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記者會
2019-04-15
法國禁用多款乳房植入物
繼去年12月拒絕展延Allergan製造「娜綺麗矽膠乳房植入物」的安全許可,使得此產品在歐洲全面禁用。法國國家藥品及健康管理安全局(ANSM)日前宣佈,因為擔心導致癌症,將全面禁用絨毛面或聚氨酯塗層表面的乳房植入物,法國成為全球第一個禁止與罕見癌症相關乳房植入物的國家。
法國的禁令涵蓋了幾種絨毛面的乳房植入物,分別由六家製造商生產:Allergan、Arion、SEBBIN、Nagor、Eurosilicone與Polytech。其中,Allergan被禁用的某款產品,在台灣亦有使用。
ANSM提出的報告指出,自2011年首次提出乳房植入物與癌症可能相關後,法國政府便一直在追蹤。至今確認了國內有59例乳房植入物引起的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BIA-ALCL),其中3例死亡。這是一種罕見但嚴重的癌症,因此,「預防性」地將植入物從法國市場上移除。
在已知的BIA-ALCL的患者中,使用絨毛面植入物的女性佔絕大多數。但即便如此,已使用植入物的女性,沒有必要將其移除。ANSM同時強調,手術前應提供女性完整的訊息,外科醫生必須坦誠地討論手術的風險。
各國反應
法國此舉成為第一個全面禁止與ALCL相關的乳房植入物的國家,國際間持續對BIA-ALCL進行討論並有所行動。
加拿大正在進行安全性評估,考慮禁用某廠牌絨毛面植入物;在荷蘭,衛生部長致函議會,說明荷蘭整形外科協會呼籲會員暫時停止使用法國禁用的產品,政府主管機關將在5月進行安全評估;澳洲則召開緊急會議,並要求廠商提供資料,考慮禁用法國已禁用的產品。
誰為台灣女性的健康把關?
台灣女人連線與林淑芬委員辦公室在2月召開記者會,提出BIA-ALCL,呼籲女性朋友留意,並要求政府有具體作為,監測植入物與ALCL及其他健康問題的關聯。時隔近兩個月,卻不見主管機關積極的行動,究竟國內已知的ALCL案例中有無和乳房植入物相關、如何進一步監測與研究等,主管機關似乎都漠不關心。
此次法國禁用的產品中,台灣亦有核准使用,同樣不見政府動作,令人遺憾。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4.05)、BBC
NEWS(2019.04.05)、ICIJ(2019.04.03)
+ read more
2019-03-15
衛福部公告BIA-ALCL加入乳房手術說明書
台灣女人連線近年來持續追蹤國際對與乳房植入物相關的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BIA-ALCL)之最新研究發展與討論,並於日前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要有積極作為,以監測植入物與ALCL及其他健康問題的關聯,並提醒女性朋友注意相關風險。
早在2018年9月,為了提高考慮進行乳房手術的女性對BIA-ALCL的認識,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便於行政院性平會小組會議中提案,要求衛福部研議將BIA-ALCL相關說明加入手術說明書。歷經半年,衛福部近日公告於手術說明書中增列「乳房植入物相關的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之風險」。然而,對於BIA-ALCL的說明不盡理想,缺乏發生機率,建議的處理方式對民眾而言也不太容易理解。
並且,檢視乳房整型及重建手術說明書範本,其提供的資訊不盡正確、不完整亦不妥當。例如,未提及術後三年應進行磁振造影檢查(MRI)等「術後須知」;「乳房整型手術說明」中所述之包膜(莢膜)攣縮風險為3-18%及「乳房重建手術說明」中所述之莢膜攣縮五年風險約30%與仿單內容並不一致;乳房整型與重建手術說明中提及「手術費用均以當次為限,如須再次手術或後續治療時費用將另行採計」不妥當。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表示,很高興終於看到衛福部有所動作。然而在文件上揭示風險只是第一步,後續的追蹤監測才能更全面地照護女性健康。期待政府能積極規劃,早日建立全國乳房植入手術登錄制度。
+ read more
2019-02-23
妳知道隆乳可能有淋巴癌的風險嗎?
