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活動
2015-10-29
男性:被遺忘的乳癌受害者
十月份是「乳癌覺醒月」,全球與乳癌相關的慈善團體和組織都會舉辦活動倡導乳癌防治,在10月23日全美還發起穿粉紅衣的活動提醒大家注意這個超過23萬女性罹患的疾病,而在這一片「粉紅潮」中,很容易讓人遺忘的是:男性也會得乳癌。
美國今年預估會有231,840位女性被診斷出侵襲性乳癌,4萬名女性會死於乳癌;男性則會有2,360位被新診斷出乳癌,大約430位會死於乳癌。依此數據,乳癌的資訊和資源大多使用在女性身上似乎一點也不為過,但卻可能因此讓大多數人完全忽略了男性也可能罹患乳癌。不可否認的,男性罹患乳癌的機率是千分之一,確實比女性高達八分之一的罹患率低了許多,但2012年一份研究分析了美國癌症資料庫(US
National Cancer Data
Base)裡超過1萬3千筆男性乳癌的數據後發現,男性若罹患乳癌其死亡率比女性還高。
這份研究發現男性在被診斷出乳癌時的腫塊比女性大出許多,而且癌細胞已經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的可能性也比較高;研究的負責人Jon
Greif博士指出這有可能是因為女性對乳癌比較有防治的觀念,定期篩檢和乳房攝影可以提早發現疾病;但男性診斷出乳癌時通常都比較晚期,也導致治療效果不佳、死亡率提高。
Jon
Greif博士的推斷不是沒有根據,在2010年時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就曾經進行一份研究,發現80%的男性根本不知道他們也可能會得乳癌,而且大部分的男性除了胸部的腫塊之外,根本不知道乳癌還有什麼其他的症狀。
另一方面,男性診斷出乳癌後的醫療選擇和女性一樣,大部分會進行乳房切除術,也可能需要進行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荷爾蒙療法、標把治療等;但是有不少醫療專業人員對於在男性身上使用這些療法的成效感到質疑,因為至今深入探討男性乳癌的研究少之又少,也就是說醫護人員使用在男性身上的療法,只被證明過在女性身上有效。
由於男性乳癌實在太不普遍,對於研究人員要籌募研究經費是非常困難的事,因此,男性乳癌的研究非常少;所幸在2007年英國一個研究中心(the
Breakthrough Toby Robins Cancer Research
Centre)進行了男性乳癌研究計畫,目前已經包含超過1,500位參與者,而且初步發現一個名為RAD51B的基因可能和男性乳癌有關。
同時,從2009年開始有幾個男性乳癌的倡議團體開始呼籲大家重視男性乳癌的議題,雖然這些組織和活動目前多僅限於美國賓洲、佛羅里達、紐澤西和麻州,但起碼「男性不會得乳癌」的迷思已經逐漸被打破,男性乳癌的意識也逐漸在增加中。
資料來源: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The American Society of
Breast Surgeons、American Cancer Society、The Huffington Post、MNT
+ read more
2015-10-14
網路是增加青少年高血壓風險的原因?
對許多年輕人而言,網路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事物,與同儕互動、休閒娛樂都仰賴網路。不過,近日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花費過多時間使用網路的青少年較可能有不健康的體重增加,最終將導致較高的高血壓風險。
這項由美國底特律(Detroit)亨利福特(Henry
Ford)醫院的Andrea
Cassidy-Bushrow所主持的研究總共有335位年齡介於14~17歲的青少年參與。研究人員安排每位參與者接受體能測驗,並於測驗過程中測量他們的血壓。同時,也要求每位參與者完成總計有55道題項的問卷,以利研究人員蒐集其過去一週的網路使用狀況。根據此份研究的定義,造訪網站、收送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玩遊戲、做作業、購物、下載軟體與製作、維護網頁等都屬「網路使用」的範疇。一週使用網路達25小時者被視為是重度網路使用者。
根據研究分析結果,335位青少年當中總共有134位為重度網路使用者,其中26人的血壓高升;同時,與輕度網路使用者相比,43%的重度網路使用者有過重的問題。
Cassidy-Bushrow強調,青少年不論是在使用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上網時,都應該定時休息;也應養成體能活動的習慣。她建議孩童與青少年使用網路的時間應控制在一天不超過2小時,一週不超過5天的範圍內。
資料來源:Journal of School Nursing
+ read more
2015-08-31
你真的需要喝那麼多水嗎?
