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爾蒙補充療法
什麼是荷爾蒙補充療法(HRT)?
婦女進入更年期時,因為女性荷爾蒙分泌漸減、波動而引起不適,使用荷爾蒙來減輕症狀的療法。通常,荷爾蒙補充療法有兩種:單獨使用雌激素(雌激素補充療法)及合併使用雌激素與黃體素(複合式荷爾蒙補充療法)。一般而言,如果婦女之子宮已被切除,只需單獨使用雌激素,子宮保留之婦女則多使用雌激素與黃體素合併之荷爾蒙補充療法。
更年期要使用荷爾蒙的主要目的在於減緩「更年期症狀」,包括全身或臉部熱潮紅、夜間盜汗、失眠、陰道乾澀等。荷爾蒙補充療法過去常被長期使用於預防更年期以後婦女時常發生的骨質疏鬆、冠狀動脈心臟病等。然而,最近美國國家衛生院公佈之研究報告(2002,
2003
WHI)顯示,長期使用複合式荷爾蒙補充療法的風險大於好處,主要原因是增加乳癌和心血管疾病之發生風險;而單獨使用雌激素補充療法無法降低心臟疾病風險、並會增加中風機率,但不會增加乳癌的機率。
什麼是女性健康倡導計畫(WHI)?
由於婦女團體的遊說與國會女議員的批評,1991年美國國會決定撥款給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由「國家心肺血液研究中心」(NHLBI)進行全國婦女健康研究—婦女健康倡導計畫。婦女健康倡導計畫主要是瞭解更年期婦女死亡、失能與低落生活品質的原因,亦即瞭解心血管疾病、癌症及骨質疏鬆的危險因子及其預防策略。其中一個子計畫即是瞭解賀爾蒙補充療法與心臟血管疾病、乳癌等的關連性。
在進行5.2年後發現,長期使用複合式荷爾蒙療法將增加乳癌和心血管疾病之發生風險,且無法預防心血管疾病,但會降低骨質疏鬆及大腸癌的發生率,在已證實弊大於利且考量實驗者之健康,宣布停止該項研究計畫。
荷爾蒙補充療法可以改善健康相關的生活品質嗎?
2003年三月美國WHI研究指出複合式荷爾蒙補充療法對於更年期婦女的一般健康、活力、心理健康、沮喪或性生活沒有幫助。
荷爾蒙補充療法可以防止骨質疏鬆嗎?
美國食物藥品管理局核准荷爾蒙療法可以用來防止骨質疏鬆,然而骨質疏鬆的成因相當複雜,荷爾蒙的減少並不是唯一的原因。更年期婦女可以透過生活方式的改變幫助減少骨質的流失,如:走路、跑步、舉重等運動;低脂、高鈣、高維他命D的飲食習慣;攝取足夠的陽光及減少飲酒及抽煙。骨質疏鬆嚴重者,如果在評估荷爾蒙補充療法的風險與療效後,決定不使用荷爾蒙,也可以使用美國食物藥品管理局核准的一些非荷爾蒙藥品來防止妳的骨質繼續流失。事實上,要預防骨質疏鬆最好的方法應在女性年輕時就開始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儲存骨本。
荷爾蒙補充療法可以預防心臟血管疾病嗎?
由於一些流行病學的觀察研究指出荷爾蒙補充療法可能有益於心臟血管疾病,2002年之前,荷爾蒙補充療法就被用於預防更年期婦女心臟血管疾病上。近幾年來,不斷有正反聲音出現,根據2002年7月美國WHI及HERS的研究報告,明確的指出荷爾蒙補充療法不應被應用於預防更年期婦女心臟血管疾病;2003年5月的追蹤報告更明確的證實此看法。事實上,1990年美國食物藥品管理局沒有核准惠氏藥廠申請PREMARIN用於預防心臟血管疾病,在其公聽會上,哈佛大學的史丹福教授說:「假如我們應用現有的知識,我相信,不需要雌激素,我們就可以減少90%的心臟病。」
荷爾蒙補充療法可以防止失憶嗎?
根據2003年5月美國WHIMS的研究報告指出65歲以上的婦女並沒有因為服用複合式荷爾蒙補充療法超過五年,而減少發生輕微認知障礙,其得到失憶症之比例為未使用者的兩倍;2004年6月又指出,單獨使用雌激素可能會增加失憶症及老人痴呆症的風險。因此,在此刻不宜為了改善更年期婦女的記憶、認知能力而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
荷爾蒙補充療法會導致乳癌嗎?
根據美國2002年WHI研究指出,單獨使用雌激素並不會增加乳癌的機會,但是長期服用複合式荷爾蒙的婦女,罹患乳癌的機率明顯高於一般同齡層婦女,尤其是使用超過5年以上。2003年6月的的追蹤報告進一步證實:複合式荷爾蒙不但會增加乳癌得風險,使之惡化,
更影響乳房攝影的準確度。此外,2003年9月,英國的一項百萬婦女研究報告也有相同的結論。2010年10月美國醫學會期刊的研究報告也再度證實複合式荷爾蒙會增加乳癌的風險,且其死亡率也較高。此外,使用複合式荷爾蒙補充療法會影響乳房攝影檢查的偵測,進而導致罹癌婦女在被檢查出乳癌時,都已經接近末期。
目前國內未有相關研究,然國內婦女罹患乳癌的年齡層較國外女性年輕,因此,我們認為婦女應審慎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且正在使用的婦女應定期進行乳癌篩檢。
荷爾蒙補充療法可以預防氣喘嗎?
2004年2月,美國內科醫學年鑑發表了一項從1976年開始的護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的分析,該研究追蹤121,700位30-55歲已婚護士,發現單服用雌激素的婦女當中,約有1%的婦女在晚年有發生氣喘的情形,其機率是其它未服用婦女的2.29倍,而服用複合式荷爾蒙的婦女也有類似的機率。2010年2月刊登於胸腔期刊的一份研究再度證實單獨使用雌激素會增加氣喘的風險,曾經使用或正在使用雌激素的婦女罹患氣喘的風險較一般婦女高54%,且對不吸煙的婦女和有過敏疾病的婦女來說,增加的風險分別為80%與84%,然此份研究結果認為複合式荷爾蒙補充療法與氣喘沒有相關性。
荷爾蒙補充療法會導致肺癌嗎?
