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發炎藥有害新冠狀病毒患者缺乏證據

上月專家提出警告,「布洛芬(ibuprofen)」等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可能因削弱免疫系統抵抗病毒的能力,而使新冠狀病毒患者病情惡化。不過,最近倫敦國王學院的科學家指出,沒有證據顯示「布洛芬」對新冠狀病毒患者有害。

 

當專家提出關於「布洛芬」的警告後,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即不再建議人們服用「布洛芬」。當時英國政府的首席科學顧問也表示,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明智的做法是避免服用「布洛芬」。

 

證據並未支持或反對使用抗發炎藥

最近一份研究從有關新冠狀病毒之研究中找到13項探討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影響之研究並做了文獻回顧,在這些抗發炎藥中「布洛芬」是其中之一。結果顯示,證據並未支持或反對使用抗發炎藥。

 

研究人員表示,圍繞著「布洛芬」的訊息相互矛盾,而醫學證據目前尚無定論。

 

癌症和器官移植患者感染嚴重新冠狀病毒的風險較高,尤其是因為他們可能會為了治療而服用可能影響免疫系統運作之藥物,如:抗發炎藥。

 

如果這些患者感染了新冠狀病毒,他們的醫生就需要知道要停止服用哪些藥物以避免其病情加重。

 

研究團隊寫道:「目前的文獻在關於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以治療新冠狀病毒患者方面尚無結論。」。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透過抑制控制著發炎反應的酵素來發揮功能,有助於減輕大多數新冠狀病毒患者會有的疼痛或發燒。

 

一些醫生警告,抗發炎作用可能會削弱人體對感染的反應,減慢患者從新冠狀病毒康復的時間。 

 

致力於初級保健研究的P. Little教授說:「許多國家進行的病例對照研究提供了大量文獻指出,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可能拉長呼吸道感染併發症或不適的病程。」。

 

但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員G. FitzGerald在《科學》雜誌上則表示,法國部長提出關於布洛芬的建議具誤導性。

 

在這一片混亂中,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正在調查該問題。

 

布洛芬的商品「Nurofen」製造商「利潔時Reckitt Benckiser」強調,30多年來此藥被民眾用來自我治療發燒和止痛,包括治療病毒性疾病。目前並沒有任何可靠的科學證據顯示布洛芬的非處方使用與新冠狀病毒病情惡化有關。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20.04.01)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看完這則文章你覺得?
實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