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10.02
不孕治療都針對女性,醫療不公平?
不孕治療不公平!
西方男性精子數量下降了60%,不孕夫婦的問題有一半以上在男性
。那麼,為什麼不孕治療仍然幾乎全部關注在女性身上?!
2017年一份至今關於男性生育能力最大型的研究指出,1973年至2011年間男性精子數量平均降低59.3%,而世界衛生組織也在2017年表示目前對於男性不孕的理解非常少,英國醫學研究協會呼籲更多研究進行探究。但是,即使世界已經意識到男性不孕的重要性,生殖治療領域還是以女性為主要治療對象。
專家的擔憂
不孕治療專家Ashok
Agarwal博士表示,目前對不孕問題的理解並不重視男方的因素,因此很多試管受精是非必要的。另一位不孕專家Jonathan
Ramsay表示,男性跟女性一樣都有可能是不孕的原因,不過因為不孕專家很多都是專精於婦女生殖健康的婦產科醫師,缺乏對精子問題的詳細知識,因此男性經常只被檢查精子數量及能動性,而非做完整的生殖系統健康檢查,無法進一步了解精子品質低落的原因。
無法辨識或治療男性不孕會導致一個荒謬的情況—女方的生殖能力沒有任何問題,但常規地做試管受精。這相當於對一位沒有問題的人做侵入性治療以解決另一個人的問題,這從未發生在其他醫學領域。
英國唯一在治療男性不孕的診所的Sheryl
Homa認為,試管受精產業已經失控,它破壞婚姻、讓許多人不開心且多數時候沒有用。Homa進一步表示試管受精比整形手術還糟,如果臉部拉提或豐胸手術像試管受精一樣只有30%的機會成功的話人們是不會做的。
男性不孕的生殖治療的經驗
Dan和Gemma夫妻倆經歷兩年嘗試懷孕後無果,於2015年4月尋求協助。雖然男方很快地被告知他的精子能動性低—代表他可能無法成為親生父親,但是治療焦點全在女方,男方只被要求服用維他命。在試管受精前,女方必須經歷6個月的檢查(包括:檢查輸卵管是否阻塞、子宮是否完好及需要服用刺激大量排卵的藥物),即使男方才是不孕的原因,並且女方早已在初次檢查時確定生殖能力沒有問題。
另一對接受生殖治療的是Jim及其妻子,他們表示診所一開始告知他們精子品質不是問題,直到他們花了2萬歐元(約72萬台幣)做試管受精且失敗後才告訴他們需要處理精子的問題。Jim問診所的顧問為什麼一開始說精子品質不是問題,該顧問並未回答。
而Will及Dominique夫妻的經驗是,生殖治療專家們一開始只檢查Dominique,經過一系列檢查後結果顯示一切正常。爾後Will要求做精子檢查,但其醫師說必須在妻子Dominique名下做檢查,所有生殖能力檢查都是如此,男性方面的檢查只是附帶。兩項精子檢查顯示Will精子數量少且能動性低。而在精子檢查結果出來兩年後,Will都未被建議要做身體檢查且生殖治療的重點仍然是妻子Dominique,即使她的檢查結果是一切正常。診所提供夫妻倆做試管受精,第一輪失敗。當夫妻倆在失敗後向一名專家諮詢時,當時仍然未討論Will的生殖能力,討論重點依然集中在Dominique應該做什麼以增加懷孕機會。
針對男性的不孕治療—抗氧化飲食
當論及男性生育能力,低科技的途徑可能實際上比較有用且對夫妻來說能大大地減低壓力。越來越多人對透過給生育能力低的男性「抗氧化飲食」來促進他們的精子品質有興趣。「抗氧化飲食」促進精子品質的理論在於,若抗氧化程度低,代表精子DNA可能受損,影響精子的游泳能力及穿透卵子及使之受精的能力。
2018年夏季,「歐洲人類生殖及胚胎學學會」會議上就討論了解決精子問題的飲食的研究,這些研究是由Ashok
Agarwal等人進行,他是修復及促進精子品質的專家,並已產出許多研究顯示抗氧化飲食的好處。
抗氧化飲食正是讓Dan和Gemma夫妻最後終於成功懷孕的方法。當試管受精失敗後Dan被推薦透過飲食來促進精子品質,即富含蔬果的地中海飲食。經過三個月後Dan做了另一次的精子檢查,顯示其精子品質已改善,並且改善程度足以讓他能夠生育。後來由於他們擔心高齡生產的風險,於是接受「單一精蟲顯微受精術(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並且成功受精。今年11月他們的女兒即將兩歲,夫妻倆認為成功受孕都歸因於手術前改善精子品質的準備工作。而Jim夫婦及Will與Dominique夫妻倆最後也都受益於「抗氧化飲食」。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09.10)
+ read more
/pain killer.jpg)
2018.01.11
男性注意:退燒/止痛藥和不育有關!
