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PRP盛行 政府擺爛 全民當白老鼠
2015.07.28
PRP盛行 政府擺爛 全民當白老鼠
PRP盛行 政府擺爛 全民當白老鼠       台灣女人連線與林淑芬委員國會辦公室今天舉辦記者會,指出近幾年來在台灣,富含多種生長因子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不斷出現在醫療廣告及媒體報導中,在醫美,宣稱讓皮膚再生、修補、撫平皺紋;在骨科,可以治療退化性關節炎或幫助運動傷害修復;甚至還可施打在陰莖讓性能力回春!PRP儼然成為醫學界的新興治療之星。其實,PRP療法的療效在目前仍在驗證中,我們擔心,民眾花了大錢,卻變成白老鼠,得到的可能是無效醫療,甚而可能徒增醫療風險。   PRP療效尚未證實  依法須申請人體試驗     對此,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歐美國家將PRP視為血液製劑,若使用在非血液相關的治療,必須做人體試驗。根據國外的臨床及回顧研究,PRP療法不論用在醫美或關節都尚屬實驗階段,無法確定療效,仍屬發展階段的新醫療技術。   依據我國醫療法施行細則第2條及人體試驗管理辦法第2條規定,新醫療技術或藥物在列入常規醫療處置項目前,應施行人體試驗研究。因此,PRP療法應要進行人體試驗才能在台灣宣稱療效及廣泛使用。早在101年衛生福利部就已針對PRP的醫美療效發文給各地衛生局,表示目前尚無完整堅實之文獻證明PRP具有回春效果。今年5月,衛生福利部召開專家會議也認定,PRP療法效果尚無定論,不論醫美或其他科別若有對外宣稱療效者,一定要申請臨床試驗,進一步將原先對醫美的解釋擴大至所有的PRP治療行為。但是這個國內、外都尚未證實的PRP療法卻已在台灣各醫療院所廣泛的使用,甚而在廣告中宣稱PRP在醫學學術上及臨床上都已達到爐火純青的水準!      違法PRP盛行  廣告氾濫  政府卻擺爛視而不見    然而,醫美使用PRP之情況並沒有因為衛福部101年的宣示而改善,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指出,該會雖多次檢舉,但地方衛生局行政效率緩慢、對PRP療法能否使用或廣告認知不足,無法遏止PRP的濫用。例如:桃園市政府針對PRP療法廣告竟僅要求不得使用高療效或高存活率等字眼宣傳,完全無視於衛福部已宣告PRP不得宣稱療效之規定。       而PRP注射在膝關節的治療上,可能因為已經行之有年,衛福部怕醫院反彈,竟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毫無管理,放任醫療院所不但公然違法廣告PRP,更明目張膽地向民眾收取昂貴的治療費用。根據台灣女人連線調查,至今年5月底,有近7成家醫學中心中(13/19家)、3成區域醫院(26/81家),宣傳該醫療機構有PRP注射治療,並收取昂貴的自費費用,其價格從15,000元至50,000元不等。一個未經人體試驗證實的違法醫療行為,竟然大辣辣的地在各大醫院施行,其中不乏隸屬於衛生福利部立的醫院!甚至有些醫療機構的自費標準還是經由當地衛生局核准!         對於政府的擺爛與無作為,讓人民不但當了冤大頭,又淪為白老鼠!為保障民眾安全及醫療權益,台灣女人連線要求衛福部應立即公告禁止在醫美或骨骼上任何宣稱療效的PRP使用,並訂定PRP使用之管理規範。任何PRP療法應經過人體試驗及主管機關核准,方可常規使用。同時加強取締並嚴處PRP療法之非法廣告,以避免民眾被誤導而受害。       對此,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商東福表示,PRP不得使用於非治療疾病的醫美行為;若要用於治療疾病,例如注射在膝關節,醫師必須明確告知病患,且不得對外宣稱療效,如果對外宣稱療效者,一定要申請臨床試驗,否則地方衛生局可依醫療法開罰新台幣5萬至25萬元罰鍰,一年內若受處罰3次者,可吊銷醫師證書1年。
+ read more
新型殺手:全球每年超過18萬人死於含糖飲料
2015.07.27
新型殺手:全球每年超過18萬人死於含糖飲料
  在過去的三十年,英國含糖飲料的消費快速增長;現今,超過50%的英國人每天都會飲用含糖飲料。飲用含糖飲料已經被證明是引起超重、糖尿病和心血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近來一項最新的研究指出:全球每年超過18萬人死於含糖飲料。   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星期從含糖飲料中攝取的卡路里不能超過450卡。然而,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研究,男性平均每天從含糖飲料中攝取的卡路里是178卡,女性則是103卡。基於此研究發現,美國波士頓大學的助理教授Gitanjali Singh和他的同事開始計算每年因飲用含糖飲料而導致的死亡率。   研究團隊分析了1980至2010年進行的62個含糖飲料消費的研究報告。