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新聞
2025-03-31
【姑嫂玩健康報】婦女節 看見女人心健...
發報日期:2025年03月31日
熱門新聞
近期直播
🎥【牽手25】[台灣為女著紅10周年]一起
從「心」開始 看見健康性別差異
🎥
【性別X法律】民法離婚規定大翻修,新舊的差別在哪裡?!
🎥 【528系列】健康-與性別息息相關
🎥 體育世界X性別視野
EP.12【夢想還是幻想?】女孩的運動夢為何更難實現?
🎥 體育世界X性別視野
EP.13【上場的都是男人?】體育新聞中的女性記者去哪了?
+ read more
2025-03-07
婦女節 看見女人心健康 著紅齊護女人心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女性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台灣過去10年來,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18%;而2023年每天有超過40位女性死於心血管疾病,是乳癌的5倍!然而,社會視心血管疾病是男性的疾病,更忽視心血管健康的男女差異,影響女性健康!
為此,台灣女人連線自2016年發起響應國際「Go Red for
women」,訂定每年3月第2個星期五為台灣「為女著紅日」,呼籲重視女性心血管健康。今年已邁入第十年。在婦女節前夕,台灣女人連線與政府、醫界分享推動的成果,並呼籲大家從心血管健康開始,看見其他的身體健康性別差異!
心血管健康 男女大不同
「台灣為女著紅」發起人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常務理事表示,男女由於生理構造、生活及生命經驗不同,心血管疾病風險及健康照護存在性別差異。若忽視這些差異易造成誤診、延誤治療或預防失準,影響女性健康及生命。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博淵認為,女人不是「不典型」的男人,不應用同一種標準診治,因此第一線醫師的醫學教育以及民眾端的資訊普及非常重要。近年在台灣女人連線的倡議下,門診已有女性會在懷孕前主動向心臟科醫師諮詢心臟用藥的調整,就是衛教推廣的重要。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黃建霈秘書長指出,女性月經與心血管健康息息相關,不論是避孕、懷孕或更年期都會影響女性心血管健康。女性懷孕的身體變化會讓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提高,懷孕女性做好體重管理將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然目前台灣對於孕產婦的體重指引是以國外女性體型為準,故目前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已在研議符合台灣標準的指引。
國民健康署魏璽倫副署長提到「照顧女性就等於照顧家庭」。台灣女性總死亡人數中,死於心血管疾病者佔22.45%,意指不到5位女性就有一名因心血管疾病過世,對女性健康威脅極大。對此衛生福利部提出三高防治888計畫,將成人健檢年齡從40歲降至30歲,呼籲女性提早發現提早預防治療。同時魏副署長也承諾透過懶人包、手冊等宣導女性心血管健康。
為女著紅 十年有成
台灣女人連線自2007年起開始關注此議題。除了發起「台灣為女著紅」行動,呼籲各界重視女性心血管健康,同時要求國家健康政策應納入性別觀點等政策建議。其中,衛生福利部於2020年完成「心血管疾病預防照護指引」,就有一個專章是「女性心血管疾病防治」,健保署正在研議「心臟-乳癌」共同照護模式,國內亦陸續有心血管疾病性別差異的相關研究,都是具體的推動成果。
在這十年間,社會意識逐漸提升,政府單位首長、縣市長、民意代表及各地方政府及所屬單位皆積極響應及推廣,更有上萬的組織、商家及民眾等加入網路著紅行動,擴及人次達上千萬。
為女著紅 持續發酵
目前除了國際研究最多的心血管疾病,其他健康議題如:糖尿病、失智症、癌症等也存在性別差異。因此,為女著紅,將不僅止於關注女性心血管健康,而是從心開始,看見其他健康中的性別差異。
今天,在「台灣為女著紅日」這關注女性心血管健康的日子,請大家共襄盛舉「網路著紅行動」,一起「看見健康性別差異
從『心』開始」!
更多資訊:
★記者會直播
★記者會新聞稿
+ read more
2025-02-26
【姑嫂玩健康報】產後高血壓和糖尿病篩...
發報日期:2025年02月26日
熱門新聞
近期直播
🎥【性別X健康】在人體研究中看見性別差異,看看其他國家怎麼做!--聊一聊加拿大的最新作法
🎥
25周年系列直播#1【牽手25】蛤!台灣女人連線25歲了?!