2009年一份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的研討會上發表的研究發現,抽煙和使用複合式荷爾蒙補充療法都會增加非小細胞肺癌死亡的風險,因此,婦女不應該同時抽煙和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而不抽煙的女性也應該要謹慎使用,畢竟荷爾蒙補充療法仍有其他的風險。
此外,2010年也有兩篇研究發現複合式荷爾蒙補充療法與肺癌有關,然HRT是否為導致肺癌的確實原因,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確定其兩者之關係。
荷爾蒙補充療法會導致卵巢癌嗎?
國外研究顯示服用雌激素超過十年以上的確會增加罹患卵巢癌的危險,至於更年期婦女長期使用複合式荷爾蒙是否會增加卵巢癌的發生率則尚無定論。然2009年一篇使用丹麥國家登記系統的大型研究發現,婦女只要使用過荷爾蒙補充療法,不論是複合式荷爾蒙還是單獨使用雌激素,也不論劑量與時間,罹患卵巢癌的風險都會明顯比一般女性高出許多,但是,罹癌的風險在停用荷爾蒙補充療法之後會逐漸下降,大約停用兩年之後,罹癌的風險會降至與一般婦女相同。
荷爾蒙補充療法可以改善聽力嗎?
美國羅契斯特大學醫學中心在2004年2月發表,服用荷爾蒙治療可能導致後更年期女性的聽力減退。
一項在64位年齡在65歲以上之婦女所做的研究顯示,32位服用荷爾蒙補充療法女性的聽力,比另外32位沒有服用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女性弱,差約10-30%。由於參與研究的人數太少,無法將此研究結果應用在每個人身上。還需要更大型的研究來證實荷爾蒙補充療法與聽力之間的關係。但此研究的另ㄧ重點是警告婦女們服用荷爾蒙治療可能會有其他更嚴重的副作用。
什麼是植物性荷爾蒙?
植物性荷爾蒙是存在植物內的自然荷爾蒙,它和人體內的女性荷爾蒙不盡然相同,但是有些有類似的功效。我們所食用的植物中,超過三百多種含有植物性荷爾蒙,例如:蘋果、紅蘿蔔、茶、咖啡等,其中以亞麻仁及大豆含量最豐富。它可分為兩大類:異黃酮素(isoflavon)及木質素(lignan)。
植物性荷爾蒙能否替代荷爾蒙補充療法?
過去荷爾蒙補充療法一直用來減輕更年期婦女燥熱、盜汗等現象。2002年,美國WHI的報告提出荷爾蒙弊大於利的結論,婦女轉而求助於植物性荷爾蒙,如大豆或紅苜蓿(red
clover)等植物性荷爾蒙。然而,當前市面上所謂的植物性荷爾蒙健康食品多為植物的萃取物(extract),到目前為止,尚未有正規醫學研究證明這些植物性萃取物如何在人體內被吸收並轉化,因此它們是否能夠提供人體所需之荷爾蒙,以及它們的療效及副作用為何,尚未有定論。2003年六月美國一項研究報告指出紅苜蓿的萃取物對於盜汗或燥熱並沒有幫助。2009年美國的研究發現植物萃取的異黃酮(isoflavones)對減少骨質流失的影響並不大。因此,我們對植物性荷爾蒙持保留態度。事實上,植物性荷爾蒙也可經由豆漿、豆腐、芝麻、當歸、銀杏等食物獲得,並不需要昂貴的植物性荷爾蒙健康食品。
我需不需要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
首先,你要問自己為什麼要服用荷爾蒙?如果你是因為不舒服的更年期現象或症狀而想服用,你可以有這樣的選擇,但需要檢視自己的病史、家族病史來評估是否適合使用及使用劑量;如果選擇使用,衛生署的建議為在最短時間內使用最低的有效劑量。如果是想「預防」疾病,看了以上的敘述,你應該很清楚,除了預防骨質疏鬆或大腸癌外,荷爾蒙療法是無法預防任何疾病的。即使為了預防骨質疏鬆,因為有副作用,也應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使用或其他替代方案。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在2004年2月10日於兩年內第二次建議製造商修改荷爾蒙產品的使用說明書內容。第一次是2003年1月9日食品藥物管理局要求在所有含雌激素產品要有警告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及乳癌危險的標示。這一次是增加可能導致的後遺症及建議,如:
1.
65歲以上及服用荷爾蒙四年以上之婦女有增加老年癡呆症的危險。
2.
使用荷爾蒙產品可能會使乳房X光攝影產生不正常之結果。
3. 65歲以上的婦女應特別注意氣喘的問題。
4.
只有在嚴重骨質疏鬆的情況下,且除了雌激素以外之藥物治療都不適當時,才使用雌激素。
5.
若只為治療陰道方面的症狀,最好只使用當前的陰道產品就好。
推廣荷爾蒙補充療法與藥廠間存在利益關係?