安舒疼(Advil)和莫疼錠(Motrin)是不需要處方籤、普遍使用的止痛及退燒藥。其主有效成分布洛芬(ibufrofen)在昨日發表的一項研究中被指出,對年輕男性睾丸有負面影響。持續服用一般運動員使用劑量的布洛芬時,有些年輕年男子會發生激素狀況。這種情況與生育力下降有關。
這項新研究是針對孕婦開始的一項研究的延續。
法國和丹麥的研究團隊一直在探索三種輕度止痛藥: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也被稱為撲熱息痛和泰諾)和布洛芬對於孕婦健康的影響。
他們幾篇早期的實驗論文指出,妊娠期間服用這三種溫和藥物都可能會影響男嬰的睾丸。
睾丸不僅產生精子,它們分泌睾丸激素,主要是雄性激素。
哥本哈根大學醫院神經科高級科學家David M.
Kristensen解釋說,所有這三種藥物都是“抗雄激素的”,這意味著它們會破壞男性荷爾蒙,甚至增加了男嬰生出先天性畸形的可能性。
於是他們把調查的重點放在了效果最強的布洛芬上,想知道成年人會發生什麼?
研究作者Jégou說,布洛芬是在比賽之前,運動員為了防止疼痛常常服用的藥物,包括奧運選手和職業足球運動員在內。常規使用布洛芬等的運動員是否會有健康的影響?
研究小組招募了31名年齡在18-35歲之間的男性志願者,其中14人每天服用布洛芬兩次,一次600毫克。這是許多專業和業餘運動員每天服用的劑量,也是仿單上每天使用劑量的上限。其餘17名志願者被給予安慰劑。
對於服用布洛芬的男性來說,在14天內,刺激睾丸產生睾丸激素的黃體生成激素增加23%,與此同時,睾丸激素與黃體生成激素的比例下降,顯示因為布洛芬的作用,產生了代償性性腺機能減退症,使睾丸功能失調,無法反應黃體生成激素的刺激。
Jégou說:對於那些短時間使用布洛芬的少數研究參與者來說,“這些效應是可以逆轉的”。但是,長期服用布洛芬的健康效果是否可逆是未知的。
生育專家Drobnis教授指出,很多藥物上市前很少對男性的生育力作影響分析。市面上有些藥物對男性生殖系統特別有害,包括睾丸激素,鴉片類藥物,抗抑鬱藥,抗精神病藥,免疫調節劑,甚至是胃藥好胃明(Tagamet)。然而,醫師或藥師處方這些藥物時很少提及這些不良反應。
她認為,這項新研究雖然很小,但是“重要”,因為布洛芬是最常用的藥物之一。
雖然新的研究表明布洛芬破壞了健康年輕男性的生殖激素,但她認為在低生育力男性中可能會有更大的負面影響。
非處方藥物產商的消費者保健產品協會的發言人Tringale
表示:「這些產品中有效成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經得到充分的證明,並得到數十年的科學研究和實際使用的支持。但是,我們也支持並鼓勵持續的研究與發現,並持續消費者的教育,以幫助確保安全使用OTC藥品」。
編譯來源:
1. Ibuprofen alters human testicular physiology to produce a state of
compensated hypogonadism
2. CNN (2018.01.09)
+ read more

2018.01.05
不孕?和精子息息相關
現今不孕的原因有30%是來自於男性,研究指出,美國、歐洲以及澳洲的男性,因為壓力、抽菸、飲酒以及不健康的飲食型態,他們的精子總數比70年代的男性減少了一半,但很少男性會意識到不孕的議題與自己有關。
任職於柴郡生殖健康團隊的Nardo醫師表示,就他自身的觀察,在2014年,不孕的原因約有5%是來自於精子的問題,但到了2017年已增加至30%,但是,很少男性意識到在25歲之後他們的精子品質就會開始下降。
