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某些Covid-19疫苗的效力男性大於女性 為什麼?
2021.05.27
某些Covid-19疫苗的效力男性大於女性 為什麼?
Moderna和Pfizer-BioNTech開發的疫苗對男人的效力似乎比對女人要好一些:Moderna疫苗男性有效率為95.4%、女性為93.1%。輝瑞-BioNTech疫苗,男性為96.4%,女性為93.7%。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以提高人們對奈米疫苗效力性別差異的認識。   奈米疫苗效力的性別差異 兩種疫苗都使用奈米油顆粒作為載體,將其活性成分傳遞到人體免疫系統的細胞中。   多年以來,Dr. Mahmoudi一直在研究奈米藥物(使用奈米顆粒為載體的療法)如何以及為何因為患者的性別而產生不同的影響,他相信性別可能是影響疫苗效力的其中一個因素。   Mahmoudi與羅馬Sapienza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設計了一個實驗,測試作為載體的奈米油顆粒是否可能是男女疫苗功效差異背後的原因。   研究小組對18名患者(8名男性和10名女性)進行研究,在採集的血液樣本中添加了類似疫苗使用的奈米油顆粒,觀察血液中免疫細胞吸收這些納米顆粒的狀況。研究小組發現,在一種負責尋找並殺死其他被感染的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類型上,男女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女性的天然殺手細胞比男性的天然殺手細胞吸收更少的奈米顆,因此,基於該模型系統,男人和女人的免疫系統對疫苗的反應可能不同。   奈米藥物應做性別研究 Dr. Mahmoudi共發表了三篇經過同行評審的論文,呼籲人們關注性別在奈米醫學研究中的作用,無論是一般性研究還是涉及冠狀病毒疫苗的研究。   Mahmoudi說:「我們需要監測這些性別差異,並將其報告給科學界和公眾......在製定未來戰略以及為應對未來威脅做準備時,這可能會很有幫助。」   在武漢肺炎大流行之前,奈米醫學的大部分研究興趣和資金都集中在用於治療癌症的用途上。但是,奈米醫學在這一領域的表現一直不佳。Mahmoudi說,進入臨床試驗的奈米藥物中只有不到15%進入了最後階段,沒有一種藥物被證明比標準照護更好。   在奈米藥物研究中有針對女性進行深入分析者,通常是研究的是主要影響女性的疾病(例如乳腺癌和卵巢癌)中的療法。在Mahmoudi對治療性奈米藥物產品的41項完整臨床試驗研究進行的分析顯示,21項研究按性別進行了分析,因為它們關注的是主要存在於女性的病理學。其餘涉及851名男性和430名女性的20項研究中,沒有一項提按性別分析的結果或適應症。   儘管在癌症治療中存在缺陷,但是奈米顆粒在提供對於新冠病毒的保護方面非常有效。然而仍有證據顯示,這種疫苗對男人和女人的作用不同。   這說明了如果疫苗的效能因患者的性別而異,醫生和研究人員應該能夠對此有所作為。但是,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數據,才能充分了解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和補救措施,Mahmoudi表示。值得慶幸的是,社區可用的數據每天都在增長。       編譯來源:Eurek Alert(2021.05.20)    
+ read more
懷孕婦女感染新冠病毒 死產和早產風險較高
2021.05.26
懷孕婦女感染新冠病毒 死產和早產風險較高
英國的一項大型研究顯示,儘管總體風險很低,但孕婦若感染新冠病毒,可能增加死產和早產的風險。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大多數懷孕都沒有受到病毒的影響,但他們的發現突顯了孕婦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盡快疫苗接種的重要性。   這項由英國國家孕產婦和周產期稽核署主導的研究,調查了2020年5月底至2021年1月期間在英格蘭分娩的超過34萬名女性的數據。   所有婦女在分娩時都接受了病毒測試,不論她們是否有症狀。   研究發現: * 病毒測試呈陽性反應者中,3,527人經歷死產 * 每1000例陽性反應的女性,5例經歷死產;每1000名陰性反應女性,3.4名經歷死產 * 病毒測試呈陽性反應婦女,12%早產(胎兒未滿37週),陰性反應女性則為8% * 生產時感染Covid-19的女性,通常為黑人、亞洲人或其他少數民族,且年齡較小     研究人員指出,即使將母親的年齡、種族、社會經濟背景和共同的健康狀況等因素加入考慮,死產、早產及進行剖腹產的機率仍然較高。   測試結果呈陽性的婦女所生的嬰兒,有更高機率需要特殊的新生兒加護,然而這是因為他們早產,而不是被新冠病毒感染。   該論文的合著者Asma Khalil教授說,女性和醫護人員必須意識到潛在的風險。       編譯來源:BBC NEWS(2021.05.21)、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21.05.19)      
+ read more
每年進行卵巢癌篩檢不能挽救生命?