台灣女人連線與立法委員林淑芬辦公室今日(23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對乳房植入物要有更積極的掌握與管理,以照護女性健康。
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ALCL)是一種罕見的T細胞淋巴癌,可能出現在身體的許多部位。美國FDA在2011年指出有些ALCL的發生和乳房植入物可能有關聯,稱之為BIA-ALCL(Breast
Implant-Associated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這是屬於免疫系統的癌症,不是乳癌。由於病例數不斷增加,美、英、澳、加等國皆對國內進行調查,瞭解罹病情形,並持續進行監控。法國去年12月拒絕展延某品牌絨毛型植入物的安全許可,今年2月召開公聽會,與會專家呼籲禁用此品牌絨毛型植入物。在台灣,此廠牌絨毛型矽膠乳房植入物經食藥署核准上市,許多女性正在使用,但因手術同意書無相關說明,民眾對罹患淋巴癌的風險毫無所悉,可能危害女性健康。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表示,相較各國積極作為,食藥署僅在2011年與2016年發公文給包括整形外科醫學會、台灣美容醫學會等,要求醫師進行評估、告知與觀察,2017年發布產品安全警訊,至今沒有積極研議對使用情形進行調查與了解,這讓國內對於乳房植入物與癌症的關聯性無從了解。而台灣105年共有393人確診ALCL,但因不知是否有使用乳房植入物,無法初步瞭解其中相關性。
林淑芬委員說,國家核准乳房植入物進到國內,並植入民眾身體裡,國家就應對風險管理負起責任。相較於各國積極的態度,台灣主管機關並無積極作為,讓女性陷於健康風險之中。
台灣女人連線與立委林淑芬要求,政府應建立全國乳房植入手術登錄制度,以監測植入物與ALCL及其他健康問題的關聯;將BIA-ALCL的相關風險說明,加入乳房整形/手術重建說明書;此外也應加強醫療人員及使用者對BIA-ALCL的認識及保持對疾病的敏感度。
衛福部醫事司簡任技正劉越萍回應,衛福部會將風險訊息加入乳房整形手術同意書中,預計三月中公告。
衛福部食藥署醫粧組副組長王淑芬表示,乳房植入物使屬於風險較高的醫療器材,上市前都有審查。對於上市後的把關,食藥署有提出《醫療器材管理法》修法,要求廠商及醫療診所對醫療器材的流向及病人使用做記錄,但法案還在立法院未完成二、三讀。然而面對林淑芬委員追問目前究竟如何掌握與管理風險,食藥署也無法有確切的回答。
BIA-ALCL示意圖
+ read more
2019-01-17
婦團檢舉「陰道回春」違法廣告 業者遭...
台灣女人連線於2018年8月與林淑芬立法委員召開「停止將女人的陰道當提款機」記者會,指出雷射或電波裝置用於「陰道回春」缺乏臨床科學證據,可能對女性造成傷害。醫療器材業者與醫美診所使用誇大的內容行銷療程,並影射男女、夫妻關係不良是因為陰道鬆弛老化,製造女性恐慌創造需求,政府應該說明相關規範並嚴加取締。
衛生福利部食藥署表示,目前國內沒有核准醫療器材用於治療「陰道回春」相關適應症,醫療器材的廣告需依仿單內容。醫事司則說明,衛福部在2016年公告「不正當方式宣傳」的範圍,包括不能標榜生殖器官整形、不能進行誇大醫療效能或者類似聳動用語,包括「回春」等。
台灣女人連線持續追蹤「陰道回春」相關廣告是否撤除,但仍見業者違法行銷,主管機關也未有取締動作,因此於10月間逕行檢舉。相關裁處於近日陸續確定,五家業者因違反醫療法處以罰鍰,其中四家已將違法廣告撤下,另有11件還在衛生局的調查程序中。台灣女人連線將持續追蹤,確認違法廣告是否皆下架,否則將持續檢舉。此番過程也顯見若主管機關能積極處理,對違法廣告及療程是能有實質管理成效。
台灣女人連線再次提醒女性朋友,身體隨著時間及生理進程的改變是正常且自然的,別用自己的身體嘗試未經臨床驗證的療程,以免造成嚴重傷害。
+ read more
2018-10-12
網站提供的整型手術訊息大多是不完整的...
