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2
月經週期影響乳房攝影檢查
開始在妳「月經週期的第一週」(註一)安排乳房攝影檢查吧!因為對大部分的婦女而言,乳房攝影篩檢在月經週期的第一週進行較為準確。
美國預防工作小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在2009年11月時發佈一項指引,建議婦女和她們的醫師討論應該在40歲時,還是等到50歲時再開始做乳房攝影檢查。而當初發佈這項指引時,已有不少乳房攝影檢查的爭議,例如:40多歲的婦女可透過乳房攝影檢測癌症;但比起年紀更大的婦女,這些40幾歲的婦女得到偽陰性或偽陽性的風現較高,而偽陽性的結果將導致不必要的檢查。且40多歲的婦女往往有緻密的乳房組織,使的她們乳房攝影的結果難以判讀,因為緻密的乳房組織在攝影檢查時呈現白色,而乳房異常的部分往往也是呈現白色。此外,乳房的密度在月經週期中會有些微的不同,也可能影響乳房攝影的結果。
為了暸解乳房組織的密度是否會因月經週期的各時間點產生變化,進而影響乳房攝影檢查的靈敏度,Diana
Miglioretti博士的團隊分析了自1994年以來,乳房癌症監策聯盟(Breast
Cancer Surveillance
Consortium)所收集的387,218位停經前婦女的乳房攝影篩檢資料,其中有1,283例為實際乳癌案例。
Miglioretti博士認為停經前的婦女將乳房攝影檢查安排在月經週期的第一週有助於乳癌的篩檢,因為月經週期的第一週,乳房組織密度較低,且不會充血,可使乳房攝影檢查的靈敏度(sensitivity)提高。至於偵測癌症的特異性(註二)則與月經週期的變化無關。
Miglioretti博士也指出:篩檢靈敏度的提升只針對過去有定期作乳房檢查,且過去兩年內亦曾作過篩檢的婦女有用,而非適用於第一次作乳房篩檢的婦女(此組第一週的靈敏度最低,第四週的靈敏度最高);因為一般來說,當婦女第一次進行篩檢就發現腫瘤時,腫瘤通常較大;若有定期作篩檢的話,發現的腫瘤則通常較小。而低密度的乳房組織對篩檢「小腫瘤」而言是相對重要的,乳房密度的細微變化可提高小腫瘤篩檢的靈敏度。反之,第一次作乳房篩檢的婦女,月經週期中乳房密度的細微變化可能對較大腫瘤篩檢的影響不大。較大的腫瘤在月經週期較後期(黃體期,即第三、四週)更容易被發現,但這仍需進一步的研究證實。
此外,Miglioretti的研究結果也不適用於「診斷性乳房攝影(註三)」。婦女們可能無法每次都準確預測月經的週期,但是Miglioretti博士建議:如果可以,婦女們在月經週期的第一週安排乳房檢查是相對有利的。許多婦女在月經週期的後半段會因乳房充血感到脹痛,避免在此時期進行乳房檢查可減緩過程中的不適感。
目前我國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補助45-69歲婦女每2年一次乳房攝影檢查,40-44歲的婦女,若二等親內具乳癌家族史(指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政府亦提供篩檢服務。婦女們可與醫療保健人員諮詢以找出適合自己的乳房篩檢計劃。
註一:從月經來潮第一天算起的七天為第一週。
註二:「特異性」(specificity)指辨識「沒有乳癌」的能力,即降低「偽陽性」的能力。
註三:乳房攝影分為「診斷性乳房攝影」(dignostic
mammpgraphy)和「篩檢性乳房攝影」(screening
mammography),前者用於診察乳房已有腫塊的情況;後者用於尋找無法以乳房觸診感覺到的乳癌腫塊。
資料來源:放射學期刊(Radiology)
+ read more
2010.12.17
腹部脂肪會提高某些乳癌風險
一份新的研究發現,更年期婦女如果在腹部囤積過多的脂肪或是腰臀比過大,有可能會增加乳癌的風險,但並不是每一類型的乳癌都會受影響,而是會特別提高「雌激素受體陰性乳癌」(Estrogen
Receptor negative breast cancer)的風險。
「雌激素受體陰性乳癌」表示腫瘤缺乏女性荷爾蒙雌激素的接收器,因此,荷爾蒙不會刺激腫瘤的生長。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指出,過去的研究已經發現身體脂肪的分佈和組成與癌症的風險有很複雜的關係,例如,身體質量指數(BMI值)過高會增加停經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但是對未停經的婦女則沒有影響;不過未停經婦女如果腹部脂肪過多,則較容易罹患高胰島素血症(hyperinsulinemia);臨床實驗也已經發現胰島素受體會促進乳癌癌細胞的生長。
在這一份最新的調查中,研究人員蒐集了1989-1993年護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中超過11萬6千位女性的資料,其中包括腰臀比。結果發現:在不考量雌激素受體的情況下,腰圍、臀圍、腰臀比與乳癌的風險都沒有關係;但一旦將雌激素受體納入考量,腰圍和腰臀比就和乳癌的風險有顯著的相關性。進一步分析發現,腰臀比最高的前五分之一的女性族群罹患雌激素受體陰性乳癌的風險比腰臀比最低的五分之一的女性族群高2.75倍。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read more
