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斷層掃描在檢測腫瘤和診斷許多疾病上是不可或缺且被廣泛使用的工具。自2007年以來,美國每年電腦斷層掃描的次數增加了30%。在台灣,2018年到2022年電腦斷層使用增加了17%。然而,電腦斷層掃描會使患者暴露於致癌物—電離輻射中,長期以來人們已知此技術會增加癌症風險。
5%的癌症由電腦斷層掃描引發
根據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一項新研究,每年可能有約5%的癌症是由電腦斷層掃描(CT)引發,而且兒童的風險更高。此研究呼籲應避免過度使用電腦斷層掃描。
其中,嬰兒面臨的風險最大,其次是兒童與青少年。然而,最常接觸掃描的成年人也面臨相當高的風險。僅在2023年,美國就進行了9300萬次電腦斷層掃描,可能將導致近103,000例的癌症(這比先前估計的多出3到4倍),其中,50至59歲的成年人罹患癌症數量最多:女性為10,400例、男性為9,300例。成年人最常見的癌症包括肺癌、大腸癌、白血病、膀胱癌和乳癌。兒童中最常見的預測癌症是甲狀腺癌、肺癌和乳癌。掃描時年齡不到1歲的預測癌症風險最高,患癌症的可能性是研究中其他人的10倍。
該研究的作者、UCSF放射科醫師兼流行病學教授Rebecca Smith-Bindman博士表示,電腦斷層掃描可以挽救生命,但使用它的潛在危害常被忽視。考慮到美國的使用量巨大,如果現在不改變做法,未來可能會出現許多癌症病例。此研究認為電腦斷層掃描的風險與其他重要風險因素(如飲酒和體重過重)不相上下,減少掃描次數和每次掃描的輻射劑量將可以降低罹癌風險,挽救生命。
減少不必要的掃描以降低癌症風險
研究人員表示,部分電腦斷層掃描對患者幫助不大,並被過度使用,例如用於上呼吸道感染或較不嚴重的頭痛症狀。建議患者可以通過減少這些掃描或接受輻射劑量較低的掃描來降低風險。
共同作者、UCSF兒科重症監護助理教授Malini Mahendra博士表示,家屬必須了解兒童掃描導致癌症的風險。很少有患者及家屬被告知與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相關的風險,我們希望研究結果能幫助臨床醫生能更好地量化並傳達這些癌症風險,在權衡電腦斷層檢查的益處和風險下,協助醫病雙方在充分了解後進行討論。
這項研究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資助,於4月14日發表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期刊上
編譯來源:UniversityOfCalifornia(2025.4.17)、JAMAInternalMedicine(202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