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桿菌毒素及皮膚填充物,差在哪?

醫美常見的肉毒桿菌毒素注射及皮膚填充物注射都不須進手術房開刀,兩種微創手術看似功能相似,但其實使用他們的用途、注射部位及風險有差異。

 

用途

肉毒桿菌毒素會阻擋肌肉的神經傳導素,藉此暫時地癱瘓注射部位的肌肉,緩和、減少或消除因肌肉牽動而產生的皺紋。皮膚填充物則是在表層皮膚下方注射物質來增加飽滿度,而隨著填充物不同就會有不同的功能,常見填充物有骨頭中類礦物質的成分「烴基磷灰石鈣」或「玻尿酸」等。

 

注射部位及效期

肉毒桿菌毒素主要用於因肌肉牽動而產生的皺紋,如:抬頭紋、眉間紋及魚尾紋。其效期約3至4個月。若是希望能增加飽滿度或減緩因鬆弛而來的皺紋,可選擇使用皮膚填充物,常見使注射部位有嘴唇、臉頰、眼皮下方等。而隨著填充物不同,效期也不同,有些可持續6個月,有些可持續2年以上。

 

風險

依據注射部位不同,肉毒桿菌毒素常見的風險包括:眼皮或眉毛垂下;注射部位周圍肌肉無力;皮膚出現蕁麻疹、搔癢、疼痛、出血、瘀青;難以下嚥、說話或呼吸;視線模糊等。

而皮膚填充物的風險則包括:皮膚紅腫、瘀青、癢或有突起物;皺紋過度矯飾或不對稱;異物感、視覺問題等。

 

雖然肉毒桿菌毒素及皮膚填充物注射皆屬微創手術,但仍存在風險。為了達到滿意的結果,決定接受注射前應與醫師詢問、了解肉毒桿菌毒素及皮膚填充物可以達到的效果及討論需求及期待,避免因過度期待或忽視了潛在風險而得不償失。此外,民眾也應審慎地選擇執行注射的醫師,確保其有足夠的經驗及訓練來勝任這項工作。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2018.01.06)

 

 

 

 

看完這則文章你覺得?
實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