一項最新研究指出,網站提供的整型手術訊息大多是不完整的!
來自布萊頓與薩塞克斯醫學院的研究者,調查了在Google搜尋中,使用「隆乳手術」為關鍵字所找到前200個網站。結果有74%的結果來自整容手術提供者的網站,其次是價格比較網站(6%)。研究強調整形外科醫師需要製定網站提供的訊息指南,以提供隆乳手術的完整訊息。
隨著網路訊息的便利使用,許多女性透過網路獲取有關手術的訊息,包括手術類型、費用與可能的副作用等。
研究怎麼說
主持研究的Ghezzi教授表示,研究發現整型手術提供者的網站未能提供完整的訊息。他們提供了關於手術本身的充分訊息,平均說來大概提到手術的五個面向,例如使用的麻醉劑、切口的位置和植入物的類型。然而,只有25%報告了手術費用或隆乳手術不是永久性的事實,更只有20%披露了使用乳房植入物可能的潛在侷限。
這些網站也很難告知隆乳手術可能有許多潛在併發症的風險,如感染、植入物破裂和包膜攣縮等。網站中,平均只提到一項併發症。
最少提到的併發症是可能需要再次進行手術(大約只有33%的網站提及)或特定類型淋巴癌的風險(10%的網站提及)。
Ghezzi教授補充,不完整的訊息可能是患者對手術不滿意、提出投訴甚至訴訟的原因。
台灣的情形
根據台灣女人連線的觀察,台灣網站所提供的整型手術訊息,大多也是來自手術提供者。內容多偏重施術效果,對相關風險避重就輕。更有誇大療效、甚至違法販賣手術療程的情形。例如,台灣女人連線日前召開記者會,提出廠商販賣陰道雷射手術,宣稱有「陰道回春」的效果,。而這些設備在食藥署的核准的使用內容,並沒有陰道整型、治療陰道不適等適應症。美國食藥署更指出「陰道回春」缺乏臨床醫學證據的支持,可能對女性造成嚴重傷害。
民眾若有手術需求,應與醫師討論,並在進行療程前評估相關效益與風險,別輕易讓自己的健康處於危險之中。
編譯來源:Eurek Alert (2018.09.28)
+ read more
2018-09-17
產後接種HPV疫苗 疑誘罕病
台灣女人連線與立法委員林淑芬辦公室日前召開記者會,希望藉記者會讓民眾知道接種疫苗後不良反應通報的重要性,並呼籲政府不要忽視打HPV疫苗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應提供更多協助,建立完整通報機制與本土資料庫。
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常務理事強調,HPV疫苗普遍被視為是安全的,然而,施打後嚴重不良反應的事件也時有所聞,並不是要否定目前這些研究所呈現的結論,但是,研究都有其侷限,例如:少見的個人特殊體質、發病時間點、研究的時間不夠長及其他因子等,可能使得不良反應的關聯尚未被看到。除非那些研究的結論是絕對的,否則不應該堅決地否定HPV疫苗與不良反應之間的關聯。
陳小姐在懷孕期間醫院推薦打子宮頸癌疫苗,產後因為已生完小孩,覺得可以增強保護力就打了嘉喜九價HPV疫苗第一劑。但卻陸續出現視覺不良與肢體麻木等症狀,一個半月後診斷出罹患了罕見的「視神經脊髓炎」。這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嚴重可致眼盲、癱瘓及死亡。治療期間詢問醫師是否可以再接種HPV疫苗第二劑,得知HPV疫苗被形容為「黑名單」,才驚覺病症可能與疫苗有關。在跟診所提出接種疫苗疑似出現不良反應時,診所卻聯絡藥商,讓藥商與她聯絡,而藥商給的訊息是如何申請藥害救濟。如今,她每年得花36萬打標靶藥物,還面對著不知何時會再病發的壓力,她說:「不知該如何面對接下來的人生。」
