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偏遠地區女性健康現況

 

 前言

 

     健康是基本人權,而女性健康的受重視與否,乃是女性權益的指標之一。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歧視」公約第十二條中亦明訂,「各國應採取一切措施消除在保健方面對於婦女的歧視,保證他們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取得各種包括計畫生育的保健服務」。然從現況來看,根據婦產科醫學會會員登錄執業地點查詢,目前全台368鄉鎮有156個鄉鎮高達42.39%的比例,是沒有婦產科醫師執業的狀況。為了解偏遠地區女性對健康照護的需求和困境,台灣女人連線於201110月份於南投信義鄉、高雄那瑪夏鄉及金門三處辦理「偏遠地區女性健康照護需求座談會」,並結合當地教會、部落組織及婦女團體邀請當地不同年齡層的女性參與。

  

現況分析

 

     依行政院衛生署照護處界定的山地、平地原住民及離島等66個偏遠地區,對照婦產科醫學會執業地點登錄,高達83.33%的偏遠地區沒有婦產科醫師執業,而山地原住民鄉和離島鄉無婦產科醫師執業的比例也高達86.67%72.22%,平地原住民鄉也有64%的比例,顯示偏遠地區女性的專科健康照護資源非常不足。

 

     而根據行政院衛生署98年度各縣市每10萬名育齡婦女之婦產科執業人數表也發現,我國育齡婦女人數為6,289,980人,平均每位執業的婦產科醫師需要負責照顧2655名育齡婦女;以嘉義縣為例,依登記數字嘉義縣只有26名婦產科醫師執業,卻要照顧全縣131,749位育齡婦女,平均一位醫師要照顧5,067人,遠比全台平均多出將近一倍,若跟台北市一位婦產科醫師照顧1577名育齡婦女相比,需要照顧的育齡婦女更整整超過3倍以上,而這尚且不包含其他年齡層之婦科疾病需求,這也再度顯示婦女專業健康照護資源失衡的情況。(為確實顯現城鄉差距,上述之縣市劃分為使用2010年五都升格前之縣市資料)

 

     然,目前衛生署公佈的2009年度婦產科醫師執業人數為2369人,但根據婦產科醫學會2009年登記實際婦產科執業總人數實為2184人;因實際上,較資深的婦產科醫師已不從事與提供婦產科醫療服務、且許多婦產科醫師業已改從事如家醫科、一般科及醫療美容等項目,台灣的婦產科人力目前已被認為是缺乏的狀態,再加上健保給付不公、資源配置不平等問題,使得願意投入婦產科的醫師愈來越少,嚴重影響婦女健康,而首當其衝的便是偏遠地區的婦女。

 

     雖然中央健保局針對偏遠地區醫療資源不足的情況,提出了「全民健康保險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簡稱IDS計畫)以及「全民健康保險西醫基層總額醫療資源不足地區改善方案」(簡稱醫缺方案)兩項方案平衡偏遠地區醫療資源缺乏的問題,根據衛生署提供的資料,在99IDS計畫48個符合條件的縣市中,孕產婦產前檢查的服務人數共39,154人,件數共計189,124件,平均一人僅做了4-5次的產檢,然就專業角度而言,一般懷孕婦女至少需要10-12次的產檢,顯示IDS計畫對偏遠地區的醫療照顧仍顯不足。

 

     而根據99年度公告實施鄉鎮(區),全台99年度共有75個鄉鎮符合依缺方案的標準,這75個鄉鎮中有59個鄉鎮沒有婦產科醫師,比例高達78.7%,但根據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99年的醫缺報告,99年度加入此方案提供巡迴服務的婦產科醫師僅有7名,根本無法提供偏遠地區完整的婦女醫療服務,而這也再次顯示了目前政府對偏遠地區提供的醫療服務與實際需求仍有極大的落差。

  

偏遠地區女性健康照護需求及現況訪查

 

     為了了解偏遠地區女性健康照護的需求,台灣女人連線於201110月前往南投信義鄉、高雄那瑪夏鄉以及金門縣舉辦座談會,並結合當地教會、部落組織及婦女團體,邀請當地不同年齡層的女性參與。根據訪查結果我們發現:

  

山地鄉婦女預防醫療成效尚可,但整體上仍有改進空間

 

     在預防醫療的部份,山地鄉衛生所善用了偏鄉敦親睦鄰的鄉土民情,透過積極的電話通知提醒,且子宮頸抹片及乳房攝影也都有乳攝子抹車開往當地提供服務,不需特地下山篩檢,能就近提供婦女便利的篩檢服務,因此子宮頸抹片的比例頗佳,從國民健康局子抹報告98年度的資料顯示,信義鄉子抹率高達65.8%,超過全國平均值的55.3%可以獲得驗證;但那瑪夏鄉則有部分婦女表示,雖然乳攝及子抹車非常便利,但不願讓熟識的衛生所人員內診,而這也與那瑪夏的子抹率稍微偏低(40.2%)的結果一致,顯示山地鄉女性健康照護在公共衛生及預防醫療的部份成效不錯,但仍有改進的空間。而金門的醫療可近性較山地鄉佳,子抹率卻偏低,平均34.1%,烏坵鄉更只有3.8%的子抹率,顯見離島在預防醫療的部份似乎應該要再加把勁。