推廣荷爾蒙補充療法與藥廠的關係一直被婦女團體所質疑。2010年因為惠氏藥廠的訴訟案,使美國當局公布了上千份過去從未公開過的研究報告,從這些研究報告中發現惠氏藥廠曾經雇用槍手以每篇2萬─2萬5千美元的代價撰寫研究,為自家所生產的複合式荷爾蒙(Prempro)背書。槍手將藥廠所欲得到的研究結果和行銷訊息寫入研究報告中,並投稿發表於醫學期刊中。另一篇於2011年公布的研究報告也發現:於2002年7月至2006年6月發表的340篇相關文章中,發表4篇以上的10位作者中,有8位接受藥廠的金錢支付,代表藥廠提出意見,而在這些報告中,32篇推廣荷爾蒙療法文章中,有30篇文章的作者同樣也牽涉潛在的經濟利益。
此外,2008年5月更年期國際會議(Global Summit on
Menopause),在歐洲馬德里召開,國際停經學會(IMS)主席Amos
Pines於會議中指出,2002年WHI研究認為使用複合式HRT會增加多項疾病的罹患風險,此論點是有問題的。原因在於WHI研究採樣的女性多半年紀較大,身體上的健康問題才是形成疾病風險的主因,而非使用HRT。牛津大學流行病學家Valerie
Beral則認為,IMS所回顧的研究佔過去研究數量的極小部分而已,且其他如美國、英國或歐洲已完成完整研究回顧的國家,都建議HRT只能短期使用(2008,BBC)。由於此次會議是由生產HRT的惠氏、拜耳以及諾和諾得藥廠所贊助的,因此會被質疑會議結論有廠商色彩在裡面。我們建議女性在閱讀相關醫療文章時,要審慎評估其可信性。
延伸閱讀
更年期
荷爾蒙療法對乳癌的影響大過預期
荷爾蒙療法與肺癌、氣喘的相關性
植物性荷爾蒙對骨質影響不大
+ read more
骨質疏鬆
什麼是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指骨質流失,骨骼產生洞隙、變薄。遺傳因子、飲食失調、缺乏運動或服用藥物都可能會使骨質密度偏低,而每一個人,當年紀漸老時也都會發生骨質流失的現象,因此,更年期婦女的骨質疏鬆該被視為老化現象或是荷爾蒙缺乏的疾病,存有一些爭議。1994年WHO以年輕白人婦女(25-29歲)為基準,將骨質密度低了2.5個標準差的人定義為骨質疏鬆。
骨質密度與生命週期:
每一個人出生後,骨密度會隨著年齡增加,到25歲左右骨密度達到最高值,
30歲左右便開始漸漸減少,婦女在更年期間,骨質每年減少0.5-1.0%,停經後,每年減少1-3%,停經5年後骨質流失又漸趨緩。而男性可能因為生活習慣(如有運動習慣、曬較多太陽),骨質流失速度較慢,較晚才會面臨骨質疏鬆的現象。隨著季節不同,骨質密度會有變化,而不同身體部位的骨骼密度也不一樣。
影響骨質強度的因子:
1. 基因、種族:決定骨骼可達到的最高骨質密度。
2. 環境及生活形態:飲食不當、缺乏運動、吸煙、維生素D缺乏、飲酒過量等都會負面影響骨骼的強度。
3. 荷爾蒙:性荷爾蒙、副甲狀腺素、甲狀腺素等。
4. 性別:男性骨骼一般較女性強。
5. 年紀:隨著年歲漸長,骨質密度漸減。
骨質疏鬆會引起骨折嗎?
骨質疏鬆,不會痛,也看不見;除非骨折,不然也不會有症狀。它本身不一定會引起問題,但是疏鬆的骨骼比硬密的骨骼要容易折斷。脊椎骨會有自發性的折損,髖骨或腕骨會因摔倒而折斷。然而,骨折並不只是簡單的骨質疏鬆的問題,瘦子較沒有彈性,某些藥物會造成昏眩,都是導致骨折的因子。
對於老年人而言,滑溜的浴缸、崎嶇不平的路面、馬路上的溝蓋、視力不良、過度提重,都可能是比骨質疏鬆更大的骨折危險因子!因此,骨質疏鬆不是一種疾病,而是骨折的一個危險因子,就如高膽固醇之於心臟病。預防骨質疏鬆是預防骨折的方法之一,而非藥商讓我們相信的,唯一方法。
因此要預防骨折造成的健康影響,光是預防骨質疏鬆並不足夠,而現行骨折防治政策著重於骨質疏鬆卻輕忽相關衛教及其他風險因子,有可能對婦女健康的保障沒有多大幫助。
骨密度測量篩檢的意義?可以預防骨折嗎?
大多數有關骨質疏鬆的資訊都會出現骨質密度檢測的字眼,因此很多婦女都認為骨質密度檢測是基本的健康保健,但骨密檢測有其限制,是婦女在接受骨密檢測時需審慎瞭解的。
骨質疏鬆不一定會骨折,因此,骨密度測量並不能預防骨折。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歐洲分部發佈的骨鬆文獻分析報告指出,目前沒有直接證據,顯示骨質疏鬆篩檢能減少骨折的發生。到2006年為止,國外的研究證據並不支持全面篩檢或健康更年期婦女普遍骨質密度篩檢,作為預測骨折的方法。
骨質密度測量可以用X光吸收儀(測量部位為脊椎、髖骨、大腿骨等部位)或超音波(測量部位為手腕、腳跟骨等部位)。儀器不同、測量的身體部位不同,都會使所測得的骨密度不同。X光吸收儀檢測結果較為準確,但由於費用較為高昂、儀器大型搬運不便、檢測需較長時間等,因此坊間骨質密度檢測通常使用超音波來測量腳跟骨。然而,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的骨質疏鬆標準只針對X光骨密檢測儀,是否適用於超音波骨質密度檢驗,目前尚無研究。2008年台北市「婦女骨質疏鬆症調查」指出,坊間超音波骨密篩檢測出骨質密度不正常的婦女,使用X光吸收儀複檢,只有七成結果一致,有三成婦女骨質密度正常,卻被驗為偏低甚至是骨質疏鬆。
一般而言,停經前的婦女沒有必要定期做骨質密度檢測,除非有下列狀況:卵巢切除、罹患會導致骨質密度下降的疾病(如庫欣氏症候群、甲狀腺亢進、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長期服用會損及骨質密度的藥物(如利尿劑、抗癲蕑藥、類固醇、甲狀腺素、四環素、肝素、化學療法、鋰鹽等),若有以上情況的人,需特別注意自己的骨質密度,提早做骨質密度檢測。
預防骨質疏鬆?年輕就要開始積存骨本!