2021.05.25
每年進行卵巢癌篩檢不能挽救生命?
(圖為卵巢癌細胞的彩色電子顯微掃描)   卵巢癌是女性最可怕的惡性腫瘤之一。在台灣,卵巢癌的發生率節節上升,15年內增加了2倍以上,每年約有1300名新個案,548人死亡。   近十年(2006-2016)台灣重大癌症的死亡率多有改善或持平,唯獨卵巢癌的死亡率增加了29%,為增幅最大的癌症。   卵巢癌的診斷取決於女性向醫生報告症狀。但是,卵巢癌在進入晚期之前,幾乎沒有症狀,而那時的預後很差。在所有女性癌症中,卵巢癌的存活率最低,5年僅40%。   日前英國的一項研究計劃(UK Collaborative Trial of Ovarian Cancer Screening)結果顯示:以陰道超音波或結合CA125血液檢測對卵巢癌進行篩查並沒有降低該疾病的死亡率,儘管使用CA125可以在較早階段檢測出癌症。   此計畫進行了20年,涉及超過20萬名停經婦女,但結果令人失望。   研究顯示,早期篩檢可增加39%的癌症病例偵測,但並不會減少死亡人數。因為篩檢方式未能使卵巢癌死亡率降低,不能被推薦為國家篩檢計劃。   然而,早期診斷通常會減少治療的數量和強度,這對患有癌症的婦女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不同,可能也給了他們與親人更寶貴的時間。   陰道超音波或血液CA125檢測作為篩檢工具? 這項由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進行的研究,分析了2001年至2005年招募至該試驗超過20萬名停經後婦女追蹤20年的數據。一半的試驗者沒有進行篩檢、另一半的人則是每年做一次陰道超音波或每年進行一次和癌症有關的CA125血液檢查,如果CA125的數值升高,則再進行超音波掃描。   該結果發表在醫學雜誌《Lancet》,研究發現與無篩檢組相比,血液檢查發現的的早期癌症(第一或第二期)多了39%,但這並沒有減少因疾病死亡的人數。   雖然研究結果令人失望,但研究人員強調,過去10年,對有卵巢癌症狀的女性,早期診斷以及對晚期疾病的治療有了顯著改善,仍然可以挽救許多生命。   負責這項研究的USHA MENON教授表示,目前重點應該放在提高對最常見症狀的認識,並確保迅速將發生這些症狀的女性轉介給腫瘤科醫生。   研究小組正在進一步研究,期發現是否可能降低手術或化學治療。其他對卵巢癌的篩查方法也正在開發中,但是要知道這些方法是否可以挽救更多生命,可能需要花費數年時間。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1.05.12)、Medpage Today(2021.05.22)、Lancet(2021.05.12)      
+ read more
接種疫苗最多的國家 疫情又升高!?
2021.05.24
接種疫苗最多的國家 疫情又升高!?
