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活動

[活動] 2004/12/19「台灣女人為健康而跑」路跑活動
[活動] 2004/12/19「台灣女人為健康而跑」路跑活動
      運動與健康的關係向來密不可分,近年有越來越多的研究報告紛紛指出運動除了能預防/控制心臟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及骨質疏鬆症的發生,還能改善心境並控制情緒。 台灣女人連線一向關心婦女健康議題,為了鼓勵婦女多參與戶外活動,並喚起婦女對自身健康的重視,我們將組「台灣女人為健康而跑」隊伍,參加2004年12月19日(星期日)由安泰人壽所主辦之「ING台北國際馬拉松」活動。 我們除了邀請民進黨新科立委黃淑英及林淑芬委員外,現任台北市議員徐佳青在參與9公里路跑比賽之後,亦會加入我們的隊伍行列,一起為台灣女人健康而跑。   時間:2004年12月19日 上午7點 地點:北市政府前廣場 路徑:3KM-- 臺北市政府廣場(新仁愛路廣場/起點)→ 仁愛路四段→ 敦化南路圓環(折返)→ 臺北市政府前廣場(新仁愛路廣場/終點)    
+ read more
[活動] 2004 病人安全週
[活動] 2004 病人安全週
2004年11月7-15日- 國內首次大規模「病人安全週」開跑   由於婦女本身對自己身體的不熟悉、對屬於自己的就醫權利不清楚、以及醫生即權威的印象,加上大多數人並不經常就醫,因此除非是事態嚴重,否則對發生在自己身上不愉快的經驗經常是選擇忍氣吞聲、自認倒楣。然而,對於醫療品質焦慮與不安、醫用關係的不良、醫療體系缺乏多元的思考觀點與友善的環境,卻都是婦女就醫時的隱憂。   從衛生署2002年成立「病人安全委員會」,討論「病人安全」議題,到2003年的全國醫療改革系列會議,所有會議過程都缺乏民間團體的參與,更沒有性別的觀點。因此婦權會的黃淑英委員在行政院婦權會提出質疑,並獲得醫政處辦理「有民間聲音的病人安全論壇」作為回應。為了使論壇能真正反應民間的聲音,因此各不同屬性的民間團體(如:婦女、老人、身心障礙、原住民等)已於2004年,分別舉辦「病人安全論壇前驅會議」,瞭解各地醫療使用者的想法與意見。並將於2004年11月13日舉辦「病人安全論壇」。   台灣女人連線所負責主辦的「病人安全論壇-婦女前驅會議」,業已於2004年7-8月間在台北、宜蘭、台中與台南等四地舉辦了五場座談會,邀請不同地區的婦女團體共同協辦,並和各階層、不同族群的婦女一起討論及分享「自己」愉快/不愉快的就醫經驗。座談會主要的訴求是從女性生命經驗出發,透過召開座談會的方式,瞭解並收集女性對於病人安全的想法及經驗。   台灣女人連線已於10月底將座談會之結論報告提送衛生署,並將於11月13日上午9點藉文化大學進修推廣部建國分部報告,希望藉由「病人安全論壇」的活動喚醒女性對自身權益的爭取、做個聰明的「醫療使用者」。   時間:2004年11月13日 上午9點 地點:文化大學進修推廣部建國分部國際會議廳       (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231號地下一樓)   歡迎各界參加!   詳情請參考 病人安全週活動訊息
+ read more
[記者會] 2004/10/17 台灣女人健康網開站 (新聞稿)
[記者會] 2004/10/17 台灣女人健康網開站 (新聞稿)
