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0
怕膽固醇過高要怎麼忌口?
過多的膽固醇不利心/血管健康,而健康的飲食習慣是改善心血管健康重要的方法之一。美國心臟學會(AHA)、美國心肺血液機構(NHLBI)及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認為,在飲食上降低膽固醇最有效的方法是選擇含不飽和脂肪的食物,避開飽和及反式脂肪。
人們攝取的脂肪種類會影響身體中好膽固醇急壞膽固醇的平衡。攝取「飽和脂肪」會促使肝臟產生更多壞膽固醇,「反式脂肪」不僅會增加壞膽固醇,還會降低好膽固醇,被認為是最不健康的脂肪,而「不飽和脂肪」則可協助肝臟吸收、分解壞膽固醇。
「反式脂肪」對人體健康有害,美國食藥局已於2013年公布含「反式脂肪」的產品如氫化油(hydrogenated
oils)與冠心病高度相關,不再被認為是安全的食物。美國將於2018年全面禁止使用「反式脂肪」,而許多州早已禁止餐廳使用。JAMA
Cardiology近日發表的一份研究指出,實行禁令的紐約州其心血管事件較全國少了6.2%。台灣為避免食品中所含人工反式脂肪酸對人體健康之危害,將於2018年7月1日實施「食用氫化油之使用限制」,明定食品不得使用不完全氫化油脂(或稱部分氫化油脂),屆時餅乾、糕餅及麵包等不得含有不完全氫化油脂。
AHA建議飽和脂肪的攝取每日不超過總熱量的5-6%,可藉由減少攝取牛、羊、豬肉、帶皮的雞肉、豬油、飽和植物油如椰子油、棕櫚油、棕櫚仁油等來降低。更重要的是避免食用含反式脂肪的食物,如洋芋片、甜甜圈、油炸食物、奶油爆米花、氫化油(又稱植物奶油,可使糕點酥脆)等。此外,民眾可能擔心食物中的膽固醇會增加壞膽固醇指數,事實上,根據美國最新飲食指南食物中所含的膽固醇對身體的影響不大。
除了避免特定脂肪外,多攝取纖維對心血管健康也同樣重要。纖維可分為「可分解纖維」與「不可分解纖維」,前者有利於消化,後者有助於讓膽固醇脫離血管。有利心血管的纖維來源有:含脂肪的魚類如鮭魚、鱒魚、鮪魚;核果類;果皮;橄欖油、酪梨油;燕麥、大麥等。
值得注意的是,降低特定脂肪有助於維持心血管健康,但完全不攝取脂肪就對健康有害,重要的是避免飲食中的飽和及反式脂肪。這些飲食調整配合適當、規律的運動,有助於避免心血管疾病且能提升整體健康狀態。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 read more
2017.05.09
常見的醫美療程及副作用
每年有數以千計的人為了改善或恢復他們的外觀,接受醫美療程,可能是身體各種部位,包含雷射除毛、微晶換膚、除紋到牙齒美白等。這些治療可能是有效的,但也可能是代價昂貴的錯誤,以下概述最常見的療程及其問題。
注射填充物(INJECTABLE FILLERS)
在皮膚注入可以撫平皺紋和細紋的物質,包括膠原蛋白、身體脂肪和玻尿酸等。
可能的副作用是,約3%的人對注射用的膠原蛋白過敏,導致皮膚疹或頭痛,有時甚至有更嚴重的反應,例如呼吸困難。解決方式是確保您在使用膠原蛋白治療前先進行過敏測試。
台灣的醫美糾紛中,有不少是填充物誤打進臉部血管,導致皮膚壞死,更有注射玻尿酸導致失明的案例。
微晶換膚(MICRODERMABRASION )
微晶換膚是一種非化學性的換皮,藉由無菌微粒,例如精細的氧化鋁,鑽石或鹽晶將皮膚層打磨除去。
可能的副作用有皮膚發紅、皮膚對陽光敏感度增加、皮膚乾澀與瘀血等。
若皮膚有反覆性感染(如感冒皰瘡)、傷癒問題的病史、或在過去12個月內服用口服維他命A酸,建議別進行微晶換膚。
眼部雷射手術(LASER EYE SURGERY)
眼部雷射手術是一種角膜重塑手術,用以消除缺陷並恢復視力。
大多數與角膜切割有關的副作用,包括感染、乾眼症及角膜混濁都可能發生,而且術後視力也可能變得更差。
年齡在21歲以下或眼睛有反覆感染問題的人,建議別考慮進行。英國皇家眼科學會(The
Royal College of
Ophthalmologists)建議從事雷射視力矯正之醫師必須是經過雷射手術專業訓練的眼科醫師。
牙齒美白(TEETH WHITENING)
每顆牙齒上施加強效漂白凝膠(高達35%的過氧化氫),並透過光、熱或超音波使其活化,亦可透過使用相關產品自己進行牙齒美白。
