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2.14
晶片模擬陰道環境?
過去十年來,人體中的微生物群一直是很熱門的話題。細菌群失衡是許多疾病的根源。但是,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腸道的微生物,女性陰道菌群時常被忽略。
陰道菌群失衡會導致細菌性陰道炎,這種病折磨著全球近30%育齡女性,每年的治療費用約為48億美元。還可能增加孕婦早產的風險,而早產是新生兒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罹患細菌性陰道炎的女性,罹患性病的風險也較高,包括愛滋病。
目前治療細菌性陰道炎主要使用抗生素,但卻經常復發,還可能引起更嚴重的併發症,包括盆腔炎,甚至不孕症。因此,研發更有效的治療方法非常重要。
什麼是陰道晶片?
正如益生菌是腸道問題的解方,現在也在探討以活菌生醫製品來治療細菌性陰道炎。但進行臨床前的動物實驗很困難,因為人類陰道菌群和一般動物的樣貌有很大差異。例如,乳酸桿菌在健康人體的陰道微生物菌種中佔了超過70%,而其他哺乳類動物則低於1%。
因此,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創造了一個解決方法,以晶片複製人類陰道組織的微生物環境。「陰道晶片」由人類陰道上皮細胞和結締組織細胞組成,它複製了陰道的生理特徵,也可接種不同系列的細菌,相當於人類陰道組織,來進行研究。
在陰道晶片上 植生好的菌種
當科學家將雌激素置入陰道晶片時,晶片上的基因表現隨之應變,顯示對荷爾蒙有反應──這是在體外複製人類生殖器官的一個關鍵特徵。
有了人類陰道的活體模型,研究人員接著探討陰道的微生物菌種。研究人員將陰道常見的三種捲曲乳桿菌(L.
crispatus)菌株以不同組合加入陰道晶片。3天之後,這三種菌落都成功地在晶片上定居,也開始產生乳酸,協助維持陰道的低pH值,且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長。
不只是協助維持酸性環境,捲曲乳酸桿菌的存在也影響了陰道晶片的先天免疫反應。和目前理論一致:好的微生物維護健康人類器官,控制發炎。
在陰道晶片上 植生不好的菌種
創造了一個有好細菌定居的健康陰道晶片之後,研究團隊進行了另一個新的實驗。
他們將三個「壞」微生物菌種加入晶片:陰道加德納菌屬(Gardnerella
vaginalis)、普雷沃氏菌屬(Prevotella
bivia)和陰道奇異菌屬(Atopobium
vaginae)。結果顯示,晶片ph值上升、陰道的上皮組織細胞受到傷害,且發炎的物質大量增加。所有的反應皆相似於人類細菌性陰道炎患者的症狀。
陰道晶片試驗 替代動物試驗
研究顯示陰道晶片可以用來測試不同菌種組合對於陰道的影響。換句話說,陰道晶片可以替代動物進行細菌性陰道炎治療的臨床「前」試驗(pre-clinical
trial),以確認最有效的療法。他們也正在整合免疫細胞進入晶片,來探究陰道微生物群如何驅動免疫系統的反應。
研究主持人Don
Inger博士表示:「婦女的健康對全人類的健康很重要,但是創造工具來研究女性的生理仍然或缺。我們希望這個新的臨床前模型,能夠研發細菌性陰道炎新療法,同時可對女性生殖健康有新的了解。」
陰道晶片的研發資金來自於比爾和曼琳達蓋茲基金會,目的在創造細菌性陰道炎的生技醫療,將其移轉至人類的臨床實驗,減少產道感染、產前併發症和嬰兒死亡率,特別在資源匱乏的國家。
此論文發表在《微生物菌種》期刊。
關於器官晶片
編譯來源:Eurek Alert(2022.11.28)、Microbiome(2022.11.6)
+ read more

2022.11.22
地球人口已突破八十億
#2021年全球婦女每人一生平均生育率為2.3胎
#2021年台灣婦女是0.975
聯合國 (UN) 證實,世界人口已達 80 億。
雖然這聽起來像是一個巨大的里程碑,但增長率實際上是自195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並且在2020年首次降至1%以下。
我們花了12年的時間才從70億人口達到這一點,因為全球大部分地區現在的生育率都低於維持人口所需的數量。
2021年每名婦女一生平均生育率為2.3胎,但在
1950年每名婦女生育5胎。
根據7月聯合國發布的《世界人口前景》報告,下一個10億人口
─即達到90億─
將需要大約15年的時間,也就是到2037年。
下一個十億中的一半人口預計將來自八個國家,其中五個在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及、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和坦桑尼亞。
明年, 印度的人口將超過中國,因為印度將趕上並開始超過中國
14 億的人口數字。
編譯來源:Daily Mail (2022.11.15)
+ read more

2021.12.27
Covid-19會降低精子活力
研究人員發現有些人感染Covid-19復原之後數月,精子數量、活動力會變少。精液本身並沒有傳染性。35位男子在有症狀的感染復原後一個月提供精子樣本,很明顯在60%的樣本中精子活動力減低,37%的樣本中精子數量減少。
《生育力和不孕》中報導,比利時120位平均年齡35歲男子在Covid-19症狀消失平均52天後提供精液樣本。復原後一到兩個月的51位男子精液樣本中,有37%精子活動力減低,29%精子數量低。復原後至少兩個月的34位男子精液樣本中,有28%活動力受損,6%精子數量低。感染的嚴重性和精子的特質並無相關。
研究人員結論:「想要懷孕的配偶應該警惕,感染Covid-19 之後的精子品質比較不好。估計恢復時間是3個月,但仍要追蹤研究來確認,並決定是否遭受永久的傷害。」
編譯來源:Reuters (2021.12.20)
+ read more