位於印度洋馬達加斯加東北方的群島國家塞席爾(Seychelles),是世界上COVID-19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   根據統計,塞席爾大約71%的人至少接種了一劑COVID疫苗,而62%的人已經完全接種疫苗。其中,有57%的人接種了中國疫苗(Sinopharm),而43%的人接種了AZ疫苗。   儘管如此,最近塞席爾國內疫情又開始上升,其中新增病例多37%,而住醫院病例有20%是已完全接種疫苗者,政府不得不重新進行限制。   疫情升溫可能的解釋 * 尚未達到群體免疫門檻:疫苗接種率62%還不足 * 接種的兩種疫苗效力都不足,無法有群體免疫效益 * 塞席爾目前肆虐的病毒是疫苗預防不到的變種 * 武漢病毒1.617印度變種正在傳播,比其他變種更具感染力 * 疫苗運輸和儲存的冷鏈物流的大規模失靈,讓疫苗失效   那麼,塞席爾的經驗告訴了我們什麼?   變種病毒能躲過疫苗的保護 有報導指出南非B.1.351變種在塞席爾流傳,它是所有目前所有COVID變種中,最有能力躲過疫苗保護的變種。另有一項研究指出,AZ疫苗對B.1.351變種僅有0-10%的功效,促使南非政府於2月停止使用該疫苗。中國疫苗針對這種病毒變種的功效尚不清楚,但研究顯示,根據血液測試,保護作用有所降低,但可能還是有一些保護作用。但是,南非並沒有全面的監測來了解變異導致的病例比例。   在美國,主要流行的是比原始菌株更具傳染性的英國變種B117。但是美國仍然透過疫苗接種大大減少了COVID-19病例,大多數人是接種輝瑞和Moderna疫苗。   以色列境內主要也是英國的變種,已有60%的人口接種了輝瑞疫苗。研究發現,針對包括無症狀感染在內的任何感染,其有效率為92%,以色列的新病例大幅下降。   英國使用了輝瑞和AZ的疫苗,數據指出,超過50%的人口曾接受過單次劑量,而近30%的人已經完全接種。英國國的病例數也大大減少。   但是,英格蘭西北部五月初出現大量的病例,在博爾頓(Bolton),大多數新病例是印度的變種。印度變種還導致了新加坡的爆發,該國此前曾很好地控制了疫情。   塞席爾需要進行緊急的基因組測試和監測,以了瞭解病毒變種造成的影響,以及是否存在印度變種。   如果南非變種占主導地位,則塞席爾需要使用對付這種變種的疫苗。許多藥廠正在針對這種變種研發加強劑。在目前,輝瑞將是一種選擇。在卡達(Qatar)當地研究人員發現,輝瑞對南非的這種藥物有75%的療效。   需要使用高效疫苗實現群體免疫 三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中國疫苗的效能是79%、AZ疫苗是62-70% 。   澳洲 Kirby Institute的研究顯示:在S. Wales,如果66%的人口都接種對所有感染有90%功效的疫苗,則可以實現群體免疫。但是,使用功效較低的疫苗意味著需要接種更多的人。如果疫苗有效率為60%,需要接種的比例則上升到100%。當疫苗的功效低於60%時,就無法實現群體免疫。   但是,這些疫苗的效能是對2020年主要流行的D614G變種進行臨床試驗的結果。它的基本傳染數(R0,或稱基本繁殖數)為2.5,這意味著感染該病毒的人平均傳染給2.5個人。   但是B117英國變體的傳染性比D614G高43-90%,因此基本傳染數可能高達4.75。這將需要更高的疫苗接種率來控制傳播,以達到群體免疫。   此外,據估計,B.1.617印度變種的傳染性比B117至少高50%,這可能使R0超過7,並讓我們進入未知領域。這可能解釋了印度的災難性局勢,但也增加了疫苗接種的險境,因為功效較低的疫苗將無法有效地抑制這種高度傳播性的變種。   澳洲研究指出,群體免疫仍然是可能的,但取決於所用疫苗的功效和接種人群的比例。   一個英國的模擬研究指出,使用非常低功效的疫苗會導致經濟勉強收支平衡,即使是在十餘年之後,因為疫苗無法控制傳染。另一方面,使用非常高效的疫苗將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   接種疫苗是結束大流行的唯一途徑 隨著世界某些地區疫情的持續惡化,更多具有危險病毒突變的風險增加,這些突變具有疫苗抗性或傳染性,無法用當前的疫苗進行控制。   當流行病肆虐時,跟上突變就好似打地鼠遊戲,按了葫蘆起了瓢。   從這樣的經驗,我們得到的啟示是:要走脫離,越早接種疫苗,就將越早控制新變種的出現。       編譯來源: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21.05.20)、The Conversation(2021.05.19)、BBC NEWS(2021.05.14)、New York Times(2021.05.12)、BBC NEWS(2021.05.05)、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21.05.05)、Bloomberg(2021.05.04)、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21.04.15)、Microbiology Australia(2021.04.12)、THE LANCET(2021.03.18)、Daily Sabah(2021.02.04) THE LANCET(2020.12.08)、Our World in Data        
