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發現:特定基因會增加尿床的風險

尿床症在年幼的孩子中很常見。孩子發育過程中,夜間無意識的遺尿是一個正常階段,這並非排尿訓練失敗導致。每個孩子成長和能夠學會控制膀胱的速度並不一致,很少有孩子3歲以前不尿床,大部分孩子尿床會在3歲和8歲間消失。儘管其中許多人長大後便擺脫了這個困擾,所有年輕人中仍有1%至2%仍然有這個問題。

 

日前一份對丹麥兒童和年輕人進行的大規模研究首次發現,特定的遺傳變異會增加夜間尿失禁—即尿床的風險。研究結果提供了關於這種普遍現象的身體過程的全新發現。

 

基因變異影響大腦控制能力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研究了3,900名丹麥兒童和年輕人的基因,他們被診斷出患有尿床或因此服藥治療。隨後研究團隊將這群人與沒有尿床困擾的31,000名兒童和年輕人進行了比較。

 

研究作者Cecilie SiggaardJørgensen說:「我們在染色體中發現了兩個位置上特定的遺傳變異會增加尿床的風險。這兩個位置的基因調節我們的大腦可以減少夜間排尿的能力、控制膀胱的能力,進而讓人能獲得安穩睡眠。」。

 

該研究還顯示,常見的遺傳變異可以解釋三分之一的尿床遺傳風險。這意味著我們所有人都可能有的這些遺傳變異,如果以某種組合出現,可能會導致非自願性的尿床。

 

不過,即使擁有所有遺傳變異,仍然可能不會有尿床的問題,因為我們尚未發現其他風險因子,包括遺傳和環境因素。顯而易見地,這非常複雜,並不是單一基因的變異就能完全解釋尿床。

 

過動症兒童容易尿床

該研究還指出,有多種遺傳變異注意力不足的過動兒,尤其容易發生尿床。

 

Siggaard Jørgensen說:「這並不意味著過動症會導致兒童尿床,反之亦然。只是這兩種情況具有共同的遺傳原因。我們需要更多相關研究來闡明兩者之間在生物學上的差異和相似性的細節。」。

 

研究人員還分析了來自冰島的5,500多人,他們發現相同的遺傳變異也顯示了增加尿床的風險。

 

SiggaardJørgensen說:「這讓我們可以確定我們的發現並非巧合。未來,我們希望找出相同的遺傳變異是否會增加世界其他地區兒童的尿床風險。尿床不僅僅出現在北歐,而是影響了全世界數百萬兒童。」。

 

研究人員希望能夠更進一步了解導致尿床的原因。有可能找到更多的基因,進而更深入地了解為了讓兒童不再尿床需要些什麼。

 

Christensen說:「目前我們仍然無法利用兒童的遺傳特徵來預測兒童長大後是否可以擺脫尿床問題,或預測某項治療是否有效。不過等到將來有更詳細的研究後或許可以成真。」。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1.01.19)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看完這則文章你覺得?
實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