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Basel大學的研究專家發現,傳統中醫一個時常用到的藥用植物-吳茱萸,其中的成分會引發心律不整。
由吳茱萸提取出來的成分,在中醫裏運用在不同的症狀,如頭痛,噁心,嘔吐,月經不適及口腔潰瘍。
Matthias Hamburger教授領導的Basel大學團隊結合維也納的藥劑師和毒物專家,調查吳茱萸粹取物的影響。
由吳茱萸分離出來的自然成分:去氫吳茱萸dehydroevodiamine(DHE)和荷蒂芸香胺hortiamine, 已被證實會很強烈地抑制心臟肌的鉀離子通道。這些通道被阻礙時,刺激心臟肌的過程會改變,引發嚴重的心律干擾-多型性心室心律不整Torsade de Pointes(TdP), 以及心室顫動,導致突發的心臟死亡。
圖示:吳茱萸
動物模式中的實証
荷蘭Utrecht 大學以狗做心電圖的研究,已証實注射DHE以後會產生嚴重的多型性心室心律不整。此模式一般用來做為藥物安全的測試。
進一步的調查顯示,這兩種自然成分即使在濃度很低的情況下,仍會引起心臟肌的變動,產生心律不整。一些由吳茱萸果實做成的茶品,也有這些成分。
對於一些可能引發心律不整的藥物,通常在開始服藥前,都會先做心電圖來檢視心臟。特別是已有心臟病的患者,更須檢測其風險。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臨床研究調查服用吳茱萸製成品以後,心律不整的案例。
重新評估安全
Basel大學的研究已顯示吳茱萸果實中DHE的成分含量很多。目前Hamburger教授也正在調查茶品中這些成分分佈的程度。「如果發現有DHE和hortiamine, 吳茱萸製成品的安全必須重新評估」
中醫的藥材和製成品在歐洲市場上大多未被管控,也可在互聯網上購買。Hamburger呼籲增加警覺,有關吳茱萸產品可能的毒性。他說,「另一個文化的藥用植物廣為流行時,意味著風險。這些植物可能包含很高的活性元素和副作用,如吳茱萸。所以,必須加強檢測這些風險,以保護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