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醫學和醫學研究中的性別偏見讓婦女的健康處於危險之中
2021.03.20
醫學和醫學研究中的性別偏見讓婦女的健康處於危險之中
不傷害是最基礎的醫學倫理 醫療體系中的性別偏見正在傷害女性的健康 國際婦女節慶祝婦女取得的成就,並提高了人們對繼續實現性別平等使命的認識。因此,這是一個提醒的好時機,我們仍然需要糾正醫學和醫學研究中長達數十年甚至幾個世紀的性別偏見。 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這不是秘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一整本關於「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的書籍和笑話的原因。 從心理和生理上講,男人和女人的結構方式根本不同。聽起來很明顯,但是我們才真正開始理解為什麼。 這些差異尚未在醫學領域中得到準確反映。儘管它涉及全世界約50%的人口,但是,婦女的健康常常被視為小眾領域。 研究不足和診斷不足 我們知道的實情是,作為女性會使我們在某些疾病風險較高。例如,自身免疫疾病影響全球約8%的人口,但其中78%是女性。 女性患類風濕關節炎的可能性是男性的三倍,被診斷出患有多發性硬化症的可能性是男性的四倍,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攻擊中樞神經系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阿茲海默病患者中,女性佔三分之二,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是男性的三倍。婦女遭受諸如纖維肌痛、慢性疲勞症候群和慢性萊姆病等慢性疼痛狀況的可能性至少是其兩倍。 正如作者瑪雅·杜森伯里(Maya Dusenbery)在她的《傷害》一書中明確指出的那樣,對這些疾病的研究不足,並且常常未被診斷和治療。 不同性別,不同症狀 心臟病是疾病有性別差異(或性別歧視)的另一個例子。女性不太可能經歷心臟病發作的「典型」症狀,這種症狀是在男性主導的研究中發現的,其中大多數受試者是男性。 與男性一樣,女性最常見的心臟病發作症狀是胸痛或不適。但是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現其他一些常見症狀,特別是呼吸急促、噁心、嘔吐以及背部或下巴疼痛。 但是由於診斷方法仍然依據男性的生/心理而發展出來的,因此許多女性經歷了延遲診斷或誤診。 平均而言,女性被診斷出心臟病比男性晚七至十年。在診斷之時,通常已有其他相關的慢性疾病的發生。 男性偏差影響臨床研究 從歷史上看,醫學研究常常排除了女性。 1977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建議將育齡婦女排除在臨床研究之外。這是為了保護沙利竇邁醜聞之後的最「弱勢」人口,即未出生的兒童。 在臨床研究中排除女性的另一個原因是,女性的月經週期、荷爾蒙的變化會使研究結果「複雜化」。這種差異性意味著臨床試驗中需要更多的受試者,從而增加了成本。 只有男性的研究是可以接受的,因為人們認為對男人有用的東西對女人也一樣有用。這個錯誤的假設產生了災難性的結果。 人體內的每個細胞都有性別。這意味著疾病和治療方式對女性有不同影響-正如我們所了解的那樣,通常會損害女性的健康。 在1997年至2000年期間,從美國市場上下架的所有藥品中,有十分之八是因為其副作用主要或僅發生於女性。在2004年至2013年期間,美國女性遭受了超過200萬例與藥品有關的不良事件,而男性則為130萬。 該是結束性別鴻溝的時候了 生物學和醫學上對性別差異缺乏認識是一個重大的問題,研究直到最近才開始修正。 FDA在1997年發布了一項規則,要求製造商出示證明其藥物安全及年齡、性別和種族對藥物的影響。 在2016年一個深入的探討指出,出現了顯著的進步。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資助的一些臨床試驗裡,約有一半左右的女性參與者。 現在要求科學家將性別作為動物和人類研究中,可能發生作用的生物變因。 但是,缺乏用於婦女健康的資金仍然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根據英國的早期分析,公共資助研究致力於生殖健康只有不到2.5%。然而,三分之一的婦女將遭受生殖或婦科健康問題的困擾。 這意味著大約16%的人口將遇到一個健康問題,而這個問題僅收到年度研究預算的2.5%。儘管正在實施旨在幫助解決醫學領域性別鴻溝的政策,但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1.03.0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甜蜜蜜地防曬—多吃葡萄
2021.03.19
甜蜜蜜地防曬—多吃葡萄
