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16
我失眠了嗎?5個原因告訴你,你可能沒有
很多人睡不著,輾轉反側,就說我失眠了;進入更年期,睡不好,他們說,失眠是更年期症狀之一。
失眠是最受關注的睡眠問題之一,但也是最容易被誤解的問題之一。但你睡不著,是不是就代表你失眠了?
什麼是失眠?
讓我們澄清一些術語,並將短期或間歇性睡眠問題與健康專家所說的「失眠症」區分開來。
睡眠問題可能表現為想睡卻醒著。例如,你可能在床上躺了很久才入睡,半夜醒來幾個小時,或醒得太早。睡眠問題是一種主觀體驗—你不需要計算損失的時間來證明這是一個問題。
但失眠症才是官方術語,指的是一種更棘手、更持久的睡眠障礙。這種長期或慢性睡眠障礙有明確的診斷標準,包括每週至少三個晚上睡眠品質不佳,持續三個月或更長時間。這些標準有助於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確保他們討論的是相同問題,而不是將其與其他睡眠問題混淆。
那麼,睡眠問題可能不是失眠的原因有哪些呢?
*
短期效應,或來來去去
大約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在一年中會經歷一次「急性失眠」。這種短期問題通常由壓力、疾病或重大生活變化引發。
好消息是,大約72%的急性失眠患者在幾週後恢復正常睡眠。
失眠症是一個長期、持續的問題。
*
不會影響第二天
有些人晚上睡不著覺,白天仍精力充沛。睡眠品質下降、恢復性下降也是老化過程中幾乎普遍存在的問題。
因此,如果您的睡眠問題不會對您第二天造成明顯影響,通常就不會被視為失眠。
對於失眠患者來說,睡眠問題會持續影響他們的一天,影響他們的情緒、精力、注意力和幸福感。對失眠的擔憂和苦惱會使問題惡化,最終形成一個令人沮喪的「擔憂與失眠」的惡性循環。
*
更多的是工作或關懷
如果你白天感到疲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你是否給自己足夠的睡眠時間。有時,睡眠問題反映的是「睡眠時間」太短或太不規則。
工作安排、照顧孩子或熬夜安排都會縮短睡眠時間,睡眠品質也會跟著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問題在於睡眠不足,而不是失眠。
你可能有吵鬧的鄰居,或是一隻煩人的貓。這些也會影響你的睡眠,減少你的「睡眠機會」。
健康成年人的平均睡眠時間約為7小時(儘管個體差異很大)。對於需要7小時睡眠的人來說,通常意味著需要留出大約8小時來放鬆、入睡和夜間醒來。
*
這是另一種睡眠障礙
其他睡眠障礙可能看起來像失眠,例如:
*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期間呼吸多次停止)會導致夜間頻繁醒來和白天嗜睡。
*
不寧腿症候群會導致夜間無法抗拒地想要活動雙腿,這常常會影響睡眠。這種症狀通常被描述為神經緊張或“毛骨悚然”,並且通常無法確診。
*
晝夜節律問題,例如在早起的世界中成為天生的夜貓子,也會導致入睡困難。
*
藥物和物質干擾
咖啡因、酒精和尼古丁都會產生失眠症狀並降低睡眠品質。
某些藥物也會干擾睡眠,例如興奮劑(用於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或ADHD等疾病)和β受體阻斷劑(用於治療各種心臟疾病)。
在將問題歸類為失眠之前,需要考慮這些問題。不過,重要的是要繼續按處方服藥,並與醫生討論任何疑慮。
獲得正確的協助
如果您的睡眠品質不佳,最好的第一步就是去看您的家庭醫生。他們可以幫助您排除其他原因,檢查您的用藥情況,或在必要時推薦您進行睡眠檢查。