骨質疏鬆的成因相當複雜,骨折的影響因素也十分多樣,因此,在預防上必然需要多方位進行。隨著年長,骨質會漸漸流失,身體機能也會逐漸退化,這是自然的現象。我們無法避免這必然的經歷,但,我們可以減緩骨質流失及身體機能老化的速度。年輕時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積存骨本,並幫助減少骨質的流失,如:多作走路、跑步、舉重等運動,增加肌力及靈敏度,可降低跌倒的風險;養成攝取低脂、高鈣、高維他命D的飲食習慣;攝取足夠的陽光及減少飲酒及抽煙等。不當的瘦身、美白方式是骨骼強度最大的殺手。
荷爾蒙療法可以用來減緩更年期婦女骨質流失的速度,但是長期使用有罹患乳癌等風險。骨質疏鬆嚴重者,如果在評估荷爾蒙療法的風險與療效後,決定不使用荷爾蒙,可以使用一些非荷爾蒙藥物來防止骨質繼續流失,但是必須忍受它的副作用。如治療骨質疏鬆最常使用的雙磷酸鹽類(Bisphosphonate)藥品(國內核准藥物如福善美錠Fosamax、克骨鬆錠Tevanate、骨力強注射液Aclasta、卓骨祂乾粉注射劑Zometa),目前有多篇研究指出,此類藥物可能會提高嚴重心房纖顫的風險、造成顎骨壞死、大腿骨直向斷裂、肌肉及關節嚴重疼痛。雖然上述副作用發生的機率低,且FDA表示證據尚不充足,醫師與病患還不需要中止服用此類藥品,但婦女在服用這類藥物前仍應與醫師審慎討論自己的狀況。
對於更年期婦女來說,骨質疏鬆是嚴肅但並不嚴重的議題。為確認骨質強度測量骨質密度固然重要,但年老發現骨質密度嚴重流失才做補救為時已晚,因此從年輕開始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儲存骨本預防意外跌倒方為上策。
+ read more
心臟血管疾病
2016/7/19 更新
被忽略的殺手
當多數女人活在罹患乳癌、子宮頸癌等婦癌的擔憂時,許多女人不知道他們更可能死於中風或心臟病。
長久以來,心/血管健康一直被視為男性的疾病。事實上,女性不是比較不會罹患心/血管疾病,而是平均比男性晚十年發生。而且心/血管疾病是台灣女性癌症以外的主要殺手,每年女性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是婦癌(乳癌、子宮頸癌及卵巢癌)的3-4倍(2014年衛福部統計指出女性死於心/血管疾病12,670人,死於婦癌3,259人)。2009-2014年五年內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近20%,因此,女性應該重視自己的心/血管健康!
根據研究指出,男女在的心臟血管在疾病上不論是發生的年齡、風險因子的評估、症狀、診斷或治療上有其差異性。而這樣的差異,很可能導致女性的診斷困難、延誤就醫、短期存活率低。在台灣,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仍是以男性為主,不但沒有專業人士進行性別差異的研究,大多數醫師亦缺乏性別差異敏感度。因此,女性的心臟血管問題是否受到忽略或不宜的處置,這是我們必須努力去瞭解並改變的。
風險因子男女大不同!
除了生裡/結構,女性也因生命經驗的不同,如避孕、懷孕、更年期、及以其居多的疾病等,讓她們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和男性不同。
* 避孕:
目前口服避孕藥除了用於避孕外,也常被用作調整女性經期、舒緩經痛及經前症候群等。當越來越多女性使用口服避孕藥,女性必須知道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可能導致深層靜脈血栓[1]、高血壓、血脂異常及動脈硬化等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尤其若女性為菸癮者,使用口服避孕藥更使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20%[2]。
* 懷孕:
女性因為懷孕而有患妊娠高血壓的風險,而有妊娠高血壓的女性未來罹患冠心病的風險是血壓正常孕婦的2倍。
* 更年期:
女性由於具有雌激素保持動脈血管內壁的彈性,因此女性在進入更年期前心/血管疾病風險平均比男性低,這也是為何女性心/血管疾病平均比男性晚十年發生[3]。然而,進入更年期以後,隨著雌激素濃度下降,女性血管硬化使血壓上升;並且由於更年期以後糖尿病風險增加,女性若罹患了糖尿病,其心/血管疾病風險是男性糖尿病患者的4-5倍[4]
* 以女性患者居多的疾病:
—
乳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療,由於心臟位於治療部位之後方,因此容易增加心臟病風險,如:動脈硬化、心包膜疾病及心衰竭等[5],並且化學藥物治療如曲妥朱單抗(trastuzumab)也會增加心臟病風險,因此患者需要定期請醫師追蹤心臟的健康狀況。
—
自體免疫性疾病:如紅斑性狼瘡的主要死因多是心/血管疾病[6],且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罹患心臟疾病與心臟衰竭的風險是一般人的兩倍[7]。而這些疾病女性患者佔80-90%。
* 膽固醇:
總量膽固醇高於200mg/dl被視為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其中,LDL膽固醇(壞膽固醇)越多越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HDL(好膽固醇)越多越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然而,以膽固醇作為預測心/血管疾病的指標,在性別上,有其差異性。多項研究顯示,女性的總膽固醇本來就比男性高,女性的總量膽固醇大於270mg/dl得心臟病的機率與男性的總量膽固醇200mg/dl是相似的;另外,專家也指出HDL(好膽固醇)是女性心臟病較好的預測因子[8],而膽固醇總量及LDL(壞膽固醇)則是預測男性心臟病較好的預測因子。
* 過重:
對女性而言,胖的部位比胖的量更重要。研究顯示:「蘋果形」(胖在腰圍)的女性比「梨子形」(胖在大腿或臀部)的女性更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也有研究發現,用腰臀比例(waist-and-hip
ratio)來預測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其實比身高體重比例的BMI值多了3倍的準確度。腰臀比例是把腰圍除以臀圍,通常女性標準是低於85,不管你的身體其他部位有多瘦,如果你的腰臀比例越大,得心臟病的風險就會越高。
*
由於卵巢即使在女性停經之後,對於女性的骨骼及心臟的好處仍不容忽視,摘除卵巢可能會影響心臟。
臨床表現男女大不同!
男女因生理/結構的差異影響,其臨床的表現,如:症狀、診斷、用藥也不同。
* 女性有「非典型症狀」!
一般來說,心臟病會出現的「典型」症狀就是呼吸急促、盜汗、手臂疼痛或是胸口疼痛且有壓迫感。許多研究發現女性患者常出現和男性不一樣的症:例如,女性較常經歷呼吸急促,男性較常有盜汗的症狀;女性比較不會經歷劇烈的胸痛,因此,即使是輕微的胸痛也不容忽視。此外,女性較少出現手臂疼痛和胸痛的症狀,而較常出現「非典型」的症狀,例如,消化不良、視力改變、背部疼痛、牙痛、下顎痛、頭痛、不尋常的疲倦感、血壓降低、作嘔、暈眩等[9]。
* 女性診斷偽陽性較高!
跑步機測試(TreadmillTests,運動心電圖)是用來檢測心臟病的方法之一,目前判讀心電圖缺乏具性別差異的標準,但是由於女性體能所能發揮的最強程度相較於男性較低且女性血管較小,常影響檢測的敏感度與精準度,因此,跑步機測試用在男性身上的準確度較高,男性檢測結果為假陽性的機率(檢測出有冠狀動脈心臟病,但實際上沒有)只有20-30%;但是,更年期或停經婦女使用此種方法,則會出現高達40%-60%的假陽性[10]。
有研究指出,跑步機測試方式會有性別差異,可能和女性的荷爾蒙有關,例如,月經週期、服用避孕藥與否等;也有可能因為雌激素而影響心肌細胞的作用[11]。
* 女性用藥效果較男性差!