台灣女人連線 台灣女人健康網開站記者會 新聞稿 女性健康新主張:超越「三點」男女大不同            長期以來一直認為醫療體系是中立的,無關乎男女,也沒有價值上的判斷,但在醫學的實務操作上,卻屢見婦女健康因為醫學的性別盲而受到影響、缺乏性別觀點的健康政策更是無法滿足女性的健康需求。有鑑於此,台灣女人連線為了平衡醫療體系男性的思考、脫解傳統文化的束縛並傳達男女不同的健康意涵,於2004年10月17日設立了台灣第一個具性別觀點的健康網站--「台灣女人健康網」www.twh.org.tw,希望提供由女性需求、女性經驗出發的女性健康觀點;報導國內外最新的醫療、研究資訊;披露醫生可能沒有告訴妳的話,讓女性可以擁有充分的資訊、建立具有性別觀點的健康權。   為何要談婦女健康?            多數人認為健康是沒有性別差異的,事實上,男性與女性因為身體結構不同、生理運作不同、生命的經驗不同,因此,他們的醫療照護、衛生保健的需求亦有所差異。一般而言,女性的社經地位較低,她的健康需求較不被重視,然而,女性作為一個家庭的照顧者,生命的孕育者,她的健康是不容疏忽的。   醫療中立、健康中性?            國內外的醫療體系,一向為男性主導,因此,不論是基礎醫/藥學的研究(議題的選擇、實驗數據的解釋、結論)、醫療保健、公共衛生的推動、政策的擬定,也深受男性的觀點及偏見的影響,例如:科學家常以 “男追求女”的模式來描述受精的過程,強調男性的精子的主動與英勇,完全忽略女性其陰道活化精子及卵子為精子導航等重要角色;醫藥研發的臨床實驗,女性因為特殊的生育生理,一直被排除在人體實驗之外,雖然近年來,已有所改進,然而1988年發表的阿斯比靈能預防心臟病的研究中,女性仍被排除在22,000個志願試驗者之外,罔顧心臟病也是女性主要死因之事實;鼓吹更年期婦女服用荷爾蒙,是缺乏女性生命經驗的結果。而由對RU486與威而剛的政策,更可見一斑:RU486,女人不得以的選擇,被視為會引起性氾濫;而威而剛,製造性需求,卻不曾與性氾濫有所聯想!            文化裡的價值觀深深地影響女性如何看待、對待自己的身體。傳宗接代的觀念,限制了女性生育的自主性:女人不但必須要生育後代,還一定要生育兒子。這樣的觀念,造成女性心理的沈重負擔;月經是女性身體重要的健康指標,但文化給予了它負面價值,影響到成長中少女的自我評估、自信;年輕貌美的女性價值,常迫使女性罔顧健康地瘦身、塑身、防老,更使中、老年婦女長期陷入追求不可能的焦慮與沮喪中。            醫療領域裡男性思考,忽略女性的生命經驗及需求、過渡醫療化女性的健康及其形成的政策,可能危及女性的健康及生命。   被窄化的女性健康──「三點式」健康            長久以來,台灣的醫療體系將女性的健康需求窄化為「三點式」(乳房與子宮)健康。他們只強調乳癌、子宮頸癌的防治,無視肺癌是女性腫瘤最大的殺手,更忽略了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是女性第二、三大死因的事實;他們重視不孕,花費龐大的資源在治療及人工協助生殖科技的研發,而對於女性月經、更年期的關心卻停留在商業利益的思考上;甚至,應該是照護新生兒健康為主的母乳哺育都成了推動女性健康的重大議題!!   男女大不同            一直以來,社會都以「女人是男人的肋骨」的心態來看待女性的健康,因此男人如何保健、如何診斷、治療、處方,女性也一視同仁,甚至在用藥的劑量上也沒有因為是「肋骨」而有所斟酌。近些年來,國外醫學研究不斷指出男女的差異不只是生理的結構,重大的疾病如心臟病、肺癌、愛滋病,也會因為性別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影響,例如:不抽煙的女性得肺癌的的比例高於不抽煙的男性;女性比男性易得自體免疫疾病,如紅般性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女性得愛滋病的症狀,除了常見的肺囊蟲炎外,亦出現在婦科的疾病;男、女性心臟病呈現不同的的症狀,診斷的方式也有性別差異的利弊。因此,醫師對於病患的治療也應因性別不同而加以調整。              近來,美國出版了兩本新的教科書,強調醫學各個領域的性別差異性。台灣女人連線希望藉由「台灣女人健康網」的設立,除了提供婦女具有性別觀點的健康資訊外,亦希望藉此提醒性別盲嚴重的台灣醫療體系與政府相關機關,應盡快予應加緊腳步,跟上性別主流化的大趨勢,以確實維護女性的健康。(10.17.2004)    
