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01.24
健康問題在進入成年期後會上升
一份由國家健康組織(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贊助的研究訪談了一萬四千名青年人,從他們的青年期(約12至19歲)追蹤至成年期(約19至26歲),研究結果顯示,不論任何族群,從青年期進入成年期的階段,健康問題增加了,但是接觸醫護資源的比例卻降低了。研究中的20個健康指標,有15個都在青年人進入成年期後降低,研究人員指出:進入成年期後,這些參與者的飲食習慣變差、運動量減少、就醫和健康保險的比例都降低了,但是酒、煙和毒品的使用卻是增加的。
這是第一份對青年人的健康問題做持續追蹤的研究,目的在談討青年人搬離家庭到進入成年期的行為變化,進一步分析此變化是否因種族而不同。結果顯示在種族上的分析有很大的差異,但並不是越弱勢或少數的族群,情況就越糟,而是依探討的行為而定,例如白人吸煙和飲酒的增加量最大;黑人則是在運動和肥胖上較有問題;美國原住民有嚴重的哮喘;亞洲女性和黑人女性最缺乏運動,男性則是白人和黑人。有關運動的數據是很令人擔憂的,因為運動量的大幅降低使肥胖問題難以解決。
研究人員表示,這樣的研究結果並不意外,因為這個年紀正是年輕朋友搬出家庭,有自由去嘗試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經驗的時期,因此我們預期當他們找到穩定的工作或伴侶時,這個趨勢便會降低。在進入成年期之前的階段是最容易受外界誘惑的,因此也容易衍生許多健康問題。
+ read more

2005.10.19
大部分年輕女性捐贈的卵子都有基因缺陷
醫界一直以來都認為,在捐贈生殖細胞時,年紀較大的婦女卵子中容易有遭損害的基因,同時這些基因也會被帶入胚胎中,影響到胎兒,但是年輕女子的卵子卻是健康且無缺陷的。然而,美國生殖醫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昨日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了一場會議,徹底推翻了醫界長久以來的認知。會議上發表的三項研究成果均表示,大部分年輕女性所捐贈的卵子中其實也都含有受損的基因。
第一項研究是由美國加州Huntingdon Reproductive Centre的Dr.
Jeffrey
Nelson所做,他使用了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技術(PGD),掃瞄了289個30歲以下年輕女性所捐贈之卵子培養出之胚胎,發現其中42%都有受損的染色體。然而造成損壞的原因是否因為排卵藥物的緣故,仍須更進一步的調查。
另一項由美國馬里蘭州Shady Grove Centre for Preimplantation
Genetics所做的PGD掃瞄也呈現類似的結果。Paulette Browne
在掃瞄用21-31歲卵子捐贈人所培養的胚胎後,發現基因不正常的機率有52%。這些異常的胚胎是因為裡頭有非倍數染色體(aneuploidy)的缺陷,而這種缺陷也常是造成流產的原因。
第三個實驗是由Dr.
Nagy所主導,發現與接受健康捐贈人的精卵所培育之胚胎相比,接受不孕治療的年輕夫妻自己所產之胚胎有更多基因缺陷的機率。35歲以下的女性所製造之胚胎有3分之2有基因缺陷,38歲以上者,基因缺陷更高達4分之3。
專家學者們都建議,即使是使用年輕女性的卵子來培養胚胎,在植入母體前也都應該先用PGD掃瞄,以降低流產或多胞胎的風險。然而,PGD掃瞄的費用非常昂貴,因此要普及化仍有困難。除此之外,也有人質疑卵子受損的因素是否與人工取卵過程有關,以及精子的部分是否也會有影響等問題,都有待解決。
+ read more

2005.04.26
34歲是生小孩最好的年齡
最近政府不斷在鼓勵生育,而對於女性適合生育的年齡卻一直有所爭議,最近美國科學家在觀察了3,000名婦女生第一胎的年齡、以及她們健康問題之間的關聯後發現,女性生第一胎最好的年齡是27-34歲。以女性長期的健康來看,34歲生小孩會比18歲來的更健康。除此之外,女性越晚生,越能享有健康、活更久、小孩也會更健康。
美國國家人口老化研究機構(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geing)及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機構(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th)的領導人 John
Mirowsky表示,女性生育力最強的年齡是20-21歲,然而,女人並非只要能生、會生就夠了。整體來看,女性34歲時生第一胎除了有益生理健康之外,心理上也會比較成熟,教育、經濟、及情感上也比較穩定。然而要注意的是,35之後才生第一胎的話,反而會開始出現健康問題。
+ read more

