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藥能降低卵巢癌的風險?

一顆小小的藥丸,卻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儘管避孕藥的主要作用是預防懷孕,但南澳大利亞大學的最新研究顯示,口服避孕藥可能還能幫助降低卵巢癌的風險。

 

研究人員透過人工智慧篩檢卵巢癌的危險因子,發現曾經使用過避孕藥的女性,罹患卵巢癌的風險降低了26%;而在45歲以後仍使用避孕藥的女性,卵巢癌的風險降低了43%。

 

這項研究還辨別出了一些與卵巢癌風險相關的生物標誌物,其中包括紅血球的某些特徵以及血液中特定的肝酵素。此外,體重較輕或身高較矮都可能和罹患卵巢癌風險較低有關。研究人員還發現,與未生育的女性相比,生育兩個以上孩子的女性,罹患卵巢癌的風險降低了39%。

 

在2月4日世界癌症日(World Cancer Day)前夕,這些研究結果可能有助於推動卵巢癌的早期診斷。

 

卵巢癌在台灣的現況

在台灣,卵巢癌是女性第七大癌症。2022年,台灣共有1859位女性罹患卵巢癌,有765人因卵巢癌過世,死亡率較前一年上升10.5%。此外,與其他癌症相比,卵巢癌的死亡年齡偏低。卵巢癌死亡年齡中位數僅62歲。

 

卵巢癌晚期存活率低,減少排卵能預防卵巢癌?

南澳大利亞大學研究員Amanda Lumsden博士表示,卵巢癌通常在晚期才被診斷出,大約70%的病例是在癌症已經顯著惡化時才確診。晚期診斷導致五年存活率低於30%;相比之下,早期發現的卵巢癌五年存活率超過90%。透過預防和早期檢測來提高存活率,這正是辨別風險因素如此重要的原因。在這項研究中,我們發現曾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其罹患卵巢癌的風險較低。而那些最後一次使用避孕藥的時間在40歲中期的女性,風險又降低更多。

 

這也指出了一個問題—是否能以減少排卵次數的方式,作為預防卵巢癌的一種潛在策略?

 

研究項目負責人Elina Hyppönen教授表示,透過使用避孕藥來減少排卵次數,或是降低有害的脂肪堆積,我們可能能夠降低卵巢癌的風險。但仍需要更多研究來確定最佳的辨別與預防方法。

 

人工智慧協助在早期辨別卵巢癌的風險因子

這項研究由醫學研究未來基金(MRFF)資助,並使用人工智慧分析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中221,732名女性(37至73歲)的數據。

 

南澳大利亞大學機器學習專家Iqbal Madakkatel博士表示,該研究顯示了人工智慧可以幫助辨別原本可能被忽略的風險因素。

 

Madakkatel博士說道:「我們納入了近3000種與健康、藥物使用、飲食與生活方式、身體測量、代謝及荷爾蒙相關的數據。有趣的是,這些數據顯示,平均在診斷前12.6年測量,能夠預測卵巢癌風險。這意味著有可能開發出篩檢測試,在極早期辨別出高風險的女性。」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5.2.2)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 Cancer(2025.1.6)

 

 

 

看完這則文章你覺得?
實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