+ read more
[活動] 2004 病人安全論壇分區座談會
[活動] 2004 病人安全論壇分區座談會
病人安全論壇分區座談會           近幾年來,台灣醫療糾紛層出不窮,抬棺抗議的場面更是屢見不鮮,而北城、崇愛及和平SARS事件,使得社會、政府開始重視、討論病人安全的議題,衛生署並於2002年成立病人安全委員會,討論「病人安全」議題。2003年由於民間團體的討論與爭取,2004年年衛生署將舉辦「病人安全論壇」。為了使論壇能真正反應民間的聲音,因此,將由不同屬性的民間團體舉辦前驅會議,瞭解各地「醫療使用者」的想法與 意見。台灣女人連線將從性別角度出發,透過召開座談會的方式,瞭解並收集女性對於病人安全的想法及經驗,以作為日後病人安全論壇討論的方向。 時間 協辦單位 地點 2004/7/14 (三) 9:30-12:30 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02)2351-1678 108咖啡廚房 台北市南昌路一段108巷1號 2004/7/16 (五) 1:00-4:00 宜蘭縣婦幼協會    (03)961-1789 宜蘭縣冬山鄉廣興村永興路2段878號 2004/7/21 (三) 1:00-4:00 台中開懷協會      (04)2350-6112 台中市西屯路三段148之33號2樓 2004/7/27 (二) 1:30-4:30 台南市婦女會      (06)221-7881 台南女書店                        台南市忠義路二段41號4樓  2004/8/16(一)  1:30-4:30 台灣女人連線      (02)2322-5038 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102號2樓   指導單位:行政院衛生署 主辦單位:台灣女人連線 協辦單位: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宜蘭縣婦幼協會、台中開懷協會、台南婦女會                
+ read more
第七屆婦女健康行動會議-友善生產
第七屆婦女健康行動會議-友善生產
第七屆台灣婦女健康行動宣言      營造伙伴關係的生產環境            生育是個人家庭的喜事,也是國家社會的大事,但是生育並不是沒有風險,女性做為一個生育的主體,作這樣的付出,相對的應有完善的照顧。醫學的進步大大降低了女人生產的風險,但同時也讓女性在生產時,因依賴醫療而失去了自主性、因對於醫療專業的無知而無從參與醫療協助的選擇。從懷孕的第一天起,女性的身體即由醫生的專業、喜好、方便甚而利益所主導,而由於資訊的不足及對於產程的不瞭解,造成產婦在分娩前後充滿疏離感及未知的害怕。   再者,生產關係到母、胎兩個生命的安危及健康,使得產科醫師面臨較大的風險,且因為生產不是疾病,一般人較沒有風險的概念,因此,比起其它科別,產科比較容易造成醫療糾紛。醫療糾紛除了讓婦女飽受二度傷害,亦使產科醫師面臨非理性的抗爭與報復,降低醫師從事產科的意願,嚴重影響產科之醫療品質,更讓醫師因為擔心醫療糾紛而採取防衛性醫療,造成生產過度醫療化及醫療資源的浪費。   其實,生產應該是產婦運用她的本能,醫師以他的專業協助,一起合作促成新生命順利的到來,為了讓女性能夠發揮她生育的本能,減少過度醫療,降低醫療糾紛及醫病對立,我們應該營造一個生產友善環境,讓產婦與醫師之間有一個信任與和諧的夥伴關係。