防曬除了塗抹及遮蔽外,又多了吃的方式   一項食用葡萄可以抵抗紫外線帶來皮膚傷害的研究發現,最近發表在《美國皮膚科學院期刊》。   研究顯示,葡萄中的天然成分「多酚」增強曬傷抵抗力,以及在細胞層中減少紫外線傷害。   葡萄可以阻止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受試者每天服用2.25杯的葡萄粉末。兩週後,研究團隊測量其服用前後皮膚受紫外線損害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吃葡萄有保護作用。它讓紫外線誘發最低致紅斑的劑量(MED)平均增加74.8%。皮膚切片的分析顯示,吃葡萄和減少DNA損害相關;皮膚細胞的死亡較少, 發炎標誌減少。如果不察覺,會損害皮膚的功能,可能導致皮膚癌。   估計5個美國人就有一個在70歲前就會有皮膚癌。大多皮膚癌的案例和暴露來自太陽的紫外線相關:佔了大約90%的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和86%的黑色素瘤皮膚癌。另外估計90%的皮膚老化是由於太陽。   研究者Elmets醫師總結:「吃葡萄可見到明顯的光保護作用,我們能夠指認出這個益處發生時的分子途徑。葡萄可作為一個防曬的食品,它讓皮膚除了防曬產品之外又多了一層保護。」 編譯來源:EurkAlert (2021.02.2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隨著出生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世界處於「雙胞胎高峰」
2021.03.17
隨著出生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世界處於「雙胞胎高峰」
您確實看到了現在雙胞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根據對全球雙胞胎出生的首次全面調查,現在雙胞胎可能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為普遍。   自1980年代以來,全球雙胞胎的出生人數增加了三分之一,從每1000例分娩中9例增加到12例。每年約有160萬雙胞胎出生,也就是說,每42個嬰兒中就有1個是雙胞胎。   雙胞胎增加的原因 所有這些雙胞胎的主要原因是人工協助生殖的增加,包括卵巢刺激、體外受精和人工授精。   另一個原因是,許多國家的婦女生小孩的年齡延後。根據3月12日發表在《人類生殖》雜誌上的研究,雙胞胎的機會隨著生育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研究作者英國牛津大學社會學和人口學教授C. Monden說:「雙胞胎分娩的絕對數量在南美以外的所有地方都有所增加。 …在北美和非洲,這一數字增長了80%以上。而在非洲,這一增長幾乎完全是由於人口增長造成的。」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165個國家/地區2010-2015年的資料,這些國家的人口占全球的99%。他們還研究了112個國家/地區的1980-1985年的資料。   他們發現,在許多歐洲國家、北美和亞洲,孿生現象大幅度增加。   在這兩個時期都有資料的112個國家中,有74%的增長率超過了10%。亞洲增長了32%,北美增長了71%。只有7個國家的跌幅超過10%。   其中,非洲的孿生率最高,但是,隨著時間並沒有顯著增加。在歐洲、北美和大洋洲國家正在迅速追趕。目前,全球約有80%的雙胞胎是出生在亞洲和非洲。   孿生率之所以如此之高,主要是異卵雙胞胎數量很高。從同一卵子生出的雙胞胎的比率幾乎沒有變化,約千分之四。   作者認為,孿生率可能已經達到頂峰,特別是在歐洲和北美。因為越來越多國家基於健康的因素,強調或規範人工協助生殖應植入單一胚胎。   研究人員說,目前尚不清楚在低收入國家是否也是如此。   編譯來源:Healthday(2021.03.12)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妊娠糖尿病增加多年後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2021.03.16
妊娠糖尿病增加多年後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你懷孕時發生過糖尿病嗎? 請不要掉以輕「心」!   懷孕時發生糖尿病,產後多會復原。一項新研究顯示,即使是這樣,未來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仍然會增加。   我们已經知道,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婦女後來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其心臟病的風險會增加。但是對於產後後血糖值恢復健康標準的女性則還不清楚其風險。   這項研究掀開了謎底:沒有糖尿病的婦女在懷孕期間患糖尿病(即妊娠糖尿病。)平均到48歲時,她們動脈中有鈣化物沉積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2倍,而血管中的鈣化物是預測心臟病的重要指標。   研究指出,即使她們的血糖值在懷孕後恢復到健康標準也是如此。   在美國,有9%的孕婦有妊娠糖尿病、台灣約為10%、全球則為20%。   研究作者Gunderson說:「心臟病的風險評估不應等到女性進入糖尿過渡期或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才進行。懷孕期間出現的糖尿病和其他健康問題是未來慢性病風險的兆頭。」   「醫療體系需要將個人的妊娠糖尿病史納入健康記錄。在建議定期對這些女性進行糖尿病檢查的同時,也要監測心臟病的風險因子。這對於女性心血管疾病預防措施至關重要。」   編譯來源:Healthday(2021.02.0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後還要戴口罩嗎?