2004.11.30
荷爾蒙補充療法只應使用於短期改善更年期現象
HRT一直被作為舒緩更年期現象的藥物,2002年併用雌激素與黃體素藥丸的實驗亦因同樣的原因提前終止,而2004年年初美國已經實驗證實單獨服用雌激素將會增加中風的風險。在重新審視過這些研究結果後,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對於HRT提出了最新的建議:
1. 1.
HRT可繼續使用於有嚴重更年期現象的婦女
2. 2.
對於未受更年期現象之苦的女性來說,HRT是弊大於利
3. 3. 在開立HRT之前,應該讓婦女充分瞭解風險
再者,如果一位婦女已經使用HRT超過五年,他必須經過非常審慎地評估HRT的確符合他的利益,才可以繼續服用。
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在重新審視過最近對於HRT的一些研究後認為:婦女使用HRT的時間越長,罹患乳癌的機率也就越高。因此,如果要長期使用,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建議一定要由醫師與更年期女性使用者共同衡量利弊得失後再決定。
+ read more

2004.11.08
卵巢「搬家」,育齡癌症婦女可保住生育力
育齡婦女在接受癌症治療,如放射線、化療與外科手術後,可能導致提前停經或喪失生育能力。但是現在接受癌症治療的女性,仍然有機會可以保留生育力。荷蘭醫界全球首例成功地將整個卵巢移植至手臂,讓一位罹患子宮頸癌的婦女在接受化療後,仍然能以自己的卵巢製造卵子,用來作試管嬰兒。
為避免育齡癌症婦女因放射線治療使卵巢功能遭到破壞,過去醫界曾經將患者的卵巢吊高一點,懸於小腸後面;如今則是整個卵巢乾坤大挪移至手臂上。這項全球首例的手術兩年前首次刊載在美國「癌症」期刊上,依據目前的文獻記載,卵巢組織移植最長存活時間約為18個月,原因是重新移植的卵巢組織遭到破壞,容易缺血死亡。
除了將卵巢移至身體其他部位以外,還有另一種方式是將卵巢組織先取出冷凍,待患者結束療程後,再將卵巢組織植回肚皮下方或原來的卵巢。依據醫學期刊「刺胳針」報導,比利時在今年9月宣布一名罹患淋巴癌並接受癌症治療的婦女,在經過卵巢組織切除、冷凍與再接回卵巢與輸卵管後,仍然能順利懷孕產子的案例。不過,卵巢組織經過冰凍再解凍,都會損害到原來正常的功能,透過這種方式生下的小孩則需要接受特別的醫療照護,以確保健康。
目前國內醫界已完成冷凍卵巢重新植回體內的動物實驗,並在一週後發現卵巢成功地恢復功能,這項研究預計在明年展開人體實驗。醫界表示,以國內的顯微手術發展,將人類卵巢移植至身體其他部位,或是將冷凍卵巢組織植回體內並不困難,未來真正要突破的是移植後的卵巢仍能維持正常的生育功能,且不會提早死亡。
+ read more

2004.11.01
偏頭痛與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關聯
刊登在最新一期_Human
Reproduction_的一篇義大利研究報告表示,已有證據顯示偏頭痛與子宮內膜異位症之間是有關聯的。
義大利Genoa大學的研究員在調查133位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女、以及166位的對照組婦女之後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症婦女偏頭痛的人數是對照組婦女的兩倍。子宮內膜異位症婦女當中,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有偏頭痛的問題,而對照組,也就是無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女中,只有15%(約七分之一)的婦女有偏頭痛的問題。
雖然如此,但目前並無證據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女偏頭痛的次數或強度比其他婦女多。然而就年齡上來說,子宮內膜異位症婦女出現偏頭痛問題的年紀平均約在16.4歲,而對照組則是21.9歲。
偏頭痛與子宮內膜異位症之間的確切原因目前尚在調查當中,但學者們認為可能是和子宮內膜異位症所系統性釋放的前列腺素有關,除此之外,體內氧化氮合成的控管也扮演重要角色。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