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研究證明,父親與幼齡子女的相處,確實有男女性別的差異,例如父親在與女兒互動時會唱更多的歌,並且更常使用和悲傷情緒(哭、眼淚、孤單)及身體(肚子、臉頰、腳)相關的詞彙;相反的,他們與兒子的相處模式多為「打鬧遊戲」,且更常使用「全部」、「以下」、「很多」等與未來學術相關的分析語彙,此外,他們也會對兒子使用更多與成就相關的詞,包含「最棒的』、「贏」、「超級」、「頂尖的」。
除此之外,研究也發現讓父親觀看兒女不同表情的圖片,從中發現看見女兒時,父親腦中負責「獎勵」與「情緒管理」的區塊對女兒開心的臉部表情有較大反應,對兒子的腦部反應則較為全面。
研究負責人Jennifer Mascaro解釋,他們無法斷定這樣的行為差異與腦部反應,究竟是生理因素,還是受到社會刻板印象所影響,或者是兩者交互影響後的結果。但這項研究的重要性在於,父親與兒女的相處模式在其年紀很小的時候便已顯現,而這些結果和之前的研究文獻並無衝突。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先前也有類似研究指出打鬧遊戲可以促進情緒管理和社會競爭力等等,因此,父母應對於自己與孩子的相處方式有更深、更謹慎的思考,特別是無心的相處細節,讓孩童發展更為全面。
資料來源:Daily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