+ read more
新書介紹:倒數
2021.05.22
新書介紹:倒數
《倒數》(count down)是一本關於現代環境中化學物質如何改變人類性行為和大規模危及生育力的有力、細緻的研究和開創性的書。Shanna Swan博士承繼Rachel Carson《寂靜的春天》和Elizabeth Kolbert《第六次滅絕》等書的精神,警示現代環境如何威脅男性精子質量、改變男性和女性生殖發育,甚而危及人類的未來。   2017年,Shanna Swan博士和她的研究小組完成了一項重大研究。他們發現,在過去40年裡,西方國家男性的精子水準下降了50%以上。結果在全球掀起了衝擊波—但這僅僅是個開始。事實證明,男女性發展也在發生著廣泛的變化,現代世界正朝著不孕、不育的方向發展。   這怎麼發生、為什麼會發生?是什麼在劫持了我們的生育能力和健康?《倒數》一書揭示了Shanna Swan博士和其他研究人員對化學暴露如何影響我們的生育能力、性發展和一般健康。此書不僅是對嚴重威脅的啟發性概述,而且是防止威脅的有益指南,是一個緊迫的警鐘,一個令人愉快的閱讀,也是理解我們未來的重要工具。      
+ read more
新理論可能會徹底改變子宮內膜異位治療
2021.05.21
新理論可能會徹底改變子宮內膜異位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發生的原因一直有不同的說法。加拿大研究人員提出一項新理論,過去被忽視的荷爾蒙─睪丸激素,對此疾病扮演重要的角色,這對於子宮內膜異位的診斷和治療可能有直接的影響,也對全球有此疾病的女性發出希望的信號。   子宮內膜異位是原本屬於子宮裡的內膜組織,跑到子宮以外部位生長所引起,通常在骨盆內,但也有到身體其他部位,可能引發疼痛、發炎和不孕,目前仍然不淸楚發病的原因。   原來是睪丸激素在作祟 這項新研究發現,與沒有子宮內膜異位的女性相比,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的患者在母親的子宮內時,其母親體內的睪丸激素比較少。   根據研究人員的理論,母親的低睪丸激素影響了胎兒正在發育的生殖系統,使其日後發生和子宮內膜異位症相關特徵的機率較高,包括:初經提早、短月經週期、高度發炎、改變控制排卵和月經週期的荷爾蒙數量。   這個理論説明了幾乎所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皆是由早期低睪丸激素所延續下來的影響,但睪丸激素時常因為被視為「男性」荷爾蒙,而被研究忽視,雖然已知其對女性也有關鍵性的影響。   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學生物科學教授,也是研究的主導者B. Crespi表示,早期發育時,低睪丸激素和子宮內膜異位症有最強烈的相關,這個影響可以解釋大部分子宮內膜異位的症狀,對內膜異位症的診斷和治療有直接的意涵。   美國Arizona State University人類進化和社會改革系副教授B. Trumble 説:「研究人員一般會聚焦在女性荷爾蒙中的雌激素,而把睪丸激素視為男性荷爾蒙,但在現實中,兩者對所有人類一樣都非常重要。我要為這項研究喝采,作者們超越二元荷爾蒙的盲點,研究整個系列的類固醇激素可能對婦女健康的影響。」   Crespi説:「這個研究建立了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胎兒發育中內分泌失調,根基在發育早期的生命。同時也澄清了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多囊卵巢症候群的關係,多囊卵巢症候群是由於產前睪丸激素過高而非過低,其原因、相關性和主要症狀和子宮內膜異位症基本上是相反的。如此一來,這個研究幇助我們翻轉對此兩種失調的了解。」   這項發現由兩篇文章發表在《進化、醫療和公共衛生》和《進化的運用》期刊。       編譯來源:Eurek Alert (2021.05.10)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