牙齒美白問題可能是各種型態的美白療程,其美白氧化藥劑強弱度不同,而民眾自己購買的牙齒美白用品,沒有適當的規範,也可能含有危險等級的漂白劑。若沒控制好用量可能會灼傷牙齦且刺激牙齒,最壞的狀況可能導致牙齒琺琅質表面的永久損壞,也可能造成牙齒敏感或永久性的牙齒酸軟等副作用,嚴重時可能造成牙齒神經壞死。
如果是敏感性牙齒、做過瓷牙貼片、懷孕或哺乳的人以及16歲以下的兒童,就別考慮牙齒美白。
瓷牙貼片/瓷貼面(PORCELAIN VENEERS)
瓷牙貼片是將牙齒琺琅質刮除,用小於半毫米厚的瓷貼粘合在牙齒上。瓷貼面可以縮小牙縫、矯正歪牙、讓牙齒看起來更白。
瓷牙貼片的主要問題在於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它們可能會折斷,牙齦周圍可能變黑,而且需要特別注意口腔衛生。
施行瓷牙貼片之前,必須先排除牙齦疾病、牙齦出血或蛀牙等問題。
雷射除毛(LASER HAIR REMOVAL )
對皮膚短暫擊發的雷射光會被深色毛囊吸收,透過這種方式,部分黑色毛囊會被加熱造成損傷,再生出之毛髮會更細且稀疏,雷射除毛便是利用這個原理。雷射除毛的花費不等,療程花費取決於區域的大小。
雷射除毛主要的副作用,是過程中使用的射線可能會使皮膚色素變暗。如果皮膚色素吸收太多雷射能量,會因過熱而導致起泡及產生疤痕。每個人對雷射的敏感度各不相同,因此術前對皮膚做測試是必要的。
剛做過日光浴等皮膚脆弱的時候,以及患有癌症、嚴重疾病、皮膚病或懷孕應避免進行。
資料來源:Daily Mail
+ read more
2017.05.08
抗生素會引發流產?
加拿大蒙特利奧大學於加拿大醫學協會期刊中發表了一項研究,發現常用的一些抗生素,和懷孕初期流產的增加有關連。
根據Eunice Kennedy
Shriver幼兒健康和人類發展機構的報告,知道自己懷孕的婦女中,約有15-20%會流產,而35歳以上的婦女最普遍。一半以上的流產源於胎兒染色體的不正常,其他增加流產風險的原因有糖尿病,多囊性卵巢綜合症,肥胖和感染。
以前的研究也指出過,流產的風險和懷孕時使用抗生素有關。但是這些研究的規模小,回憶易有偏差。而
Dr. Anick
Benard和蒙特利奧大學的同事針對這些限制,設計了一個新的研究,檢視1998-2009年間魁北克有關懷孕的追蹤。
在8702位15-45歲間的婦女中,平均在14個禮拜時流產,其中16.4%在懷孕初期服用抗生素。比較87020位正常懷孕、沒有流產的婦女,其中有12.6%服用抗生素。
進一步分析,不同的抗生素會增加流產的風險比率各有差異。
奎諾酮類(Quinolones): 172% (治療泌尿道感染)
四環黴素(Tetracycline): 159%
(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感染)
開羅理黴素(Clarithromycin): 135%
(治療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之消化性潰瘍)
磺胺類(Sulphonamide): 101% (治療尿道、呼吸道感染)
咪唑尼達(Metronidazole): 70%
(治療陰道滴蟲病、阿米巴痢)
阿奇黴素(Azithromycin): 65%
(治療許多細菌感染:中耳感染、咽喉炎、淋病等)
紅黴素Erythromycin 治療鏈球菌咽喉炎,和Nitrofurantoin
預防治療尿道炎的抗生素,則無增加流產風險的關連。
在英國,懷孕期時不得使用四環黴素。
這項研究的優點在於規模大、抗生素處方的資料確切、以及定期收集流產的診斷。但最明顯的限制在於:無法排除感染的嚴重性,可能對流產的影響。
專家警告懷孕時,許多抗生素是安全的,有感染不治療會有危險。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表示,感染時身體會有免疫反應,也可能是造成流產的原因。
然而加拿大的研究團隊仍質疑,懷孕初期服用抗生素的安全性,認為這項研究結果,可使政策制定的人做為更新準則的參考。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 read more
2017.05.05
比起BMI更該注意肚子上的「游泳圈」!