水是人體重要的組成成分,占了成人體重的60~70%。適當的補充水分因而成了一件重要的事。不過,我們一天究竟應該要喝多少水呢?日前,美國印第安那大學醫學院的Aaron
E.
Carroll教授在紐約時報上發文指出,過去認為「成人一天應該飲用8杯水」*的說法是一種錯誤的健康迷思。
普遍認為「成人一天應該飲用8杯水」的說法來自於1945年食品與營養委員會的建議指引,指稱成人一天需要2.5公升的水。Carroll教授指出,這句話後面其實接著「其中多數來自於烹調好的食物」,卻總是被人所忽略。
Carroll教授強調,雖然他認為水是最好的飲品,但絕對不會是補充水分的唯一來源,不論水果、蔬菜、果汁、啤酒、茶或咖啡,當中其實都富含水分。
而根據衛生福利部建議,健康的成人每日需水量為2000c.c.,每日最少也應攝取1500c.c.的水;或是以體重X
30c.c.,是簡單的每日水分攝取量計算方式。不過,也應考量各人身體狀況、所處環境、活動量、運動習慣等適度調整增加,一日至多不超過3500c.c.。
*一杯水的容量約為240c.c.
資料來源:The New York
Times、BMJ、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read more
2015-08-26
是空調的錯還是人的錯?女生怕冷原因大...
大多數在辦公室上班的女性,經常在夏天穿著外套工作,忍受手指冰冷甚至指甲發紫的困擾。許多女性以為這是自己體質虛弱之故,但是最近一篇研究指出,由於女性的體溫與新陳代謝速度普遍較低,但職場空調卻以男性的體熱為考量去設計,因此導致眾多職場女性有受凍經驗。
研究者Boris Kingma為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Maastricht
University)醫學中心的生物物理學教授發現,女性的新陳代謝速度平均較男性低了1/3,因此讓職場女性較舒適的室溫會比既有的建築溫度目標(約攝氏22.7度-26度)高出2-3度。Kingma指出,溫度調節的舒適標準自1960年代就是以70公斤且40歲的男性為考量的,因此現今的舒適標準應將女性實際需求也納入考量。芬蘭的VTT科技研究中心的研究員Pekka
Tuomaala也說明,這項研究進一步提供了證據證明為何女性平均而言較男性感到寒冷,因此若氣溫控制系統以女性的生理背景為考量,不僅省能又讓女性更舒適。
然而,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的建築物專家Charles
Culp認為,Kingma發現女性新陳代謝速率較男性低可能是對的,但是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因素難以被改變。此外,協助美國冷凍空調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 Refrigerating and Air-conditioning Engineers,
ASHRAE)起草建築溫度指標的丹麥科技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amark)的Bjarne
Olesen也提到,女性較男性會藉由衣著來適應夏天的天氣,且也有實驗發現當男女穿著相同並從事相同活動時,兩者感到舒適的溫度是相同的。Kingma對此回應,相同的實驗也指出,女性新陳代謝速度較低或身體組成之故,使她們較男性對溫度變化感到敏感。
雖然上述雙方未能達成共識,不過,台灣女人連線認為,不論是Kingma的發現或是其他專家的回應,都讓我們得以反省既有標準是否有將性別差異納入考量,要營造性別友善的公共環境,仍有許多我們可以努力的地方。
資料來源:Nature Climate Change
+ read more
2015-08-17
[活動]第十五屆婦女健康行動網絡會議暨...
台灣女人連線
「第十五屆婦女健康行動網絡會議暨婦女團體聯合研習營」
「婦女健康行動網絡」自2004年11月成立,迄今已有64個婦女團體與病友團體參與,並於每年九、十月間定期舉辦網絡會議,會議中針對婦女健康相關議題,進行現狀報導與討論,並於會議中討論、決定明年的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主題,集結各界力量向大眾與政府發聲。
今年研習營演講課程將包括健康美肌之道、我要的友善生產環境及女性心血管健康。皮膚是保護人體最外層的防護,但是要如何保養才正確?彩妝品和防曬品會不會造成皮膚的負擔?這次我們要教大家健康的美肌之道。其次,多數的女人都會經歷的生產,妳的經驗是好還是壞?妳心目中最舒服最友善的生產方式又是甚麼模樣呢?歡迎大家跟我們一起分享。最後,心血管疾病在女性十大死因中一直居高不下,甚至死亡人數遠比婦癌(乳癌及子宮頸癌)高出4倍多,近來也有愈來越多研究發現,女性在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都有性別的差異,因此了解女性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將是掌握女性健康的重要關鍵。本次課程結合多項健康議題,內容豐富精彩可期,請大家千萬不要錯過!