過去已有研究指出,暴露在化學品環境中,像是肥皂、防曬乳或是塑膠製品,精子的品質會到影響;而壓力、過度飲酒、抽菸或是不健康的飲食型態也已經被視為影響精子品質的重要因素。但專家們表示,相較於對於女性不孕症的研究與治療,醫療體系對於男性不孕顯然是遠遠落後。
今年7月一篇刊登於人類生殖期刊(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的研究指出,因為西方的生活型態,像是壓力、過度飲酒、抽菸或是不健康的飲食型態讓美國、歐洲以及澳洲男性的精子數量比70年的男性少了一半。
此項研究是分析了1973到2011年間185篇有關歐洲、北美、澳洲及紐西蘭等地的男性精子數與濃度的論文,他們發現:男性精子數從1973年到2011年間平均下降了59.3%,而精子濃度則下降了52.4%。而精子數的下降明顯與環境及生活型態有關,像是化學暴露、殺蟲劑暴露、壓力與肥胖等。
該篇研究的作者Dr.Levine表示,男性的精子數是測量男性不孕的最佳衡量指標。如果我們不對我們的生活型態、化學品暴露的情形及環境採取積極的行動,人類的未來將十分堪憂。
除此之外,我們也必須正視男性的生育因子可能會增加早期流產風險。若男性的年齡高於41歲,其做試管嬰兒受孕的失敗率將增加5倍。
許多研究指出:男性的生育力在25歲達到高峰,95%的男性他們的精子DNA沒有任何損壞,但到了35歲,只有80%的男性精子沒有任何損壞。另外,在2015年發表的一篇研究也指出,小孩父親的年齡若超過45歲,小孩得到精神障礙{像是自閉症}的機率會提高。
凡此種種都證明了認為只有女性會深受不孕的困擾是一種迷思,
雖然醫界提出鼓勵男性即早凍精—最好是在25歲的時候,但台灣女人連線認為,改變環境及生活型態恐怕才是正本清源的方法,這包括了:
保持適當的體重、戒菸、戒酒、穿寬鬆的褲子、充足的睡眠、釋放壓力及保持運動等。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2.18)
+ read more

2017.12.28
男性避孕藥已現曙光!
目前男性避孕的選擇是保險套和輸精管結紮,但經過約十多年的努力,美國政府的研究專家準備測試一項不尋常的男性避孕方法:外用凝膠來阻止精子的製造。
別誤會,各位紳士們,凝膠不是塗在生殖器上!
臨床的試驗將於2018年,四月開始,持續四年,是美國嘗試男性荷爾蒙避孕方法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最近一次大規模的男性荷爾蒙避孕研究發生在歐洲,從2008到2012年,參與者每兩個月注射荷爾蒙,除了壓抑精子的製造,且預防男性的女性配偶懷孕,但卻讓男性有嚴重的情緒波動,可能引發憂鬱症和自殺想法,以及其他嚴重的副作用,研究被迫中止。
新的凝膠含有兩種合成荷爾蒙:合成孕酮(黃體激素)和合成睾酮(睪丸素)。合成孕酮阻止睪丸製造足夠的睾酮來生產正常數量的精子;合成睾酮可以補充因合成孕酮引起的睾酮不足,但不會讓身體製造精子。
近400多對來自英國、義大利、瑞典,智利和肯亞的配偶將參與研究。男性們各拿一瓶凝膠,每天用半茶匙,擦在上臂和肩膀,一分鐘內就會乾了。凝膠可以壓抑精子量達72小時,即使忘了一個劑量,也沒有關係。
男性們使用凝膠至少4個月,同時其配偶也使用某種女性的避孕方法。研究專家會監督男性的精子量,必須降低至一毫升裡精子數目少於一百萬,才能有效的預防懷孕。精子量降得夠低時,其女性配偶可以不必再使用避孕藥。之後一年內,這對配偶只使用避孕凝膠。
凝膠比藥丸好,因為凝膠由皮膚吸收,在血液中停留時間較長,效力持久,而實驗室合成的睪丸素藥丸,很快就從身體排出。
男性會用嗎?