立法委員林淑芬表示,今天先不談疫苗的有效性爭議,許多民眾根本不曉得施打疫苗出現不良事件就可以通報,都等到嚴重不良反應才會通報。打了疫苗出現症狀,就必須要通報,至於是否是不良反應,還需要進一步醫學確認。台灣有這麼多人施打HPV疫苗,應建立本土的完整通報機制,鄰國日本的通報機制就比台灣完備。
黃淑英常務理事批評,醫師推薦產後婦女施打子宮頸癌疫苗,卻沒有說明清楚副作用及風險,也沒告知九價疫苗的適應症僅針對9歲以上26歲以下,政府應該要替民眾把關。但追問在場衛生福利部代表,對於疫苗非適應症使用規範卻得不到任何說法。
食藥署藥品組陳可欣簡任技正表示,根據統計,從民國95年起至今,子宮頸癌疫苗無論是二價、四價、九價的不良反應總計有167件。
國健署癌症組長吳建遠表示,國一女學生全面施打子宮頸癌疫苗的政策是經過縝密的評估,認為沒有嚴重的風險才會有此決議。對於相關事件會再評估,但目前沒有要調整全面施打的時程或計畫。
黃淑英常務理事強調,請衛福部應說明產後施打HPV疫苗是否合法、是否適宜,而對於疫苗施打後,一定時間內發生的極嚴重不反應個案應建立健康監控/管理機制,以期瞭解病因的關聯性。
+ read more
2018-09-07
他們沒有告訴你的膽固醇
太多動物脂肪及高膽固醇對你的心血管是危險的,這樣的觀念其實是個迷思。其實,你需要了解一些可能令你感到驚訝的事實:
*
膽固醇並非致命的毒藥,而是對所有哺乳類的細胞重要的物質。根本沒有所謂好與壞的膽固醇,只有精神壓力、身體活動與體重變化可能影響血液中膽固醇的水平。膽固醇高事實上是好的,可能是因為它參與了免疫系統。
*
血液中膽固醇太高被認為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進一步導致冠心病。但是許多研究顯示,許多血液中膽固醇低的人動脈粥樣化的情形也會變得跟膽固醇高的人一樣。
*
你的身體會產出比你所吃的膽固醇多四至五倍多的膽固醇。身體產出的膽固醇會因為你吃的膽固醇少而增加、吃得多而減少。這解釋了為什麼謹慎飲食無法降低膽固醇。
*
沒有證據顯示太多動物脂肪和飲食中太多膽固醇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或心臟疾病。舉例來說,20多個研究指出,有心臟病的人並沒有比一般人吃更多任何種類的脂肪,並且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與飲食無關。
*
現代降血脂藥物–史達汀類藥物,確實能預防心血管疾病,但是影響很小,並且不是因為降低了膽固醇而造成的影響。不幸的是,史達汀類藥物還會引發癌症、干擾肌肉、心臟及腦部的功能,孕婦服用史達汀類藥物還可能產出畸形兒。
*
許多事實已呈現在科學期刊及書籍中長達多年,但卻鮮少被民眾所知。
*
醫師及多數科學家長期被誤導的原因是,反對及不同意的觀點被系統地忽略或在研究記者會上被錯誤地引用。
完整內容請見「The first and most detailed one, The Cholesterol
Myths」一書,這本書在網路上取得電子版本。
+ read more
2018-08-31
【會後新聞稿】女性注意!衛福部未核准...
