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婦女符合「現實」的心血管疾病預防指引
2011.02.17
提供婦女符合「現實」的心血管疾病預防指引
2011年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所更新的女性心血管疾病預防指引指出,過去臨床研究結果忽略個人與社經條件因素,會使女性較不願接受醫學建議與治療,撰寫指引的委員會主席暨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蘿莉默思卡(Lori Mosca)教授談到,貧窮、低識字率、心理疾病、較低英文能力與視力、聽力問題,通常會對醫師試著要改善病人的心血管健康造成阻礙。要處理這些困難,意識倡議一直是重要關鍵,同時女性病人與醫生間維持良好的溝通是重要的第一步,醫生應瞭解女病人用藥情形、藥物副作用與生活習慣等等,才能及早發現問題。 為了評估病人的風險,預防指引列出幾項易引起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相關疾病,包括有狼瘡、風濕性關節炎與懷孕併發症(妊娠毒血症、妊娠糖尿病與懷孕引起的高血壓),默思卡教授指出,有妊娠毒血症病史的女性在懷孕後的五至十五年間,罹患中風、心臟疾病與動脈危險阻塞的風險為常人之兩倍,因此女性病人應特別向醫生詢問自己是否有此風險。此外,當中還特別強調種族族群多樣差異性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舉例來說,非裔美國女性特別容易有高血壓問題,拉丁美洲裔美國女性則為糖尿病問題。 再者,憂鬱症篩檢可作為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的一部份,憂鬱症治療雖不會直接改善心血管健康,但憂鬱症卻可能會影響女性是否接受並遵照醫生的建議。 雖然臨床實驗結果的預防方法要放置真實生活中有其困難之處,但有些一般大眾熟知卻未經實驗證實的心血管疾病預防療法卻可能對女性造成傷害,像是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抗氧化劑或葉酸。 默思卡教授表示,在未來還須更多打擊女性中風與心臟疾病的研究,特別關注並找出女性生命中的不同特定階段如:青春期、懷孕與停經,心血管疾病罹患的風險與有效的預防機會,以及更多預防療法的風險之性別差異分析與研究結果。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Tamoxifen與部分抗憂鬱藥並用會提高死亡率
2010.02.11
Tamoxifen與部分抗憂鬱藥並用會提高死亡率
最近一份有關乳癌病人的大型世代研究發現,同時使用tamoxifen和抗憂鬱藥物paroxetine(商品名:Paxil)會明顯增加乳癌的死亡率。增加的風險會隨著同時使用這兩種藥物的時間長短不同而改變,最高會增加91%的風險。但是,女性如果和其他種抗憂鬱藥物(包括其他「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的藥物)同時使用,並不會增加乳癌的死亡率。 乳癌病人在服用tamoxifen之後,人體內的CYP2D6酵素(cytochrome P450 2D6)會將tamoxifen轉化為endoxifen;然而,paroxetine卻會抑制CYP2D6酵素,使轉化無法完成。Paroxetine並非唯一一個乳癌病人使用的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藥物,但卻會抑制CYP2D6酵素。不過究竟抑制CYP2D6酵素會不會影響乳癌治療的結果目前則還不確定。 為了要釐清這個問題,研究人員蒐集了24,430位乳癌病人的用藥資料,病人的年齡為66歲以上,用藥期間為1993-2005年,其中有7,500位病人同時在使用抗憂鬱藥物。經過比對和篩選之後,研究人員將目標族群鎖定在2,430位同時使用tamoxifen和paroxetine的病人。研究平均追蹤了2.38年,最後有1,074位病人死亡,其中374位死於乳癌。 研究分析發現,所有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的藥物裡,只有paroxetine會增加乳癌的死亡率,且風險會隨著用藥時間而增加;在tamoxifen的療程中有25%、50%、75%的時間同時使用Paroxetine的話,乳癌的死亡率分別會增加24%、54%、91%。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的結果清楚、明確的顯示,使用tamoxifen的乳癌病人應該避免使用會抑制CYP2D6酵素的抗憂鬱藥物,例如:paroxetine、fluoxetine;醫師應該以其他藥物替代。已經在使用此類抗憂鬱藥物的病人,醫師應該考慮更換藥物;但突然中止使用抗憂鬱藥物也可能影響風險,因此,應該循序漸進的更換藥物。 資料來源:BMJ online    
+ read more
憂鬱症吃藥不見得比較好
2010.01.07
憂鬱症吃藥不見得比較好