根據身高與體重關聯性來評估身體脂肪的BMI值,在70年代開始受到普遍的使用,是目前醫生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過重或肥胖最廣泛使用的系統。健康的BMI數值通常介於18.5和24.9之間、BMI值低於18.5的人被認為體重過輕、介於25到29.9之間屬於過重的範圍、30以上則被認為是肥胖。
英國羅浮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和澳洲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的聯合研究報告卻指出,BMI值不僅是身體健康的不良指標,更可能導致醫生使用錯誤的方法治療病人。
此份研究觀察了英國過去10年來超過42,700名男性和女性的BMI值及腰圍尺寸,試圖瞭解腹部肥胖者與其他部位肥胖者相比,是否有更高的死亡風險。
在研究中,腰臀比是以腰圍除以臀圍來計算。女性腰臀比0.85以上、男性0.9以上者,即表示其內臟脂肪含量高,而此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中風有關。
研究發現BMI值正常但腰臀比過高的腹部肥胖者死亡風險增加了22%,腹部肥胖的肥胖參與者也有較高的死亡風險,但這對超重的人不適用。雖然原因不明,但研究人員相信囤積於腿部與腰部間的多餘脂肪與更為健康的新陳代謝有關聯。
雖然BMI值可用於預測糖尿病和中風的風險,但BMI值卻可能不准確。首先,BMI的計算並沒有考慮到瘦肌肉(lean
muscle)的質量,肌肉比重重於脂肪。因此,若僅以BMI值來看,許多專業運動員是過重或肥胖的,但他們卻擁有更多的肌肉質量。其次,BMI值高於一般平均值的人,可能具有正常的血壓和膽固醇水平。
這不是第一個質疑BMI的研究,2011年發表於《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發表的研究指出,與BMI值相比腰圍尺寸能更準確地預測心臟病患早期的死亡機率。此外,2006年《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發表的一項研究表示,針對75歲以上的年齡層來說,腰臀比是預測死亡率更好的指標。
英國伍爾弗漢普頓大學(University of
Wolverhampton)的研究人員表示,BMI的測量是誤導性的,因為它不能區分脂肪與肌肉,更何況肌肉比脂肪還重。該團隊設計了一種新的腰圍身高比測量方法,他們認為此將能更準確地預測男性和女性心臟病風險。
這個計算系統是在4,700人的試驗中發現,以腰圍尺寸除以身高的平方根來計算,並成為心臟代謝健康的最佳指標。主導此項研究的Alan
Nevill教授說,這是因為腰圍尺寸通常由身體脂肪決定,腹部的組成當中肌肉佔有極少部分,不會混淆或影響研究結果。
腹部脂肪也被認為是特別危險的,因為它包裹著軀幹裡的重要器官。所以對於5英尺2英吋(約157公分)的人來說,
36英吋(約91公分)的腰圍對他是有害的,而對於6英尺1英吋(約185公分)的人來說,39英吋(約99.1公分)的腰圍對他則是危險的。
資料來源:DailyMail
+ read more
2017.05.05
人工智慧檢測子宮頸癌:精準又價廉
美國理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近日發表,他們發明了用人工智慧檢測子宮頸癌的技術,未來醫事人員可以用此技術更精準地解讀子宮頸醫學影像,並且以更親民的費用提供更好的早期診斷結果。
由Sharon Xiaolei
Huang主持的研究團隊經過10年所發明的子宮頸癌檢測技術,運用演算法來分類大量的子宮頸醫學影像,並在影像中偵測特定的表現,如子宮頸表面是否有癌前病變或異常的鱗狀上皮細胞(squamous