2010.12.15
卵巢癌篩檢的效益有限
最近一篇研究發現,以卵巢癌來說,即便是目前最好的篩檢方法也只能稍微地降低卵巢癌的死亡率。
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醫學中心Laura
Havrilesky教授也是這份研究的負責人,最近設計了一組卵巢癌從早期到晚期的發展模式,這個模式將卵巢癌發展的速度納入考量後,可進一步評估在卵巢癌的哪個階段篩檢出癌細胞之後,可以有效降低卵巢癌死亡率。結果發現目前最好的卵巢癌篩檢方法即使每年進行也只能降低11%的死亡數,此外,這份研究也支持過去臨床的概念:早期的卵巢癌發展較慢,且會停留在早期階段好一陣子,但是,晚期之後就會快速的擴散。
Havrilesky指出,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卵巢癌的篩檢方式被證實可以降低死亡率,必須有更好的預防方式和治療方法才能有效降低女性卵巢癌的死亡數。
資料來源:癌症期刊(Cancer)
+ read more
2010.12.09
停用荷爾蒙療法降低乳癌發生率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最近針對約70萬位的婦女,檢視超過兩百萬份乳房攝影的資料後,首次發現減少使用荷爾蒙療法(HRT)不僅會降低侵襲性乳癌的發生率,也會降低原位性乳癌的發生率;而降低幅度最大的族群就是當初使用荷爾蒙療法最多的族群。
荷爾蒙療法因為可以減緩更年期的不適,在1980、1990年代使用率激增,但同一時間,乳癌的發生率也呈現穩定增加的趨勢。直到2002年時,一份關鍵性的研究-美國婦女健康促進計畫(WHI)結果出爐,發現荷爾蒙療法的風險大於益處,婦女才紛紛放棄使用荷爾蒙。
這份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在1994-2008年間,檢視2,071,814份乳房攝影的資料,總共包含將近70萬位40-79歲的婦女。結果發現一個清楚的模式:使用荷爾蒙療法最多的是50-69歲的婦女,而侵襲性乳癌發生率下降最多的也是同一年齡層的婦女;該發生率從2002年的萬分之40降至2005年的萬分之31;此外,原位性乳癌的發生率在同一年齡層也有顯著的下降。
更讓人驚訝的發現是:40-49歲的婦女是最少使用荷爾蒙的族群,而她們的乳癌發生率在這段期間的確也沒有發生不尋常的變化。
研究人員表示,荷爾蒙療法會促進乳癌腫瘤的生長,當這個刺激因素被移除後,乳癌的發生率自然會下降;且乳癌發生率至今仍不斷在下降,可見停用荷爾蒙對健康的影響是持續的。
資料來源:臨床腫瘤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read more
2010.12.08
孕後體重暴增 添生產併發症風險
孕婦一人吃,兩人補觀念,容易危害母親、胎兒健康。英國婦產科醫師指出,特別是懷孕前體重較重的女性,懷孕時常體重暴增,增加生產併發症風險。
英國紹斯密醫院婦產科醫師提姆德雷柯特(TimDraycott)接受英國「獨立報」訪問時表示,幾世代以來,許多人都相信「一人吃,兩人補」觀念,那些原本就比較胖的孕婦,體重更容易在懷孕後快速飆漲,臨床上曾看過一個月增加6公斤的孕婦,體重增加那麼快,很可能讓母子產生各種併發症。
研究顯示,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35的孕婦較容易胎死腹中,流產風險增加一倍之多。體重較重的女性產後出血機率比其他孕婦增加四倍,住院天數以比較長,往往需要住院七天以上,大約半數的比率需實行人工剖腹生產。且肥胖女性出現不孕症、流產、血栓、糖尿病與感染的風險也比較高。
英國婦幼調查中心完成第一份全國研究,探討孕婦身體質量指數高低對健康的影響。結果發現,超過半數以上的醫療單位沒有夠大、夠堅固的病床、手推車和手術台,可讓極度肥胖的孕婦安心生產。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 read more
2010.12.03
自然流產或死產增加心臟疾病風險
傳統用來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指標常常會低估女性的風險,最近一份德國的研究發現,曾經發生過自然流產或死產的婦女日後發生心臟病的風險比一般婦女高出許多。
為了要瞭解自然流產、人工流產、死產與心肌梗塞的相關性,這份研究的對象包含11,518位至少懷孕過一次的婦女,這些婦女的年齡介於35-66歲,研究平均追蹤了11年。結果發現:在控制年齡、菸酒習慣、身體質量指數(BMI值)、腰臀比、運動量、健康狀況等變因之後,每一次死產約提高2.32倍的心臟病風險,自然流產兩次以上則約提高4.34倍的心臟病風險;但人工流產和心臟病則沒有相關性。此外,研究也發現,任何形式的懷孕終止都和中風沒有相關性。
研究人員表示,在評估女性心臟疾病的風險時,她的風險因子不可能和男性一模一樣。這份研究顯示曾經經歷過自然流產或死產的婦女發生心臟病的風險會比較高,因此,在心臟疾病的預防和風險監控上,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資料來源:心臟期刊(Heart)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