2021.03.15
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後還要戴口罩嗎?
接種了疫苗,不是應該受到疫苗的保護嗎? 目前的疫苗可防生病,但不一定防傳染   隨著強生公司的一次性疫苗即將在美國施打,似乎已經向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的終結邁出了一大步。但並不代表一切都會立即恢復正常   公共衛生部門希望人們即使接種了疫苗也要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這似乎違反直覺,畢竟,如果有人接種了疫苗,他們不是應該受到疫苗的保護嗎?   答案很複雜:絕大多數接種疫苗的人都將不會罹患新冠病毒(SARS-CoV-2)引起的疾病。但是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真正了解它是否可以防止擴散。也就是說,接種疫苗的人即使沒有任何症狀,新冠病毒仍可能在呼吸道中留駐,仍可能傳播病毒。   我什麼時候可以停止戴口罩? 目前,存在許多未知因素,這使得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對保護整個社區至關重要。   首先,科學家們不知道新冠病毒疫苗如何預防病毒的無症狀傳播。雖然有令人振奮的跡象,但研究仍未完成。研究人員還不知道新冠病毒疫苗可以保護人們免受病毒感染多長時間。   科學家還將密切關注病毒變種的演變如何影響疫苗的效力。研究人員已經發現,存在B1351病毒變體的南非,Johnson & Johnson疫苗的功效有所降低。   但是,最重要的因素可能是符合接種條件的成年人接種疫苗的程度。兒童會傳播疾病,但不符合接種疫苗的條件;有些人可能免疫力低下而不適合接種;其他人可能會面臨因官僚主義而來疫苗接種阻礙。   我們什麼時候會有這些答案? 關於疫苗防止傳播的程度的研究仍在繼續,並且目前的結果看起來很有希望,但是還不完整。疫苗不太可能提供完整的或「滅菌級」的保護。只有少數疫苗能夠宣稱有這樣功效,例如天花疫苗。但是,如果疫苗大大減少了傳播,那對於全世界遏制該病毒的能力將是一個好消息。   在正常情況下,這類問題可能會在長達數年的疫苗臨床試驗中得到解答。但如今面臨的緊急情況,遏止疾病傳播是一個更重要的目標,並且可用的疫苗可以非常有效地做到這一點。   August說:「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疫苗-大約在9月中旬左右,我們可能會知道答案。」。   但是重要的是,疫苗不一定需要提供全面的保護來幫助對抗這種流行病。如果每個人都接種了疫苗,那麼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病毒就變少,自然不易引起大的流行。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1.02.2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瞭解女性心血管健康仍然是科學研究的重點
2021.03.13
瞭解女性心血管健康仍然是科學研究的重點
美國心臟學會自2004年起每兩年發行《Go Red for Women》特刊,以增進對心血管照護和心血管疾病預後中性別差異的了解。   今年發表於《Go Red for Women》特刊上有關心血管疾病男女差異的研究數量破紀錄,共有100多篇,這是過去5年發行此特刊以來最多的。顯示此主題仍然是美國心臟學會標誌性期刊《循環(Circulation)》重要的優先項目。   《循環》總編輯Joseph A. Hill說:「不可否認地,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女性的頭號殺手,每3名女性就有1名因此死亡。即使一個生命因此逝去都嫌太多,因為我們知道心臟疾病和中風很多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支持目前正在進行的研究以及女性參與關鍵的臨床試驗,對於有效改善男女在心臟病和中風照護上的落差至關重要,這是我們改善婦女心血管健康的一部分。」。   此特刊中一些研究的重點包括:   2008年至2017年美國男女發生心肌梗塞後冠心病復發的趨勢、男女心房顫動患者使用抗凝血藥Edoxaban之療效和安全性的比較、對院外心臟驟停的患者進行心肺復甦術結果的性別差異、COVID-19對女性心臟病的連鎖效應、呼籲重視孕產婦中風等。   Hill說:「通過刊登一些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最佳研究,我們希望,這一期《循環》將促進這一領域有更多能帶來變革的研究,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不同性別在心血管疾病表現和結果上的差異並有效地處理心血管保健方面的性別差異。   為了讓人們認識參與研究如何能進一步促進科學界更了解心血管健康,美國心臟學會和Google母公司「Alphabet」正在合作Research Goes Red計畫。該計畫的目標是提升女性對健康研究的參與及貢獻。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1.02.1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