cells)變化,來判斷發展成子宮頸癌的可能性。
為確保此項技術的精準度,研究團隊用美國國家癌症中心的資料庫進行分析,此資料庫記錄了女性接受包含子宮頸醫學影像檢測在內的不同癌症檢測的資料及結果。研究團隊運用了資料庫中1,112名病患的資料,其中有31%被發現有中度至嚴重的子宮頸表皮細胞病變,69%被發現有輕度病變(可被免疫系統處理掉)。分析結果顯示,此技術的敏感度及精準度比其他子宮頸癌都高了10%,能更敏感地偵測出異常,並且更精準地判斷出疾病現象以避免偽陽性的問題。
Huang說明,用子宮頸醫學影像偵測子宮頸癌比抹片檢查及人類乳突病毒檢查(HPV檢查)便宜,因此較適合應用於資源較缺乏的地區或國家。然而,過去因為用視覺確定的器官/組織異常變化與較嚴重疾病的關聯性低,並且不同醫事人員透過醫學影像作疾病分類時標準不一,因此子宮頸癌醫學影像偵測子宮頸癌的效果令人擔憂。不過,Huang表示她發明的人工智慧檢測技術能改善上述子宮頸醫學影像的缺點,同時保留其價格較親民的優點。
資料來源:Lehigh University
+ read more
2017.05.04
塑膠袋養寶寶?科學家在塑膠子宮內培育早產羊
科學家近期發表一項宛如科幻片的新技術「人造子宮」,主要是用來協助脫離母體子宮的早產兒,仍能順利存活,該項技術日前已在胚胎羊上實驗成功,預計三到五年內便可在人類嬰兒身上進行臨床實驗。
這個用來模擬子宮條件的袋子稱為「生物袋(biobag)」,與傳統保溫箱不同的是,生物袋可以幾乎完全複製一樣的子宮內部環境,例如將嬰兒本身心跳通過臍帶傳入外部的氣體交換系統,以取代原本母體胎盤的功用,不使用任何機械幫浦,是因為即使是微小的人造壓力都會對發育不全的嬰兒造成致命的傷害。此外,當嬰兒在傳統包溫箱時,只能透過其未發育完全的肺部呼吸,而肺部感染則是早產兒最常見的死因。而由各種營養素組成的人工羊水則維持無菌、恆溫,就像在母親子宮內一樣,確保23~28週大的早產兒能夠在最安全的環境下成長。
實驗讓8隻105~120天大的小羊待在新型技術生物袋中,成長一個月的時間,約達到人類懷孕22~24週的大小。而在這期間,小羊出現吞嚥、睜開眼睛、長毛以及發育出正常的神經元與器官的現象,而這些羊大部分最後都進行人道安樂死,提供科學家們研究其腦部、肺及其他器官,部分則健康長大。
在英國,23周大的早產嬰兒能成功度過威脅並存活的,大約只有三分之一,然而約有90%的存活嬰兒會罹患慢性肺部疾病,或其他因為器官發育不完全所導致的病痛。而這項嶄新的技術便是為了讓早產兒能提高健康發育的機會,美國Center
for Fetal Research at 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
的博士Alan
Flake解釋,早產兒亟需一條銜接媽媽子宮與外部世界的橋樑,而生物袋便用以幫這些孩子的器官多幾週的發育期,以此改善早產兒的生存率。
然而,科學家們解釋這項技術並非用以取代母體懷孕的功能,單純是為了提供早產兒更安全的成長環境。Flake博士指出,小羊與人類嬰兒的有許多差異,例如人類嬰兒需要八個月才能發展完全,羊只需要五個月,且羊胚胎的體積大小是人類的三倍大左右。更重要的是,實驗團隊與博士都強調,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任何技術能取代母親子宮在胚胎發展初期的重要性,相關技術的發展,主要是為了讓早產兒的生存條件能夠更有效的改善與提升,如果任何人試圖用生物袋技術去延長生命的極限,是件非常令人擔憂的事。此外,生物袋仍需要更多研究去改良技術,讓未來替換掉傳統保溫箱的可行性能更高。
資料來源:Daily Mail、Nature Communications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