這些報告來自51個國家,研究樣本超過61萬人。他們特別研究了飲用含糖飲料與糖尿病、心血疾病的死亡人數之間的關係。在他們的研究中,含糖飲料被定義為甜味的蘇打、運動飲料、水果飲料和自製的甜味飲品等,100%的水果汁不包括在內。結果發現,2010年全球共有18.4萬人的死亡與飲用含糖飲料有關,其中包括13.3萬死於糖尿病,4.5萬死亡心血管疾病。   研究也發現年輕人比老人更可能因含糖飲料患上慢性疾病。Singh教授說:由於年輕人是國家的主要勞動力,因此飲用含糖飲料間接造成的經濟損失不可估計。如果這些年輕人持續飲用含糖飲料,當他們年老時,死於含糖飲料的人數要遠遠多於我們現在估算到的。   另外,研究者也指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國家有著更高的因含糖飲料的死亡率:76%的死亡都發生在這些地區。墨西哥的死亡率最高,每100萬個人中就有405個人是死於不當飲用含糖飲料。英國次之,每100萬人中就有125個。 雖然全球不同地區情況不同,但證據顯示大部分的國家都受此影響。因此,減少含糖飲料的消費應該成為一個全球的共識。       資料來源:Circulation        
+ read more
英: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將成未來主流
2015.07.24
英: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將成未來主流
  在英國,有鑑於NIPT可有效檢測唐氏症且廣為父母接受的優點,英國倫敦大奧蒙街醫院的研究團隊將建議政府疾病篩選委員會,將其納入英國國民保健服務。 參予NIPT相關研究的婦女表示,如果侵入性檢測意味著流產的風險,她們可能不會進行檢測,只提供侵入性的檢測的選項,更會降低產婦參予檢測的意願,降低診斷率。如果能提供NIPT的服務,將使得接受侵入性檢測的人數急遽下降,減少流產風險又能篩選出罹病的胎兒,因此女性民眾普遍給予正面的評價,然而,NIPT的價格將會取決於技術價格的成本和這項篩檢要如何落實。 研究團隊也致力於利用NIPT來診斷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會使女性胎兒暴露在男性荷爾蒙中,導致男性化的外生殖器,是一個自體隱性遺傳的疾病,意味者缺陷的基因必須由雙親同時遺傳給胎兒,才會導致疾病,這是一個孩童常見的腎上腺疾病,影響超過一萬八千個新生兒。在英國,每年有十三位孕婦,有較高風險懷有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的胎兒,而利用NIPT用來偵測胎兒性別,如果是女嬰,則可進一步進行侵入性檢測,幫忙找出是否帶有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的突變基因,再利用子宮內治療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的技術,治療這些產前篩檢出有罹病的女嬰。 未來,該實驗室將鎖定高風險家族的單一基因的變異,利用NIPT幫助單一基因疾病的診斷,包括囊性纖維化、鐮刀型貧血、乙型地中海評血等等,目前侵入性檢測對於這些胎兒疾病的決定性診斷仍是必須的,但預期較安全的NIPT,將會逐步取代侵入性的檢測,成為未來染色體檢測的主流技術。 資料來源: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Genetics (ESHG)    
+ read more
篩檢早期婦科癌症  試試「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
2015.07.24
篩檢早期婦科癌症  試試「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
  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簡稱NIPT),可從母體的血液偵測胎兒染色體,篩檢發育中染色體異常的技術,確認胎兒是否有唐氏症(21號色體三染色體症)、愛德華氏症(18號色體三染色體症)、巴陶氏症(13號色體三染色體症)。   最近在比利時的研究中,分析六千位使用過改良版NIPT檢測孕婦,研究團隊在其中三位孕婦血液找到不屬於母親或胎兒的基因組合,這些基因組合和癌症中的發現的基因相似,因此這三人被轉介到腫瘤科進一步檢查。結果發現,三位孕婦分別是卵巢癌、濾泡型淋巴瘤、何杰金氏淋巴瘤,患有濾泡型淋巴瘤的婦女被認定是非活化的癌症,不需要治療,其他兩位婦女則接受化學治療,治療後基因轉為正常,其中一位在懷孕期間接受化學治療的婦女,後來也產下一位健康的女嬰。   研究團隊表示,參加研究的六千位婦女中,找到了三位癌症患者,按照比例,可以預期在所有人口中,每一千到兩千位的二十到四十歲的婦女中,就可以找到一位癌症的患者。   