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萬女性為緩解更年期不適而選擇荷爾蒙治療,但最近一項大型回溯性研究指出,使用荷爾蒙療法的女性,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明顯高於未使用者。
研究人員強調,目前僅能確認關聯,尚不足以證實兩者之間存在因果關係,仍需更多研究釐清機制。
研究發現:荷爾蒙療法組自體免疫疾病風險顯著增加
研究分析超過180萬名停經後婦女的健康數據,結果顯示,接受荷爾蒙療法的女性,在5年、10年與20年內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比例,分別為6.7%、8.6%、9.0%,明顯高於未使用者的5.2%、6.7%、7.1%。
進一步分析顯示,大多數自體免疫疾病在荷爾蒙療法組中風險上升。例如,乾癬(psoriasis)的風險比約為1.03,而硬化苔癬(lichen sclerosus)則高達2.90。整體而言,荷爾蒙療法使用者在研究期間罹患任何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比(HR)為1.33。
不過Jiang博士強調:「這項研究發現的是統計學上的關聯,而非直接因果。雖然風險確實上升,但絕對增幅相對有限,且會依疾病類型有所不同。」
專家呼籲:無需恐慌,但須謹慎評估
醫界普遍認為,性荷爾蒙在免疫系統中的作用十分複雜。雌激素一方面有助於調節免疫反應,另一方面卻可能在特定情況下,促使免疫系統對自身組織產生攻擊反應。而更年期後發病率上升,可能顯示著性荷爾蒙扮演的免疫調節角色。
整體而言,研究結果顯示停經後女性在使用荷爾蒙療法時,應對潛在的自體免疫疾病風險保持關注,但無須過度恐慌。
美國更年期醫學會醫學主任Stephanie Faubion博士也在聲明中指出:「荷爾蒙療法仍是治療更年期症狀的一線方法,但它並不適合所有人。醫療人員應採取個別化的開立策略,綜合考量患者的健康狀況與風險因素。」
研究怎麼做?
這項回溯性研究使用了美國TriNetX全球健康研究網絡中的去識別化病人數據。採用傾向分數配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將年齡、族裔、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原發性高血壓、重度憂鬱症等混雜因子平衡後,每組各有約90.79萬名婦女,平均年齡約60.5歲,白人佔77.6%,黑人佔7.6%,拉丁裔或西班牙裔佔約6%。
研究同時提醒,停經後女性若伴隨腸道菌叢失調、維生素D偏低、壓力、憂鬱、菸酒、環境污染、肥胖、高血壓、荷爾蒙變化或家族史等因素,,也可能進一步增加自體免疫疾病風險。
這項研究由費城Drexel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的Xuezhi (Daniel) Jiang博士在美國更年期醫學會年會上發表。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25.10.27)、The Menopause Society(2025.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