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可以在身體的任何部位發生,但有些部位卻很少發生癌症,例如心臟。研究顯示,每一萬人中只有三人會罹患心臟癌。相比之下,每二十名女性中就有一人可能會罹患乳癌。這是為什麼呢?
事實上,心臟細胞有一些獨特的特性,使它們對癌症有極強的抵抗力。
癌症是如何開始的
細胞會進行分裂,以促進生長、取代老化或耗損的細胞,或是修復受損的組織。這個過程稱為「細胞分裂」。每種類型的細胞分裂速度不同,這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細胞的功能以及一個人的年齡。
例如,一個正在發育中的人類胚胎,其細胞分裂速度極快,在三天內可以完成四次分裂。皮膚、指甲和頭髮的細胞會在整個人生中持續更新。骨細胞的分裂速率則會讓我們每十年換一次全新的骨骼。
在細胞分裂期間,DNA中的基因會被複製,並均等地分配給兩個子細胞。如果這些基因暴露於有害化學物質、紫外線或輻射而受損,就可能導致突變,進而引發疾病。當這些突變發生在調控細胞分裂的基因上時,就可能演變成癌症。
心臟細胞如何抵抗癌症
儘管心臟是最早在胚胎發育時形成並開始運作的器官之一,但成年後的心臟細胞幾乎不再分裂,而且在20歲之後分裂次數會大幅下降。事實上,在一般人的一生中,心臟細胞的更換率少於50%。也就是說,有一半的心臟細胞會從出生陪你到生命的終點,持續幫你運送血液。
這種低頻率的細胞分裂,很可能是心臟抵抗癌症的主要原因。細胞分裂越少,DNA複製時出錯的機會就越少。
此外,由於心臟位於胸腔深處,相對來說不太容易直接接觸到致癌因素,如皮膚接觸到的紫外線或肺部吸入的有害物質。
然而,這種低分裂率也帶來缺點,例如:當心臟受到疾病、受傷或老化影響時,修復與更換受損細胞的能力就很有限。
心臟癌仍可能發生
即使心臟本身對癌症有一定抵抗力,腫瘤仍有可能在心臟中形成。
當我們在心臟發現癌症時,往往是因為癌細胞來自身體其他部位,並轉移至心臟。某些皮膚癌或胸部癌症比較容易轉移到心臟,但這仍然非常罕見。
一旦發生,心臟腫瘤往往比其他癌症更嚴重,且更具侵略性。一項分析超過10萬個美國心臟癌病例的研究發現,接受手術與化療的患者,其存活期明顯比未接受治療者長。
心臟癌帶來的心臟再生線索
了解心臟細胞如何分裂、以及什麼因素會改變這個過程,能幫助我們理解疾病機制,也能為新的治療方法提供思路。
例如,對心臟細胞分裂的研究,有助於科學家了解為什麼心臟在心肌梗塞後難以自我修復。研究發現,衰竭的心臟比健康的心臟有更多正在分裂的細胞,但仍需要外力協助才能完全康復。
現在的新技術,例如將血球重編程為心臟細胞的能力,使研究人員能夠建立更精確的心臟疾病模型,有望在未來達成心臟再生。這將為包括心臟癌在內的心臟疾病帶來全新療法。
了解為什麼癌症不發生,對於發展新的、更有效的治療方式,其重要性不亞於了解為什麼癌症會發生。對這兩個問題的答案至關重要,關鍵都在於「心」。
該篇文章作者Julie Phillippi為匹茲堡大學心胸外科和生物工程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