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9
停用荷爾蒙療法降低乳癌發生率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最近針對約70萬位的婦女,檢視超過兩百萬份乳房攝影的資料後,首次發現減少使用荷爾蒙療法(HRT)不僅會降低侵襲性乳癌的發生率,也會降低原位性乳癌的發生率;而降低幅度最大的族群就是當初使用荷爾蒙療法最多的族群。
荷爾蒙療法因為可以減緩更年期的不適,在1980、1990年代使用率激增,但同一時間,乳癌的發生率也呈現穩定增加的趨勢。直到2002年時,一份關鍵性的研究-美國婦女健康促進計畫(WHI)結果出爐,發現荷爾蒙療法的風險大於益處,婦女才紛紛放棄使用荷爾蒙。
這份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在1994-2008年間,檢視2,071,814份乳房攝影的資料,總共包含將近70萬位40-79歲的婦女。結果發現一個清楚的模式:使用荷爾蒙療法最多的是50-69歲的婦女,而侵襲性乳癌發生率下降最多的也是同一年齡層的婦女;該發生率從2002年的萬分之40降至2005年的萬分之31;此外,原位性乳癌的發生率在同一年齡層也有顯著的下降。
更讓人驚訝的發現是:40-49歲的婦女是最少使用荷爾蒙的族群,而她們的乳癌發生率在這段期間的確也沒有發生不尋常的變化。
研究人員表示,荷爾蒙療法會促進乳癌腫瘤的生長,當這個刺激因素被移除後,乳癌的發生率自然會下降;且乳癌發生率至今仍不斷在下降,可見停用荷爾蒙對健康的影響是持續的。
資料來源:臨床腫瘤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read more
2010.12.08
孕後體重暴增 添生產併發症風險
孕婦一人吃,兩人補觀念,容易危害母親、胎兒健康。英國婦產科醫師指出,特別是懷孕前體重較重的女性,懷孕時常體重暴增,增加生產併發症風險。
英國紹斯密醫院婦產科醫師提姆德雷柯特(TimDraycott)接受英國「獨立報」訪問時表示,幾世代以來,許多人都相信「一人吃,兩人補」觀念,那些原本就比較胖的孕婦,體重更容易在懷孕後快速飆漲,臨床上曾看過一個月增加6公斤的孕婦,體重增加那麼快,很可能讓母子產生各種併發症。
研究顯示,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35的孕婦較容易胎死腹中,流產風險增加一倍之多。體重較重的女性產後出血機率比其他孕婦增加四倍,住院天數以比較長,往往需要住院七天以上,大約半數的比率需實行人工剖腹生產。且肥胖女性出現不孕症、流產、血栓、糖尿病與感染的風險也比較高。
英國婦幼調查中心完成第一份全國研究,探討孕婦身體質量指數高低對健康的影響。結果發現,超過半數以上的醫療單位沒有夠大、夠堅固的病床、手推車和手術台,可讓極度肥胖的孕婦安心生產。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 read more
2010.12.03
自然流產或死產增加心臟疾病風險
傳統用來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指標常常會低估女性的風險,最近一份德國的研究發現,曾經發生過自然流產或死產的婦女日後發生心臟病的風險比一般婦女高出許多。
為了要瞭解自然流產、人工流產、死產與心肌梗塞的相關性,這份研究的對象包含11,518位至少懷孕過一次的婦女,這些婦女的年齡介於35-66歲,研究平均追蹤了11年。結果發現:在控制年齡、菸酒習慣、身體質量指數(BMI值)、腰臀比、運動量、健康狀況等變因之後,每一次死產約提高2.32倍的心臟病風險,自然流產兩次以上則約提高4.34倍的心臟病風險;但人工流產和心臟病則沒有相關性。此外,研究也發現,任何形式的懷孕終止都和中風沒有相關性。
研究人員表示,在評估女性心臟疾病的風險時,她的風險因子不可能和男性一模一樣。這份研究顯示曾經經歷過自然流產或死產的婦女發生心臟病的風險會比較高,因此,在心臟疾病的預防和風險監控上,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資料來源:心臟期刊(Heart)
+ read more
2010.12.01
腹部脂肪是骨鬆的風險因子
肥胖會增加許多疾病的風險,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膽固醇、氣喘、睡眠呼吸中止、關節疾病等;但一直以來許多人都相信比較胖的女性罹患骨質疏鬆的風險比較小,因為體脂肪被認為可以防止骨質流失;但是最近一份在北美洲放射學學會(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RSNA)年會上發表的研究指出:體脂肪並不全都一樣,有皮下脂肪、腹部脂肪(內臟脂肪)之分,而腹部脂肪對骨質健康其實是有負面影響的。
這份研究的參與者包含50位身體質量指數(BMI)為30的更年期婦女,研究人員針對參與者的皮下脂肪、腹部脂肪、整體脂肪、骨髓脂肪、骨質密度進行測量。結果發現,女性的內臟脂肪越高,骨髓脂肪也越高、骨質密度就越低,而皮下脂肪、整體脂肪則與骨髓脂肪、骨質密度沒有相關性。
這份研究的主要作者、也是哈佛醫學院的教授Miriam A.