首先,孕產婦的主體性應被確認及尊重;其次,國家應制訂政策,落實孕產婦知及選擇的權利;最後,國家應該設立一個風險承擔機制,如生育風險基金,不要讓一個善意的夥伴關係形成對立,並減少彼此的傷害。   我們認為:近年來,嬰兒出生率不斷下滑,政府除了應擬定相關鼓勵生育措施外,更應責無旁貸地積極地促成生產環境伙伴關係的營造。針對此次的行動會議,我們有以下的結論: 1.    政府應該保障婦女能獲得正確、完整的生育資訊及滿足其生育需求 2.    政府應建立政策督促醫療體系落實準父母教室及生育計畫書 3.    政府應正視生產過度醫療化的問題,並提出因應之策。 4、政府對於生育醫療團隊的組成應提出新的構想包括助產師的投入、生產社區化及支持網絡得建立等,以因應產科醫師減少的事實。 5、政府應積極研議承擔生產的風險的機制,以減少產婦與醫師(助產師)之間的對立及傷害;國家有承擔生育風險的義務。 6、政府應積極地促進外籍配偶及邊緣婦女的生育健康,這包括解決語言的障礙、提供完整的資訊、落實產前檢查。 7、政府應檢討全民健保生育給付的方式。   台灣女人連線、台北市女權會、彰化玉蘭花女權會、高雄市女權會及中華民國助產學會等二十一個婦女團體共同宣言                           
+ read more
[活動] 2003優生保健法修法座談會
[活動] 2003優生保健法修法座談會
主辦單位:台灣女人連線 負責人姓名:理事長黃淑英   貳、 業務實行期間:2003年1至7月 參、 方案執行情形   一、 計劃執行成果 世界衛生組織不斷地宣示,要EMPOWER女性,讓女性獲得充分的資訊以做決定,而「優生」的概念更是早已不合世界潮流,被視為是一種歧視。因此,我們認為:優生保健法有重新修訂的必要性,並應更名為「生育保健法」,且應以新生兒的健康、EMPOWER女性為主要原則的健康法案。 有鑑於此,台灣女人連線於92年1月至7月針對優生保健法邀請專家、學者及婦女來討論這部攸關女性健康的法案。希望透過此種方式,一方面將生育保健法的議題帶入公共議題的討論,另一方面,也可使生育保健法的修訂更符合社會實際的需要及人民的想法。   ●座談會時間、地點及合作對象     時間 地點 參與對象 合辦單位 2/19 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102號二樓 婦女團體代表 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 3/20 高雄縣青少年婦幼館(高雄縣鳳山市光復路二段120號三樓312室) 原住民婦女 高雄縣原住民婦女成長協會 3/22 納匝肋靈修中心(高峰路111號) 一般婦女 台灣天主教胚芽婦女關懷協會新竹分會 4/8 樹林芳園扶輪社社館(樹林市中華路391號2樓) 一般婦女 樹林芳園扶輪社 4/11 羅東博愛醫院五樓小禮堂(羅東鎮南昌街83號) 一般婦女 宜蘭蘭心婦女聯盟 4/29 成功大學光復校區雲平大樓政治經濟研究所五樓 一般婦女/學生 台南市婦女福利服務中心成大性別與婦女研究中心 4/30 高雄醫學大樓(高雄市十全一路100號濟世大樓cs501) 一般婦女/學生 高雄市女權會/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高雄醫學大學兩性平等委員會 7/4 台北婦女中心(台北市忠誠路二段53巷7號7樓) 一般婦女 台北婦女中心志工團   ●座談會舉辦情形   這八場的座談會執行期間從2003年二月至七月,考慮此一議題涉及修法,較難引一般社區婦女的興趣,因此,嘗試以「生不生,誰決定」的文宣切入。另外,五、六月份經歷了SARS與優生保健法的立院修法,因此,座談會的內容雖仍以生育保健法為主軸,但因應立院的修法歷程及與會人士的特質,座談會仍會增減、變化內容,: 1. 新竹場由於多為天主教徒,所以在進行討論時,以「墮胎」影片欣賞的方式帶入自願中止懷孕的討論。 