為,現今飲食是導致健康問題的主因,提倡高鹽飲食會讓很多人陷入健康風險,並且這個建議也低估了高鹽與高血壓相關這樣的結論背後有著國際認可的證據支持。   曾經說服政府向食品產業施壓以降低產品含鹽量的教授Graham MacGregor則指出,少鹽的建議是不容質疑的。若檢視少鹽建議背後的證據,就會發現證據強度其實高過對糖、飽和脂肪或蔬果的證據。這些證據來自於流行病學研究、移民研究、治療方法的臨床試驗等。Graham教授認為作者DiNicolantonio立意良好,但是他屬於相信所有死因都肇因於糖的人。   英國營養科學建議委員會在2003年的一份報告中,說明高鹽會導致高血壓的結論背後有大量的動物或人體試驗證據支持。然而,因為資料蒐集困難,無法得出有多少心臟疾病案例及死亡是高鹽飲食導致的。不過NICE檢視2013年鹽分攝取量減少對人口的影響,認為少鹽的政策可能每年減少兩萬個心臟疾病死亡案例。   DiNicolantonio回應,不論英國公共衛生部及美國心臟學會的想法是什麼,沒有證據顯示少鹽可以降低血壓。醫療文獻指出,正常血壓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的人有80%的血壓不受鹽量影響,屬高血壓前期收縮壓120-139mmHg;舒張壓80-89mmHg的有75%血壓不受鹽量影響,有高血壓者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者約有55%不受鹽量影響。他不認為他的書會讓人們陷入健康風險,他只是在提倡正常的鹽分攝取量,亦即每日7.5-15公克的鹽。他認為如果高鹽飲食會使人有健康風險,為何食鹽量高的國家如韓國、法國、日本等人們平均壽命高且冠心病發生率是世界上最低的國家。事實上,少鹽飲食才讓人們有健康風險,光美國每年就有約600萬人口被診斷有低鈉的情形。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7.08.08)、Daily Mail(2017.08.09)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