+ read more

2025-02-25
消失的女性 世界盃轉播中的性別失衡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在2022年卡達FIFA世界盃足球賽期間,Twitch上的轉播,僅有6.7%是女性記者。
新興轉播平台崛起
Twitch是一個以即時直播為主的網路平台,最初以電子競技與遊戲直播聞名,但後來逐漸擴展至涵蓋音樂、運動、聊天、創意等多元內容。使用者不僅可以在平台上觀看各種直播節目,還能透過聊天室與主播及其他觀眾即時互動,並可透過訂閱或贊助支持自己喜愛的創作者。
在世界盃期間,Twitch成為網路上追蹤賽事直播的主要平台,這些直播由記者、前足球員和影音創作者提供,作為傳統媒體的替代選擇,同時也提供更具互動性和動態感的報導。
女性體育記者幾乎消失
這項研究由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國王大學(URJC)的研究人員負責,針對2022年世界盃足球賽期間,西班牙Twitch體育直播中女性記者的出現情況進行分析。
研究涵蓋了四個體育節目及五個由記者經營的頻道,結果顯示,女性記者僅出現34次,而男性記者的出現次數高達475次。此外,女性大多扮演的是次要角色,僅偶爾針對部分次要議題發表意見。
例如,在直播時間最長的頻道El
Chiringuito中,整個報導期間僅出現一名女性記者。而在體育評論員Miguel
Ángel
Román的頻道中,更是完全沒有女性記者。研究同時強調,在所分析的節目中,所有主要報導及領導職位均由男性擔任,女性記者則往往被安排閱讀廣告等次要任務。
結構性問題 再現傳統刻板印象
研究人員指出,這些結果顯示儘管Twitch等數位平台代表了傳播創新,但並未有效提升女性在體育新聞中的代表性。相反,在許多情況下,性別比例不僅沒有改善,反而進一步惡化,強化新世代根深蒂固的傳統刻板印象。
研究主要作者、性別與女性主義研究小組(FEMGEN)成員Alba
Adá
Lameiras表示,經過超過292小時的節目分析,發現平均每38分鐘便有一名男性體育記者出現,而女性記者則需每9小時才出現一次。
西班牙 Universitat Oberta de Catalunya研究員Bernal
Triviño進一步解釋,原本希望新興傳播形式能為女性提供更多發聲平台,但在體育新聞這一領域,男性過度代表的現象依然存在。他指出,這是一個結構性問題,嚴重扼殺了不同聲音與多元觀點,尤其是女性記者的意見。
專家們呼籲,需提高媒體和大型傳播公司的意識,他們必須意識到這個行業應代表社會多樣性,傳達給觀眾的聲音和敘事應更多元。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5.2.13)
+ read more
2025-01-24
【姑嫂玩健康報】痛痛女孩勝訴未解困境...
發報日期:2025年01月24日
熱門新聞
近期直播
🎥【體育X性別】「女人都不關心運動比賽?」觀眾席上的性別思考
🎥
【性別X健康】第一部LGBT+醫療照護指引終於公告!
🎥 【性別X健康】痛痛女孩的勝訴之痛
🎥
【性別X生活】都2025年了,對農曆新年的性別想像,你跟上腳步了嗎?
+ read more

2025-01-08
痛痛女孩勝訴未解困境 婦團籲疫苗救濟...
台灣女人連線與立法委員林淑芬辦公室於今日(8日)陪同接種HPV疫苗後發生不良事件的女孩家長召開記者會,表達「痛痛女孩」不為人知的痛,並呼籲衛福部落實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救濟從寬」之立法精神。
8位接種HPV疫苗後確診風濕免疫疾病的痛痛女孩,因為無法接受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判定不良事件與疫苗「無關」的結果,對衛福部提起訴訟。歷經多年纏訟,2024年最高行政法院判定三案勝訴,更直指預防接種受害救濟辦法的重大問題。但案件仍須回衛福部重新審議,審議委員中高達八成的成員與當年判定結果無關者相同,這讓當事人、家長、律師與長期協助的台灣女人連線都深感憂慮。
痛痛女孩母:勝訴帶來了希望 願可延續下去
痛痛女孩Penny的媽媽說,從確診到勝訴已經過了五年,這個過程的煎熬無人能體會。這個疾病是無法痊癒的,需要終身服止痛藥,伴隨一輩子,未來是否還會有其他問題,都不知道。這個勝訴帶來了希望,希望可以一直延續下去。
痛痛女孩Mina的爸爸表示,5、6年前Mina國二時接種HPV疫苗,打完第二劑後經常因為身體疼痛請假無法上學,後來加入痛痛女孩群組,才發現全台有幾十名跟Mina一樣的情形,雖然就醫檢驗沒有確診風濕相關疾病,卻還是要隨身準備止痛藥。只要天氣寒冷或潮濕,都會不舒服需要吃藥,實在讓人痛心。希望往後接種相關疫苗時,要充分揭露副作用。
最高行政法院救濟辦法侵害人民生命權與健康權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表示,根據最高行政法院的見解,在預防接種與受害情形的關聯性中,「無關」與「相關」的認定標準存在顯著不對等。這種設計,形成對受害者極為不利的「制度性偏見」,一方面使救濟的門檻過高,另一方面排除救濟的條件卻過於輕易。法院批評,這種雙重標準將疫苗的不確定風險完全轉嫁給接種者,剝奪了受害者應有的救濟權利。這樣的制度設計與判定標準,不僅違背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分擔公共風險」的立法初衷,更直接違反憲法平等保障人民生命權與健康權的基本意旨。
痛痛女孩委任律師方文献律師說,看著這些當事人及父母如此磨難心中十分不捨。歷經多年訴訟,雖然獲得勝訴,但又要回到審議小組重新審議,結果會有所不同嗎?恐怕會是令人失望的。雖然勝訴了,但卻好像是敗訴了,雖勝猶敗,僅在循環重覆痛苦的訴訟經歷而已,實在無法真心為疫苗受害者高興。希望衛福部適度修正放寬認定,以符合補償救濟從寬的立法授權意旨。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吳全峰副研究員說,幾個案件的判決都指出,在科學上不能完全排除民眾接種疫苗的風險,這個風險應由社會來接受,審議小組過度依賴群體層面的「流行病學實證」,形成「以全概偏」的邏輯謬誤。此外,從醫療倫理的面向來看,若涉及利益與風險的重分配,一定要從受到最不利影響的社會成員來思考,而疫苗害當事人健康、經濟、知識皆屬弱勢,應該要從其權利影響層面來考慮。
審議辦法設計袒護藥廠?