然而,一旦失眠變得頻繁、慢性(長期)且令人痛苦,你可能會過度擔心睡眠,不斷檢查或追蹤睡眠,或過於努力地想要入睡,例如在床上待太久。這些心理和行為機制可能會適得其反,讓你更難獲得良好的睡眠。
這就是為什麼「失眠認知行為療法」(或CBT-I)被推薦作為第一線治療方法。
這比安眠藥更有效,而且效果更持久。這項療法可由經過專門培訓的醫生和睡眠心理學家提供。您可以 親自或在線參與。
同時,如果您睡不好:
* 提醒自己,短暫的睡眠不足通常會自行消失。
*
如果你在凌晨3:30醒來,不要躺在床上驚慌失措。相反,你應該下床走走,或者用一些讓自己感到放鬆的方式來利用這段時間。
*
保持規律的起床時間,即使昨晚睡得不好。試著曬曬早晨的太陽,調整一下你的生理時鐘。
*
確保你留出足夠的睡眠時間—不要太少,也不要太多。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5.09.10)
+ read more

2025.09.04
坐直不是良好姿勢的唯一祕訣
我們常聽人說「坐直!」,多年來,人們一直被告知,良好的姿勢意味著挺胸抬頭、肩膀向後、脊椎像一根筆直的桿子。
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良好姿勢不只是挺直,而是要靠習慣與心態。以下三點是他給的建議:
1.經常變換姿勢
姿勢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最糟糕的事就是長時間固定在同一個姿勢,不管是伏在書桌前、窩在沙發上,或是滑手機。
關鍵在於經常變換姿勢。
市面上有許多號稱能改善姿勢的背帶、護具或椅子,但「你真正需要的,只是一天中持續地活動」。
即使有最好的椅子,如果一坐就是八小時,還是會腰痠背痛。
有些靠墊或人體工學椅子能讓坐姿更舒適,可穿戴的姿勢提醒器也許能提醒你別駝背,但這些都無法取代「活動、肌力,以及傾聽身體」的基本原則。
有些標榜能改善姿勢的輔助工具,會強迫你維持在單一固定姿勢,反而限制了活動,應該避免。
因此記得起身、伸展、定時休息,即使只是小幅度的變化,也能幫助肌肉重置。
2.增強肌力,而不是僵硬肌肉
良好姿勢來自肌肉力量。透過簡單規律的動作即可強化核心與背部,如舉手、轉頭就能緩解緊繃。
皮拉提斯、瑜伽或居家運動,能幫助伸展身體、針對特定痠痛部位,強化核心與背部,讓身體能自然支撐。
英國國民保健署(NHS)網站也建議一些可以在家進行的簡單運動,以增強肌力。
3.調整心態
姿勢不只是肌肉的問題,也與心態有關。我們的坐姿、站姿與動作,常常反映了我們在做某件事時的壓力感受。
例如:趴在電腦前的駝背,有時不只是桌面設備的問題,也可能與緊迫的工作期限有關,因此我們需要反思自己對工作或學習的態度。
Xand van
Tulleken醫師解釋,「疼痛不只是肌肉問題,它同時與情緒和心理有關,」
他指出,以前人們被告知只要調整桌面設備就好,卻忽略了疼痛可能源自「壓力、工作時長,以及你是否有做運動」。
因此,有時候改善姿勢,既是調整脊椎,也是調整工作節奏。
在某些情況下,不良姿勢(不只是背痛)可能與潛在的醫療問題有關,若有疑慮應當諮詢家庭醫師。
NHS建議:若有背痛,應保持活動、做伸展,必要時服用抗發炎藥物。若數週後未改善或惡化,應就醫。
編譯來源:BBC NEWS(2025.08.25)
+ read more

2025.09.02
可口可樂回歸蔗糖?關於汽水甜味劑,你該知道的事
多年來,美國販售的可口可樂主要使用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作為甜味來源。然而,2025年在總統川普的軟性壓力下,美國可口可樂公司宣布,將於今年秋季推出使用蔗糖(cane
