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直不是良好姿勢的唯一祕訣

我們常聽人說「坐直!」,多年來,人們一直被告知,良好的姿勢意味著挺胸抬頭、肩膀向後、脊椎像一根筆直的桿子。

 

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良好姿勢不只是挺直,而是要靠習慣與心態。以下三點是他給的建議:

 

1.經常變換姿勢

姿勢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最糟糕的事就是長時間固定在同一個姿勢,不管是伏在書桌前、窩在沙發上,或是滑手機。

 

關鍵在於經常變換姿勢。

 

市面上有許多號稱能改善姿勢的背帶、護具或椅子,但「你真正需要的,只是一天中持續地活動」。

 

即使有最好的椅子,如果一坐就是八小時,還是會腰痠背痛。

 

有些靠墊或人體工學椅子能讓坐姿更舒適,可穿戴的姿勢提醒器也許能提醒你別駝背,但這些都無法取代「活動、肌力,以及傾聽身體」的基本原則。

 

有些標榜能改善姿勢的輔助工具,會強迫你維持在單一固定姿勢,反而限制了活動,應該避免。

 

因此記得起身、伸展、定時休息,即使只是小幅度的變化,也能幫助肌肉重置。

 

2.增強肌力,而不是僵硬肌肉

良好姿勢來自肌肉力量。透過簡單規律的動作即可強化核心與背部,如舉手、轉頭就能緩解緊繃。

 

皮拉提斯、瑜伽或居家運動,能幫助伸展身體、針對特定痠痛部位,強化核心與背部,讓身體能自然支撐。

 

英國國民保健署(NHS)網站也建議一些可以在家進行的簡單運動,以增強肌力。

 

3.調整心態

姿勢不只是肌肉的問題,也與心態有關。我們的坐姿、站姿與動作,常常反映了我們在做某件事時的壓力感受。

 

例如:趴在電腦前的駝背,有時不只是桌面設備的問題,也可能與緊迫的工作期限有關,因此我們需要反思自己對工作或學習的態度。

 

Xand van Tulleken醫師解釋,「疼痛不只是肌肉問題,它同時與情緒和心理有關,」

 

他指出,以前人們被告知只要調整桌面設備就好,卻忽略了疼痛可能源自「壓力、工作時長,以及你是否有做運動」。

 

因此,有時候改善姿勢,既是調整脊椎,也是調整工作節奏。

 

在某些情況下,不良姿勢(不只是背痛)可能與潛在的醫療問題有關,若有疑慮應當諮詢家庭醫師。

 

NHS建議:若有背痛,應保持活動、做伸展,必要時服用抗發炎藥物。若數週後未改善或惡化,應就醫。

 

 

 

編譯來源:BBC NEWS(2025.08.25)

 

 

 

看完這則文章你覺得?
實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