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論可能會徹底改變子宮內膜異位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發生的原因一直有不同的說法。加拿大研究人員提出一項新理論,過去被忽視的荷爾蒙─睪丸激素,對此疾病扮演重要的角色,這對於子宮內膜異位的診斷和治療可能有直接的影響,也對全球有此疾病的女性發出希望的信號。

 

子宮內膜異位是原本屬於子宮裡的內膜組織,跑到子宮以外部位生長所引起,通常在骨盆內,但也有到身體其他部位,可能引發疼痛、發炎和不孕,目前仍然不淸楚發病的原因。

 

原來是睪丸激素在作祟

這項新研究發現,與沒有子宮內膜異位的女性相比,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的患者在母親的子宮內時,其母親體內的睪丸激素比較少。

 

根據研究人員的理論,母親的低睪丸激素影響了胎兒正在發育的生殖系統,使其日後發生和子宮內膜異位症相關特徵的機率較高,包括:初經提早、短月經週期、高度發炎、改變控制排卵和月經週期的荷爾蒙數量。

 

這個理論説明了幾乎所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皆是由早期低睪丸激素所延續下來的影響,但睪丸激素時常因為被視為「男性」荷爾蒙,而被研究忽視,雖然已知其對女性也有關鍵性的影響。

 

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學生物科學教授,也是研究的主導者B. Crespi表示,早期發育時,低睪丸激素和子宮內膜異位症有最強烈的相關,這個影響可以解釋大部分子宮內膜異位的症狀,對內膜異位症的診斷和治療有直接的意涵。

 

美國Arizona State University人類進化和社會改革系副教授B. Trumble 説:「研究人員一般會聚焦在女性荷爾蒙中的雌激素,而把睪丸激素視為男性荷爾蒙,但在現實中,兩者對所有人類一樣都非常重要。我要為這項研究喝采,作者們超越二元荷爾蒙的盲點,研究整個系列的類固醇激素可能對婦女健康的影響。

 

Crespi説:「這個研究建立了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胎兒發育中內分泌失調,根基在發育早期的生命。同時也澄清了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多囊卵巢症候群的關係,多囊卵巢症候群是由於產前睪丸激素過高而非過低,其原因、相關性和主要症狀和子宮內膜異位症基本上是相反的。如此一來,這個研究幇助我們翻轉對此兩種失調的了解。」

 

這項發現由兩篇文章發表在《進化、醫療和公共衛生》和《進化的運用》期刊。

 

 

 

編譯來源:Eurek Alert (2021.05.10)

 

 

 

看完這則文章你覺得?
實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