sugar)取代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的經典可樂版本。新產品將與現行的原味可樂並存,作為補充選擇,以滿足消費者對天然成分的需求。
事實上,使用蔗糖製作的墨西哥可樂自2005年以來已在美國販售,但主要以玻璃瓶裝,作為精品飲品銷售。這次新推出的蔗糖可樂則將更廣泛地進入主流市場。
糖的替換,不代表更健康
儘管外界認為蔗糖較天然、較健康,但專家提醒,無論使用哪種糖,含糖飲料對健康的危害本質上並無差異。紐約大學營養學榮譽教授Marion
Nestle指出,蔗糖與HFCS都由葡萄糖與果糖組成,熱量相近,對健康的影響也雷同。
公共健康倡議者也強調,重點應是「減糖」而非「換糖」。例如,科學促進公共利益中心(CSPI)的資深政策科學家Eva
Greenthal表示:「要讓美國的食品更健康,應該致力於減少糖的總攝取量,而非只更換糖的種類。」
對健康的爭議與研究
大多數研究指出,HFCS與蔗糖在營養學上差異不大,但近年部分研究開始挑戰這一觀點。根據美國營養與飲食學會代表Anderson-Haynes的說法,HFCS與體重增加、肥胖、血脂異常、脂肪肝與胰島素阻抗的關聯性較高。
她指出,一些研究顯示,相較於攝取蔗糖的人,長期飲用含HFCS飲料的族群,其肝臟發炎與脂肪堆積情形更嚴重。另一項研究更發現,HFCS攝取者體內的C反應蛋白(肝臟產生的發炎指標)濃度較高。
此外,近期亦有研究發現,嬰兒若攝取添加玉米糖漿的配方奶,也可能在四歲前出現血糖偏高與肥胖風險增加的情形。
高果糖玉米糖漿的興起與角力
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自1980年代起被廣泛應用於美國食品業,主要原因包括生產成本較低、酸性飲品中穩定性較高、運輸便利等。由於美國糖類進口長年受限且價格居高不下,加上政府對玉米種植的大量補貼,使得HFCS成為業者的首選。
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2024年HFCS-55的平均批發價為每磅49.4美分,而蔗糖為60.1美分,甜菜糖則為51.7美分,反映出HFCS的成本優勢。
此次蔗糖可樂的推出也牽動產業與政治動態。美國玉米精煉協會(Corn
Refiners
Association)批評該決策不具營養學意義,且可能導致本地食品製造業失業、農民收益下滑、貿易逆差惡化。
該協會總裁John
Bode表示:「更換為蔗糖將對美國製造與農業造成嚴重衝擊,卻無任何健康上的好處。」
消費者該如何選擇?
營養學家強調,與其爭論哪種糖較「好」,不如全面減少攝取添加糖。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日糖攝取量應低於25克,相當於6茶匙,約為半罐350毫升的可樂。
Anderson-Haynes建議可用加了檸檬或生薑的氣泡水取代含糖汽水,或是不加糖的康普茶也是不錯的替代品。
總體來說,這場蔗糖與HFCS之爭,不僅牽涉營養、健康與消費偏好,也反映出食品政策與農業經濟的深層連結。在追求更健康飲食的同時,消費者也需理解背後更廣泛的脈絡。
當甘蔗糖回歸可口可樂,並非意味著健康的勝利,而是凸顯了人們對加工食物成分的重新檢視。雖然HFCS因健康爭議備受批評,但甘蔗糖並非毫無風險,只是可能多了一層「天然」的光環。
編譯來源:CNN Health(2025.07.22)、JapanToday(2025.07.24)
+ read more

2025.08.20
「生理女」檢測急上路 世界田徑賽陷檢測亂流
世界田徑總會今年3月的理事會中決議,以「SRY基因檢測」作為認定女性選手資格的標準之一,9月1日的世界田徑錦標賽將是第一個正式施行的賽事。
什麼是SRY基因檢測?