今年的「婦女健康網絡會議暨婦女團體研習營」將於十月二、三日(五、六)在台中舉辦,除了針對婦女健康議題進行演講與探討之外,亦希望藉此機會大家能齊聚一堂,分享彼此的工作心得,更藉由各地團體的參與,促進婦女團體間的交流與對話。
會議詳情內容與報名方式如下:
n 時間:2015年10月2日(五)13:30至3日(六)15:00
n 地點:台中全國大飯店 (台中市西區館前路57號)
n
對象:婦女健康網絡成員及關心性別健康的團體領導人或幹部代表50人
(一個團體以2人為限,以曾合辦528相關活動之網絡成員優先)
n 費用:
A、
婦女健康網絡成員及關心性別健康的非營利組織:免費,台中市以外之團體並提供2人食宿及1人交通費。(詳細辦法請洽台灣女人連線)
B、
個人及一般民眾(候補):免費,食宿及交通煩請自理。
n 會議議程
2015年10月2日(五)
時間
內容
主講人
13:00-13:30
30分
報到
13:30-14:00
30分
相見歡
14:00-15:00
60分
【專題演講】
2015婦女健康熱門議題
台灣女人連線
代表
15:00-15:30
30分
下午茶
15:30-17:00
90分
【專題演講】
「健康美肌之道」
皮膚保養面面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美容中心主任
邱品齊醫師
17:00-17:30
30分
Check in
17:30-19:30
120分
晚餐
19:30-
Free time
2015年10月3日(六)
時間
內容
主講人
07:30-08:50
80分
早餐/退房
08:50—09:00
10分
報到
09:00—10:30
90分
【議題討論】
台灣女人妳不生氣嗎?
--我要的友善生產環境
台灣女人連線
黃淑英理事長
10:30—10:40
茶敘
10:40-12:10
90分
【專題演講】
女性心血管健康
臺大醫院內科部心臟血管科
張博淵醫師
12:10-13:30
80分
午餐
13:30—15:00
90分
【會議】
歷屆宣言檢視
明年528主題與計畫
15:00-
賦歸
n 報名資訊:
A、 團體報名
l 團體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 參與人員相關資料:(一個團體限2人)
(1)參與代表
姓名
職稱
電話
手機
傳真
Email
用餐需求
□葷 □素
是否需要住宿
□是 □否
預計交通方式
□飛機 □高鐵 □火車 □客運 □自行開車 □其他
□無
(2)參與代表
姓名
職稱
電話
手機
傳真
Email
用餐需求
□葷 □素
是否需要住宿
□是 □否
B、 個人報名
姓名
單位
職稱
電話
手機
Email
C、
關於本次婦女健康網絡會議暨研習營,我還有一些想法或問題:
請於9/10(五)前將回條以E-mail或傳真回覆,以利於行政準備!
聯絡人:台灣女人連線 劉怡顯
Email:TWL555@yahoo.com.tw,電話:(02)3322-1340,傳真:(02)2392-9165
+ read more
2015-08-11
原來脊椎也有性別!
