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3.19
女人的性高潮有兩種?!
過去一直以來科學文獻不斷在爭議是否真正存在兩種不同的女性性高潮,相信有兩種高潮的一派認為,一種是陰道高潮、另一種則是刺激陰蒂所產生,但另一派則堅持兩種是同樣的高潮,差別只在於陰蒂如何被刺激.近日有兩名科學家就以超音波記錄這兩種高潮是否真有差異,結果證實確有不同.研究以超音波觀察從外部直接刺激陰蒂以及陰道刺激所產生的反應.結果發現,當從外部刺激陰蒂時,陰蒂的根部並不會受到刺激,但當穿入陰道進行刺激時,整個陰蒂-尿道-陰蒂複合體與陰蒂根部都會受影響,且從靜脈血流速度可以反映出解剖學上的變化.也就是說,女人確實存在有兩種性高潮,研究證實這中間的差異是由於刺激部位的不同所影響.資料來源:SeriouslyScience
+ read more

2014.03.18
女女間性行為罕見感染愛滋
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上週公布一名德州女子疑似經由女女間性行為而感染愛滋,過去雖也曾有相同案例被發現,但由於少見且無法排除其他風險因子,因此,女女間性行為一直很難被確定會發生愛滋傳染.美國德州這名46歲女子2012年3月賣血賺錢以及賣血後的10天因發燒嘔吐食欲不振等症狀掛急診時,愛滋病毒篩檢都是陰性,不料之後4月再度賣血,被驗出愛滋病毒陽性反應.據報導,該名女子與另一名43歲女子維持一對一伴侶關係已有6個月,而這名女性伴侶在2008年時被診斷染愛滋,接受兩年的治療後即終止.交往後兩人的性行為沒有任何屏障防護措施,過程使用包括口交、性器接觸及情趣玩具方式,有時候過程中偶爾不小心流血.遭感染的女子在過去10年間未與異性有過性關係,並排除進行過注射毒品、刺青、針灸、輸血、移植等愛滋病毒HIV的高風險行為,且她和女友身上的愛滋病毒基因相似度高達98%.因此,美國疾病防治中心報告認為極有可能確定就是女女之間的愛滋傳染.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MichaelSaag博士對此回應,當生殖器發生發炎或磨損時,受感染的血液就可能會將病毒傳遞給他人,因此女女間性行為也是有可能會發生愛滋病毒傳遞.加州洛杉磯大學JeffreyKlausner博士則進一步表示,一旦感染愛滋應該接受治療,否則將可能把病毒傳染給他人,公衛與醫療單位應確保感染者得到有效的診斷與治療.資料來源:MedpageToday
+ read more

2014.03.17
別花冤枉錢!葡萄糖胺對預防膝關節軟骨退化無效
當你發現上下樓梯感到吃力、走或站膝會痛、關節僵硬等,這些可能就是關節炎或關節開始退化的警訊!而現代人也幾乎都有"預防更勝於治療"觀念,當一提到照顧保養關節,大家很快會聯想到曾看過"葡萄糖胺"的相關產品電視廣告,許多知名品牌如:維骨力、固樂沙敏、紐力活等都是在藥局相當熱銷的產品.但是最近一項美國亞歷桑納大學的研究卻發現,葡萄糖胺對於減緩膝關節軟骨退化並沒有幫助,無法減輕疼痛或改善膝蓋骨髓病變.研究團隊進行一項雙盲對照試驗,招募201位單膝或雙膝都輕微至中度疼痛的參與者加入試驗,參與者平均52歲、BMI值29kg/m2,超過半數為女性.研究將他們隨機分為每日服用1,500毫克鹽酸鹽葡萄糖胺(glucosaminehydrochloride)、及安慰劑兩組,研究進行六個月,並以核磁共振評估參與者的膝關節軟骨損害程度.最後發現服用葡萄糖胺對減輕軟骨損害沒有幫助,甚至是在使用安慰劑群體身上,骨髓病變才有出現改善情況,反而葡萄糖胺並無相同效果.不過研究也承認由於膝關節軟骨惡化程度不明顯,因此無法偵測出葡萄糖胺組與安慰劑組兩者的明顯差異,這是研究侷限,未來應該有更長時間或更大的研究繼續深入瞭解.而為何某些人服用了葡萄糖胺後疼痛可以獲得減輕,有評論回應則指出這是由於糖類對這些人可能有止痛效果.資料來源:關節炎與風濕病醫學期刊(Arthritis&Rheumatology)
+ read more

