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更年期熱潮紅與乳癌、心臟疾病的關連
2011.02.15
更年期熱潮紅與乳癌、心臟疾病的關連
中年婦女停經後的熱潮紅有時會使女性感到困擾甚至影響日常生活,但近期有兩個研究指出,這由於荷爾蒙變化所產生的潮熱感可能是乳癌與心臟疾病發生的關鍵預示。 第一個由美國國家癌症機構(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補助的研究發現,經歷熱潮紅的女性會發生最常見的乳癌類型之機率明顯減少50%,另一個由美國國家健康機構(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簡稱NIH)補助的系列研究則認為,有熱潮紅症狀連帶似乎也會有較高的心臟病罹患風險。雖然這些結論尚需更多的研究以證實其準確性,但已促使科學家開始再度思考過去認為熱潮紅只是個惱人的症狀而非有益的此一想法。 美國有將近70~80%的女性在停經過程有熱潮紅症狀,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荷爾蒙分泌下降,刺激腦內化學物質,影響掌管血壓與血液溫度的下視丘,此時大腦對週邊溫度變化的過度反應,會發出身體過熱的訊息,造成熱潮紅。科學家推測熱潮紅可能也有會影響心臟的血管成份,但非常少的荷爾蒙所引起的熱潮紅卻可能能對抗乳癌的發生。 西雅圖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乳癌流行病學克里斯多福李教授(Dr. Christopher Li)對於同樣由於女性荷爾蒙下降所引起的熱潮紅與乳癌兩者之間的關係有相當大的興趣。2001至2005年間,他與他的團隊訪談了988位年紀曾有乳癌的55~74歲女性,以及其他449位健康女性,結果發現曾有熱潮紅的女性發生乳腺導管癌與小葉癌(ductal and lobular carcinoma)的機率只有50%,同時熱潮紅的情形愈嚴重,罹患乳癌的風險愈低,李教授特別提醒,研究資料不應被錯誤解讀,他並非要鼓勵女性接受熱潮紅的荷爾蒙治療(hormone therapy,簡稱HT),或停止接受乳房X光檢查,而是希望未來有新的研究能查出哪些症狀、時間點、機率與嚴重性是可以防止乳癌的發生。 於此同時,NIH所補助的全國婦女健康(Women’s Health Across the Nation)研究暗示,持續經常性的熱潮紅可能是發展心血管疾病的初期警告,一項今年稍早發表於更年期停經期刊(Menopause Journal)的研究發現,持續的熱潮紅再加上過重或肥胖會使得發展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高。 該研究主要領導者匹茲堡大學精神病學與流行病學Rebecca Thurston教授指出,大部分研究者不認為熱潮紅會導致女性較易罹患心血管疾病,但這可能提醒女性須多注意其心血管方面的變化。此外,北美停經社會(the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執行長Margery Gass教授認為,飲食可能扮演重要關鍵性,在猴子的研究中顯示,會造成動脈堵塞的飲食不只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更會引起提早停經,因為食物中的毒素會傷害卵巢,使其減少卵子、卵泡與雌激素的分泌產生。因此,既然心臟疾病的發生須要幾十年的時間,那麼持續性的熱潮紅也許可以幫助醫生在疾病初期階段提早發現它們。   資料來源:Pat Wingert
+ read more
流產與家族心臟病史的關聯性
2011.02.14
流產與家族心臟病史的關聯性
劍橋大學喬登史密斯教授(Dr. Gordon Smith)與他的同僚研究發現,在產下第一胎前有兩次流產經驗的女性跟一般女性相比,有較高機率擁有患心臟疾病的家長,在三次流產經驗女性的身上則此機率將又增高。這項新聞為針對基因如何透過家長傳遞給孩子,影響心臟疾病與流產問題的研究提供了線索。 史密斯與他的團隊曾於針對十三萬蘇格蘭女性的研究中,已發現經常性流產的女性隨著年紀增長比較可能罹患心臟疾病,這使得研究團隊懷疑這樣的女性是否較可能有家族心臟病史。因此,研究團隊採樣將近七萬五千位在1992至2006年間產下第一個孩子的女性,以及其中將近三分之二女性的父母的醫療資訊。發現跟無流產經驗的女性相比,流產過兩次的女性擁有死於心臟疾病或因心臟疾病就醫的家長之機率高出25%,三次流產者則高出56%,收入、教育與懷胎時女性是否抽菸都無法解釋以上兩者之間的關連性。 史密斯提到,心臟與血管在懷孕早期階段具有相當大的重要性,例如連接胎兒與母親的血液供給,所以某些隱藏的心臟問題必然會影響懷孕的過程,往後研究若能找到這些基因將有助於進一步找到治療的方法。     資料來源:產科學與婦科學期刊(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 read more
週邊動脈症的性別差異
2011.02.09
週邊動脈症的性別差異
