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有人在社群平台上展示他們所信奉的多步驟保養程序。他們可能使用昂貴的產品,例如蝸牛黏液或紅光美容儀,據稱能為肌膚補水或減少細紋。
但這些真的有必要嗎?真的有效嗎?
耶魯大學醫學院皮膚科教授Kathleen Suozzi表示:「社群媒體對我們使用的保養品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每個人都像是在當自己的臨床醫師,試著自行診斷膚質並嘗試各種保養方式,而最主要的問題是,保養程序變得太過複雜了。」
一些皮膚科醫師指出,許多在網路上爆紅的保養產品其實沒有必要,即使有些產品使用起來感覺不錯,有的雖無大害,但也有些可能引發比原本更多的問題。
臉部肌膚需要額外保護
臉部的皮膚比身體其他部位更薄,因而需要比其他地方更溫和的保養方式。
此外,每個人的膚質也不同:適合油性肌膚的清潔用品,未必能讓乾性肌膚感到滿意。
皮膚科醫師表示,保養程序應從三樣東西開始—溫和的潔面產品、能滋潤臉部的保濕霜,以及至少SPF30的防曬乳。
太多產品會刺激敏感肌膚,也可能造成重複使用,因為許多產品含有相同成分。在任何情況下,防曬都是關鍵。
貝勒醫學院「色膚診所」主任Oyetewa Asempa表示:「事實上,人們來找我諮詢的九成臉部肌膚問題,都是因為紫外線而惡化的。例如:皺紋、發炎後的深色色素沉澱,以及痘疤形成的暗斑,都會因陽光照射而惡化。」
A醇(Retinol)與去角質產品
市面上的A醇乳霜與化學去角質產品,常以「延緩老化」為訴求銷售。其中一些確實獲得皮膚科醫師推薦,但也有例外。
隨著年齡增長,皮膚製造膠原蛋白的速度會變慢,而膠原蛋白正是讓肌膚彈性飽滿的關鍵。這會導致皺紋的產生。皮膚科醫師指出,類維生素A酸與A醇乳霜能有所幫助,但建議不要在30歲以前使用,因為過早使用可能造成皮膚刺激等問題。
暗沉與死皮細胞堆積也是常見的保養困擾。
去角質(去除死皮)能改善這些狀況。但皮膚科醫師建議避免使用含有顆粒、鹽或糖等「物理性」去角質產品,因為這些會直接摩擦並損傷脆弱的臉部肌膚。相對地,可以選擇含有果酸(AHA)或水楊酸(BHA)的化學性去角質產品,但若使用這類成分,務必要搭配防曬。
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的指引,只要市售產品明確標示化學去角質成分濃度,這類產品即被認為是安全的。但這項規範不適用於美容沙龍所進行的高強度化學換膚療程。
應避免的保養產品
網紅們常試圖用新潮的保養概念吸引注意,但皮膚科醫師希望這些潮流能退場。
Asempa醫師指出其中一個流行例子:牛脂(又稱牛油、牛脂膏)。
「我希望你把牛脂留給牛就好,」她說。
光療美容儀同樣極受歡迎,但也同樣被誇大。皮膚科醫師表示,這些產品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有用,具體效果取決於使用的光色與強度。
Suozzi醫師說,研究顯示紅光美容儀可能對膠原蛋白生成有些許幫助,但「它不會讓你的皮膚出現戲劇性的改變。而且若要見效,你得非常頻繁地使用,一週至少要用好幾次,才有可能出現任何效果—如果有的話。」
價格昂貴的保養品不一定比較有效
紅光美容儀、蝸牛黏液(據稱能保濕)以及其他產品都可能價格不菲。但不要被價格迷惑。
Emory University醫學院皮膚科教授Jordan Lim醫師表示:「價格不等於效果,也不等於更好的結果,許多你在6美元面霜中看到的成分,同樣也出現在20美元面霜裡,甚至出現在名人使用的那瓶300美元面霜裡。」
編譯來源:The Seattle Times(202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