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人來說,談論月經仍然讓人感到不自在,通常是由媽媽負責,對於自己沒有月經經驗的爸爸更是如此。但是,越來越多爸爸開始打破這個月經羞恥的迷思,今年16歲的Helen敘述她第一次月經來潮時,因為爸爸剛好在家,所以是爸爸協助她處理的。
對許多家長來說,和孩子聊月經可能會有點尷尬,但Helen說,爸爸一直很坦率地談論月經,告訴她會發生什麼事,因此當月經真的來時,她並不慌張、可以更輕鬆的面對。
她說:「爸爸也許沒辦法告訴你月經來實際是什麼感覺,或是它如何影響生活,但他們仍然可以提供建議、陪你聊這件事。」
John會和兩個女兒談論月經來時可能的感覺、疼痛程度,以及各種生理用品種類。現在從事教育工作者的John坦言自己一開始並不懂,但他請教妻子與媽媽,也利用書籍與網路資源來學習。
月經是重要的生命課題!爸爸也一起參與
對John來說,月經是健康議題,而非應該感到羞恥的議題。雖然「爸爸談月經」這件事仍有尷尬,但他認為:「重要的是要陪伴,讓孩子覺得你很親近。」
喪偶的父親Roy則是沒有選擇的餘地,自妻子因癌症過世後,他獨自撫養女兒長大。他在女兒九歲時就開始陪她談月經,透過書本協助她認識月經。「一開始她臉色感尬,但我們仍然很開放地討論。」
後來,他拿出衛生棉,教女兒如何黏在內褲上,還建議她先試貼看看。Roy認為,當孩子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時,才會感到害怕。」
他說:「我是在陪伴女兒為她的人生做準備,而月經、性、男朋友、關係,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雖然都很不容易,但不能逃避。」
月經倡議團體發起「給爸爸衛生棉」行動
對許多女性而言,第一次月經的經驗並沒有那麼開放。
在倡議月經貧窮的非營利組織「Hey Girls」工作的Hannah Routledge回想自己的經驗仍覺得不舒服「「我念的學校完全沒有任何準備,連垃圾桶都沒有。」
「Hey Girls」在2019年發起了「Pads for Dads(給爸爸衛生棉)」行動,提供免費的教材與教學,協助爸爸與孩子談論月經。這個活動的設計是為了打破爸爸們(以及所有家長)對月經的污名。
兒子也要知道!日常中進行月經教育
「不用等到某一天進行『重要對談』,而是要日常地、自然地討論,確保家裡有準備生理用品,也讓孩子知道你會陪伴她、支持她。」
Hanna也強調,父母同樣應該與兒子談論月經,讓他們有意識地理解這件事。
家庭醫師Nighat Arif的專長在於女性健康。她提到,當她六歲的兒子在浴室裡發現她的衛生棉條時,她就開始了第一次談話。
她告訴他:「這是媽媽在流血時會用的東西。」起初這讓兒子感到焦慮與慌張,但她告訴他這是正常的,女性每個月都會這樣。
Hanna說,對於月經的態度正在改變,「我的爸爸以前完全避談這類話題,但現在,如果孫女們需要或想聊,他會開放的與她們聊。」
性健康教育不只是媽媽的責任!
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婦產科醫師Christine Ekechi指出,在父母與孩子談青春期話題上,社會仍存在雙重標準。Ekechi醫師認為有許多單親媽媽在教導兒子關於青春期、成長、性行為安全措施等議題,但從不說媽媽們不能談,那為什麼換成爸爸就不行和女兒談呢?
Ekechi醫師認為,家庭中對月經議題的開放態度,也能帶來更廣泛的正面影響。她認為,有知識的父親,也會成為更好的同事與領導者。這不僅有助於減少職場中的月經污名,也能推動「月經平權」。
她補充說:「最重要的是,這會讓父女關係更親近。」
編譯來源:BBC(202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