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穿高跟鞋—僅是日本女性的心聲嗎?

我們習慣用時尚、幻想以及女性主義來討論高跟鞋,但很少談論這是商業禮儀或是工作場所的義務,儘管對大多數的女性來說,這正是高跟鞋代表的意義。

 

長久以來的穿與不穿高跟鞋的話題在兩星期前因日本女星石川優美遞交了一份請願書而再度引發討論,要求政府禁止命令員工穿高跟鞋。她之前在推特上發動了#KuToo連署。#KuToo 其實是日文的雙關語,同時代表著「鞋子(kutsu)」跟「疼痛(kutsuu)」伴隨著近日備受高度認同的#MeToo 運動,這份請願書至少收集了兩萬三千個連署。但日本厚生勞動省則回應在工作場合穿著高跟鞋是「必要且恰當的」。

 

事實上,要求男性穿西裝、領帶和要求女性穿上高跟鞋是很不一樣的。那樣的男性穿著不會妨礙行動或是造成疼痛。高跟鞋長久以來是對女性身體壓抑以及被強迫的悠久歷史。

 

倘若說穿著高跟鞋只是為了增加高度,那麼有更多的人會把講台穿在腳下。那些因為看起來高一點而體驗到職業好處的男性們,應該也會穿著高跟鞋。但是並沒有,因為高跟鞋被認為是女性的。

 

在70年代和80年代,高跟鞋被認為是女性職業服裝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因為工作、尋求成功和權力的行為被視為男性化的傳承。高跟鞋是雄性野心的觀念和掌控自己財務命運必要的對立象徵。

 

相較於重新配置一個女性友善的工作場所,全球社會一直以來聚焦在女性如何能符合一個不適合她們的工作場所。多數的雜誌文章仍然把重心放在女性應該如何做、如何說話、如何穿著,如何得到專業尊重的價值。甚至像某些詞彙 :「女性賦權」以及「挺身而進」這些都強調了女性需要去找尋、辦到或是成為什麼重要的角色,而非去重新架構這些傷害她們的系統。

 

#KuToo暗喻著#MeToo是恰當的,因為兩種原因都以「選擇」及「同意」為中心;兩項運動都是關於新時代的女性選擇挑戰一個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件,並且說出可以不用這樣的!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早在2017年加拿大的哥倫比亞省已修正了法律禁止雇主要求員工穿高跟鞋。而女性在工作場合被要求穿裙子、擦口紅這樣的性別角色期待迷思在台灣一直存在,我們也習以為常;但我們相信在台灣勞動部不會發表像日本一樣的聲明。

 

 

編譯來源:TheGuardian(2019.06.10)

 

 

 

 

看完這則文章你覺得?
實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