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小心趁機「坐」大
2014.12.25
女人小心趁機「坐」大
  由於現代人的工作時數拉長,因此工作習慣對於人們的健康影響重大。美國研究發現,坐著辦公的時間長短與人體肥胖有高度相關。   研究小組於2012-2013年間訪問了1,891位來自美國密蘇里州四個城市的居民,其年齡在21-65歲間,且每周在公司工作20小時以上。研究者請他們自述上班中的坐時,再觀察其與BMI值的關係,同時比較此關係是否有性別和種族差異。   研究發現,坐時與BMI值確實存在關係,但只有女性容易因為坐時變長而增加肥胖的可能性。在女性的樣本中,相較於每日上班中的坐時在30分鐘以下者,坐時在30-180分鐘間者,其肥胖機率是前者的1.53倍;而每日坐時超過360分鐘的女性,其肥胖機率更增加至1.70倍大。男性在此研究中則未顯現出其坐時與BMI值存在關係。研究者認為這可能與運動習慣存在性別差異有關。   另外,此項研究亦發現坐時與BMI值的關係存在種族差異。相較於白人女性,黑人女性容易因為坐時變長而肥胖。至於男性樣本中是否也存在種族差異,由於黑人男性樣本數太少,因此無法定論。   雖然此篇研究的樣本來自來自特定地區、缺少亞洲人的數據,並且是以參與者自述的方式進行,可能造成研究上的限制,但研究者強調上班是主要坐時增長的原因,建議從減少上班中的坐時開始,更有助於減緩肥胖的發生。另外,近來亦有研究發現,會議中採站姿可能提升工作表現。因此,提醒女性上班族宜多注意平時之運動習慣,以避免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疾病纏身。     資料來源:_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_        
+ read more
一日一蘋果 肥胖遠離你
2014.10.09
一日一蘋果 肥胖遠離你
 根據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醫最新研究發現,一天一蘋果或許有助防止肥胖,尤其是青蘋果(Granny Smith)效果最佳。    多項研究早已發現蘋果對人體健康有許多助益,包括每天吃一顆蘋果,和每天服用降血脂藥物同樣有助防止心血管死亡風險;蘋果和梨子可以降低五成的中風機率。 好的腸道細菌可有助增強免疫力及維持體重,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則透過研究蘋果所含的非消化性化合物,包括多酚類和膳食纖維,希望了解是否有助促進好的腸道細菌生長。他們並用七種不同品種蘋果來餵食老鼠,以了解哪一種蘋果最能促進有益的腸道菌生長。結果發現青蘋果的效果遠優於五爪、富士、金冠、Gala等紅蘋果。    科學家解釋,青蘋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卻含有很高的膳食纖維與多酚類,他們經過胃部不會被胃酸分解,當這部份化合物達到結腸時,會被結腸中的細菌發酵,產生丁酸,從而刺激有益細菌在腸道中生長。    腸道菌叢的不平衡通常與飲食有關,長期可能導致慢性炎症,進而引發糖尿病,科學家認為,多食用青蘋果可以降低炎症,重建腸道菌叢的平衡,並增強飽足感。   華盛頓州立大學的諾拉托教授說:「我們知道,總的來說蘋果是非消化性化合物的良好來源,但因品種而有差異。這項研究的結果將幫助消費者選擇不同品種的蘋果來對抗肥胖。」 約3成5的美國成人都有過重問題,因此面臨與肥胖有關的各項疾病風險,包括心臟病、中風、第二型糖尿病、甚至癌症。諾拉托教授表示,希望此研究的發現能更有助對肥胖問題的治療。     資料來源:食物化學期刊(Food Chemistry)      
+ read more
兒童愛吃的早餐穀片 含糖量過高!
2014.05.22
兒童愛吃的早餐穀片 含糖量過高!
  各種玉米片或穀物麥片加牛奶,是西式早餐中常見的選擇之一,深受兒童的喜愛。但最近美國環保團體「環境工作小組」(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針對美國超過1,500種穀物麥片產品(其中有181種特別針對兒童)進行分析發現,兒童如果平均每天吃一碗份量,一年將吃進高達4.5公斤的糖份!   環境工作小組指出,兒童穀物麥片中的熱量有34%是來自糖份,過去曾要求製造廠商降低含糖量,卻沒有任何一家產品進行過調整。此外,產品包裝標示會大力宣傳產品所含豐富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素等,這樣的行銷策略引導消費者只去注意其中的營養素,卻忽略當中不健康的糖含量問題,而一般來說,只要吃下一碗穀物麥片的量就吃進了1.5茶匙的糖份。   同時,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分析也發現,美國民眾穀物麥片的食用量比包裝標示的標準份量高出30%,目前全美有10%的民眾吃下的份量已是標示建議量的2.5倍以上。因此即便是消費者有特別注意到營養標示,他們仍可能讓小孩吃下了比預期還要多的糖。   許多研究都指出,攝取過多的糖份會相對減少其他營養素的吸收,包括鈣質、纖維素、鉀、維生素C與E等,同時吃太多的糖也會導致飲食過量的問題,除了容易蛀牙之外,出現肥胖與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將提高。   環境工作小組建議家長應從各方面飲食都盡量降低小孩的糖份攝取量,多選擇無糖的食物,並注意食品的營養成分標示,購買穀物麥片時可選擇每一份量含糖量在4公克以下的產品。   資料來源:環境工作小組 (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    
+ read more
小心肥胖會增加卵巢癌風險!