台灣女人連線、立法委員林淑芬辦公室 聯合記者會
停止將女人的陰道當提款機!
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2018.08.30
近年來醫美的觸角已無所不及,由臉部、胸部、腹部、臀部到了陰部。許多醫美診所打出聳動的廣告:「女人的放鬆是男人出軌的開始」、「親密不緊密
幸福拉『緊』報」,行銷「陰道回春」療程以緊縮「私密處」,改善親密關係。事實上,這種療程的安全及有效性,一直備受爭議。今年7月30日美國食藥局(FDA)提出警訊:FDA從未核准任何能量儀器(雷射及電波)用於「陰道回春」,它缺乏臨床醫學證據的支持,可能對女性造成嚴重傷害!
台灣食藥署對雷射/電波器儀的核准使用範圍主要在一般外科,但業者及醫療診所卻以「適應症外使用」(Off
Label
Use)為名,違法浮濫使用。綜觀業者刊登的廣告及資訊,充斥大量「不健康」、「似是而非」、「適應症外使用」的字眼,並影射男女、夫妻關係不良是因「陰道」而起,製造女性恐慌創造手術需求,從女人的身體上營利,也迫使女性承擔不必要的健康風險。這樣的手法除了讓女性產生不必要的壓力,更讓民眾對女性身體及親密關係有錯誤理解跟想像。
停止從女人身上製造商機
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常務理事表示,「陰道回春」通常泛指以非手術性的方法,例如,雷射或電波,處理陰道鬆弛、陰道萎縮乾燥或瘙癢、性交時疼痛、排尿時疼痛等症狀。但「回春」並非醫療用語,已違反醫療法第86條,且目前不論美國或台灣雷射、電波儀器核准的適應症主要是燒灼、切除或凝結身體的軟組織,即使用在婦科,也是在處理子宮頸癌或菜花等。生殖器醫美整形、治療更年期、尿失禁或性功能相關的症狀都不是儀器核准的項目,缺乏科學實證,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未知。
立法委員林淑芬表示,將生產與陰道鬆弛連結,導致親密關係不幸福,這是非常不恰當、不公平的暗示及連結。隆乳、抽脂至陰道鬆弛,不斷地恫嚇女性,徹底將女人陰道當提款機。美國FDA都提出警訊,但我國政府管理單位仍視若無睹,讓女性身體暴露在不健康的風險中,是國家對女性健康的漠視。更提出呼籲,女性的身體隨著時間及生理進程的改變是正常且自然的,不應藉此製造恐慌與商機。
國內未核准醫療器材使用於「陰道回春」
黃淑英常務理事指出,政府主管單位應說明醫療器材是否適用適應症外使用,其規範為何,並加強稽查醫美機構及儀器廠商適應症外使用之濫用與違法使用。此外,相關單位也應加強取締醫美機構或部落客對女性生殖器醫美整型違法廣告,加重罰則,發佈警訊以提升女性及醫療提供者對於生殖器醫美的認知及加強不良事件通報機制。
食藥署簡任技正錢嘉宏說明,目前國內沒有核准醫療器材用於治療「陰道回春」相關適應症,醫療器材的廣告需依仿單內容。
醫事司簡任技正黃純英表示,衛福部在2016年公告「不正當方式宣傳」的範圍,包括不能標榜生殖器官整形、不能進行誇大醫療效能或者類似聳動用語,包括「回春」等。對於醫療器材廠商與醫美業者的廣告,會再請衛生局查處。
醫事司科長呂念慈表示,醫療機構若違反86條,廣告內容有不符,最重可處停業,但目前業者多利用模糊字眼,衛生局需要更多時間了解才能具體開罰。
醫事司簡任技正黃純英表示,食藥署在相關通報機制和醫療行為會嚴加督促,更進一步合作,相關問題後會再琢磨處理。
林淑芬委員表示,醫療器材用在陰道回春,就是違法使用,衛福部需有更積極的管理。
黃淑英常務理事說,近來政府對醫美亂象的管理多有作為,頗見成效。在生殖器醫美的部分還需更積極,別讓女性的健康處於風險之中,對醫療器材的管理需要更嚴謹的掌握。
相關報導
衛福部:未核准醫材用於陰道回春 違者罰鍰
婚姻幸福靠陰道回春?婦團籲停止將女人身體當提款機
婦女注意!陰道回春儀器衛福部未核准
+ read more
2018-03-15
#Me Too!打破沉默,我們就在這裡!記...
