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新的全球研究指出,男性因全球前20大健康問題而過早死亡的可能性,明顯高於女性。在這20種主要傷病當中,有13項男性的罹病與死亡風險都高於女性,特別是心血管疾病、COVID-19、交通事故、肺病與肝病等。而女性則在7種疾病的風險較高,包含腰痛、憂鬱症、頭痛、焦慮症、其他肌肉骨骼疾病、失智症和HIV/AIDS。
這份研究運用「2021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數據,分析全球20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性別健康差異。研究排除性別專屬疾病,聚焦在男性與女性在健康狀況上的差異,如前列腺癌、卵巢癌等,聚焦於男女皆會罹患的疾病。
女性壽命較長,病痛時間也更久
研究顯示,女性平均壽命雖較長,但一生承擔更多非致命、長期性的健康問題,如下背痛、肌肉骨骼疾病、慢性頭痛與心理健康障礙等。其中,下背痛是女性健康損失的主要原因之一,2021年女性的發病率比男性高出超過三成,尤其在高所得國家與拉丁美洲更為明顯。
女性與男性的不同在於,女性往往從年輕時期就開始面對這些病症,且隨著年齡增加愈趨嚴重。但這類與生活品質密切相關的健康問題,卻經常未受到政策資源與醫療研究的足夠關注。
來自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中心(IHME)的研究員Gabriela Gil表示:「肌肉骨骼與心理健康問題長年困擾女性,但相關議題始終未獲得足夠的公共衛生重視。女性的健康需求,早已超出現行醫療體系對婦產與生殖健康的傳統關注。」
男性較易因慢性病早逝 卻不願就醫
相較之下,男性在COVID-19 的感染與死亡風險上比女性高出45%,尤以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等地區的性別落差最明顯。
心臟病則是第二大影響男性健康的疾病。整體而言,男性因心臟病罹病或死亡的風險比女性高出45%;在中歐、東歐與中亞地區,這一差距甚至高達49%。
另一篇從性別角度討論疾病發展的研究也指出,男性罹患高血壓、糖尿病與HIV/AIDS的機率高於女性,但就醫率與治療遵從度明顯偏低,容易延誤治療,增加病情惡化風險。
研究團隊指出,男性從年輕時期就開始累積健康風險因子,如菸酒使用、危險駕駛與健康意識不足等,但多數國家的公共衛生策略仍未針對這些風險設計性別友善的介入措施。
性別健康差異 應納入政策與預防策略
這項研究進一步強調,COVID-19的流行已明確顯示了性別差異對健康結果的深遠影響,但多數國家的醫療政策與服務設計,仍以「健康中性」為前提,未正視男女在生理、行為與社會角色上的根本差異。
IHME助理教授Luisa Flor表示:「目前的證據,加上COVID-19的經驗,都清楚提醒我們,性別差異會實質影響健康結果,現在正是採取行動的時機!」
Flor強調,性別不是背景變項,而是健康的關鍵因子之一。各國應從生命早期就介入,設計具性別敏感度的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策略,並將性別觀點納入從篩檢、治療到長期照護的每一個階段。根據不同性別與年齡層的實際需求,打造包容且可近的健康系統,以真正縮短健康差距,提升全民健康品質。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5.5.5)、Health Day(20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