一份來自美國洛杉磯兒童醫院的研究指出,人類的脊椎自小就存在性別差異。學者認為,這樣的差異是演化而成的,目的是使女性的脊椎可以在懷孕期間適應胎兒的重量;這樣的差異雖有助於生育,但同時使女性承受脊椎側彎或骨質疏鬆的風險較高。同時,透過核磁共振儀檢視新生兒脊椎的結果,研究人員也發現,脊椎橫斷面的尺寸,乃是決定脊椎結構強度的關鍵。
這項研究測量了70位健康足月的新生兒,男女各半。研究結果顯示,男女新生兒的身高、體重、頭和腰圍生長情形沒有顯著的差異,但女嬰脊椎橫斷面的尺寸很明顯的比男嬰小約10.6%;這項差異和妊娠期,岀生時的身高體重無關。
研究人員指出,兩性的脊椎差異在出生時便已存在,且是在胎兒發展主軸骨骼(包括頭骨、肋骨、胸骨和脊椎骨)時就開始了。雖然目前尚不清楚胎兒期間骨骼發展差異的機制,但學者推測最可能是由於性類固醇、生長荷爾蒙和類似胰島素的生長因素彼此之間複雜的互動。
洛杉磯兒童醫院醫學影像研究主任暨南加大醫學院放射科的Vicente
Gilsanz教授指出:人類是唯一有這樣的差異的哺乳類動物,這是兩性生理上幾項關鍵性的差異之一。而發展出此種性別差異的原因可能與女性懷孕時,為便於走路及維持重心,所以脊椎必須前移有關。不利的是,女性的所有體能活動都會增加脊椎的壓力,導致年紀大時,容易骨折。
研究也指出,女性一生中的骨質(bone
mass)累積比男性少,使得其骨折的機率多於男性2到4倍。脊椎成長的缺失也與年輕女性脊椎的彈性較大、骨質成長極限較低,導致年老時脊椎側彎和骨質疏鬆有關。
Vicente
Gilsanz教授表示,雖然女性的骨骼發展特性自出生起便預示了年老時會有脊椎側彎或骨質疏鬆等問題,但相關研究也已證實,運動和適當的營養補充可以促進骨骼的發展。這樣的例子說明,即使有某種疾病的遺傳因子,仍可能可以透過盡早依個人情况量身打造醫療照顧的方式來緩和。
資料來源:Journal of Pediatrics
+ read more
2015-08-06
女人免疫機轉與男人不同
人體中有些基因隨時保持在運作狀態,有些則像堆積在倉庫的家具一樣久未使用;有些基因則會在某個人身上隨時處於運作狀態卻在另一個人身上從未有過功能;並且只有極少數基因能隨人體所需改變其狀態。對於基因狀態的改變,一項由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發明的科技,名為ATAC-seq,讓他們得以研究這些基因狀態改變背後的化學變化。發現相較於其他生理系統,與免疫系統相關的基因的變化頻率較高,且這些基因在男女身上有各自不同的運作方式,此外還發現基因受環境影響的程度並不小。
研究團隊希望藉ATAC-seq發現健康成年人基因變化的基準線,讓其他研究員在研究患者時可以藉此分辨異常狀況,並且讓研究員能直接從人體的血液樣本測量基因活動,而非仰賴複製的細胞,以提供更精準的數據。研究團隊找來12位健康成年人,抽取其血液樣本來研究基因狀態的改變,不僅觀察特定基因如何改變(如對免疫系統很重要的T細胞),也觀察基因的改變在不同人身上的差異以及同一位志願者的基因在不同時間點經歷幾次變化。
結果顯示,那些會因不同個體而分別處於運作或休眠狀態的基因是影響免疫系統重要的因素,並且男女啟動這些基因的機轉不一樣。研究團隊認為,啟動基因的性別差異可能是導致女性罹患自體免疫疾病較多的原因,如硬皮症( scleroderma)、狼瘡(lupus)和類風溼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等。此外,研究團隊在30個被認為會受性別影響的基因裡,發現有20個基因的活動呈現顯著的性別差異,顯示性別是預測基因處於運作或休眠狀態相當重要的因素。
研究資深作者Howard
