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品質,藥不藥?

 

隨著多外食、少運動成為現代人生活的常態,心血管疾病也逐漸成為當代的文明病。藥物是目前預防或控制心血管疾病發生最普遍的解決方法。不過,藥物與生活品質的關係一直缺乏相關研究,因此,日前即有學者針對吃藥-包含取得藥物、每天記得吃藥以及實際吃藥等行為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做了調查。

 

此研究以電子郵件問卷的方式進行,研究團隊在信中設計了三個假設性問題:

 

1. 你願意減少多少壽命來換取終生不服用心血管疾病藥物的生活?
    答案選項分別為:一周、兩周、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九個月、一年、一年半及兩年。

 

2. 你現在願意花多少錢來換取終生不服用心血管疾病藥物的生活?

 

3. 當選擇不服用心血管疾病藥物時,你願意承受多大的死亡風險?
   
答案選項分別為:10%絕對死亡的風險、輕微死亡風險及不願冒任何風險。

 

並且註明藥物是免費且無任何副作用的,要求填答者在此假設下作答。

 

研究團隊總共發出18,780份調查邀請,收集到1,000份答覆,當中有79%的人每天服用至少一粒藥、有59%為女性、63%為白人及28%的人沒有大學學歷,並且平均年齡為50歲。

 

結果顯示,人們平均願意用12.3周的壽命換取終生不服用藥物的生活。具體而言,有8%的人願意用兩年的壽命,21%的人願意用一周至一年的壽命,而有70%的人不願用任何時間換取終生不服用藥物的生活。此外,人們平均願意花1,443美元來交換終生不服用藥物的生活,以比例來說則有21%願意花1000美元、約10%願意花5,00025,000美元,而有43%不願花任何錢。最後,有9%的人願意承受絕對死亡風險,有13%願意承受輕微死亡風險,而有62%的人寧可吃藥也不願承受任何死亡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願意付出代價以換取終生不服用藥物的人多是老年人以及非白人,同時,他們服用藥物的頻率較高,而非白人獲取藥物也比他人更困難。

 

研究主編Robert Hutchins醫學博士說明,依此研究數據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將有助於相關研究更為精準地反映治療與生活品質間的平衡。不過他也表示研究進行時,無法確定參與調查的民眾是否在假設藥物是免費且無任何副作用下作答,並且此研究結果不適用於非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方法。(此研究的經費來自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研究員宣稱與產業無任何關係。)

 

 

資料來源: Circ Cardiovasc Qual Outcomes

 

 

 

 

看完這則文章你覺得?
實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