林淑芬立法委員指出,衛福部在與痛痛女孩訴訟的過程中,球員兼裁判地修改審議辦法,越修越嚴格。據統計,民國112年藥害救濟申請案158件、給付104件,給付率66%,藥害救濟委員「從寬認定」藥害跟藥品間的關聯性。反觀,109年到112年間,HPV疫苗救濟申請35件、給付4件,給付率只有11%,而且每案平均給付新台幣3萬元。
林淑芬質疑,統計COVID-19、HPV以外的疫苗救濟案件,申請450件、給付281件,給付率達62%,HPV疫苗審議壓得特別低,且每劑HPV疫苗的「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只徵收1.5元,與市價不成比例,質疑審議辦法的設計偏向袒護藥廠。
疾管署羅一鈞副署長回應,疫苗副作用充分揭露部分,疾管署有努力在做,說明書也愈寫愈長。針對最高行政法院判決見解認為,預防接種與個案受害情形的關聯性判斷,不應只依據人口群體為基礎的醫學實證,也要綜合審酌個案受害狀況及相關因素。審議小組都有調閱個案病例、檢查報告、檢驗結果等資料才做鑑定、審議。疾管署後續會依照法案判決,召集審議小組重送鑑定,再送到審議小組,慎重參酌法院的見解重新審議。
黃淑英常務理事擔心審議小組及疾管署是否能公正、中立地重審案件,呼籲衛福部尊重法院見解,落實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制度「救濟從寬」之立法精神,並修訂審議辦法,對預防接種與受害情形關聯性之分類範疇進行檢討。
【新聞稿:疫苗害救濟名存實亡
痛痛女孩的痛何時終結?】
★記者會直播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share/v/1X9oXNgUKe/
+ read more
2024-12-27
【姑嫂玩健康報】民團呼籲:反對侵害人...
發報日期:2024年12月27日
熱門新聞
近期直播
🎥若把懷孕當一回事,就不會輕言代孕!
🎥 再談代理孕母合法化的爭議與立法院的審查進度
🎥 代孕制度下,真正坐實的得利者是誰?
🎥
博帕爾毒氣事件40周年:工業災難下的女性困境與反思
+ read more

2024-12-03
民團呼籲:反對侵害人權的代孕制度,請...