一般在懷孕期間如果並存有癌症,癌症相關症狀像是疲倦、噁心、腹痛、陰道出血等,可能被誤認為懷孕的正常表現,而延遲診斷癌症,因此NIPT提供診斷孕婦早期癌症的有效工具,再者,考慮到某些癌症的預後差,在懷孕期間給予相對安全的治療是可行的,研究團隊認為這對於NIPT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附加優點。   而NIPT的運用不只限於孕婦,這項檢測也有機會用在更廣泛的民眾身上,不只能提供低侵入性的篩檢方法,來準確檢測染色體失衡的癌症,也可以協助醫生追蹤病患的治療成效。研究團隊有信心,這一發現對於早期癌症的有效、低侵襲性的診斷技術,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資料來源:JAMA Oncology、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Genetics (ESHG)        
+ read more
避孕政策鬆綁:美國兩州通過藥師給藥法案
2015.07.23
避孕政策鬆綁:美國兩州通過藥師給藥法案
  美國兩州陸續通過了讓諸多婦女健康團體所歡呼的法案。美國加州以及奧勒岡州,即將允許女性不需要醫師開立處方籤,即可在藥局取得含有荷爾蒙的避孕藥。目前加州正總結2013年通過的州法案細則,奧勒岡州長Kate Brown則於今年七月初簽署了一份類似的議案使之成為州法,但詳細實行細則仍待研議,預計分別將於今年10月1日及明年1月1日生效。   然而,即使不需要醫師開立處方簽,取得含有荷爾蒙的避孕藥依然不像取得止咳藥片或腸胃制酸劑那樣容易。在加州,取得含有荷爾蒙的避孕藥沒有年齡限制,但是藥師唯有在為女性做健康篩檢及測量血壓後,才能評估是否開藥給該位女性。在奧勒岡州同樣也需要做健康篩檢,並且規定18歲以上的女性才能取藥,未滿18歲者需要先取得醫師的處方籤,更多具體的規則目前仍在研議中。此外,據奧勒岡州藥師委員會執行長Marcus Watt,奧勒岡州很有可能會要求藥師比既有規定多受訓一些時數,比加州的藥師委員會規定每年需受訓一小時還多。   不過,雖然美國女性取得含荷爾蒙的避孕藥將會比過去方便,但是目前並未要求保險給付此類避孕藥的醫療支出。加州的藥師對此表達疑慮,認為保險業者也不會支付為女性健康篩檢以及配藥的費用,然而這在看醫師時卻有給付。因此,議會現正研議要求非處方籤的含荷爾蒙避孕藥納入保險給付的議案。   美國計畫生育聯盟的董事及執行長Kathy Kneer對法案通過表示支持,樂見女性取得避孕及其他生育健康照護的障礙變少了。她同時提到,過去許多研究已發現含有荷爾蒙的避孕藥是安全的,連婦科及產科的醫學會都推薦在藥局便可提供給民眾。葛特馬赫協會(Guttmacher Institute)公共政策的資深議題專員Elizabeth Nash則表示,其他州會依據加州及奧勒岡州的執行成果決定是否仿效,目前大家都還在觀望接下來會進行得如何。     資料來源:Kaiser Family Foundation        
+ read more
大肚子是爸爸的標準配備!?
2015.07.22
大肚子是爸爸的標準配備!?
  根據美國最新的調查研究發現,成為爸爸會讓男人變胖!過去已有研究指出婚姻是影響男人變胖的一個因素;現在學者發現,成為爸爸也會有一樣的效果,而且這兩種效應是同時存在的。   這份歷時20年的研究總共調查了10,253位男性,研究人員在參與者青春期前期、後期、20餘歲與30歲初投這4個時間點測量其BMI值;並將受試者分為非父親、與子女同住的父親和未與子女同住的父親三組,以了解父親身分與BMI值之間的關係。   結果發現,平均6呎(約183公分)高的男性在初為人父後都出現體重增加的狀況,其中,與孩子同住者平均會增加4.4磅(約2公斤),BMI值上升2.6%;未與孩子同住者平均增加了3.3磅(約1.5公斤),BMI值上升2%。而其他平均身高相似但非為人父的男性在同樣的時間內則平均減少了1.4磅(約0.6公斤)的體重。   研究者Craig Garfield博士認為,新手爸爸的體重增加很可能起因於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的改變;擁有孩子意味著新的責任,這可能讓人無法維持以前的方式照顧自己的身體。當家裡充滿餅乾、冰淇淋跟其他點心的時候,飲食習慣也將因此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孩子每一餐沒有吃完的食物通常都是由父親負責解決。   最後,Garfield博士也指出,有許多男性認為自己仍然很年輕且足夠健康,並不需要專屬的醫師或可以提供諮詢的專業人員。但是截至目前的研究結果都顯示結婚或為人父等生命階段的重大轉變其實對於男性的健康有重大的影響,應受到重視。   為人父母確實是生命中的重大轉變,對於爸爸、媽媽都會造成影響,不過,只要多加注意,這些影響的力度是可以改變的。台灣女人健康網建議大家可以從減少購買餅乾零食、教育孩子健康的飲食觀念做起,幫助培養孩子適當的飲食量與責任感(自己的餐點自己吃完)等,不但對全家人的健康有益,也幫自己免去許多不必要的負擔。     資料來源:American Journal of Men’s Health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