SRY是「性別決定區域Y基因」(Sex-determining Region Y
gene)的縮寫,位於Y染色體上,是啟動胎兒發展為男性的關鍵基因。一般來說,具有SRY基因者被視為「生物學上的男性」,不具此基因則屬於「生物學上的女性」。
世界田總表示,推行此檢測是為了確保女性選手的生理資格,維護比賽公平性。
但多位加拿大女性選手近日被通知,先前接受的基因檢測不符合規範,必須重新進行檢測。法國則因國內法律禁止此類檢測,選手被迫尋找境外場地進行檢測。
加拿大:唾液樣本不符規定 選手需緊急重測
加拿大田徑協會在國內錦標賽期間,委託檢驗機構Dynacare對選手進行SRY基因檢測。不過,Dynacare後來通知協會,其提供的檢測套件「不符合必要的標準」。
Dynacare發表聲明說明,他們當時收到的是唾液樣本,但檢測標準要求採集血液樣本,因此立刻建議改為抽血檢測。協會同意並重新收集血液樣本,Dynacare表示將優先處理這些樣本,確保選手及時完成檢測,取得參賽資格。
法國:國內法律禁止採檢 選手需出國檢測
法國田徑協會原本也計畫在國內錦標賽進行檢測,但遭到法國衛生部與體育部告知,依1994年通過的《生物倫理法》(French
Bioethics
Law),此類基因檢測在法國屬違法行為,因此被迫中止行動。
法國田總向路透社表示:「最終我們未能執行任何檢測。但我們對世界田總有信心,相信他們能儘速找到解決方案,確保法國選手能在最佳條件下參與國際賽事。」
世界田總特別計畫總監Jackie
Brock-Doyle表示,世界田總正協助法國選手在其他國家完成檢測。此外,也正與波蘭、比利時、瑞士等國合作,協助選手在當地舉辦的鑽石聯賽賽事期間完成檢測。
未完成檢測者會失去參賽資格嗎?
對於外界擔憂是否會有選手因無法完成檢測而失去參賽機會,Brock-Doyle表示,世界田總目前不擔心會影響9月13至21日於東京舉行的世界田徑錦標賽。她估計,目前已有40%至50%的選手完成檢測。
即使有部分選手的檢測結果未能在期限內出爐,只要在9月1日前完成檢體提交,仍可參賽。她補充:「部分國家的檢測處理時間可能需時兩至三週。」
外界批評新規定推行太倉促 官方回應
對於檢測規範倉促上路的批評,Brock-Doyle表示:「或許我們確實可以有更多時間準備。但我們選擇從世錦賽開始,因為該賽事匯集了全球超過八成的女性頂尖選手,是推動新制的最佳時機。」
編譯來源:Reuters(2025.8.16)
+ read more

2025.08.18
防曬乳有毒?科學真相是什麼?
長期以來,使用防曬的產品防止過度曝曬陽光被視為是重要的。如今,網路充斥防曬乳有毒的說法。
究竟真相是什麼?以下我們來看看防曬乳與日曬背後的科學真相。
你能建立陽光的耐受力嗎?
夏季時,對於日曬,皮膚會做出保護反應。皮膚會增厚並增加黑色素生成,形成曬黑。但曬黑本身會造成DNA損傷,部分無法修復,突變會累積並可能致癌。童年日曬是日後罹患皮膚癌的關鍵時期。建議在陽光可能傷害皮膚時使用防曬乳,而在紫外線指數低於3時可不必使用。
防曬乳是如何運作的?
防曬乳含防曬劑,可吸收紫外線,減少到達皮膚的UV量。主要有兩類:無機防曬劑(如氧化鋅、二氧化鈦)與有機防曬劑(含碳化合物)。許多產品會同時使用兩種成分以提升防護。
為什麼會有人擔心?