Bredella表示,肥胖是非常重要的健康議題,這份研究也發現腹部肥胖對骨質健康是有害的,一般大眾應該要認知到腹部肥胖是骨質疏鬆和骨質流失的風險因子。
由於這份僅研究僅以女性為研究對象,因此,男性肥胖與骨質健康的相關性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與分析。
+ read more
2010.11.23
安慰劑也能促進女性性生活
很多人都一直不斷的在尋找促進性生活的秘訣,最近有一份研究結果顯示:答案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簡單!一份有關性滿意度的臨床試驗發現,女性服用安慰劑也能改善性慾不足等現象。這份研究結果顯示,女性只要對她們的性生活採取一些行動或是讓她們感覺到多一點希望,就可以有效的促進她們的性滿意度。
這個臨床試驗是測試犀利士(Cialis)在女性身上使用的效果,犀利士目前是用來治療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藥物。參與這份研究的200位女性都是在穩定伴侶關係中的女性,很多是已婚的狀態;在12個星期的試驗中,這些女性會與醫師會談並填寫問卷回報她們的狀況。結果發現:服用安慰劑的50位女性中,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在這期間對性生活感到滿意。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教授Cindy
Meston,也是這份研究的作者表示,對處於長期穩定關係中的女性來說,性慾降低是很正常的現象。服用安慰劑的女性也能改善性生活是因為這項試驗給了她們希望,或者也可能是因為性生活頻率的增加使伴侶關係更親密。
資料來源:性醫學期刊(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0.11.10
孕婦吃止痛藥,恐傷男嬰生育力
來自芬蘭、丹麥與法國的科學家研究發現,孕婦單獨或混合服用一般溫和止痛藥,產下隱睪症男嬰的機率將會大增,懷孕4到6個月時尤其是高危險期。隱睪症恐導致精子品質不良,增加男嬰日後罹患睪丸癌風險。
醫師通常會告訴孕婦應避免服用藥物,然而諸如阿斯匹靈、撲熱息痛(paracetamol)與布洛芬(ibuprofen)等溫和止痛藥,在某些情況下被認為是安全的。據調查,西方國家半數孕婦服用藥性溫和的止痛劑。
這項研究對兩組婦女進行調查,一組在丹麥,受測婦女為834人;另一組則在芬蘭,受測婦女達1463人,她們被詢問懷孕期間使用藥物的情形,而她們的男嬰則在出生時接受隱睪症檢查。
援助該研究的丹麥與法國科學家也曾進行老鼠研究,結果發現母鼠在胎兒器官成形的懷孕關鍵時期服用止痛劑,其產下的公鼠有男性荷爾蒙睪丸酮不足的問題。這表示這類止痛劑也是內分泌干擾物,即所謂的「環境荷爾蒙」,是造成男性生殖力下降的元凶之一。
這項人體研究顯示,孕婦同時服用1種以上止痛劑,產下隱睪症男嬰的風險,要比沒有服用止痛劑的孕婦高出7倍。懷孕4至6個月的孕婦是高危險群,在此期間服用任何止痛劑,男嬰罹患隱睪症的風險將倍增,服用布洛芬或阿斯匹靈可能增加4倍,若混用1種以上止痛劑,這類風險更將增加高達16倍。但在懷孕首3個月及第7至9個月時,單獨服用1種止痛劑,並未發現造成影響。
主持這項研究計畫的丹麥哥本哈根國王醫院醫師拉弗斯說,孕婦或想服用止痛劑減輕疼痛,但站在生物學家立場不會建議她們如此做,「因此我們呼籲孕婦用藥前徵詢醫師」。研究發現刊登於「人類生育」期刊上。
英國皇家藥劑師協會的帕特認為,上述研究顯示止痛劑對胎兒發展的影響,但仍須進行進一步研究,以確定止痛藥對男性生育能力的影響程度。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報導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