Chang皮膚醫學博士說明,ATAC-seq技術讓研究員得以不需要再仰賴複製細胞做研究,而可以直接研究從活體採集的樣本,從而可以更精準地了解人與人之間基因狀態的差異。而研究團隊還發現,有1/3的基因狀態改變並非源自於個體基因差異,顯示環境對於基因的影響力甚大。皮膚醫學博士Chang認為,絕大多數基因改變的原因非來自於基因本身。
資料來源:Cell Systems
+ read more
2015-08-05
維護更年期生活品質 憂鬱症和尿失禁對...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發現,更年期婦女若有陰道不適的症狀,又伴隨出現憂鬱症或尿失禁的話,會讓陰道不適的症狀更加嚴重,這不僅會使身體的症狀更加複雜,也會嚴重影響婦女的日常生活活動、生活品質和情感關係,因此,更年期婦女的憂鬱症和尿失禁問題應該要能被更早發現和治療,而且需要特殊的評估和照護。
該研究負責人Mary
Hunter表示,約有三分之一的更年期婦女會經歷陰道乾燥、搔癢、發炎、性交疼痛等與陰道相關的症狀,但這些症狀對身體功能和生活品質的影響卻很少被瞭解;因此,研究人員進行了RRISK研究(Reproductive
Risks of Incontinence Study at
Kaiser)的輔助研究。RRISK的研究資料從2008年11月蒐集至2012年4月,研究人員造訪了2,016位婦女;其中745位更年期婦女反應自己至少有一項陰道不適的症狀,研究人員再以問卷方式深入瞭解與評估。
分析問卷調查的結果後發現,有憂鬱症的更年期婦女其陰道不適的症狀對身體機能和生活品質的影響比平均值高出11-22%,而有尿失禁的婦女則高出27-37%;而一個星期至少有一次性生活的更年期婦女,其陰道不適的症狀對自我概念、身體形象或性功能評估都產生很小的影響。
資料來源:更年期期刊(Menopause)
+ read more
2015-07-29
蔬食先舒心:維持年長女性食蔬量 社會...
台灣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且在平均年齡越來越長壽的趨勢下,每個家庭勢必要學習如何妥善照護老年人的健康。若從飲食方面著手,蔬菜通常是老年人降低中風、癌症、憂鬱及失智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是有確實達到每日建議蔬菜量的老年人口比例並不高。近日一篇相關的研究發現,在鼓勵老年人增加食用蔬菜的方法上,男女有不同的反應。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Richard
Carpiano及其團隊以14,221位老年人為研究對象,當中有55%為女性,45%為男性。研究假設社會支持能促進老年人健康飲食,並將社會支持分為具體生活實務協助與情緒或資訊協助兩類,前者如協助老年人的購物和烹調,後者則能讓人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並增進生活處理能力。這份研究目的在於了解老年人對這些社會支持的反應與這些反應的性別差異。
研究發現,女性接受到情緒或資訊協助的社會支持時,表現出正向的反應,但並未對具體生活實務的協助有明顯的正向反應。研究主持人Emily
Rugel說明,這可能意味著情緒性的協助能夠鼓勵女性為自己烹調,並且在這些自行烹調的料理中的蔬菜量比其他人為她準備的還多。然而,男性不論對哪一種社會支持都不會表現出明顯的正向反應。
Emily強調,這些發現反映了我們應該重視社會支持對老年人食用蔬果意願的效果,並且在照護時應注意性別差異。此外,也建議相關的教育活動對每位關心老年人健康的人強調老年人每日所需的蔬果量,並增加這些老年人照顧者能獲得較便宜或免費的照顧產品。
資料來源: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read more
2015-07-07
招架不了夏天的熱情?預防熱病看這裡!