2014.03.13
小心!果汁跟含糖飲料一樣不健康?!
你愛喝果汁嗎?是否認為比起含糖飲料,果汁是更為健康的飲品呢?如果對你而言,上述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可得注意囉!近來有不少醫學專家指出:由於含糖量高,果汁其實和汽水、蘇打這類含糖飲料一樣糟糕.不少人將果汁與果昔視為一個可以替代含糖飲料的健康、低糖選擇,但是來自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的學者Sattar教授與Gill博士反駁這樣的說法.Sattar教授指出,果汁的含糖量與能量稠密度其實與含糖飲料相似,舉例來說:250ml的蘋果汁差不多含有26公克的糖與110大卡的熱量,與同份量的可樂含有26.5公克的糖與105大卡的熱量事實上相去不遠.一杯果汁所含的糖實際上比一份水果還要來得多,但是,許多水果當中所含的好物質,像是纖維質,卻不會出現在果汁中,即使有,分量也非常稀少.另一方面,雖然果汁含有含糖飲料所沒有的礦物質與維他命,但是,這些營養成分的含量並不足以抵銷過度飲用果汁對新陳代謝系統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過去已有研究指出直接大量攝取水果不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但是,若是大量飲用果汁,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便會增加.兩位學者也經由實驗證實,雖然葡萄汁已被證實富含抗氧化成分,但若體重過重的成年人連續3個月每天飲用500c.c.純葡萄汁,會產生胰島素抵抗與腰圍增大等問題.因此,他們呼籲英國政府修改一直以來推行的"天天5蔬果"國民健康守則,將果汁從蔬果攝取的方式中排除,因為那會使民眾視果汁為健康的食物,不需要加以限制.同時,他們也力勸食品廠商改進產品的包裝標示,提醒大眾每日飲用果汁應適量,一天最好不要攝取超過150c.c.的果汁.資料來源:TheLancetDiabetes&Endocrinology
+ read more

2014.03.12
醫學研究普遍仍招募太少女性受試者
美國在1993年已制定準則要求接受美國國家衛生院所補助的臨床試驗研究須包含女性受試者,上月中美國FDA新藥品藥物評估與研究辦公室副主任Kweder也發佈一篇文章表示,FDA一直持續關注藥物的性別差異反應,並要求藥廠應將藥物安全資訊放進藥物標示上.然而,近日在波士頓舉辦的婦女健康議題國家高峰會上,美國波斯頓婦女醫院的PaulaJohnson博士發表的一篇報告卻指出,雖然現今已有較多的女性加入臨床試驗,女性健康議題也已超越生殖健康範疇,但男女之間的落差依舊存在,科學界仍然不甚重視婦女健康.以下為報告中所呈現的數據與發現:1.在美國,心血管疾病是女性死因的首位,但心血管的臨床試驗參與者女性卻佔不到三分之一,有女性受試者的試驗中,也只有三分之一有呈現針對特定性別的結果.2.憂鬱是女性疾病的主要因子之一,但與焦慮與憂鬱有關的藥物的動物實驗中包含雌性動物的比例不到45%.3.非吸菸人口中罹患肺癌的病患,女性與男性癌症表現並不同,但肺癌研究卻常忽略對性別的分析.4.女性阿茲海默症的發病風險為男性的兩倍,雖然一般認為這可能只是因為女性的壽命較長所形成的差異,但男女荷爾蒙可能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卻尚未被深入討論.Johnson博士認為應提高準則規範的強制性,並呼籲包括政治、科學及商業各領域的領導者應努力將性別差異放進研究中,同時我們也應提高女性的自覺程度.研究還建議要增加藥物與儀器的臨床試驗的透明度,一旦未納入足夠女性受試者,這樣的臨床試驗即應被拒絕.加州大學LynnGordon博士也認同將女性納入醫學研究的重要性,她表示雖然由於女性每月的荷爾蒙變化、以及懷孕、對胎兒的安全性考量,研究傾向不願納入孕齡女性為受試者,但是,一定還是須要對此族群進行研究,我們才會瞭解藥物在這些女性身上的反應.資料來源:HealthDay
+ read more

2014.03.07
婦團呼籲制訂「生產風險補償條例」讓婦女安心生產
從2000年起台灣女人連線與婦女團體推動生產風險補償機制,迄今已逾10年,衛生署在2012年終於推出"鼓勵醫療機構辦理生育事故爭議事件試辦計畫",但這個三年計畫在今年年底期將屆滿,將是面臨存續與否的關鍵時刻.婦女團體希望生產事故的補償機制能夠延續落實,然而,試辦計畫進行了兩年,浮現一些根本的問題,包括計畫受制於經費來源為"醫療發展基金",申請與受償的主體是參與試辦計畫的醫療院所,而非婦女;在試辦計畫推行後,雖然生產糾紛的訴訟大大減少,但是由於相關通報及檢討機制並未確實執行,同時,案件審查時,並不作事故的評鑑,所以,未能達成"有效改善、促使醫療品質提升"之計畫目的.目前衛福部雖然已針對醫療事故補償機制提出制訂"醫療糾紛處理與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並將生產事故之補償納入.但是,婦女團體認為,婦女生產與生病不同,應由國家出面保障婦女的生產風險,所以生產事故補償機制應獨立並優先於一般醫療事故的處理.因此,今(7)日台灣女人連線、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及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一同發起連署行動,呼籲國家應儘速建立生產風險補償機制,編列預算設計補償基金,營造一個友善、安全的生產環境,落實婦女團體多年來的理念及馬總統2008年的政見,並作為未來其他醫療事故補償機制之先驅政策.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