阿斯匹靈已被證實可幫助男性預防心臟病,但不能預防中風;對65歲以下女性可以預防中風,卻不能預防心臟病[12]。史達汀類藥物(Statins)是用來降低膽固醇的藥物,但是該類藥物可能增加中老年女性罹患糖尿病的風險[13]。毛地黃製劑(Digitalis)用來治療心臟衰竭及心律不整,但是女性服藥後,血中濃度較男性高,因此藥物副作用也較嚴重[14]
存活率男女不同!
以5年的存活率而言,男性比女性高出許多。可能原因為:
* 女性覺得自己不會得心臟病,而延誤就醫。
*
醫師和病患都缺乏性別敏感度,忽略了女性心臟疾病的症狀,而延誤病情。
*
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年齡比男性約晚十年,因此,伴隨有其他疾病的比例相對也較高。
*
罹患心臟疾病的女性在醫院較無法得到積極的治療。
女性心/血管預防保健ABC:
有鑑於心/血管健康具性別差異,美國心臟協會(AHA)於2007[15]、2011[16]年發佈了女性心/血管保健指引,以下為其摘要:
* 心/血管保健是所有女性的當務之急。
* 避免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HRT):
單獨服用雌激素(Premarin)會增加中風與靜脈栓塞的危險,使用複合式荷爾蒙補充療法會產生靜脈血管栓塞的風險,而血栓塞則容易引發心臟病、中風等問題。根據美國女性健康促進計畫(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WHI)的報告,年紀越高以及體重過重的婦女要特別注意服用HRT所帶來的風險。60-69歲的更年期婦女服用HRT時所承擔的風險,比50-59歲的婦女高出3倍;而70-79的婦女則比50-59歲的婦女高出7.5倍。至於體重過重的婦女服用HRT則會比正常體重的婦女高出5.6倍的風險。
*
好的生活方式是減少女性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方法:
(1)維持健康的體重:BMI值維持在5-24.9
kg/m²,而腰圍在35英吋內。(我國衛生署公佈的健康體位,BMI值應維持在18.5-24
kg/m²,腰圍則應小於80公分。)
(2)增加活動量:每周至少做150分鐘中等程度的運動,過重的女性最好每天花60-90分鐘做;所謂中等程度的運動,是指運動後,有輕微出汗,還能說話,但是會有一點喘。
(3)拒絕菸害:不吸煙並避免有二手煙的環境,對於已經有煙癮的女性,建議可以考慮透過諮商或是尼古丁補充療法戒菸。
(4)健康的飲食:食用多種類的蔬果、穀類、低脂或無脂的奶品、魚、豆類以及低飽和脂肪酸的蛋白質,最好飽和脂肪的攝取量能佔所有卡路里的7%以下;此外,不要飲酒過量或攝取過多的鈉、糖。
* 選擇有效的預防方法:
(1)阿斯匹靈對於心臟血管的作用,在男性身上與在女性身上並不相同。男性定期服用阿斯匹靈,可預防心臟病,但不能預防中風;但65歲以下女性服用阿斯匹靈能預防中風,不建議用來預防心臟病。
對於高風險群的婦女來說,阿斯匹靈的建議使用量從2004年的162毫克增加到325毫克;美國心臟協會也正式建議,如果與醫師討論和評估過後,發現使用阿斯匹靈的益處大於風險的話,包括健康或是低風險的65歲以上女性也可以使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來預防心/血管疾病。
(2)魚油中含有omega-3、EPA、DHA等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預防血栓形成,因此,建議女性一個星期可以服用兩次魚油;有心臟病的女性,可以多補充850-1000毫克的EPA和DHA;而三酸甘油脂過高的女性,則可以補充2000-4000毫克。
(3)大量服用抗氧化的維他命補充品,例如,維他命E、C、beta胡蘿蔔素,並不能用來預防心血管疾病。研究顯示,少量的維他命E是有效的抗氧化劑,但大量服用維他命E反而會加速老化、導致心臟病及癌症的發生。一個人一天所需要的維他命E攝取量,男性約12mg,女性約10mg,而維他命E又很容易從食物中攝取,如胚芽、全穀類、黃豆製品等食物均有豐富的維他命E。若要使用市售的維他命E,一般份量一顆為400mg,建議四天一錠或一週一錠是較為適當的份量。
(4)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器(selective estrogen-receptor
modulator,簡稱SERMs)並不建議用來預防心臟疾病。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器為一種人造激素,用來阻斷雌激素接收器,藉以調節雌激素的生長和分泌,目前常用於治療停經婦女的骨質疏鬆。
[1]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15-12-24)[資訊]。台北市:疾管署檢疫組。民國105年6月24日,取自:
http://www.cdc.gov.tw/professional/info.aspx?treeid=82ce806a312cefec&nowtreeid=a8f7678bf40987a2&tid=C6CE81337EA6C519
[2]Go Red for Women. _Birth Control and Heart Disease_[Info]. Dallas,
TX. Retrieved from Go Red for
Women:https://www.goredforwomen.org/know-your-risk/birth_control_pregnancy_heart_disease/birth-control-and-heart-disease/
[3]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15, Aug14)._Menopause and Heart
Disease_ [News].Dallas, TX . Retrieved Sep 21,2015 from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ttp://www.heart.org/HEARTORG/Conditions/More/MyHeartandStrokeNews/Menopause-and-Heart-Disease_UCM_448432_Article.jsp#.Vjmh5bcrIdU
[4]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16, Jan 25) A woman’s heart attack
causes, symptoms may differ from a man’s[Statement] DALLAS.
Retrieved June 20,2016 from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ttp://newsroom.heart.org/news/a-womans-heart-attack-causes-symptoms-may-differ-from-a-mans?preview=bacb
[5] The Economist explains. (2013, July31)._How can radiation therapy
cause heart disease?_[News].Seattle: G.F. Retrieved Sep 22,2015 from
The Economist explains:
http://www.economist.com/blogs/economist-explains/2013/07/economist-explains-22
[6] The Johns Hopkins Lupus Center.(2009, Jun30)._Cardiovascular
System_ [Information]. Baltimore: Michelle Petri. Retrieved Sep
16,2015 from the The Johns Hopkins Lupus Center:
http://www.hopkinslupus.org/lupus-info/lupus-affects-body/lupus-cardiovascular-system/
[7] Arthritis Foundation. _RA and Your Heart: Clinical Evidence shows
a direct link between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heart disease_
[Information]. Atlanta, GA:Dorothy Foltz-Gray and Kelli Miller.