在台灣,性騷擾及性侵害雖已有專法規定,然而,性騷擾及性侵害事件仍層出不窮。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106年性侵害案件有14,217件,依據教育部統計疑似校園性騷擾案件則有4,207件。
在國際Me too
行動風起雲湧之後,在台灣日前有體操選手指控教練長期對女學生性侵害,以及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前法官對女助理性騷擾輕判事件,引發社會嘩然。然而這些只是冰山一角,在通報案件之外,仍存在著許多沈默的受害者。
受害者選擇沈默因為害怕。首先,害怕權勢,亦即社會地位、財富、性別權力的不對等,如:主雇、師生關係,讓她們卻步。其次,,怕受到二度的傷害:被親朋恥笑;被抹黑、扭曲,如:政治陰謀、感情生變所致;被揭露隱私,如:網路肉搜;或被報復,如:失去工作。再者,怕司法體系的不友善,常無法還給受害者一個公道及正義,如:在性侵的訴訟中,法官的性別概念卻仍落後不前,只考慮加害者「其情可憫」、「兩造曾為親密關係」等而對加害者輕判,未考量性侵可能造成被害人一輩子陰影的身心創傷。
記者會發言人也紛紛說出自身被性騷擾或處理之個案。黃淑英常務理事就自身被性騷擾的經驗表示,當性騷擾案件發生時,被害者常會擔心破壞原本看似和諧的表面氣氛或關係,擔心自己成為破壞氣氛者;廖蕙芳律師也從自己接觸的個案發現,就算是有責任與義務處理性騷擾案件的主管或裁判者,也常會選擇轉頭,或視而不見,這些都是助長性騷擾案件的幫兇。廖律師亦表示,日前法官性騷擾案,審判法官不但未詢問被害人,就自行判定是兩情相悅,更糟糕的是還上媒體首訪個案,等於是對被害者的二度傷害;莊喬汝律師亦呼籲,當性騷擾案件發生時,社會大眾應停止檢視被害者,而是要問加害者,為何做出違反當事人意願的行為。
車先蕙心理師就其輔導實務經驗表示:常會有人認為只是摸一摸有什麼關係?事實上一個人如果處於隨時會被侵犯的狀態,會導致自我懷疑,或常態性缺乏自信等現象,而加害者則通常不會有對不起被害者的想法,且再犯率非常高,所以我們必須加強性別教育及協助加害者改變觀念以避免他們再犯;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黃怡翎執行長表示,職場性騷擾就是因為社會漠視、加害者行為不會被懲罰,所以加害者才會有恃無恐,性騷擾案件才會層出不窮。
打破沉默,我們就在這裡!
加害者沒有被揭露,可能繼續不斷地加害於你,讓你身心俱傷,也可能加害更多其他的人,而我們也是其他人之一。但是,「Me
too站出來」必須面對這許多負面的現實與壓力,這不是一個人有勇氣就可以承擔的常會有。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監事劉嘉怡律師則提醒,不同的性騷擾狀況,依法申訴的管道有所不同,Me
too
專線與支持平台都會提供諮詢,給予實質的支持及關懷是「Me
too」行動關鍵的一環!