2. 在高雄縣原住民場次中發現:原住民婦女對於此一議題較不關心,因此,與會人士比較少,也引發日後與原住民婦女座談議題選擇及方式的思考。 3. 七月四日台北場的座談會,由於女性團体提的「生育保健法」版本已經送進立法院,所以座談會以討論生育保健法的精神為主要目的。   ● 座談會結論:   ◎成年婦女實行自願中止懷孕部分: 1.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婦女對於生育自主的概念皆能認同,尤其是在婦女自願中止懷孕的權利部分,大多數的婦女都認為,雖然會與先生作商量,但如果意見不一致時,女性應有最後的決定權。同時,在強調女性決定權時,婦女也認為政府或醫療提供者應提供充分的資訊,讓婦女做出真正符應自己需求的選擇。   2. 在討論生育健康時,婦女對於生育問題,不論是自願中止懷孕或是避孕,好像都只是女性的責任,與男性無關表示不解,並認為應加重教育男性,以瞭解其生育的角色及責任。   3. 在對於生育議題的廣泛討論後,與會婦女認為:不宜將「優生保健法」窄化為「人工流產法」,僅在人工流產方面做修正,而應在生育健康上作整體的考量。而「母子保健法」雖立意良好,但排除了不想為「母親」的自願中止懷孕者以及忽略男性在促進生育健康上重要的角色,故宜採「生育保健法」。全面照顧生育健康之需求與權益。   4. 與會婦女認為,在目前的台灣社會中,無論是墮胎或人工流產一詞都已被污名化,因此,與會者對於將人工流產一詞改名為自願中止懷孕,凸顯女性的自主性,有高度的共識。   ◎青少女自願中止懷孕部分: 1. 與會的母親們認為:如何能使這些青少女在必要時,獲得安全且合法的自願中止懷孕比家長們是否行使同意權更重要。因此,大部分的婦女接受未婚少女的自願中止懷孕可經由第三管道的充分諮詢後施行。而中南部的座談會中,亦有人表示,當少女未婚懷孕時,父母更需要被教育及諮商,以免為了成人的面子問題或個人的因素,而危及孩子的前途。為了這些青少女的前途與人生,她們贊同青少女在實行自願中止懷孕時,除了告知父母一途外,對於家庭功能不彰的青少女應增加第三管道的同意機制。但對於第三管道應否行使同意權或僅有諮商權,則沒有一定的見解,但認為第三管道應為專業者,並應捐棄其意識型態。   2. 處理未成年少女懷孕的思考,應該涵蓋自願中止懷孕及繼續懷孕。若當事人意願生產,則學校、社會應該提供更周延的環境及支持網絡,使其能繼續其學習生涯及人生規劃。   3. 加強兩性平等教育/生育健康教育,建立正確的兩性關係,以真正解決青少女意外懷孕的問題。 由與會者的反應,可以看出:現行的優生保健法的確是無法滿足與照顧到婦女真正的需求。   二、 計劃成果評估 1. 藉由舉辦座談會的機會,能直接與各地地方婦女團體與社區婦女直接接觸,讓婦女團體所提出的「生育保健法」版本,能確實再現與滿足婦女的需求。 2. 藉由此一與各地地方婦女團體合作的機會,亦使「生育保健法」版本進行連署時,能迅速獲得各地地方婦女團體的支持。 3. 方案待加強之處: 部分地方婦女團體的動員力比較弱,加上討論的主題比較偏向政策,較無法吸引地方婦女參與討論,未來在舉行類似座談會時,應注意題目與內容的設計,如利用影片欣賞的方式來進行,而事前與地方婦女團體應有更多的溝通,了解地方婦女團體的需求,並協助地方婦女團體。   三、 政策之建議 過去,政府在制定政策時,常是由上而下的決策模式,而忽略了政策關係人的想法與觀點,尤其是在制定婦女相關政策上常缺乏所謂的性別觀點。因此,在此次優生保健法的修正草案中,雖有將名稱改為「母子保健法」的美意, 但在自願中止懷孕及生育健康教育上,多未能滿足女性的需求。因此,建議政府相關單位在制定婦女相關政策時,應多傾聽婦女的聲音,以使政策能真正保障女性的權益。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