Retrieved Nov 10,2015 from Arthritis Foundation:
http://www.arthritis.org/living-with-arthritis/comorbidities/heart-disease/ra-and-your-heart.php
[8]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2014, Apr 21)._Who Is
at Risk for Heart Disease?_ [Information]. Bethesda, MD. Retrieved
June 20,2016 from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http://www.nhlbi.nih.gov/health/health-topics/topics/hdw/atrisk
[9] Laxmi S. Mehta, MD, FAHA, Chair et al . _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Women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_. Circulation. 2016;133:916-947.
[10] _Hoilund- Carlsen, P.F. et al__. _Usefulness of the exercise
electrocardiogram in diagnosing ischemic 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_. __Am J Card 95:96, January 1, 2005_
[11] Women’s Heart Foundation. _Gender Difference i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eart Disease._ [Information].Washington DC: Judith
Hsia. Retrieved May 9,2016 from Women’s Heart Foundation:
http://www.womensheart.org/content/HeartDisease/gender_differences.asp
[12] Effectiveness-Based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Women—2011 Update A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13] WebMD Health News (2012, Jan09)_Statins May Raise Diabetes Risk
in Older Women._[News]:Salynn Boyles.Retrieved Feb 2,2016 from WebMD
Health News:
http://www.webmd.com/cholesterol-management/news/20120109/statins-may-raise-diabetes-risk-in-older-women
[14]Tekoa L. King, Mary C. Brucker. _Pharmacology for Women's Health._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2010:427.
[15]Lori Mosca, Carole L. Banka. et al. _Evidence-Based __Guidelines__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__ Women:__ 2007__ Update_.
Circulation.2007;115:1481-1501.
[16] Lori Mosca, Carole L. Banka. et al. _Effectiveness-Based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Women—2011 Update: A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_
Circulation. 2011;123:1243-1262.
+ read more
糖尿病
糖尿病一直是台灣女性的前五大死因,自2011年起更躍升至第三大死因,死亡人數節節攀升,2012年的死亡人數為4682人,粗死亡率為40.3,比男性高(39.4)。同時,糖尿病是引起中風及心臟病的危險因子。
糖尿病是什麼?
我們吃下去的食物大部分會被轉換為葡萄糖,以供應我們身體所需的熱量;胰臟位在胃的旁邊,它會分泌一種名為胰島素的荷爾蒙,促使葡萄糖進入身體細胞之中以便利用。如果胰臟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或所分泌的胰島素無法充分發揮功能,將使血液中葡萄糖濃度昇高,導致高血糖及糖尿病。女性血糖濃度常因月經週期而波動,在糖尿病的處置上需要更加注意。
糖尿病有哪些類型?又有哪些誘發因素?
第一型糖尿病,以往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IDDM)
或青少年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的5~10%。它的誘發因素與自體免疫、基因及環境因素有關。
第二型糖尿病,以往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N
IDDM)或成人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的90~95%。它的誘發因素包括老化、肥胖、家族糖尿病史、妊娠糖尿病史、葡萄糖耐受性變差、運動量不足,以及種族因素。。
妊娠糖尿病,2~5%的懷孕會導致,但在懷孕結束後通常會自行痊癒。種族、肥胖也是誘發因素之一。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日後有較高機率得到第二型糖尿病,國外有幾項研究顯示,其機率接近40%。
其他特殊型的糖尿病則由各種遺傳基因併發症、手術、藥物、營養失調、疾病感染及其他疾病所引起,這些類型的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的1~2%。
什麼樣的女性比較容易得到糖尿病?
*
月經周期超過40天,得到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為有正常周期女性的兩倍。
*
初經年齡來的比較早的女性
*
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
「蘋果」身型的人—腰臀肥胖的人
*
高血壓的女性,得到糖尿病的機率是正常血壓女性的3倍
月經會影響我的血糖嗎?
由於雌激素與黃體素會影響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有些人在月經來的前幾天,血糖會變高;有些人在月經來時,血糖值會比較低,因此,建議要記錄血糖的變化,找出你自己的模式,告訴你的醫師,幫助你控制血糖。
在月經來前可能會增加食慾,糖尿病患者要避免食用精緻型碳水化合物,像是白吐司、含糖的食物等會增加你血糖值的食物,同時應該維持原本的飲食量。
另外,要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除了可控制血糖外,還能減少經前不舒服現象,像是悶悶不樂、水腫、食慾增加等。
此外,糖尿病女性患者易有間隔過長或不規則的月經,尤其是在糖尿病控制不好的婦女身上。
糖尿病女性患者可以使用避孕藥嗎?
歐美對於是否可以使用避孕藥,沒有一定的定論,認為要看個人情況而定,但在台灣一般不建議使用避孕藥。
雖然許多女性使用避孕藥之後,會有短暫的血糖控制不穩情形,例如,含有雌激素的避孕藥會增加血糖,同時降低身體對於胰島素的反應,或是僅有黃體素的避孕藥可能會讓胰島素過度分泌,但大約會在服用一段時間後恢復正常。比較令人擔心的是,服用避孕藥超過一年所引起的副作用,會增加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例如:會增加眼病變以及腎臟問題。
但是,若你是35歲以下,沒有吸菸且沒有糖尿病併發症的女性可以考慮使用避孕藥。
更年期會影響我的糖尿病嗎?
有糖尿病的女性會有提前停經,但因更年期某些症狀與低血醣類似,例如:潮紅、情緒低落及記憶力變差,如果沒有意識到是更年期現象,以為是低血糖,反而攝取不必要的卡路里,增加你的血糖值。
再者,由於更年期時,分泌的賀爾蒙會逐漸減少直到停經,因此,會有以下的影響:
*
血糖值會有不穩定的現象:由於雌激素與黃體素會影響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因此,當你進入更年期時,荷爾蒙的改變也會讓你的血糖波動。因此,你需要更為頻繁地記錄你的血糖值,避免血糖失控及併發症。
*
睡眠問題:由於你的糖尿病,在夜晚,你可能會有更頻繁的的低血糖情形,若伴隨更年期所產生的潮紅、盜汗等現象,會使你的睡眠品質比一般人更糟,而不佳的睡眠又會造成你血糖的變動,讓你很難控制血糖。
*
其他:糖尿病患者本來就比較容易有生殖泌尿道感染、性慾減少及心血管疾病風險,但更年期因為雌激素減少會讓你更容易感染、陰道乾燥,也會讓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提高。
服用藥物也有性別差異嗎?