2014.04.07
小心肥胖會增加卵巢癌風險!
  家族病史、懷孕史、年齡及乳癌病史是一般為人所知比較常見的卵巢癌風險因子,但女性卻容易忽略體重過重或肥胖也是提高罹患卵巢癌機率的原因之一。   日前在一項由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與美國癌症研究(AICR)所共同完成的研究中又再度證實這個論點,研究並建議女性可透過改變飲食及運動等生活習慣,降低卵巢癌風險。   這個研究的結果是統整分析25個包含400萬女性參與者的研究後所發現的,研究指出,每增加5%的BMI值,女性的卵巢癌風險會提高6%,同時,BMI值超過28.4(kg/m2)者,卵巢癌風險也明顯比較高。研究表示,其他像是乳癌、大腸直腸癌及子宮癌,在過去的研究都已經證實過重與肥胖是這些癌症的風險因子之一,這次的研究更加確定應將卵巢癌並列其中。   世界癌症基金會提醒,女性平日應注意定期追蹤BMI值,並避免吃速食與喝含糖飲料,且每餐盡量控制選擇份量較小的餐點,同時,搭配運動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此將會有助於降低罹癌風險。     資料來源: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      
+ read more
胖也可以很健康嗎?
2013.12.20
胖也可以很健康嗎?
  一般人可能會有一個觀念,那就是即便稍微胖一點,只要看起來結實應該還是很健康,不過最近一項加拿大研究在整理分析過去的多個研究後,推翻了所謂的「健康的肥胖」這種概念,指出無論代謝功能正常與否,體重一旦超出正常範圍值就會增加心血管風險因子的風險。   研究對包含超過6萬1千名參與者的八個觀察性研究進行系統性回顧分析,將參與者以代謝功能與體重按程度不同交叉配對,一共分為六組,比較這些組別之間全死因死亡率與心血管疾病事件發生的情形。   研究結果顯示,不管代謝功能正常或異常,體重都會對包括血壓、腰圍、膽固醇濃度及胰島素抵抗產生影響,體重愈重,這些風險因子情況就會愈惡化嚴重,兩者具正向關連。其中有數據顯示即使同樣都是代謝功能正常,但肥胖者發生死亡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將比正常體重者提高24%。   最後研究表示,這樣的結果顯然與那些認為BMI值上升也對健康無害的說法相左,同時認為沒有所謂可以胖得很健康這種事。研究限制包括未將其他可能影響風險的變項如活動量及吸菸史一起納入分析,且多數研究沒有把老人這個族群加入。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骨髓內脂肪過多恐提高骨質疏鬆風險
2013.07.18
骨髓內脂肪過多恐提高骨質疏鬆風險
  過去研究多是分析內臟脂肪對骨質密度的影響,日前有一項研究指出女性腹部脂肪會傷害骨骼健康。不過,最近一項美國研究則特別針對骨髓內脂肪量對骨密度的影響進行了解,指出骨髓中的脂肪密度增加,可能會提高骨質疏鬆的發生風險,顯然與過去認為肥胖對於骨質疏鬆具有保護作用有相左的論點。   這項研究有106位19-45歲參與者,他們雖過重卻仍健康,研究測量他們體內的脂肪量。結果發現,血液、肌肉及肝臟部位若囤積過多脂肪,骨髓內的脂肪密度也會提高,但骨髓內脂肪愈多,卻反而使骨頭變得脆弱,人們愈容易發生骨折。   研究還發現,好膽固醇(HDL) 與骨髓內脂肪呈反向關係,好膽固醇(HDL)愈少,骨髓內的脂肪愈多,但三酸甘油脂則與骨髓內脂肪呈現正向關係,而三酸甘油脂會刺激蝕骨細胞的成長。   這項研究並未直接證實血液及內臟內過多的脂肪會造成骨質疏鬆,未來應針對此部分的生理機制有進一步研究。       資料來源:放射學期刊(Radi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