每年台灣一到夏季,溫度持續上升,不時發生人們因熱中暑、熱衰竭等熱病而送急診的新聞。到底何謂熱中暑和熱衰竭?又應該如何防範和急救?本篇分享關於夏季容易出現的熱病,並提醒民眾,除了每天做好防曬措施外,還要注意身體是否因溫度過高而出現不舒服的情形,以免因忽略身體變化引發更嚴重的後果。
導致熱病的原因
不論是熱中暑或熱衰竭等因體溫過高而來的症狀,皆導因於身體無法正常地降溫。人體本身即有調節體溫的功能,讓我們的體溫一年四季皆被維持在36.8度到37.2度之間。而人體調解體溫最經常使用的方法就是排汗,當身體的鹽分和水分從汗腺排出病蒸發後,人體的體溫便會下降。
然而,生活中有很多因素會影響人體調節溫度的功能,包括:年齡(大於65歲和小於4歲者)、環境濕度高、體重過重、心血管疾病、曬傷、飲酒或正使用會影響血液循環的藥物和治療等,增加得熱病的風險。
熱病的種類
痱子(HEAT RASH)
痱子是熱病中最輕微的症狀,當排汗過多但並未充分蒸發時就容易出現痱子。通常會在皮膚上如胯下、上胸和關節處出現塊狀的紅腫或水泡,並且會感到癢。
熱痙攣(HEAT CRAMPS)
熱痙攣發生乃因身體的鹽分太低,通常與激烈運動後大量排汗有關,並且特別容易發生在腹部以及四肢,這些部位的肌肉會抽蓄且疼痛。飲用冷飲和暫停運動達2-3小時有助於減緩不適,但若症狀持續超過一小時便需要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熱衰竭(HEAT EXHAUSTION)
長時間曝曬於陽光之下,大量排汗且來不及補充鹽分與水分,容易引發熱衰竭,症狀包括:臉色發白、嚴重盜汗、心跳快但弱、呼吸短淺、肌肉抽蓄、頭痛、噁心感、嘔吐和昏厥等。此外,老年者、有心血管疾病者及在高溫環境運動者特別容易得到熱衰竭,一旦得到熱衰竭飲用冷飲來冷卻體溫,並以冷水沖澡後於陰涼的環境充分休息。
熱中暑(HEAT STROKE)
熱中暑是熱病中最嚴重的一種,當人體失去調節體溫的功能時,體溫在短時間內會上升到攝氏42度,導致永久性傷害或死亡。症狀包括:因無法排汗而有紅熱且乾燥的皮膚、心跳快速且跳動的力道大、暈眩、頭部抽痛、癲癇和陷入昏迷。由於熱中暑是急症,因此必須立即就醫,同時用各種可能的方法盡量降低患者的體溫。方法如:移除衣物、放置冰塊、將患者浸入冷水中、用水管澆水、以濕布裹住患者或吹電風扇等一切可用來降溫的方法都會是必要的。
預防熱病
當人體在試圖降溫時,以下幾種方法能避免體溫過高及降溫:
適當安排室外活動
若您必須要外出,盡量選擇早上5點至8點以及下午5點至7點的時段出門。在這些時段以外的室外活動,也請務必每隔一段時間就到遮陰處或室內休息,讓身體調節溫度的能力得以恢復。
緩慢適應
若平常不習慣於在炎熱的天氣運動或工作,請避免第一次的活動量太大和用力過度,讓身體慢慢適應環境的溫度。當身體因為活動產生心跳劇烈、呼吸急促甚至是暈眩、虛弱時,請停止活動並尋找陰涼處或冷氣房休息。
避免陽光直曬
在陽光底下活動時,請勤抹防曬品,建議在出門前30分鐘塗抹SPF15或以上的防曬品,並且每2小時就補擦一次防曬品才能有效防止皮膚曬傷。此外,夏天時穿著輕便、寬鬆且色彩明亮的服裝,以及帽沿能遮住臉龐的帽子,不僅避免體溫過高也保護皮膚不因豔陽曬傷。
攝取足夠的水分
請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在戶外活動切記每小時需補充2-4杯的水,且要放慢飲用速度才能讓水分確實運送到身體各處;從事稍有強度的運動時也可以飲用運動飲料來補充運動時流失的鹽分等身體所需的礦物質。避免飲用非常冰的飲料,導致胃痙攣;另外,國人夏日喜愛飲用手搖飲料消暑是錯誤的補水方式,含咖啡因或含糖的飲品會加重脫水的情況;酒精類飲品也應避免。
游泳不保濕
千萬不要誤以為游泳能保持身體的水分。游泳是一種運動,因此過程會流失一些水分以及礦物質,因此在計畫游泳時請記得帶上幾瓶礦泉水。
避免食用高溫食品
避免在外出前食用高溫食品,如湯麵、火鍋等,這些食物會加速體溫上升,使人在面對炎熱天氣時更為脆弱。同時,避免飲用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這些使人流失更多水分。
守望相助
除了藉由以上方法降低自己得到熱病的風險外,也需關心周遭容易患熱病的人,包括年齡高於65歲者、小孩、有心血管疾病者、精神疾病者和寵物等。此外,千萬不要讓小孩和寵物單獨待在未啟動冷氣的車內,即使車窗有開,車內的溫度也會在短時間就上升而危及車內的生命安全。
資料來源:British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ccupational Safety & Health
Administration、Emergency Medicine at Georgia Regents University
(最後更新日期:2016/8/8)
原址瀏覽數:177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