目前糖尿病的治療可以選擇口服藥物或是注射胰島素,大部份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都是選擇口服藥物,尤其是以Thiazolidinediones(TZDs)類藥物使用最廣泛。TZDs類藥物有pioglitazone(如:Actos, 愛妥糖)以及rosiglitazone(如:Avandia,梵帝雅)兩類。
目前已經證實,TZDs的藥物會會增加女性的骨折率及糖尿病黃斑性水腫的風險,另外,愛妥糖之類的藥物會增加膀胱癌的風險,梵蒂雅之類的藥物,一直以來有爭議,認為可能會提高心臟病的風險,但根據美國FDA最新的評估結果,梵蒂雅之類的藥物不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
事實上除了使用藥物外,飲食的控制以及運動才是治療糖尿病的根本之道。
女性糖尿病患還要注意甚麼?
*
容易有生殖泌尿道感染,包括外陰部搔癢以及陰道感染,尤其是白色念珠菌感染。
*
陰道會比較乾燥,讓性行為不適,影響性慾。
*
糖尿病患者中,女性得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男性的2倍。
*
糖尿病患者女性失明的風險是男性的2倍。
+ read more
尿失禁
什麼是尿失禁?
婦女在大笑、咳嗽、運動、腹部用力等情況下會漏尿,就是尿失禁。調查顯示,二十到五十九歲的婦女中,18.7%有尿失禁問題。根據臨床統計,和尿失禁有關的因素有下列七種:
一、性別:女性尿失禁的機率是男性的二到三倍。
二、年齡:年紀越大,器官的退化會比較嚴重,尿失禁發生的可能性也越大;但並不是十來歲的女性就不會有漏尿的困擾,據統計十五到二十四歲的婦女也有4%的罹病率。
三、生產:自然產的產婦在生產過程中,骨盆底的神經、肌肉受傷的機率可達80%,雖然受到傷害不必然表示以後一定會有尿失禁等的功能障礙,但是骨盆底的受傷必定會增加尿失禁的罹病機會。至於剖腹產,雖然不會有骨盆底受傷的情形發生,但也並不是以後就不會有尿失禁。
四、停經:此時女性荷爾蒙的降低與缺乏可能是原因之一,缺乏女性荷爾蒙的尿道就會像變硬而且沒有彈性的水管一樣,所以會有漏尿的困擾。
五、抽煙:抽煙婦女尿失禁的可能性比不抽煙者高二到三倍,其原因可能是尼古丁會加速女性荷爾蒙的代謝。
六、肥胖:體重超過理想體重20%以上較易發生尿失禁,況且肥胖者的手術治療難度較高,術後尿失禁復發與有併發症的機會也較大。
七、種族:有些民族(如中國人、愛斯基摩人、非洲人)天生骨盆底肌肉的厚度與彈性比較強大,所以尿失禁的發生率就比較低。
尿失禁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手術與物理治療。有些婦女認為「束腹」可以治療尿失禁,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束腹會增加腹壓,更容易尿失禁。在物理治療的方法中,骨盆體操是最方便、省錢又省事的方法,而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就是就是一種常用的骨盆體操。尿失禁常是可以醫好的疾病,為免延誤病情,增加治療時的困難度,儘速就醫是最佳的處置方式。
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
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是一種利用解一點點小便,然後把小便憋住來熟悉骨盆底肌肉收縮的骨盆體操;如果能夠在解小便時煞得住車,就代表收縮了肌肉,如此經由反覆的練習解尿、憋尿即可學習控制骨盆底肌肉的收縮。做凱格爾運動時有四點要特別注意:
一、尿意不宜太急,因為我們對骨盆底肌肉的收縮常不熟悉,所以在尿急時常無法控制自如的憋住尿。
二、宜在輕鬆、自然且沒有壓力的環境下練習,所以坐在家中的馬桶上,全身放鬆,且兩腿稍微張開是最佳的練習姿勢。
三、雙腿、腹部與臀部的肌肉都不可收縮用力,否則可能無法正確的收縮提肛肌。
四、每次解尿憋尿動作之後最好休息十秒鐘才再重複練習動作,可以避免肌肉痙攣而解不出小便;萬一解不出小便來,可以熱毛巾敷在小腹,就會解尿自如。
謝卿宏醫師
資料提供
+ read more
女性與憂鬱症
憂鬱是病嗎?
人是有情緒的動物,平日心情會有高低起伏也是正常的現象,此外,有些人天生樂觀,有些人則容易悲觀,這些都是原本會有的情況。有人形容憂鬱就像是「心情感冒」,大多時候只要自己調養一下感冒就會好;但如果感冒處理不好,有可能就會變成肺炎或鼻竇炎等疾病,憂鬱症就像這樣。
有些學者批評許多的憂鬱症(及其他精神疾病)病人的存在只是為了讓心理醫師保住飯碗、讓藥廠大發利市,例如會把「孤僻」冠上「反社會性格」,「悲傷」冠上「適應障礙」的症狀來治療。然而,不管憂鬱是否被過度醫療化,國內自民國88年起,自殺已名列台灣十大死因之一,自殺死亡者中約70-90%有精神疾病症狀,其中又以憂鬱症的比例最高。台灣目前約有3%的人口罹患憂鬱症,終其一生約15%的國人會得憂鬱症,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9年調查資料顯示,性別上女性佔10.9%,是男性6.9%的1.8倍。而世界衛生組織(WHO)2010年報告則指出,全球罹患憂鬱症的女性將近是男性的兩倍,並預測憂鬱症在2020年之前將成為全球疾病負擔的第二殺手,繼癌症及愛滋病之後,將憂鬱症視為21世紀三大疾病及衛教預防重點工作。因此,憂鬱帶來的傷害還是需要被正視的。
女性為何較容易罹患憂鬱症?
