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不要玩過頭!WHO將電玩成癮列為心理疾病

許多父母抱怨電玩就像是「數位海洛因」,讓小孩身陷其中。現在,家長們的擔心可能有了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在6月18日宣佈電玩成癮(gaming disorder)為國際疾病(ICD)分類中一種新型精神疾病。

然而,並非所有心理學家都認為電玩成癮值得納入國際疾病的分類中。

 

電玩成癮的特徵

ICD定義了疾病、病症、傷害和其他相關健康狀況的範圍,研究人員用它來計算死亡、疾病、受傷和症狀,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則用ICD來診斷疾病和症狀。在許多情況下,保險公司使用ICD作為理賠的基礎。

 

向WHO建議將電玩成癮列為精神疾病的Vladimir Poznyak指出,這是希望衛生專業人員和整個體系更加注意這種情況的存在,同時提高患有這類疾病的患者獲得適當幫助的可能性。

 

電玩成癮症狀包括無法控制地打電玩、將電玩置於其他生活興趣之前,即使有負面效果依然持續或增加打電玩的時間。而其相關行為要持續至少12個月才能確診。如果症狀嚴重,觀察期可能縮短。

 

Poznyak強調,即使是遊戲頻率很高的玩家,也不一定會電玩成癮。總體罹病率非常低。並且,這是一種臨床狀況,臨床診斷只能由醫療專業人員進行。

 

reSTART是美國第一個針對電玩遊戲成癮的住院治療計劃之一,Hilarie Cash作為聯合創始人,他表示現在是時候將電玩成癮視為正式的精神健康狀況。他雖然驚訝於社會需要這麼長的時間趕上事實,但他明白這需要有以研究為基礎的強大證據才能建立新的疾病。

 

WHO期待,在分類中納入電玩成癮可以刺激討論及更多的研究和國際合作。換言之,目的是在增加對電玩成癮行為本質及管理的知識。

 

WHO對電玩成癮的標準「太寬泛」?

具有執照的心理學家Anthony Bean是反對在ICD中納入電玩成癮的人之一。

 

他表示,將電玩成癮視為一種病症還太早。作為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他看到玩電玩的人都相信自己已經在上癮的邊緣,但根據經驗,這些玩電玩的人實際上是透過遊戲來面對生活焦慮或抑鬱。

 

不久將公佈的研究指出,電玩成癮是一種次要症狀,主要症狀通常是焦慮和抑鬱。當焦慮和抑鬱得到處理時,電玩成癮的症狀便會下降。

 

Bean表示,WHO對電玩成癮的標準「太寬泛」,且輕度、中度或重度的失調症狀尚未被充分描述,這將使臨床醫師以非常主觀的經驗診斷患者。而大多數臨床醫生可能會同意他們不了解電玩遊戲的概念,因為他們並沒有沉浸在這個世界或經驗中。

 

Bean的病人包括了11至36歲的男女,他與他們密切互動並理解他們的遊戲,他看到病人們沈浸的遊戲風格及他們與世界實際互動的方式。這些知識可以用來幫助他診斷患者。

 

「如果我們明白患者受到哪種類型的遊戲吸引,這能讓我們了解他們及為什麼選擇這種類型。然後,臨床醫生可以推薦新的遊戲來引導患者有更健康的行為。」

 

Bean表示,對於擔心身邊的人是否電玩成癮的人而言,第一步就是「盡可能地了解」。許多父母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正在玩什麼遊戲,那麼第一個問題應該是:為什麼你對這遊戲感興趣?

 

Bean並不是否認電玩成癮的存在,他只是認為這樣的診斷不是個好主意,如果心理健康專業人員不對問題進行更嚴謹的研究,幾乎任何數位活動,例如在電視上觀看太多足球賽、花太多時間研究足球,都可能被視為上癮。

 

 

編譯來源:CNN(2018.06.18)

 

 

 

 

看完這則文章你覺得?
實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