2019年美國FDA研究發現,使用防曬乳後血液中檢測到有機防曬劑阿伏苯宗(avobenzone)、羥苯甲酮(oxybenzone)、奧克立林(octocrylene)與依莰舒(ecamsule),濃度超過FDA要求進行特定毒性測試的門檻。一名美國醫生分享研究並提醒家長注意。但作者強調這並不意味著應停止使用防曬乳。
FDA呼籲進一步研究,因為該研究在「最大使用條件」下進行,也就是大量塗抹防曬乳。現實中人們塗抹量僅約其十分之一,足以讓多數成分濃度低於門檻。
紫外線防曬劑可能如何造成危害?
無機防曬劑不易進入血液,但可能經游泳沖刷進入水域,影響環境。
有機防曬劑如羥苯甲酮(oxybenzone)屬於內分泌干擾物,會模仿荷爾蒙。一些研究發現,尿液中羥苯甲酮濃度較高者,精子品質較差,生育力下降,受孕時間更長。不過,日常使用劑量是否會造成危害仍不明確。
防曬乳會被重新配方嗎?
各國監管機構正要求更多有機防曬劑的資料。英國計劃2026年將全身用防曬乳中羥苯甲酮(oxybenzone)濃度上限由6%降至2.2%,臉部與手部用產品及護唇膏仍可達6%。
澳洲已建議重新配方並加強對三種化學成分(含羥苯甲酮)的安全措施。美國FDA審查仍在進行。
防曬乳會致癌或造成維生素缺乏嗎?
有說法稱防曬乳會致癌,但專家指出「完全沒有證據」。皮膚癌是由紫外線引起的特定突變所致。
有人擔心維生素D缺乏,但研究顯示防曬乳對維生素D生成影響很小,因為產生所需的日曬量遠低於造成曬傷的劑量。
但陽光不是很健康嗎?
部分醫生認為,對皮膚癌的擔憂掩蓋了陽光的其他健康益處。初步研究顯示,日曬較多者心臟病、高血壓、自體免疫疾病甚至某些癌症風險較低。
專家補充:「享受陽光,但不要曬傷。可限制曝曬時間、選擇時段,或利用陰涼處、衣物、防曬乳保護自己。而且,防曬乳確實有效。」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5.08.06)、JAMA(2019.05.06)、NIH(2015.08.05)、BJD(2019.05.08)
+ read more

2025.08.13
睡眠規律比長短重要
一項突破性的國際研究最近發表在《健康數據科學》,由88,461位英國生物銀行的成人中,分析客觀的睡眠數據,發現不規則的睡眠時間和不穩定的生物節律,與172種不同疾病的風險增加顯著相關。
由北京大學和陸軍軍醫大學團隊領導的這個研究,強調了睡眠規律性(例如規則的睡眠時間和穩定的生物晝夜節律)是一個未被充分重視但至關重要的疾病風險因素。
研究人員利用平均6.8年的活動腕錶(Actigraphy)記錄數據,發現92種疾病的患病風險超過20%可歸因於不良的睡眠行為。值得注意的是,晚於00:30入睡(IRR
2.57)和睡眠規律性低的個體,肝硬化風險會增加2.57倍,而逐日作息穩定性低的(IRR
2.61),可增加壞疽風險達2.61倍。
重要的是此研究挑戰之前宣稱「長睡超過9小時是有害的」的研究。主觀性的報導將睡眠時間長連結到中風和心臟病,客觀性數據指出關連只存在一項疾病中。分類失誤可能是原因,21.67%的「長睡者」事實上睡眠少於6小時,因為臥床時間可能常被誤認為是實際睡眠的時間。
研究資深作者王勝鋒教授說:「我們的發現強調了被忽視的睡眠規律重要性。我們應拓寬睡眠良好的定義,不只是睡眠的持續時間。」
未來的研究會探索因果和評估睡眠治療對慢性疾病的影響。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5.07.28)、Health Data
Science(2025.06.03)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