女性憂鬱症盛行率高於男性的原因不是單一因素,而是在整體社會、心理、生理多種條件互動下的結果。對於憂鬱症病因研究顯示,女性憂鬱症的發作期較長,較易慢性化、復發率較高、其他精神方面的併發症較多等,與女性社會角色的慢性壓力、心理調適難題有關。然而,這並不代表女性具有性別決定的不良體質或易病性,而是反映女性在社會環境中確實承受了許多的壓力,也缺乏適當的管道可以抒發、宣洩。
根據2002年衛生署調查顯示,女性罹患憂鬱症病因的前四名包括有「職場關係」(24.5%)、「親子關係」(23.3%)、「生涯關係」(19.2%)與「夫妻關係」(12.4%),相較於男性的前四名病因「職場關係」(35.9%)、「生涯關係」(19.2%)、「失業問題」(12%)與「人際關係」(10.3%),可發現女性明顯較男性易受家庭內親情關係影響心理健康,男性則多在意自己職業工作的發展,然今日女性同樣也沒有擺脫職場關係所帶來的壓力。由此可知,女性所要扮演的角色多元且繁重,壓力來源更是多重。此外,傳統規範下的女性會被要求聽話、順從、感性、細心、逆來順受;為人母者更是被要求無私的犧牲奉獻、以致於自我成長不被重視等,都會讓女性有更多壓力的來源。
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更於《心理健康的性別差異》(Gender
Disparities in Mental
Health)報告書中指出,性別會影響男女對社會經濟條件的掌控權力,女性因其較低的社會地位、低收入工作所造成的貧窮,整體社會對她們的歧視,以及家庭暴力與性剝削所產生的傷害,都將使女性的心理健康受到威脅。
除此之外,女性憂鬱症盛行率高於男性的原因也有可能與男性在罹患憂鬱症的時候比較不願承認、不會尋求幫助有關;或者是衡量憂鬱症的「標準」,從根本上就有問題:直接從男性的觀點來評斷女性,而忽略兩性之間不同的生命經驗;而醫生的性別偏見也會導致女性較男性易被診斷為憂鬱症患者。
我有沒有憂鬱症?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DSM)中對於憂鬱症的描述,如為期超過二週,大部份時間內有下列症狀中1-2項者為「輕鬱症」(minor
depressive
disorder);如果出現至少5項(包括第一或第二其中之一),且由原先功能明顯改變者,就會被診斷為「重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1)
由主觀報告或是由他人觀察幾乎整天有憂鬱心情,且幾乎每日都有
(2) 幾乎所有的活動興趣或是喜樂都顯著減少
(3) 明顯體重下降或增加,幾乎每天都食慾減少
(4) 幾乎每日失眠或睡眠過多
(5) 幾乎每日精神運動性激動或遲滯
(6) 幾乎每日疲憊或失去活力
(7) 幾乎每日無價值感,過份或不合宜的罪惡感
(8) 幾乎每日思考能力或注意力減退,或無法決斷能力
(9) 反覆想到死亡,重覆出現自殺意念或自殺嘗試
從女性觀點看DSM
DSM是世界各地心理醫師及精神科醫師人手一本的聖經寶典,上面詳細記載了3百多種精神疾病、症狀及診斷方式。然而,近年來已有許多專家學者指出DSM裡頭的性別盲點,及DSM所列症狀與社會所要求的女性特質間的衝突與矛盾。例如,女性從小就被要求的種種「美德」如:犧牲奉獻、為他人著想、無私、順從等,在DSM上卻是精神疾病會有的症狀,如:失去自我感、失去現實感、無決斷力、低自尊。在2011年3月國內醫院一項小型調查中,發現同為有小孩的母親,無就業者比有就業者容易罹患較高程度的憂鬱威脅,同時生活中比較缺乏自我實踐及自我肯定來源的妻子,也比較容易感知到比較高程度的憂鬱。此研究結果即再次印證憂鬱症狀的內涵與社會對女性特質的要求相衝突,因此,我們認為社會的性別氣質規範對女性心理健康的影響應受到更多的討論。
而DSM所列的各項疾病中,最令人詬病的就是「經前憂鬱症」,因為它是奪去女人工作機會的好藉口。「經前憂鬱症」一詞的出現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美國;男人從戰場回來,原本屬於女人的工作都得紛紛讓出,而女人的經前憂鬱症會影響工作就成了辭退女人的好理由。然而,經前憂鬱症影響工作的顧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卻奇蹟般地消失了,因為男人又去打仗,需要女人從家裡出來工作。
長久以來,女人正常的生理現象都被描述成負面的、病態的形象,而現在DSM更是直接聲明這些生理現象會影響心理狀態。從經前、產後、更年期、到停經,這些女人正常的荷爾蒙變化,都成了心理疾病的危險因素、以及可被治療、必須吃藥的疾病。疾病及藥物的種類越來越多,藥廠與醫師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密切,但諷刺的是,女人並沒有因此更快樂。
治標也要治本
如果妳確有憂鬱症的困擾,請與醫師一同根據妳的憂鬱症類型、嚴重程度、症狀持續期及病史來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如需使用藥物,也要盡量與醫師配合,才能盡快恢復健康。但是也要知道,要對抗憂鬱症,絕非只有靠藥物控制一途;要預防憂鬱症,也不單是醫政系統的責任而已。醫療的手段只是治標而非治本,每個人都應該對憂鬱症有更多面向的認知,且要具有性別、文化與個別差異的思考,才能真正瞭解憂鬱的來源,進而學習正視自己的負面情緒,作自己情緒的主人。
服用藥物時,妳不可不知
有一派學者認為憂鬱症是一種慢性病,必須長期服用藥物來控制病情;另一派則認為對於憂鬱症患者只要平時加以心理治療、發病期服用藥物即可。目前所有的抗憂鬱症藥物,例如臨床上常見的百憂解(Prozac)、克憂果(Seroxat)、舒鬱(Zoloft)、Efexor等等,都有許多副作用,包括:腸胃不適、噁心、嘔吐、眩暈及嗜睡等最常見;其他副作用還有激動、焦慮、手抖、口乾、體重變輕、性功能障礙等,此外,少數病例會有暴力、甚至自殺傾向。2009年也有美國研究發現,抗憂鬱藥物會增加中風風險與死亡率。因此,有憂鬱症狀的患者應與醫師多討論尋找適合自己的療法使用。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