在受害者陸續挺身而出訴說遭受性暴力的經驗並主張權力的同時,我們鼓勵更多的受害者打破沉默。由社運團體、女律師、心理師等成員將成立Me
too
支持網絡,設置申訴專線(02─33221350)及各專業領域組成的諮詢平台,讓受害者有支持及陪伴而能勇於站出來。
第一波支持網絡志願服務名單
黃淑英(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
黃怡翎(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
劉嘉怡(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監事、律師)
陳逸玲(台灣展翅協會秘書長)
車先蕙(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工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監事、心理師)
林綠紅(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廖蕙芳(鴻毅法律事務所、律師)
李兆環(得聲法律事務所、律師)
莊喬汝 ( 德臻法律事務所、律師)
翁林瑋(文鼎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
王珊珊(李麗芬立委辦公室主任)
+ read more
2018-03-09
為女著紅-與婦產科醫師談「心」及路跑...
在台灣,心血管疾病是女性主要的健康殺手。近十年女性每年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是婦癌死亡人數的3-4倍,且近5年來(100-105年)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了22%(2471人)。
為提升社會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台灣女人連線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響應國際「Go
Red for
Women」行動,以「與婦產科醫師談『心』」為主題,強調婦產科醫師是促進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夥伴之一,因為女性一生—不論是避孕、懷孕或更年期都面臨心血管疾病風險。並且召開記者會,呼籲各界一起響應關心女性心血管健康的「為女著紅」系列活動—「網路著紅行動」及「為女著紅,為『心』而跑」路跑。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表示,避孕藥是很好的避孕方法,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肝功能不好、有偏頭痛或心血管疾病、35歲以上的女性就要注意靜脈血栓、中風等風險;懷孕時可能發生妊娠高血壓或妊娠糖尿病,並且孕婦產後發生血管栓塞的風險是一般人的5-10倍;更年期更因為失去荷爾蒙保護,血管硬化而心血管疾病風險大幅提升。女性應和醫師討論這些風險並瞭解如何做健康管理,包括:戒菸、吃好、減重及做運動
(詳見衛教單張)。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葉宏一教授指出心血管疾病具有性別差異。葉教授表示,女性出現心血管疾病非典型症狀比男性多,因此女性要有自覺,注意三高或家族性遺傳因子,並且呼籲醫界在臨床上對於非典型症狀要有所警覺。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表示,除了臨床上的性別差異,女性因為特殊的生命經驗如避孕、懷孕、更年期等而有不同於男性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強調這些性別差異就是「為女著紅」的精神,期望藉此終止心血管疾病的性別盲。
國民健康署副署長陳潤秋表示,保持活躍、運動及健康飲食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的方法,政府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健檢也是民眾可以保持心血管健康的資源。名演員朱蕾安表示,自身平常有規律運動,但是擔心自己的父母運動不足,因此呼籲大家將肢體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中,如不搭電梯走樓梯、騎腳踏車上班等來降低心臟疾病風險。
今年台灣女人連線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舉辦「為女著紅」的活動,除了3月9日網路著紅行動(邀請民眾將「著紅」照上傳個人臉書,並使用標籤#Taiwan為女著紅)外,也於3月18日在高雄舉辦「為女著紅,為『心』而跑」的路跑活動。為了鼓勵婦女維持活躍的生活,我們也發展了一套「健心操」讓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以簡單的動作促進心血管健康。
此次「為女著紅」的行動得到政府單位─衛生福利部、各縣市衛生局;醫事團體─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婦女團體─台灣全國婦女團體聯合會、Women
March;及企業─台新銀行、中麟營造、健身工房、遠東SOGO與Curves女性30分鐘環狀運動等的響應及支持,得以順利地展開。
同時,台灣女人連線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也感謝各領域重要人士,包括:高雄市市長陳菊、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立法委員李麗芬、立法委員姚文智、藝人賴佩霞等響應「為女著紅日」(詳見「名人站出來影片」)。
台灣女人連線相信,年年在不同領域─政府、醫界、企業與民間團體的合作下,必能提升國人對心血管健康的性別認知,讓台灣女性的心血管健康可以得到妥善的照護。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