歷史上藥廠對男性避孕並没有很大的興趣,因為臨床實驗花費時間長,費用貴且有風險,況且已經有很多女性避孕方法的選項。
但專家以為男性們,特別是年輕男性,對使用避孕藥會持著開放的態度,因有關「性別平等」、「男士們也想能夠自己調適生育的能力,不必被迫為人父。」再加上有些女性因為醫療上的原因,不能使用荷爾蒙的避孕藥,另有方法對配偶來說十分有幫助。
男性對其在避孕行為的角色,因國家而異。2016年的調查顯示全球至少有25%的男士會考慮使用荷爾蒙避孕。
然而,最大的問題不是抗拒,而是忘記。2011年英國小型調查,42%回應者擔心男性會忘記服用避孕丸,女性更是如此認為。女性囗服避孕藥失敗的主因,是忘記固定時間服用。根據調查,典型的失敗比率是7%,保險套的失敗率是13%。
另外一個正在進行的實驗,想確定配偶被凝膠摩擦到,不會引起任何副作用。
但需要留心的是,避孕凝膠只是避免懷孕,不能防止性病傳染,所以保險套仍然要用。
編譯來源:Technology Review(2017.12.20)
+ read more

2017.12.21
勃起障礙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徵兆?
最新研究指出,勃起功能障礙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指標,有此症狀的男性應接受更嚴謹的心血管評估。
勃起功能障礙被定義為無法或無法維持勃起。在美國大約有三千萬男性受到勃起障礙的影響,患病的風險隨著年齡而增加。
勃起功能障礙可能會對一個人的心理產生一系列負面影響,可能會導致自卑、焦慮和抑鬱,也可能對生理健康構成風險。
過去的研究已指出,患有勃起障礙的男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但是勃起障礙與亞臨床型心血管疾病(即症狀不明顯的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係尚不清楚。
勃起功能障礙與血管內皮細胞有關
這項新的研究,係由Osondu博士等人對28項研究進行系統回顧和統合分析,研究了勃起功能障礙與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狀之間的關聯。
研究小組發現勃起功能障礙與血管內皮功能不良有很強的相關性。血管不能完全擴張讓血液流過。內皮功能障礙是動脈粥狀硬化的早期徵兆,是斑塊堆積在動脈中的一種狀況,增加了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
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勃起功能障礙與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增加有關,這也是動脈粥狀硬化的早期標誌。
這個研究結果強調了,勃起功能障礙與心血管風險關聯的重要性。這些發現對於年輕男人更為重要。因為他們可能因為年紀而被歸類為低風險,相較於老年男性,比較不可能被評估為亞臨床型心血管疾病。但是,他們第一次就診可能是因為勃起功能障礙的相關症狀,可因此得到積極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和管理。
編譯來源:Vascular Medicine(2017.12)、Medical News
Today(2017.12.18)
+ read more

2017.12.13
男性結紮讓性生活更滿意!
男性輸精管結紮是一種微創手術,將輸精管切斷、打結或綁死,使精蟲無法運送以達避孕效果。手術過程大約需要15分鐘,術後恢復時間非常短。最近研究顯示,男性結紮後性生活明顯改善且性行為頻率增加,女性伴侶也表示提高了他們的性慾。
研究請294對伴侶做問卷調查,經分析後發現12.4%的男性表示他們術後性行為比術前更頻繁,只有4.5%表示比術前少;40%男性表示他們的性生活明顯改善,而受益者也不只有男性,其女性伴侶也表示他們的性高潮次數增加了。研究表示這樣的結果可能與少了非預期懷孕的擔憂有關,讓性行為變得更為順其自然。
2015年史丹佛大學研究發現接受手術的男性每月性行為次數達5.9次,而沒有動手術的男性只有4.9次。
不過,在英國,男性結紮的人數十年內明顯下降,2015到2016年間有10,880例結紮,比2005到2006年之間的29,344例少了三分之二。並且特定地區的NHS機構有結紮總額制,醫師甚至被要求要限制轉介的數量。而在美國,只有十分之一的適合的男性做了結紮手術,是加拿大和英國男性的一半。
泌尿科顧問Frank
Chinegwundoh表示,大約1/10的男性結紮者會希望能回復,背後原因總是與離婚、再婚和想認識年輕對象有關。而雖然這項手術確實可能回復,但是手術所費不貲且只有少數結紮過的男性可以期待再次有小孩,這種近似永久性的影響可能讓許多男性卻步。特別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男性想要保有生育力,以防未來婚姻破裂後還能有小孩。
泌尿外科醫生John
Lemberger表示,雖然結紮是一種快速、簡單只需要局部麻醉的手術,但是要回復手術則需要約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才能完成,並且要進行全身麻醉或深度鎮定。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1.20)
+ read more