過去有關抗憂鬱藥物的研究不少,但是研究結果分歧,使抗憂鬱藥物的爭議不斷。藥廠資助的試驗通常發現抗憂鬱藥物明顯的減緩症狀,但是,許多未經發表的研究卻發現抗憂鬱藥物的效益不比安慰劑好。最近有一份研究發現,抗憂鬱藥物只有在重度或是較嚴重的憂鬱症病人身上才能達到抒解的效果,對大部分的憂鬱症病人來說,抗憂鬱藥物的效果和安慰劑其實差不多。這份研究結果有可能使持續已久的爭議落幕。 這份研究是政府資助的研究案,研究人員利用文獻回顧的方法重新檢視六項大型的藥物試驗,總共包含728位男性和女性,其中重度和非重度憂鬱症的病人約各佔一半。研究人員使用漢氏憂鬱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DRS)來評估病人憂鬱症的程度。結果發現在重度憂鬱症(總分25分以上)病人身上,服藥可以明顯減緩症狀,但是對於總分25分以下的非重度憂鬱症病人,服藥則些微、甚至是沒有效益。 這項研究分析的兩項藥品是「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的藥物Paxil和三環抗憂鬱劑類藥物imipramine。雖然這份研究只針對這兩項藥品進行分析,但是研究人員認為其他亦常使用的SSRI憂鬱症藥物,例如:立普能(Lexapro)、百憂解(Prozac)也會發現相同的結果。 研究人員表示,許多醫師對於量表總分在14分以上的憂鬱症患者,就會考慮讓病人服用藥物,而這份研究是第一次針對輕、中度憂鬱症與藥物效益做出分析與結論。這份研究的結果並不表示抗憂鬱藥物是無用的,不少重度的憂鬱症病人服藥仍有其效益,但是輕、中度的憂鬱症病人和醫師都應該多考慮使用運動、心理諮商等替代療法。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 read more
抗憂鬱藥物些微增加中風風險
2009.12.16
抗憂鬱藥物些微增加中風風險
最近一篇研究發現,年長的女性服用抗憂鬱藥物會增加中風的風險和死亡率,增加的幅度不大,但是已達統計上顯著的意義。 這份研究將5,500位服用抗憂鬱藥物的女性與130,000位沒有服用抗憂鬱藥物的女性做比較;服藥的女性是美國婦女健康促進計畫(WHI)的參與者,自WHI研究之初即開始用藥,平均約有六年的用藥紀錄,年齡則介於50-79歲。研究結果發現,女性服用選擇性血清再吸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uptake inhibitors, SSRIs)抗憂鬱藥物會增加45%的中風風險與32%的中風死亡率;此外,三環類抗憂鬱藥物也發現相同的現象。而在其他的心臟疾病則沒有影響。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該類藥物使中風的風險和死亡率增加,但若以個人風險為考量標準的話,中風發生和死亡的風險並不高。目前沒有使用抗憂鬱藥物的女性中風的風險約是0.3%,而有使用抗憂鬱藥物女性的風險約是0.4-0.5%。治療憂鬱症的方式並不是只有藥物,另外還有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等精神治療的方式可參考,不過對重度憂鬱症的病患來說,藥物時常是治療的一部份,也因此醫師和病人評估使用藥物的風險和益處是很重要的。 資料來源:內科學誌(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人工流產不會讓女性憂鬱
2008.08.22
人工流產不會讓女性憂鬱
許多人認為女性在人工流產後會經歷悲痛、難過、傷心等情緒,甚至出現臨床上的情緒失調,例如,沮喪、焦慮等;但是,美國精神科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一個專門小組(Task Force)表示,目前沒有任何證據顯示經歷一次選擇性的人工流產,會影響成年女性的心理健康。 這個專門小組從2006年開始,重新檢視有關人工流產的英文文獻,這些文獻是自1989年至今曾出版在期刊中的實證科學研究。專門小組比較了進行選擇性人工流產和沒有進行人工流產的女性心理健康狀態,並針對有進行人工流產的女性,調查影響其心理健康的危險因子。 專門小組的主席Brenda Major表示,若女性非預期懷孕,不論決定在前三個月進行人工流產或繼續懷孕,都不會影響女性的心裡健康。但是,多次人工流產與心理健康的關係較複雜,目前尚未有確定的科學論證。 影響女性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包括個人、社會、文化等各個面向,例如,家庭暴力、藥物、酒精濫用、經濟狀況等,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增加女性未預期懷孕的風險,也有可能影響懷孕後的心理健康。因此,有關「人工流產會影響女性健康」的說法其實是誤導社會大眾,與其說人工流產會影響女性心理健康,不如說影響女性的是人工流產的污名以及社會大眾與親友所帶來的壓力,例如必須向家人隱瞞等因素,才是影響的主因。
+ read more
中、西藥物不能混著吃
2007.04.04
中、西藥物不能混著吃
美國有一位憂鬱症病患時常尿中帶血,經過很多次檢查、也花了大筆的金錢,但卻始終無法檢查出原因,後來在醫師仔細詢問之下,才發現這位病患平時會從健康食品店買草藥補身,當時這位病患除了吃抗憂鬱的藥物之外,正好同時在使用含有銀杏(ginkgo biloba)的藥草,而銀杏的副作用之一便是容易造成出血,在該病患停止使用藥草後,血尿的狀況便也改善了。 美國聖路易大學(Saint Louis University)的一位學者,針對各種常用的中、西藥品和營養補充品互相影響的效果和副作用等,做了深入的研究。一般人認為不需要處方簽的藥物就可以安心使用,但是研究發現如果交替著吃或是一起吃的話,是有可能造成致命的副作用的;例如常吃維他命等營養補充品,又同時使用草藥或成藥,甚至是醫生開的處方藥的話,不但治不好病,還可能會病的更重。 研究發現聖約翰草(St. John’s wort)若和抗憂鬱、抗焦慮的藥物一起使用的話,可能會造成血清素症候群(serotonin syndrome),也就是出現煩躁、心悸、發熱、冒汗等症狀,嚴重的話,是會致命的。 此外,女性可能會使用當歸來調整月經週期或是減緩更年期症狀,但是,研究發現當歸可能會造成心律不整、低血壓等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問題,如果當歸和抗高血壓藥物一起使用的話,會使女性的血壓急速下降,甚至造成中風。 研究人員強調,許多人認為營養補充品不是藥,而藥草來自於大自然,所以是很安全的,但是卻忽略了不同的藥品若同時使用的話,可能會產生不良的反應,因此,病人在用藥時,應該要注意是否有同時在使用其他中藥或營養補充品、身體是否有出現任何不適的症狀,並且讓醫生瞭解用藥狀況。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