  擁有較小的小腿肌肉也許為一女性特徵,但近日美國西北大學研究發現,對於有週邊動脈症的女性患者來說,這可能是一大劣勢,使得她們走路與爬樓梯比有同病症的男性來的慢。 西北大學醫學與預防醫學教授Mary McDermott指出,美國有八百萬男女人口患有週邊動脈症(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簡稱PAD),不運動而過度肥胖的人、糖尿病人、高膽固醇者及吸菸者均屬於週邊動脈症高危群。 該病症會導致腿部動脈受阻塞,並使患者的心臟病與中風的罹患風險增加。其初期症狀會出現走幾十公尺就會感到小腿酸麻、僵硬的現象,只要略做休息即好轉,因此患者通常不甚在意,不過隨著腿部不適的次數愈來愈頻繁,甚至半夜還會因腳部抽筋疼痛而醒來,緊接著下肢會開始陸續出現冰冷、蒼白的現象。其它症狀還包括腳趾甲變質、小腿肌肉萎縮及腳部出現無血潰瘍等。在台灣,為數不少的糖尿病患者都是動脈疾病的高危險群。 McDermott教授的研究團隊用四年時間觀察三百八十位男女,每年測量他們的小腿肌肉與腿長,發現在PAD患者身上,用來刺激小腿肌肉的氧氣會被腿部動脈的阻塞所影響,導致其無法順利到達小腿肌肉。研究者同時每年追蹤病患是否能不需藉由協助,持續走路與爬樓梯長達六分鐘,經過四年研究後發現,PAD女性患者較可能比男性患者不易達成目標。若在研究之初將女性擁有較小的小腿肌肉列入考量因素之中,似乎可以解釋其中的性別差異。 在此研究中,男人每年所耗失的小腿肌肉比女人多,卻儲存了較多的下肢肌肉,以保護他們抵擋快速的腿部功能衰退。McDermott教授認為PAD女性患者應接受診斷治療,並多作走路與踏板練習以防衰退。     資料來源:美國大學心臟病學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read more
自然流產或死產增加心臟疾病風險
2010.12.03
自然流產或死產增加心臟疾病風險
傳統用來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指標常常會低估女性的風險,最近一份德國的研究發現,曾經發生過自然流產或死產的婦女日後發生心臟病的風險比一般婦女高出許多。 為了要瞭解自然流產、人工流產、死產與心肌梗塞的相關性,這份研究的對象包含11,518位至少懷孕過一次的婦女,這些婦女的年齡介於35-66歲,研究平均追蹤了11年。結果發現:在控制年齡、菸酒習慣、身體質量指數(BMI值)、腰臀比、運動量、健康狀況等變因之後,每一次死產約提高2.32倍的心臟病風險,自然流產兩次以上則約提高4.34倍的心臟病風險;但人工流產和心臟病則沒有相關性。此外,研究也發現,任何形式的懷孕終止都和中風沒有相關性。 研究人員表示,在評估女性心臟疾病的風險時,她的風險因子不可能和男性一模一樣。這份研究顯示曾經經歷過自然流產或死產的婦女發生心臟病的風險會比較高,因此,在心臟疾病的預防和風險監控上,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資料來源:心臟期刊(Heart)    
+ read more
性別影響心血管治療
2010.11.17
性別影響心血管治療
美國一篇研究指出,雖然整體來說已經有進步,但是在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的治療成果上仍存在著性別差異,亦即性別在周邊動脈疾病的治療成果上是一個重要的風險因素,身為女性有可能使病人得到較差的術後結果。 這份研究檢視了372,692位在1998-2007年間因周邊動脈疾病而住院的病人,其中43.7%為女性;和男性相較之下,女性平均年齡高三歲、肥胖的比例多7%、肢體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的比例高1.7%。結果發現女性的死亡率比男性高1.1%,其中落差最大的是腦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女性的死亡率在調整變因後比男性高出33%;女性冠狀動脈心臟病(CAD)的死亡率也比男性高21%;此外,手術副作用的比例女性也比男性高,特別是出血(10.62 % vs 8.19%)與感染(3.23% vs 2.88%)。 研究人員認為在死亡率上會有性別差異,可能是因為忽略了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和高風險的女性族群。   資料來源: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 read more
女性工作壓力大  不利心血管
2010.11.15
女性工作壓力大 不利心血管
美國1項研究顯示,工作壓力較高的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高出40%。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她們心臟病發的機率高出88%,也比較容易中風,或需要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波士頓布里翰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花了超過10年時間,追蹤1萬7415名健康婦女。 這份研究被提交至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工作壓力是一種心理壓力,定義是工作要求高,決定機會受限,發揮創造力或個人技巧的機會也少。 學者同時發現,工作上的不安全感,和高血壓或肥胖一樣,都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但是和心血管健康不佳沒有直接關連。 壓力會誘發腎上腺素和可體松等荷爾蒙釋放,這些荷爾蒙若一直維持在高濃度,被認為會損害心血管系統。 壓力也可能加重發炎症狀,破壞血管裡的脂肪斑(fatty plaque)平衡,產生循環系統問題。     資料來源:中央社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