《人工生殖法》修法將於本週四(12/5)於立法院的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進行審查,其中五個版本包含了代理孕母制度合法化。
台灣女人連線與多個婦女團體、勞工團體、民間自組的行動小組於今(12/3)召開記者會。基於對女性人權與兒童最佳利益的保障,並呼應社會中眾多反對的聲浪,呼籲立委停止《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中關於代孕的審查,優先開放人工生殖技術適用的對象,惠及女同志伴侶與單身女性。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強調,不論是商業型或利他型的代孕,花費的金額都不少,只有經濟優勢的人負擔的起,而代孕需長期的身心投入、承擔健康及死亡風險,若非有經濟需求不會去當代孕母。因此,代孕就是保障有錢人用「最少的金錢」使用到經濟弱勢者「最大的服務」。代孕牽涉的關係複雜、結果難以預測,沒有任何配套、法令可以完全保障代孕母、代孕子女的人權。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指出,代理孕母在世界各國都具高度爭議,尚未有任何人權制度願意為代孕背書。而政府管理只要稍有不慎,就會傷害女性與兒童最佳利益。此外,現行的版本並沒有寫明仲介、醫療機構可以透過代孕獲利多少,涉及重大人權議題的代孕不該如此不負責任地空白授權。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法規遵循及人事部組長陳竹儀表示,許多堅守人權的國家都評估無法透過制度與管理避免代孕對兒童及女性的剝削,所以反對代孕立法。我們的政府須考量量能與對女性權益的傷害,而非倉促立法。也應優先開放女同志配偶與單身女性適用人工生殖法。
婦女救援基金會社工督導曾峻偉則擔憂,代孕開放後,難保出現有心人士運用代孕生殖技術背後龐大的黑市利益。也強調成為代孕母看似是個人自由的選擇,實際上因代孕雙方地位的不對等,或女性因人情、處於經濟困境女性被迫代孕,女性的自由權將被剝奪,使女性成為生殖工具。
本次除了長期耕耘議題的民間組織,也有民眾自行組成反代孕行動小組為此次議題集結發聲。台灣反代孕行動小組發言人陳愷寧表示,週四(12/5)審議法案的同時,將號召民眾至立法院陳抗,堅決反對代孕制度侵害女性權益。
反對代理孕母行動小組發言人潘丁菡認為,代孕就是將孕產的健康與死亡風險,轉嫁給經濟相對弱勢的女性。親情的愛不必建立在血緣之上,台灣不需要侵害人權的代孕制度。
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常務理事呼籲,女性孕產本就對健康有一定的傷害,代孕又比自然生育風險更高。國外已有多起代理孕母於代孕過程中死亡的案例,政府與社會應評估「代孕為需求者獲得孩子的利益」與「損害婦女及兒童權益」之間的平衡。堅決反對立法者在社會仍有許多反對聲音的此時,倉促審查通過代孕立法。
【新聞稿:代孕侵害人權! 停止代孕立法!】
★記者會直播連結:https://fb.watch/wecQEV1Mw7/
【發起團體】
台灣女人連線
中華民國助產師助產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反對代理孕母行動小組
台中市台灣寶貝協會
台中市婦女發展協會
台灣反代孕行動小組
台灣勞工陣線協會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
社團法人台中縣木棉花愛縣關懷協會
花蓮縣助產師助產士公會
花蓮縣洄瀾婦女權益發展協會
南投縣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
南投縣新媳婦關懷協會
高雄市彩色頁女性願景協會
婦女救援基金會
婦女新知基金會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
勵馨基金會
*按單位筆畫排序*
+ read more
2024-11-26
【姑嫂玩健康報】人工流產除罪是全球趨...
發報日期:2024年11月26日
熱門新聞
近期直播
🎥法務部關於刑法墮胎罪修法出了什麼問題?!
🎥
體育X性別【女人更容易受傷?】體育場上看不見的屏障
🎥 公正轉型與性別平等:女性勞動的挑戰與機會
+ read more

2024-10-30
爸爸的精子會增加常見妊娠併發症的風險...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一些男性的精子可能會受損,從而增加妊娠併發症和新生兒健康問題的風險。
精子中的DNA缺陷會使子癇前症的風險增加一倍,子癇前症是一種涉及高血壓的危險妊娠併發症;這些缺陷也會增加早產的風險。
研究人員在背景說明中表示,大約20%至30%透過體外受精(IVF)出生的嬰兒,其父親的精子DNA受損。
醫生可以透過測試精子中的DNA斷片(fragment)來測量這種損傷,從而產生一種稱為DNA斷片指數(DFI)的指標。
DFI百分比大於30%的精子自然受孕機會幾乎為零。
研究人員Aleksander
Giwercman在大學新聞發布會上說,「DFI分析應該作為所有生殖診所的標準作業。它可以為夫婦提供為什麼他們沒有懷孕的答案,並可以協助受精方法的選擇。不僅如此,DFI分析也可用於識別高風險妊娠。」
精子DNA損壞如何影響IVF孕母或孩子的健康?
胎盤的發育和功能和子癇前症風險相關。而胎盤的DNA一半來自父親,因此研究者想瞭解精子中高比例的DNA損傷是否會影響子癇前症的風險?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近850對接受IVF夫婦的數據。
結果顯示,精子DFI超過20%的懷孕子癇前症風險增加了一倍,達到近11%,而DFI低於20%的風險為5%。
瑞典Lund University講師、研究員Amelie
Stenqvist表示:「下一步是確定哪一組男性對預防和治療精子DNA損傷的方法反應最好,並測試這些方法以預防妊娠併發症。」
研究人員指出,高DNA斷片也是可以治療的。精子中的大多數DNA損傷是由氧化壓力、年齡、吸煙、肥胖和感染等因素引起的。
這項新研究最近發表在《生育與不孕》雜誌。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4.10.15)、Fertility and
Sterility(2024.08.07)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