  

山地鄉缺乏婦科人力及設備環境,無法完整照顧女性特殊需求

 

     在本次座談會我們觀察到,山地鄉衛生所擔任了基本醫療資源中心的角色,但是因為醫療人力、設備的缺乏,民眾在就醫上仍非常不便,且山地鄉衛生所多以內科為主,無法照顧到婦女健康照護的特殊需求,目前中央健保局針對山地離島地區提出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簡稱IDS計畫),雖有提供婦產科巡迴醫療服務,但因山地鄉缺乏相關儀器及設備,尤其是婦科門診需要隱私環境及專業設備,婦女大多還是需要下山就醫診療,顯示巡迴醫療無法提供婦女完整的照護。

  

婦女孕產檢人力資源不足,緊急生產危機四伏

 

     而在女性健康照護中,生育健康是最受到重視一環,婦女非常需要透過定期的產檢與接生者建立穩定的信任關係以安心生產。然目前政府雖有提供的IDS的產檢服務,但因人力不穩定,每次前來巡迴醫療的醫師不一定是同一位,也非實際替產婦接生的醫師,因此山地鄉婦女仍需舟車勞頓下山定期產檢,生產前需要提早下山待產,若沒有親友支援甚至要冒著緊急生產送醫不及的風險。離島則是因為產科醫師不足,金門目前只有一位長期服務的產科醫師,使得婦女在孕產照護上無法充分獲得照顧。

  

婦女對當地醫師的信任感不足,增加婦女就醫金錢及時間成本

 

    相對於山地鄉而言,離島取得醫療服務較便利,就醫可近性較高,醫療資源也較為豐富,但是因為離島醫師多為短期派駐,當地婦女對於派駐前來的年輕醫師缺乏信任感,常發生婦女對醫生的醫療處置建議有疑慮,只能自費到本島就醫,除了高額的交通費用,有時甚至會產生住宿的需求,增加許多就醫成本。而山地鄉婦女因存在著當地醫師能力劣於都會區醫師的迷思,加上當地診療環境不佳、儀器設備不足等因素,因此也同樣對當地醫師診療存有疑慮,寧可耗時耗力下山就醫的問題,顯示山地鄉/離島鄉的婦女對於當地提供的醫療服務普遍有不信任感。

  

婦女自我照護知識山地鄉略顯不足,整體上醫病平等互動關係不佳

 

     同時我們也發現,山地鄉的婦女在女性健康照護的知識上略顯不足,與會婦女表示雖然平常衛生所有進行所謂的衛教宣導,但都只有短短5分鐘且僅止於宣傳流感疫苗、提醒子宮抹片等公共衛生宣導,而平日就醫所需的交通時間長,在看診時無法有充分時間與醫師做良好的溝通與對疾病的了解,平時也沒有健康相關衛教講座,因此山地鄉婦女在自我健康照護知識上極為缺乏。而在金門因為資源較為豐富,相關衛教資訊取得便利,在自我照護知識上較為充足,但針對提高健康自覺並建立與醫師平等溝通的管道,山地鄉及離島鄉的婦女都有待提升。

 

 綜觀所得,針對偏遠地區女性健康的照護,我們建議:

 

1.政府應重新檢討規劃IDS計畫婦產科的巡迴醫療服務,並於衛生所編制助產人員就近提供孕產婦衛教資源及緊急生產的專業助產服務,同時提升山地鄉基層醫療的儀器設備需求,以維護偏遠地區女性生育健康。

 

2.當地駐診醫師宜與婦女建立信任且穩定的醫病關係,減少短期派駐的異動,增進醫病間良好的溝通管道,以減少婦女對當地醫療服務的不信任,提升偏遠地區醫療品質。

 

3.衛生所應協助山地/離島鄉女性加強自我健康照護培力,提升女性健康自覺及自我照顧之能力,以充分掌握自身健康疾病,並與醫師建立平等互動的溝通管道,保障自己的就醫權益。

 

 小結

 

       整體而言,改善台灣偏遠地區婦女健康,台灣尚有一大段努力的空間,而偏遠地區婦產科人力不足情況嚴重,台灣又面臨婦產科醫師逐漸式微、沒有年輕醫師願意進入婦產科的危機,未來偏遠地區的女性更將陷入無人可照顧的困境,因此,我們再次呼籲政府相關單位必須重視偏遠地區婦女的健康權,對於婦產科醫療資源不足及分布不均的問題也應積極尋求解決方案,正視婦產科醫師不足及分布不均的事實,同時應從基本教育提升台灣整體女性健康意識,讓生活在台灣的女性都能擁有平等的就醫權益,並獲得完整充分且平等的照顧。

 

 延伸閱讀

 從CEDAW公約檢視台灣偏遠地區婦女健康

 

 

看完這則文章你覺得?
實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