2021.12.15
陰道細菌群失衡可能導致緊急剖腹產
大約三分之一的丹麥 15 至 45
歲女性在某個時候經歷過陰道菌群失衡。這種不平衡被稱為細菌性陰道炎
(BV),並且不會出現嚴重症狀。先前的研究已指出,細菌性陰道炎與懷孕期間的許多問題有關,包括早產和流產。
在一項新研究中,一組研究人員發現,孕婦在懷孕期間陰道細菌的不平衡與緊急剖腹產的風險增加有關。而其失衡的程度影響了自然產還是緊急剖腹產風險的大小。
丹麥小兒哮喘中心微生物組負責人Dr. Jakob
Stokholm說,「我們的結果顯示,孕婦陰道內的不平衡越大,她通過緊急剖腹產的風險就越大」。
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丹麥 736 名孕婦的 1,396
份陰道菌群樣本。
在細菌成分失衡最少的女性中,有10%
的女性緊急剖腹產,而 16%
的失衡程度更高的女性進行了緊急剖腹產。在失衡程度最高的女性中,整整
22% 的女性緊急剖腹產。
細菌可能觸發緊急狀況
Jakob Stokholm
解釋說,因此,重要的是要瞭解為什麼陰道中的細菌失衡程度與緊急剖腹產有關。他強調,雖然因果關係尚需要更充分的調查,但可能會對相關性提出謹慎的建議。
他說,「當分娩正在進行時,從陰道直接進入子宮的通道是敞開的。在長時間的分娩期間,某些陰道細菌可能會以某種方式影響子宮,從而需要緊急處理剖腹產。這可能會出現母親感染的跡象,或胎兒在子宮內受到壓力,如心率受影響,因此有必要對嬰兒進行手術和取出」。
減少使用肥皂
陰道中理想的細菌組成是非常一致的,主要含有產乳酸的乳酸桿菌。這些細菌可確保健康的環境並抵禦病原菌。
然而,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和改變陰道菌群。含有抗菌物質的自我護理產品可以去除一些重要的乳酸菌,從而干擾天然菌群。因此,最好的辦法是停止在陰道上塗抹過多的肥皂和乳霜。.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1.12.1)
+ read more

2021.12.07
COVID-19 感染的孕產婦易有多重併發症
患有 COVID-19
的孕婦與沒有感染的孕婦相比,更有可能出現懷孕和分娩的併發症。
巴黎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在2020 年 1 月至 6
月的第一波大流行期間,Covid 對法國超過 200,000
名孕婦的影響。
在醫院出生的 244,465 名新生兒中,874名或 0.36%
的母親被診斷出患有
COVID-19。與未感染的女性相比,患有COVID-19的女性年齡較大、肥胖、不只生一個嬰兒或有高血壓病史。
患有 COVID-19
的女性有較高的比率入住加護病房、死亡、子癇前症/子癇症、懷孕高血壓、產前或產後出血、早產或剖腹產和剖腹產。而中止懷孕、死產、妊娠性糖尿病、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和血栓的發生率沒有增加。
其中, Covid 懷孕患者大約有 5.9% 需要重症加護 ─
是沒有感染 Covid患者的 59 倍。
Covid 患者的死亡率為 0.2%,是非 Covid 患者死亡率 0.005%
的約 40 倍。
瞭解到這些併發症,對於醫醫護人員支持孕婦並提供最佳照護非常重要。作者認為,雖然在這項研究中無法確定因果關係,但接種疫苗以保護孕婦免受COVID-19
的侵害是重要的,尤其是對那些高風險婦女。
研究11 月 30日發表在開放期刊PLOS Medicine。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1.11.30)
+ read more

2021.11.09
一個沒有人談論的懷孕風險 — 口腔疾病
懷孕會使先前存在的牙齒和牙齦問題惡化,進而導致妊娠併發症。
CDC報告說,孕婦患有牙齦疾病,這可能導致牙齒脫落,並增加子顛前症的可能性,這是一種嚴重的健康情況。
一些研究顯示,牙齦疾病也可能導致早產或低出生體重。
孕婦由於荷爾蒙改變、有些孕婦對酸性食物的喜好會增加、進食次數明顯增加亦或是有反胃、孕吐的情形,這些情形會造成口腔內的環境改變,讓口腔長期維持在容易導致蛀牙的酸性環境,進而增加蛀牙的機率。
因此,在懷孕前、懷孕期間和懷孕後獲得牙科護理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在台灣,政府提供孕婦每3個月一次公費洗牙服務。孕產婦手冊也有口腔保健的資訊,但是,孕婦在這方面的認知顯然不足。政府應加強宣導,產檢時醫師也應多加提醒,以確保孕產婦及胎兒的健康。
編譯來源:PREGNANCY & DENTAL CARE GO TOGETHER (2021.11)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